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090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评价学生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中,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所追求的不是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级别,而是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关爱和关注。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评价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教师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肯定其学习成果或进步,会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正面性,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评出动力,评出积极性。为此,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如“真好”,“他今天进步了,大家给他掌声”,“你的想法真有创意”,等等。有时再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开心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赞叹的神情,都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相符,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教师讲解《白杨礼赞》,还没讲完,一个女生就憋不住了,马上说:“茅盾老讲白杨怎么好,怎么好,我看不见得。楠木是贵重木材,白杨不成材,白杨怎么比楠木好?”对于这意外提问,于老师并未否定那位学生,而是先表扬了她,说:“你敢于发表这样的意见,是非常好的。”接着于老师说:“你继续学下去,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学完课文,那位同学终于明白了景随情移,课文运用象征手法所讲的道理。在这一意外情况的处理上,于老师表现了高度的教育机智,正面表扬了那位学生,既肯定了学生动脑筋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学过程按执教者的思路进行下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教育评价要求教育评价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关注主体、客体、环境及其互相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价值主体提供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重视现存的价值观念及其价值取向的研究,并以实践中形成的实际价值为对象”。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针对多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表现性指标,从美和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待每一位学生。
  在学习《愚公移山》时,有学生对愚公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愚公的做法得不偿失,不如在墙上挖个门或者干脆搬家来得容易。我及时给予了评价:“你的头脑很灵活,想法很有创意,这样干是巧干,愚公的干法是苦干。如果巧干加上苦干岂不会更好?我们从愚公身上学到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就够了,至于他的方法我们还是不要学。”
  每次考试后,我都会公布考高分的学生分数,也表扬进步的学生,从不批评分数低的学生,只是说:“我相信下次肯定又会有同学有大的进步。”
  初中学生比起小学生来,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少了,主要原因是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讥笑。我总是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坚持正面评价,给学生以鼓励,渐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多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
  
  三、艺术性的批评,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批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评价方式,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师批评时要讲求艺术。如在批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时,可通过表扬好的学生使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改正错误,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中学生也不例外。在批评前先表扬他,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但看到他的缺点,也看到了他的优点。这样学生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改正自己的缺点,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老师要以艺术的语言,准确而又得体地先表扬后批评,提醒或纠正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你叙述得很清楚,老师很欣赏你的聪明才智,要是再加上书写工整一些,那就再好不过了。”虽然是一次简单的评价,但它除了提醒这位同学书写不够工整外,同时也能够提醒其他同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上评价学生,要以学生为本,老师要有在人格上和学生完全平等的意识,以发展的眼光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表扬为主,批评要有艺术性。这样课堂评价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这首诗是席慕蓉作品中的名篇,曾经被灌制成录音磁带广为流传。文学作品中咏青春的篇什不胜枚举,其中的名篇也成千累万,但是席慕蓉的这首诗还是以其独有的魅力让人一见难忘。  所谓青春易逝,节序如流,人的一生中,真正属于青春的那一段时光确实是十分短暂的。当我们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岁月早已从你的身边悄悄滑过了。所以,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如本诗所感叹的:“青春”实在“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当我们不知不觉走过,当
期刊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编撰而成。内容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分类记事,主要记载了魏晋时期文人名士的轶闻隽语,从中可以体察到那个时代的政风俗尚和士族阶层的精神风貌。同时,又极具文学价值,其创作成就代表了当时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下面仅就其人物刻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善于借助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典型事件
期刊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确,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情可动人。只有充满真情实感,文章才会获得生命。那么,在中考时,怎样才能让自己笔下的文章充满真情,做到以情动人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演练。  技法之一:描摹细节,细微之处见真情。  世间也许存在那种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情感,但更多却是那么细微平凡、具体真切。其实,我们身边,真情无处不在: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
期刊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有一些抱怨说日子过得平淡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当我们静下心的时候就会发现,平淡最真,本色最美。那些经典的作品,总能以不同的视角表现平凡中的美好,让我们共同去领略一下,借以打开我们的心灵之窗,拓宽写作之路。    一、以物写理    林清玄先生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以一株百合花努力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朴实而真挚的人生哲理:“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
期刊
一、利用三种思维方式,寻求三种立论方法    问题: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三位诗人对项羽的评价。  杜诗: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为前面提供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  王诗: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人贵有自知之明。  李诗:描绘了一代英雄西楚霸王的高大形象,展现了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提出人生在世,应该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呢?人应该活出自己的价值。  结论1:正反褒贬角度立论  例如:一条淡水用
期刊
如何进行《项脊轩志》教学?魏华中老师曾经提出“先让学生从文章内容推知作者身世,以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老师再适时补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构想。但读其教学实录《推知作者的生平》(原载《语文学习》2003年第6期第28页),我却发现:魏老师的教学构想善则善矣,但其实际操作过程,却可套用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中的话来说,是未曾“潜心会本文”,从而难免“疏狂不可循”之讥。  魏老师的“疏狂”主要表现在
期刊
摘 要:唐之盛从诗歌的创作便可窥见一斑,诗的内容与形式可谓纷繁多姿。从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孟浩然《春晓》一诗,来探讨其诗作的风格。  关键词:陶熔气质 清真蕴藉 艺术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则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作为我国古典诗歌黄金时代的唐代诗歌,无论从题材、体裁、形式、流派、风格和手法上均呈现繁荣的景象。盛唐冲淡即清澹之风虽由张九龄发起,然而却由王维、孟浩然引领。孟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总是希望上好每一堂课,但一个老师教学方法很丰富,如果所教内容是错误的,那么这堂课的教学还有何意义呢?所以,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才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  关键词:教学内容 反思 合理确定    背景:一次语文组教研活动中,本人借了一个班上了一堂曹文轩先生的《前方》。  教学情景经典再现:    一、创设情境,介绍文本导入    上课时我由一张月饼的照片切入,问学生:由这张照片
期刊
在中国词史上,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明代高启的《沁园春·雁》和清代朱彝尊的《长亭怨慢·雁》同被称为咏雁名词三鼎足。其中,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又以其独特个性品质践行了作者的词学理论。这里不妨将张炎的这首《解连环·孤雁》摘录于下:    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期刊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五中说:“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以诗名盛开元、天宝间”,“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与佛教”,“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是说王维作诗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