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而美丽的爱情之花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出身高贵,祖上为蒙古族王族。她十三岁开始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席慕蓉进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1981年,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出版,一纸风行,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引起文坛震动,造成“席慕蓉旋风”。后席慕蓉作品传入大陆,亦大受欢迎,席慕蓉旋风迅速席卷大江南北。这样的艺术和生活经历使席慕蓉的诗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空灵奇幻,让人回味无穷。这首《一棵开花的树》就有这样的特点。
  诗第一句:“如何让你遇见我”,这是朴素热切的心愿,直率而深挚,毫不顾忌旁人的眼光。第二句“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道出了千百年来恋人之间的一种孩子般的透明而执著的心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因着这种心态,诗人为此求佛已“五百年”,这是一种可爱的“蓄谋已久”,让“局外人”会心而笑;让“局中人”痴迷而骄傲。
  为此,佛把诗人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开满了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里与其说是佛把诗人变成了树,不如说是诗人自己心甘情愿变成一棵树。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能够“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是一种怎样的痴心痴情啊!
  但是诗人的盼望终于落空了,不知是“你”出于无心还是出于有意,“无视地走过”,将一颗切盼的心揉碎了,开满了花的树也随之凋零了。这里写了一种错过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爱情,也是绝望的爱情。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
  花儿落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心破碎了却无法弥补。
  诗人借开花的树喻美丽年华,喻情窦初开、情真意切的美妙时光,将主人公那种持久、骚动、激昂、瞻望的情绪意念表现得含蓄而又热烈。并把这种时时处处都在涌动着的情感与冰冷的无视相对应,更加重了失落的铭心刻骨。不成功的爱情是最痛苦的爱情,一厢情愿的爱情是最让人绝望的爱情。
  热情遭遇淡漠,等待终于错过,这种种对立的形态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也更映衬出了抒情主人公那种追求无着的落寞与凄凉。“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不也正是诗人于茫茫大千世界中寻觅了许久而终于绝望的呻吟吗?
  这首诗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与开花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群落,以及将感受视听化的艺术效果,读之不由人不叹息。尤其是,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极具画面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几乎开在读者心里,让人过目难忘。全诗体现的总体风格是宁静、执著。在看似平淡的语气下,是波澜起伏的心的大海。这心海的波澜将一直为着爱而潮起潮落——尽管这爱也许是绝望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唐之盛从诗歌的创作便可窥见一斑,诗的内容与形式可谓纷繁多姿。从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孟浩然《春晓》一诗,来探讨其诗作的风格。  关键词:陶熔气质 清真蕴藉 艺术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则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作为我国古典诗歌黄金时代的唐代诗歌,无论从题材、体裁、形式、流派、风格和手法上均呈现繁荣的景象。盛唐冲淡即清澹之风虽由张九龄发起,然而却由王维、孟浩然引领。孟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总是希望上好每一堂课,但一个老师教学方法很丰富,如果所教内容是错误的,那么这堂课的教学还有何意义呢?所以,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才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  关键词:教学内容 反思 合理确定    背景:一次语文组教研活动中,本人借了一个班上了一堂曹文轩先生的《前方》。  教学情景经典再现:    一、创设情境,介绍文本导入    上课时我由一张月饼的照片切入,问学生:由这张照片
期刊
在中国词史上,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明代高启的《沁园春·雁》和清代朱彝尊的《长亭怨慢·雁》同被称为咏雁名词三鼎足。其中,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又以其独特个性品质践行了作者的词学理论。这里不妨将张炎的这首《解连环·孤雁》摘录于下:    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期刊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五中说:“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以诗名盛开元、天宝间”,“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与佛教”,“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是说王维作诗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文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评价学生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中,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所追求的不是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级别,而是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关爱和关注。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评价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呢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老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与心灵的交合。这便是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白
期刊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面对衰而再盛的紫藤萝花,女作家宗璞的目光穿越时空的隧道,思绪跨越人类历史的长河,于是,一道关于“生命”的思考题有了新颖而独到的解答。这含蓄而隽永的文字,像一支清新幽远的曲子,让我们的心跟作者的心一起跳动,一起激荡,一起明亮和开朗。  自然界的万物似乎都有灵性,它往往以它特有的方式向我们提醒或暗示着什么,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这份“灵气”,具
期刊
文字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有的平淡无奇,读之如嚼蜡,兴味索然;有的振聋发聩,读之如品佳酿,兴味悠长。那么,到底是什么赋予了文字如此神秘的力量呢?这就涉及到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了。修辞是一种研究语言文字表达好坏的学问,它的主要功用就是使文字摆脱平淡,变得耐人寻味,哲理丰厚且形式优美,可见它是一种从里到外的全面的极富美学意蕴的存在形式。唐代著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深谙此道,在《师说》中大量地使用
期刊
《论快乐》选自钱锺书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锺书创作的基调是讽刺。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他敏锐的观察力。”①钱锺书的这种讽刺有时近于刻薄,往往给人以尖刻、阴冷之感,甚至让人不寒而栗。《论快乐》虽然缺少了这种讽刺的锋芒,但不乏钱氏骨子里对改良人生,完善人性的思考。  何谓“快乐”,“快乐”有何特点,这是读者首先要关心的问题。钱锺书善于从许多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矛盾和悖论,转
期刊
何其芳先生的《秋天》一诗,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增的篇目,对它的解读一般是说它以“秋”为主轴,可分解为在秋天中发生的一些并列的场景:伐木工人在叮叮的伐木声中挥洒汗水,农民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心里乐开了花,捕鱼渔民迎着露水辛勤劳作,牧羊女在“秋天”的梦寐中追寻那诱人的笛声等。诗里似乎平行地展开三幅画面:农家秋景图、江面秋归图、原野思恋图。每节都按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末句收束描写的侧重点。前两节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