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运用的要领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可见,选择适宜的材料非常重要。而乡土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理解,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巧妙运用这些材料,为幼儿探索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特性提供了机会。我园利用乡土材料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本文以“木工房”为例,说明其操作要领。
  一、适宜——增强幼儿操作自信心
  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要能够被幼儿喜欢,能引起他们的操作兴趣,并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努力,是自己能完成的。这提醒教师在区域材料难易程度的安排上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的活动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障碍时,他们原有的动力就会消失,兴趣也随之降低。教师作为观察者要适时地介入,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所需的材料,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兴趣,推进幼儿活动的开展。
  案例1:松木制作
  通过向木匠打听,才知道松树的木头质地比较疏松,易于孩子操作。凑巧幼儿园有这种木头的边角料,大部分是长条形和一些不规则图形。于是教师就选择了一些松木投入到木工区中。
  果然,新材料的投入让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1:“老师,你看,我钉进去了……”
  幼2:“真好玩,我也会了……”
  幼3:“老师你看,我的榔头很有力气!”
  成功给孩子带来了喜悦,愉快的心情是孩子继续活动的动力。
  幼4:“老师,你看,我做了一把枪!”该幼儿将两根长短不一的长条形木条钉在一起,变成了一把“枪”。虽然是简单的一把枪,说明孩子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敲敲钉钉,已呈现了多块木料组合的趋势。
  ……
  由于教师提供了适宜的材料,符合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敲钉的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动作也变得熟练、协调多了,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很多成功的体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也发现,幼儿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一根钉子一块木头”的敲钉,他们希望自己像木匠师傅一样做出许多东西来。但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基本都是长条形的),所以幼儿的作品多以几何图形为主。在幼儿熟练地掌握“敲钉”这个动作以后,我们的木工区就应该提供更多丰富的材料了。所以说适宜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多样——激发幼儿操作积极性
  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它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我们采集了农村里的一些树皮、木头的边角料、刨花来进行区域活动,这些材料虽然比较粗糙、原始,色彩也不鲜艳,但它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还原性、耐玩性。幼儿在与材料充分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丰富的造型经验和乐趣,还融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当孩子对教师投放的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就应反思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是否太难,偏离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否太容易,对幼儿缺乏挑战;是否投放时间过长造成厌倦重复感;是否游戏指向太单一,缺乏选择性;等等问题。因而当遇到孩子对游戏内容不感兴趣时,教师就应敏锐地意识到并进行材料调整
  案例2:刨花制作
  教师选择了刨花放在区域角,桌子上放满了刨花,尧尧这边翻翻,那边翻翻,就是定不下来用哪条。看见我过来,就急急忙忙找了一根,在彩色底板上比画来比画去……
  教师:“尧尧,你要做什么漂亮的东西呀?”
  尧尧:“啊……啊还没想好!”
  教师:“你把刚才拿过来的刨花放在桌子上,看看,它会怎么样?”
  听了教师的话,她就轻轻地将刨花放在了桌子上。
  尧尧:“老师,刨花卷起来了。”
  教师:“那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尧尧:“卷卷的有点像头发……还像一朵花。”
  教师:“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呢?”
  尧尧:“哦,我想好了。”
  只见她把卷起的小刨花贴在了彩色底板上,又找来了挂历纸,把挂历纸撕成一小长条,分别贴在了刨花的周围,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又在花朵下面用挂历纸贴了上茎和叶子。一株漂亮的花就这样做好了……
  尧尧:“老师,你看,我的花还是立体的。”
  ……
  木刨花是教师从木工坊开发出来的第一种材料,虽然它不艳丽,但它卷卷的样子让幼儿觉得很有趣。当孩子们碰到这种新材料时,他们是兴奋的,同时也是陌生和彷徨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了解、熟悉材料的特点与特性,这样他们的想象力才能发挥出来。当孩子们对材料掌握熟练后,又可以开发其他的材料,如:树皮、锯末、树根等,来激发幼儿更多的创作欲望。
  三、等待——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
  《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疑惑。教师不要急于去帮助解答,有时采取适度的“等待”,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皮亚杰理论中的“等待思想”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有一个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动作的内化,还是新概念的形成,都依赖于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要有一不定期的时间。”所以在幼儿的探索中,教师不要急于干涉,而要善于等待幼儿认知结构发生真正的变化。教师要学会留出时间、留出空间,等待幼儿的自然成熟。教师应相信幼儿有能力发现问题的奥秘,并应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
  教师的“等待”不是消极的坐等,也不是袖手旁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资料和材料,为幼儿的探索铺路,暗暗地帮助幼儿,使他们的探索获得成功。
  四、设计——拓展幼儿思维的碰撞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会发展形象思维。让幼儿在操作前发挥想象,为操作增加难度,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我们在操作前加入了“设计”这一环节,这个环节的增加,可以让孩子们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增强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并体验合作的乐趣。让幼儿有思维的操作对幼儿发展非常有效。   刚开始设计时,幼儿根本不知道怎么设计,只是在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设计出来的东西小木匠也做不出来。和幼儿探讨了如何画设计图后(一张设计图只能设计一样东西。设计前看看材料里有些什么形状的木头,设计出来的东西是这几个形状的组合)。再设计时,幼儿的目的性就强多了,许多幼儿在动手之前都会考虑一下如何设计。设计出来的图纸,教师先不让别人去做,而是先让他们自己做。亲自体验设计—操作这个过程,便于在设计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设计出来的图纸操作性更强,制作了以后,再去设计……就在这反复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制作自己的设计图,对别人的设计图也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制作出来。而且,通过“设计图纸”这个过程,幼儿的作品更加丰富了,对当小木匠的热情也更高涨了。
  五、安全——引导幼儿注意材料安全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投放材料上,安全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在活动前,我们总是担心这种“真枪实弹”的东西孩子会不会发生危险,就连家长在帮我们收集榔头时也会问:“老师,是真的榔头还是玩具的?”可见,他们对于孩子用真榔头还是不敢相信。几次活动下来,孩子的表现消除了教师和家长的顾虑。家长们觉得这个活动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创造力、做事的坚持性都很有帮助,连他们自己都想试一试了。我们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操作和探索的平台,相信孩子的能力,支持他们大胆去做。没有机会让幼儿尝试,怎么会知道他们喜欢不喜欢、会不会做呢?
  案例3:改进制作
  对于小朋友的作品,如“苍蝇拍”“小房子”“枪”“飞机”“桌子”“剑”等等,在日常活动中,只要他们有兴趣,都会拿来当玩具,而且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不久小朋友和教师就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钉子太长,在幼儿钉的小制作中有的露出了一大截钉子,玩起来比较危险;二是有的小制作由于钉子太短,牢固性不够,容易散架,影响幼儿玩的兴趣。
  怎样正确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教师决定给幼儿提供一些长短不一的钉子,同时也可以将计算中的比较、长短、粗细等内容融入其中。
  一进木工区,袁志隆小朋友就发现了今天的变化。
  幼:“老师怎么多了那么多的钉子呀?”
  教师:“你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老师,我知道了,它们有长的有短的,长的粗,短的细。”
  她的话,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注意。
  多种钉子的投入使幼儿觉得当小木匠更好玩了,许多幼儿在钉之前都去比一下,钉子会不会太长,会不会太短。如果太长了,他们就会用榔头的另一端将钉子拔出来。袁志隆和俞泽烽两个好朋友,遇到拔不出的钉子,还会两个人一起合作:一个按住木板,一个用双手拔。有些小钉子,钉不牢,他们还会在上面多钉一些钉子。
  ……
  该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比较,巧妙地将安全问题交代给幼儿,让幼儿注意安全,幼儿在操作中很自然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张雪门先生提出:区域活动中“须尽量用本地的土货……竹头木屑,无一废物……”这一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像我们木工区的材料采集了农村里的一些树皮、木头的边角料。这些材料虽然比较粗糙、原始,色彩也不鲜艳,但它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还原性、耐玩性,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我们应该努力挖掘乡土材料蕴含的美学、科学原理,让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同时也使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具特色!
  (浙江省富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311400)
其他文献
一、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但模仿能力强,音乐游戏是他们热衷的活动之一。在其中,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可以获得情感的体验,更可以享受游戏的乐趣、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在音乐教育活动“猫捉老鼠”中,笔者惊奇地发现:幼儿对旋律接受快,对游戏情节颇感兴趣,而此时笔者任教的小班正在实施主题活动“可爱的小鸡”,幼儿已初步了解小鸡的形态、习性,他们喜爱像小鸡那样跑来跑去,学鸡宝宝吃米、睡觉,一个个模
2020年2月10日,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官网发布了题为《2021财年NNSA总统预算发布》的报道。报道指出:“W93弹头计划最近得到了核武器委员会和国防部副部长的批准,以支持美国战略司令部为海军‘三叉戟’2D5潜射弹道导弹提供新弹头的要求。”而在2019年7月,NNSA发布了《2020财年武库维护与管理规划》,规划指出:“落实2018年《核态势评估》报告要求,NNSA正与国防部合作,
“海峡冲刺”行动◎1942年2月,德军3艘主力战舰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从法国布雷斯特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峡回到德国,而英国的雷达站对此毫无察觉,事后才知道是德军实施了电子干扰所致。图为“沙恩霍斯特”号、“格林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  在1940年7月开始的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空军多次派出轰炸机对英国的“本土链”雷达站进行空袭,但在英国歼击机的奋勇防御下,此类行动大多收效甚微。有时候,德军已将某个雷达站摧
继2018年6月7日北约防长会议决定成立诺福克联合部队司令部(驻地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和乌尔姆联合部队司令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后,2019年4月4日北约盟军海军司令部新成立了水面部队司令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刚成立的该司令部直接派兵参加了5月7日至19日在苏格兰沿海举行的“强大盾牌”综合防空与导弹防御演习,使世人再次关注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建设的新动向。乌克兰危机,推进了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建
【摘 要】为了跟上课改的节奏,漓渚镇中心小学根据“花木之乡”“春兰故里”的地域文化,种兰育兰、售兰赏兰的民间特色,以“兰艺”课程为切入点,推进微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知兰、植兰、赏兰、颂兰”,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点燃教师开发课程的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兰艺 微课程 开发实践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
【摘 要】科学教师要善于创新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设计来提升课堂实验的效率。教科版五年级上“物体的颜色与吸热”“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这两个实验,操作烦琐,实验限制较多,效果不佳。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将两个实验的操作巧妙地合并在一起,能够大大节省实验时间,再用小太阳灯管来代替太阳,则不受阴雨天的影响。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轻松简单,且成功率高。  【关键词】光和热 照射角度 实验改进 器材  一、实
“凤穿牡丹”这个传统图案,呈现在浙美版《美术》教材第十二册扉页上,是一幅产地为山东的民间彩印包袱皮(清代)图像。虽然教材建议作为“欣赏·评述”领域学习内容来教学,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寓意深刻的图案,展开深入的课堂教学,无论从作品的色彩方面,还是民间造型视角,或是从寓意上,都有一定难度。而且,这一典型中国传统吉祥适合纹样的图案,具有构成民间美术造型、色彩表现样式的代表性,从引导学生把握美术本体语言的
一节好的品德课往往应该是教学目标达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听课教师被感动的课。的确如此。但笔者认为,一节好的品德课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的发展,即学生的认知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改善,意志得到锤炼,学习行为有所转变,课堂应该以生为本。对此,笔者以《生活中的你我他》为例来谈对生本课堂构建的一点思考。  一、择其善者而用之——选材得讲适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会为了追求课堂
2018年10月17日上午10时许,满旗飘扬、官兵列队,升级改装后的“深圳”舰以最高礼仪靠泊蛇口码头,深圳市举行了热烈仪式欢迎“深圳”舰返回第二故乡。  “深圳”舰(1 6 7)是我国自主建造的051B型导弹驱逐舰,被誉为“神州第一舰”,1997年10月下水,1998年12月命名入列,全长154米,宽17米,采用蒸汽动力装置,最大航速超过30节,续航力4 000海里,排水量6 000吨左右。“深圳
首秀之路  如果说每年8月的莫斯科国际航空与航天博览会(简称莫斯科航展),被俄罗斯人称为展示世界各国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盛会的话,那么每年8月的莫斯科国际军事技术论坛,则被俄罗斯人视为展示国产先进武器装备的盛宴。  2020年8月23~29日,莫斯科国际军事技术论坛“军队-2020”在莫斯科郊区库宾卡“爱国者”公园,为会议代表和观众准备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套餐,其中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得公司推出的“天狼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