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是郑板桥写的,题在他画的一幅墨竹上,大家都认为这是板桥先生的独立宣言。
高山岩石多土壤少,有些竹子生长在岩石上,那是中国画家喜欢的题材。岩石有裂缝,裂缝里有风吹进来的土壤,竹子就在石头缝里扎根。竹子的根部蔓延很快,生命力很强,就靠石头缝里那一点点空间,那一点点土壤,它把岩石牢牢地抓住了,无论山上刮多么大的风,它也不会倒下来。
郑板桥大概要说,别怪祖上没有留下遗产,所以羡慕不义之财,你去看看山上的竹子;别怪自己没有很好的人事背景,所以东倒西歪没有原则,你去看看山上的竹子;别怪客观环境限制了你,所以不能上进,你去看看那些竹子。
杨万里另外一首诗更有名: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一般山水诗都写山水协调组成风景,他别出心裁写山和水的冲突。俗语说“水要走路,山挡不住”,水不能越过山,但是可以绕过山,山无论多么大,不能把世界切断,而水的特性是一直找出路,决不罢休。地理书上说,长江发源以后本来要往南流,也许会流入中南半岛,大山挡住了,水势转而向西,中国这才有世界第三条大河。
山不重要,重要的是水要走路。人生一世,阻碍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意志。水要走路,“左边碰壁弯一弯,右边碰壁弯一弯”,即使跌进坑里成了湖,湖满了我也再爬出来。
郑板桥要我们看竹,杨万里要我们看水,两者好像冲突?不,没有冲突,看竹是看它向上,看水是看它向前。人生在世既要向上也要向前,向上求高度,向前求长度;求高度,有原则,有定力,坚决不动摇;求长度,有方法,有智慧,坚决不停止。我搜集的格言有一条是“即知即行,向前向上”。
當然,这世界上有人有守不能有为,宁死也不肯变通,有人有为而不能有守,只顾发展没有道德底线。在这里我们谈不了那么多。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第五首。这首诗的前两句,不过是说他骑马走在路上,由上午走到下午,还看不见目的地。下两句了不起,他看见路旁的落花,诗人常把落花看作衰败的现象,兴起悼惜之情,他脱出老套,指出积极的一面,文气在上扬中结束,有余不尽。
龚自珍是清朝后期的知识分子,有新思想,他已知道落花在泥土中分解为矿物质,做植物的肥料,由此可见新知识催生文学作品的创意。如此这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有了下面的内涵:
失败为成功之母。
上一代的牺牲,下一代的精神力量。
退场也很壮烈。
好有一比:比赛中受伤退下来的球员,不管他是自己犯规而受伤,还是因为敌队犯规使他受伤,他在火线上尽了力;支撑了上半场,即使他没进过球,他也把球传给队友,队友进球,全队得分。即使他以后不能再上场,他还可以做教练,延续了、光大了本队的历史。
有人说,这首诗是龚氏在不得志的时候写的,他勉励自己转换跑道,继续奔驰。这么说,其中还有一层意思:上帝关了门,你自己打开窗子。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首诗后面两句很出名,现在我们要读的也是这两句。梅花能在冰天雪地中开花,有“越冷越开花”的名声,用作比喻,延伸为“越穷越有独立的人格”“越难越有成功的信心”“越不得志越有对国家的忠诚”“越受挫折越有奋斗的勇气”。
这首诗的作者是佛门的禅师,佛家认为“青青翠竹,郁郁黄花”,其中都有佛法。他借梅花说法,指出修行的过程艰难,因此才修得成正果。我们不是佛家,先贤也借植物勉励我们进德修业,说过“松竹梅岁寒三友”一系列格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寓意和孟子的一段话暗合:“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要有成就,你得经过锻炼,所有的锻炼都不舒适。别提孟夫子列举的古人了,有没有听说过那些京戏的名角是怎样训练出来的?有没有听说今天奥运会的那些选手是怎样训练出来的?有没有听说有一种夏令学校叫“魔鬼营”?收很高的学费,设计了很多方法折磨孩子。
今天的文明,千方百计让人舒适,造一具手机,也要集合各方面的专家,让我们看着舒服,拿着舒服,用着舒服。相形之下,拿书本就没有那么舒服。要思考一下吗?来读一遍这首诗吧。
(摘自《南方周末》)
能赚钱,就意味着你能为别人提供价值;能稳定地赚钱,就意味着你能为别人提供稳定的价值;而要能稳定地赚大钱,就意味着你得不断思考该如何为别人提供更多。这个过程,是一个人在生命中获得意义与热爱、培养温柔与关怀、建立自信与尊严最主要的来源。它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它,就是诗与远方。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