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实验,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并且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团结合作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全面提高学生智能,在学生全面发展上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还能使他们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辩证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面就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策略,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一、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和真实性,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但是演示实验由教师经讲解、演示,然后把现象通过学生描述,将结论总结出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和探究。因此,演示实验中,要适量增加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一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氯气”这一节中的演示实验,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的漂白作用。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让学生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比如颜色,气味及水溶性,同时指出物理性质中需要掌握的是哪几点,然后根据这些性质做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还可以把该实验拓展,对比氯气与干燥有色物质反应和氯气与湿润有色物质反应,充分说明氯气的漂白作用是与水反应后生成次氯酸引起的,最后总结氯气的相关性质。这样,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另外,像“浓硫酸的性质”,“溶液酸碱度的测定”等实验均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实验。即使是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乙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反应、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等实验。不仅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通过实验操作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二、采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加深知识的掌握.
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尽管操作比较简单,但教师上面做,学生下面觀察,效果会很不好。如果改成边讲边实验,效果就很显著,由不受学生欢迎到很受学生欢迎。所以,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的有效途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探索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而且便于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基本知识,牢固地掌握基本内容。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然后教师归纳出经过无数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定律。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三、充分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实验前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严肃实验纪律,实验时再次强调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充分引导学生规范操作,认真仔细的观察思考实验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做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防止气体泄漏,而且要求学生动作要慢,看到品红溶液褪色时,应立即停止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使学生对二氧化硫既有毒性也有漂白作用的性质有清楚的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培养学生对实验成败关键的分析和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增改,如对制取氨气的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时,用注射器进行检验,学生的兴趣大增,掌握了气密性检查的简便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如果有些实验验证的规律能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氢氧化铝的性质实验”可以直接作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氯离子的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此外,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滴定管”、“练习使用容量瓶”这些实验,要让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而且能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简单操作。
四、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次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上面我就说到了探究实验,有些化学实验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先是教师讲授实验目的,详细介绍实验仪器(名称、用途)、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或者过程,重点强调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办法,最后从理论上进行误差分析,这才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这样的学生分组实验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省了事,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实验中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难以激发他们实验兴趣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并且许多学生是报着应付的心态做实验,有些学生甚至在做完实验之后不知道做什么。自主探究实验就可以补充这些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不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解决了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这一关键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达到优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总之,从高中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通过化学实验,优化化学教育的进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增强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而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更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黄军: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作用的认识,《湖南教育》,2010第3期;
[2]张多霞,钱扬义:化学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王俊彩:浅谈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学苑教育》,2011第2期; [4]马秀芳: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选择与实施,《林区教学》,2010年第4期;
关键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团结合作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全面提高学生智能,在学生全面发展上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还能使他们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辩证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面就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策略,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一、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和真实性,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但是演示实验由教师经讲解、演示,然后把现象通过学生描述,将结论总结出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和探究。因此,演示实验中,要适量增加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一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氯气”这一节中的演示实验,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的漂白作用。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让学生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比如颜色,气味及水溶性,同时指出物理性质中需要掌握的是哪几点,然后根据这些性质做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还可以把该实验拓展,对比氯气与干燥有色物质反应和氯气与湿润有色物质反应,充分说明氯气的漂白作用是与水反应后生成次氯酸引起的,最后总结氯气的相关性质。这样,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另外,像“浓硫酸的性质”,“溶液酸碱度的测定”等实验均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实验。即使是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乙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反应、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等实验。不仅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通过实验操作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二、采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加深知识的掌握.
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尽管操作比较简单,但教师上面做,学生下面觀察,效果会很不好。如果改成边讲边实验,效果就很显著,由不受学生欢迎到很受学生欢迎。所以,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的有效途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探索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而且便于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基本知识,牢固地掌握基本内容。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然后教师归纳出经过无数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定律。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三、充分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实验前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严肃实验纪律,实验时再次强调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充分引导学生规范操作,认真仔细的观察思考实验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做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防止气体泄漏,而且要求学生动作要慢,看到品红溶液褪色时,应立即停止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使学生对二氧化硫既有毒性也有漂白作用的性质有清楚的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培养学生对实验成败关键的分析和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增改,如对制取氨气的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时,用注射器进行检验,学生的兴趣大增,掌握了气密性检查的简便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如果有些实验验证的规律能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氢氧化铝的性质实验”可以直接作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氯离子的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此外,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滴定管”、“练习使用容量瓶”这些实验,要让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而且能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简单操作。
四、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次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上面我就说到了探究实验,有些化学实验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先是教师讲授实验目的,详细介绍实验仪器(名称、用途)、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或者过程,重点强调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办法,最后从理论上进行误差分析,这才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这样的学生分组实验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省了事,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实验中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难以激发他们实验兴趣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并且许多学生是报着应付的心态做实验,有些学生甚至在做完实验之后不知道做什么。自主探究实验就可以补充这些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不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解决了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这一关键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达到优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总之,从高中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通过化学实验,优化化学教育的进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增强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而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更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黄军: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作用的认识,《湖南教育》,2010第3期;
[2]张多霞,钱扬义:化学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王俊彩:浅谈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学苑教育》,2011第2期; [4]马秀芳: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选择与实施,《林区教学》,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