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傲慢与偏见》中解读认识论的辩证蕴涵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名著《傲慢与偏见》自1813年发表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仅在中国大陆就有十几种中译本。为了真正领会奥斯丁小说的本意,我们应从启蒙时期认识论的层面探讨这本经典著作的辩证蕴涵。只有深入分析和解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辩证认识过程,我们才能充分欣赏奥斯丁的反讽艺术,才能清晰地了解这部小说在人物刻画和叙事技巧方面的骄人成就,进而对奥斯丁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做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认识论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发表于1813年,是其影响力最巨大的一部小说。1811年所发表的《理智与情感》让简·奥斯丁初露锋芒,而《傲慢与偏见》则让她一鸣惊人。这部小说表明简·奥斯丁对认识论的辩证蕴含已经理解得非常深刻,她利用反讽的艺术手段将自我的认识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 启蒙时期的认识论
  作者简·奥斯丁生活于18世纪,而这个时期正是推动人类思想启蒙运动的最重要时期。约翰·洛克是启蒙运动中具有非常意义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人类理解论》详细地阐明了他对客观世界的观念和理解。洛克认为出生婴儿的心灵如白纸一般,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则为白纸的真正内容。此认识论成为了西方民众争取自由与民主的理论基础。
  约翰·洛克所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认识论,在18世纪英国的文化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同样生活于18世纪的萨缪尔·约翰曾在他出版的世界首部大词典中,多达1674次地提及与引用。简·奥斯丁的哥哥亨利·奥斯丁,曾经在妹妹的葬礼中称约翰·洛克是简·奥斯丁最为欣赏的作家之一。在奥斯丁的成长以及形成其认识观与世界观的过程中,约翰·洛克的作品是很轻易便能触及到的。简·奥斯丁所了解的18世纪那些有名的诗人与作家中,多数都拜读过约翰·洛克的文学作品,并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借鉴过洛克的认识论。从根本上说,在奥斯丁的小说中,主人公的主要活动即为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与自我。作为典型的代表,《傲慢与偏见》反应了启蒙运动时代中具有先进理念的认识论。
  二 傲慢的认识论解读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男主角达西以参加舞会的形式首次登场,他的“傲慢”使人难以忘却,而女主角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同样使人们印象深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傲慢与偏见的矛盾体。仔细阅读小说后,我们会发现造成达西的“傲慢”的起因,但是伊丽莎白的“偏见”也是有着她自己的道理。其实,这对矛盾体真正反映的是两个人在思想认知上的错误。两个人都执意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从而导致矛盾的加深,后来两个人的矛盾转化,则是由于两个人都改进了各自的认知方式。在小说的末尾,两个人都做了自我批评,正是认知方式提高的原因。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著作中,“傲慢”与“偏见”是互相矛盾并且互相依赖的,而造成这两种表象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达西与伊丽莎白都是有着文化修养的青年,都具有善于改进认知方式的能力。在双方接触并且渐渐了解后,能够看到别人优点,然后反思自身的缺点,这是经过多次反复并且呈现上升的趋势。
  综上所述,达西的这种“傲慢”的态度,有着内在与外在多种正当理由。对于首次阅读的读者们,多数人都对他的这种态度产生了反感,这就体现出作者简·奥斯丁把反讽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在小说最初一段用来刻画达西的文字中,赞许他的字有85个,而后用来贬低他的字则有64个,这样的数据证明达西的正面形象占主要的地位。小说中,舞会的前半段时间,大家对达西都赞不绝口,后半段时间则对他的印象一落千丈,而表扬与贬低的达西是同一群体。赞不绝口是由于达西英俊的外形与优雅的举止,尤其是在大家知道他年收入的时候各个瞠目结舌。而他在很短的时间又被众人指责,则是由于他不想与大家同乐。既然这个富有的男子都不愿意与他们来往,又怎会有什么好处惠及当地人,既然得不到恩惠何必要去趋炎附势地讨好他。
  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小說中的当地人对达西态度好坏的依据了。对于能让自己捞到好处的人就恭维赞许,对于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人就贬低谩骂。这正是这些人市侩的体现,伊丽莎白的母亲就是具有这种逻辑的典型人物:她对邀请她两个女儿跳舞的宾利先生给予赞扬,对不同意与伊丽莎白跳舞的达西先生则横加指责。而伊丽莎白对母亲承诺绝不会与达西共舞,则表明她与母亲战线的统一,同时也暗示了她这种错误的认知方式。
  达西初次登场时的身份明显是高于那些当地人的,而且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与这些人是格格不入的,他洞察到了乡绅的迂腐,伊丽莎白母亲的庸俗,与伊丽莎白妹妹的放肆等。并不是他要刻意地显现出自己的高贵,而是他真心地不想与他们有过多的接触。达西的自我保护行为被别人看做是一种“傲慢”的体现,同秉性的宾利则受到了相反的待遇。在很短时间内,他发现伊丽莎白的美丽聪慧,又在之后的舞会中,邀请伊丽莎白与自己共舞,并用行动说明达西已经在认知方式错误上进行了改正。在文中,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的夸张表现则更让人不能宽恕:他在独自拜访并激情地表达了对伊丽莎白的爱慕的同时,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双方家庭与社会地位的悬殊,成为了爱情的障碍;更对伊丽莎白明确地指出,娶她是经过了自我痛苦挣扎后做出的决定。他误认为,向一个身份地位、财富、家庭背景都比自己低的人求婚,对方一定会毫不迟疑地答应他。他这样的想法是过度依赖感觉判断能力,没有了解客观环境。他没有经过深度交往互相了解并反复斟酌,就想当然地做出了判断。实际上,伊丽莎白并不是这样想,她对这个叫达西的男子有着很大的意见,并且对于攀权结贵并不感兴趣,既然连从朋友做起的基础都没有,怎么会就这样成为夫妻。
  但是,即便是达西犯了些低级错误,我们从这里仍能看到他的真诚和理性,还有他在发现自己认知方式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地改正。实际上,他经过了几个月的痛苦挣扎后做出打破门第观念、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决定,说明他没有被封建思想所统治。在求婚被心爱的人拒绝之后,他也没有暴跳如雷,只是希望听听自己被拒绝的原因。当他心爱的人说出了自己所谓能够成立的理由后,他没有反唇相讥,而是斟酌后告辞离去。对于自己遭到了心爱的人的责骂和误解,他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反复思考认真地看待这些事,依然用宽容的态度包容别人,并明白自己被伊丽莎白误解的最初缘由是来自最初的那次舞会自己的傲慢。不久后,达西写了一封信给伊丽莎白,对于她的责骂,他心平气和地进行了一一阐述并讲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达西的心平气和也促使伊丽莎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了反思,进而发现了自己的片面、无理和偏激。   通过上文的解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正如洛克所说,达西的认知过程是漫长曲折的,并且不受限于空间和时间。对于小说人物的解读,我们应该经过反复的观察与思考才能得出结论,不然往往会与我们所认知的出现偏差。达西的“傲慢”有着耐人寻味的理由,同样,对于伊丽莎白的“偏见”,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解读分析。
  三 “偏见”的认识论解读
  “傲慢”给我们带来的是反感,相反,伊丽莎白的“偏见”却让我们产生了快感。这不仅仅由于她的活泼美丽,更多是因为她对达西反应出的那种柔中带刺的感觉。在这部小说中,奥斯丁又一次展现了她完美的反讽艺术手段。但在欣赏了她的嬉笑怒骂后,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了伊丽莎白认知的错误性。对于伊丽莎白的“偏见”进行实质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分析解读作者表达的认识论。
  达西在初次舞会中的神态比较凝重,过于拘泥于小的细节,而伊丽莎白则表现得落落大方,款款而谈。当伊丽莎白得知达西评价自己“长得还凑合”时,她依然谈笑风生,但这种评价已经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并由此使达西在伊丽莎白心中的第一印象是傲慢无礼的。所以当威克姆军官即达西昔日的手下,谎称达西迫害自己的时候,伊丽莎白坚信自己对达西的看法是对的。紧接下来的就是达西对好朋友宾利与伊丽莎白的姐姐简恋爱一事的阻挠,更使她把达西打入坏人的行列。与达西相反的威克姆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好人。这样看来,伊丽莎白判断达西为坏人是有着一定根据的,但最为重要的证据——威克姆对达西的评价,其实不过是典型的一面之词。从接触不久就贬低对方的行为来看,威克姆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问题的人。但是很显然,伊丽莎白对达西有了很大的意见,因此就自动停止了她对达西的进一步的认知,她仅凭借那些片面的评价就断定达西的好坏,并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对于伊丽莎白,尽管多数读者都是很喜爱她的,但不能忽视她的“偏见”。伊丽莎白与达西一样,对事物的判断都太过于主观,而且伊丽莎白的性质比起达西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主观主义体现在:
  1感情用事。伊丽莎白的行为太多被感情左右,她也因此没有了理性的思考,甚至形成了“达西支持的伊丽莎白反对,达西反对的伊丽莎白便支持”这样的思维方式。
  2 太过自信。伊丽莎白有着敏锐的思维,语言柔中带刺,这使她成为了她父亲最喜爱的女儿,成为了父亲的骄傲。而这些也使伊丽莎白过于自信,相信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判别能力,也因此使她接近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边缘。
  3 思维方式偏激。伊丽莎白过多地被感情左右,加上太过自信便很轻易就会出错,再加上偏激、极端的处事方式,让她漏洞百出。
  总而言之,伊丽莎白违背了洛克所阐明的反复感受多方求证的认知过程,她的思维一直停留在第一印象中,并且根据自己对达西的第一印象的判断做出种种的反击。简而言之,她一直没有更加高级的认识阶段,即感性认知。由于过于自信,所以把伊丽莎白的认知提高到理性阶段是比较困难的。第一个方面与第二个方面加一起导致了第三个方面,即她的偏执。伊丽莎白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去分析事情,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她不知道认识是一个反复并且持续的程序。
  从根本上讲,伊丽莎白的身上共同存在着“傲慢”与“偏见”,她的“傲慢”是造成她“偏见”的一个理由,这样交织起来就在不同情况下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伊丽莎白与达西都犯了认知方式的错误,如同洛克在《理解方法论》中犯的错误一样,他的形容就是人喜欢沉浸在第一观点中,就像喜欢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样,既然有了就会坚持最初的判断,而不愿意去改变现有的认知而追求真理。
  在《傲慢与偏见》的结尾,有一个看似非常微不足道的细节,笔者却认为这个细节的潜台词很耐人寻味。作品结尾,伊丽莎白和达西终成眷属,他们和达西的妹妹亚娜都住在彭伯利庄园。当婚姻生活刚开始的时候,亚娜听到伊丽莎白用带有激烈调侃的语气和哥哥说话时,她开始恐慌。用通常的思维来解释亚娜的恐慌,是因为哥哥、嫂子在吵架。但对认识论的辩证蕴涵理解透彻的读者会意识到,即便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是完美的,但是他们两个仍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交锋,他们还需要加深对彼此的认知和理解,只是这个过程中少有傲慢与偏见。
  参考文献:
  [1] 高国庆:《试析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作家》(下半月),2012年第16期。
  [2] 张荣根、倪修 :《反讽艺术的玩味——评〈傲慢与偏见〉的中英文本》,《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22期。
  [3] 刘芳:《试析〈傲慢与偏见〉中反语的运用与人物性格塑造》,《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6期。
  [4] 李茜:《〈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作者简·奥斯丁的婚姻理想》,《大家》,2010年第7期。
  [5] 李镁、黄晶:《〈傲慢与偏见〉中情景反语回应理论探索》,《电影文学》,2010年第24期。
  [6] 冯秀红:《从非礼貌言语角度看〈傲慢与偏见〉的对话艺术》,《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8期。
  [7] 何山、文节、胡绍进:《论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11期。
  [8] 黄文星:《慎重婚姻的评判标准——〈傲慢与偏见〉的四种婚姻观》,《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期。
  作者簡介:韩宝民,男,1966—,黑龙江北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工作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其他文献
声带癌前病变的范围较广,本篇仅讨论角化症及原位癌两种病变,以上为临床上较常见者,均可发展为侵蚀性癌。上述病变的治疗为难决定的问题,是否采取积极态度,意见尚多分歧。角
一般认为,肿瘤患者免疫反应是受到抑制的,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生物发生肿瘤的临床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免疫活性对局部肿瘤似乎不那么重要,因为不管免疫状态如何,肿瘤是可以
一、引言奥斯丁的作品自面世以来,便招来许多评论,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相悖的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牧师的女儿,奥斯丁受传统教育影响深刻,因此,她在写作中坚持以男
作为我国新一代重卡HOWOA7于2008年12月19日正式面市。HOWO A7历时一年多时间的开发,运用了130多项最新技术专利,有50余辆实验用车在各种极端环境中进行了两年多的反复实验,
完美。望着终于抱到怀里的一只小狗,女人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她微微地动了动嘴唇,念出了“卷毛比熊犬”。动听的名字增加了女人的满足感。洁白油亮的卷毛和黝黑光滑的鼻子
自1974年以来我院经剖腹探查不能作肝切除的肝癌患者多进行肝动脉插管,术后持继滴注抗癌药物。今就其中滴注达一周以上者共20例的近期疗效初步小结,并选择病情相同而采用静
腮腺区手术虽然以混合瘤为主,但此处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许多问题。据Eneroth(1970)的大组病例分析,96%的腮腺肿瘤属于真正的涎腺瘤,其中78%为良性多形性腺瘤。恶性病变的
摘要 奇幻小说家尼尔·盖曼的早期作品《乌有乡》通过“第二世界”的塑造,折射出我们现实世界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性,以及普通人的心理,从而引发大家对现实有所思考。  关键词:奇幻小说 尼尔·盖曼 《乌有乡》 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近年来,奇幻文学风靡全球,在读者和研究者领域都掀起了热潮。《牛津文学术语词典》这样界定“奇幻”(Fantasy):“指任何一种虚
讲到孔孟之道,人们便会想到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确,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是孔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外表的显示,它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的基本文化人格。顺着这
58岁的江小金在生命的最后22个月里依然释放着余热,直到最后一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尚未完工的电网项目。与电网结缘40年,他从一名普通的送电线路工成长成为浙江宁波电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