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SPOC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界·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高校SPOC课程教学的现状为研究基础,依据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实践经历,从混合学习理论的视角,探究基于SPOC的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构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混合学习理论;SPOC课程教学模式;外国建筑史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高校SPOC教学新模式实践与研究——以外国建筑史课程为例”(课题编号:18YB023)。
  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与城乡规划的专业主干课,信息量大,知识点多,重点难点涵盖面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以历史发展脉络为轴,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按風格脉络相串联,使得抽象的建筑理论形象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因而,本文探讨将混合学习与SPOC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构建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SPOC教学模式的发展
  国外高校利用网络技术开展SPOC教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adsford教育学教授尝试利用网络工具引入课堂,作为传统授课模式的补充。此后,欧洲及日本的大学相继将网络教学引入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授课形式。我国在2000年以后逐渐在高校中运用网络开展教学,并形成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互动性与网络工具的多样性优势互补,将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贯通,提高教学效果;另一种观点是将教学内容的各大要素分解、重构、植入网络,以优化教学。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多样化课程设计为指导,学生的主动性为驱动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技术与方法,将网络教学资源与传统授课方式结合,针对学生教学需求,实现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启发性与完整性[1]。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SPOC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点在于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练习,并通过网络整合教学资源,达到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块,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1.课程内容范围按地域界定。外国建筑史内容中包含古代埃及及两河流域建筑、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中世纪建筑、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建筑、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六个部分,共2个学分,32个课时,课时偏少,内容量大,很难兼顾六部分内容。因而,在课程改革中对原有古埃及、亚洲内容删减,保留欧洲部分,并以“历史分期、建筑风格与材料与技术”三条主线贯穿始终。课堂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全程现场录制课堂视频,课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翻转课堂”视频上传资料库,以供学生在线学习[2]。
  2.中外古代建筑对比分析,构建横向知识体系。世界古代建筑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地理位置的阻隔,因而均在各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发展,但历史的脉络又将它们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欧洲古典建筑以石质梁柱体系为基础发展演变成为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中国古典建筑在木质榫卯梁柱体系下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屋顶形式。在外国建筑史的内容框架中,可将历史时期中不同建筑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与技术、造型形式、装饰特征和赋予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相互比较,构建横向知识体系,达到中外建筑史两门课程融会贯通。
  3.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对比分析,构建纵向知识体系。西方经历文艺复兴以后,开始步入近现代文明的大门,尤其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现代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现代建筑逐渐代替古典建筑成为主流,但现代建筑从功能到形式都受古典建筑影响,因而在外国建筑史知识点的讲授中可将其与类似的现代建筑对比,从平面功能、结构技术和风格特征入手,构建纵向知识体系。例如,古罗马斗兽场对现代体育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可以在课前收集现代体育场相关资料,与古罗马斗兽场进行对比分析,更易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搭建西方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纵向知识体系。
  (二)SPOC教学任务的改革
  充分利用网络工具,结合内容知识点,构筑“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任务,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学生可将完成的作业上传到网络,教师在网上批改、评阅并发布成绩,既保证了批改作业的即时性,使学生了解知识点的不足,又具有极强的师生互动性。
  1.利用三维虚拟模型解读代表性建筑。欧洲古典代表性建筑具有型制、风格、材料与做法等独具特色的特征,利用三维SU等软件,可细致地分析其历史发展背景、建造过程、形态特征和细部构造等,依据抽象平面图纸演变形象空间三维模型并设置路径,生成三维动态演示,让学生全方位理解建筑的全貌。另外,也可利用三维虚拟技术进行历史遗迹的复原,根据现状保留的历史遗留物结合相关资料,模拟复原后的建筑形态。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遗址建筑的特征。
  2.代表性时代建筑解析。外国建筑史课程内容包含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检验SPOC教学效果,在每个时代教学内容完成后可布置课后作业,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该时代建筑的特征,可采用手绘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图纸内容包含时代背景、建筑技术特征、材料的运用、案例分析、同时代中外类似建筑的比较、对当代建筑的影响和对自己的启示等。图纸绘制成果计入考核成绩,作为考查这门课教学效果的指标。
  3.实地案例考察调研。外国建筑史课程中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均在国外,在现有的条件下基本不可能到实地开展认知教学。但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对全球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各地以此为模本仿建了大量的具有类似风貌特征的建筑。中国从近代开始,从沿海到内地城市陆续兴建了大量欧式建筑,这些欧式建筑大多恪守了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为本课程的实地调研提供了便利。调研安排可以在课堂教学完成后结合预设的问题开展,最后以调研报告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展示。   (三)SPOC网络教学课程模块的构架
  依据以上混合式教学的SPOC网络课程内容,并依托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平台,笔者规划设计了外国建筑史SPOC网络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1.内容丰富、体系清晰的“课程内容”模块。经过优化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历史发展演变体系、建筑技术演变体系、建筑风格演变体系三部分组成。历史发展演变体系主要以历史发展为轴,从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演变进行概括;建筑技术演变体系由砖木体系至尖劵体系组成,按照不同地域建筑技术的演变进行概括;建筑风格演变体系由传统古典至古典复兴风格组成,按照不同建筑风格的演变进行概括。这些部分均包含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和参考书目,其中教案紧扣课本,凝练提升并以PDF形式作为附件上传,便于下载学习。
  2.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学习资源”模块。“学习资源”模块作为SPOC网络教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内容为录制的课件视频资料,为更好地进行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将所有内容按知识点进行分解为单元,每个知识单元控制在5—10分钟,视频时间不长,学生的关注度高,兴趣更浓,技术后台就能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生成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考评。此外,“学习资源”还包含相关历史影像资料、纪录片、其他院校课程视频链接等,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3.创新性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立体交叉的“教学活动”模块。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立体交叉、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课前准备是整个课程教改的导入,是課程顺利开展的前提,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针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凝练和拓展。课中部分是SPOC课程的核心,将教师课堂面授课程、翻转课堂和SPOC教学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形成灵活的教学模式。课后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登录网络课堂,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布置的课后作业,回传网络平台,教师进行在线批改。
  三、结语
  在外国建筑史课程中引入混合式SPOC教学模式改革,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础,优化课程内容为前提,保留了师生面对面授课交流的情感性与互动的便捷性,尤其是导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讲解知识点,围绕重点、难点展开讨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分析与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依托网络平台将教学资源上传网络,方便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学习,使得教学方式更趋灵活多样;同时开设学生在线答题测试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系统,成为对教师授课情况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有益评判。总之,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SPOC课程教学新模式核心主线仍然是教师的引导,使得“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紧密衔接,“教”与“学”相互促进,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拓展了教学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得专业理论课既保留了传统理论课的特征,又兼具网络课程的优势,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红云.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外国建筑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85-87.
  [2]刘先觉.外国建筑史教学之道——跨文化教学与研究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8(01):28-29.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一直保持着准军事化管理,这一过程中对于飞行学员进行合理的操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飞行技术专业准军事化操行综合评定发展遇到诸多阻碍,在对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准军事化管理操行评定体系具备显著的价值。  【关键词】飞行技术专业;操行评定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准军事化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面上项目“飞行学生操行评定软件开发”(项目编号:
期刊
【摘要】文章以皖南医学院药学院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就业意向的调查和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从高校和大学生两大供给侧着手,提出相应举措,调整药学人才供给结构,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药学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药学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药学;高质量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报告中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问题是饭碗
期刊
【摘要】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是提升培训质量的着眼点。培训机构应搭建有效的管理模式:按需施训——培训项目主题确立从泛化到精准;统筹规划——项目实施注重有序性;改革创新——项目管理有序化、规范化;注重实效——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项目总结相结合。  【关键词】项目管理;培训;中小学教师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而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
期刊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易地搬迁后的S村为例,描述其搬迁后的社会适应状况,对其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扶贫工作带来更多启发。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适应性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解决“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针对性举措,部分地区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生活于此的贫困群众为了生存,只能加剧向自然环境开发和掠夺,这种恶性
期刊
【摘要】英国法理学家赫伯特·哈特是实证主义法学派代表人物,其法律思想是在评析前辈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即著名的“法律规则论”这个核心思想,这标志着实证主义法学开始重新焕发光彩,确定了其在法哲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文章重点通过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简述以及哈特对其思想的批判,来梳理哈特“法律规则论”的形成。  【关键词】命令说;规则说;批判与继承  赫伯特·哈特(1907-1992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热点话题。文章基于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理论,以“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为例,主要从教材分析和学生心理分析、教学用具、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思维型课堂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和学生心理分析。教材分析:气体的压强是在学生对液体压
期刊
【摘要】思政课在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方面仍存在许多困境。基于此,积极对思政课进行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的培育体系,做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交互融通协同发展,探索以培育“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导向进行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实践之路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时代和卓越人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思政课改革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思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国内外药学实训基地建设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校内实训室运行不畅、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三大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如何进一步在管理上与现代化手段进行结合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对于提升实训课程在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药学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连云港医药产业需求的独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人教版教材里面涉及很多当代热点问题,我们在课内不可能一一展开。让好奇心强又缺少见识机会的学生去探索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行高效的英语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许多中学生没有明确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好像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把課外阅读看成浪费时间,不读或敷衍了事地读。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不好
期刊
【摘要】学分制体现的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以学生的选课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排课选课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选课和学习效果,也是学分制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探讨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排课选课工作的转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选课;排课;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的标准)、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区别于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