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进一步明确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征,减少应用误区,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方法,对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进行分析,并在目前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在人血白蛋白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临床滥用现象比较普遍,且存在诸多“误区”, 亟待干预。结论,人血白蛋白使用还存在一些误区,需加强对人血白蛋白合理规范使用,有利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373-01
人血白蛋白是构成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抗氧化、抗炎、保护器官功能等。临床上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但近十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用量也显著增加,出现许多不合理用药。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指征,WHO也已将人血白蛋白从其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但我国仍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在医疗机构中,人血白蛋白的用药金额居高不下,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误区,不合理应用现象相当普遍。
1 我國人血白蛋白使用误区
1.1 作为低白蛋白血症病人的营养补充剂,手术和创伤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用人血白蛋白可以纠正低蛋白血症。但低蛋白血症纠正后,医生往往继续将人血白蛋白作为营养品,用于术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或危重患者中,以期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
1.2 作为健康人群的营养补充剂,近年来,每逢学生高考期间,人血白蛋白用量明显增加。有很多考生家长错误认为,人血白蛋白是很有营养的药物,注射后可以明显增强体力,改善记忆,滋补身体,有助于孩子考试超常发挥。一些考生家长为让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本品,使得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大。有学者指出[1],健康人群注射后,不但不能增强体力、改善记忆,反而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人血白蛋白是药物,而且是有严格适应征要求的处方药。把本品当成滋补身体的强壮剂,其实是对其药理作用的误解,不能盲目使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对考生来说,合理的膳食、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应试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1.3 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人认为注射人血白蛋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并错误的认为输入越多越好,甚至把此当作一种必要的进补方法。因此,主动要求注射白蛋白的健康人群越来越多。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健康人群输入并不能起到营养的作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周身血液及体液中。当肝功能正常时,哪怕有一时性的低蛋白血症,只要合理补充足量蛋白质食物,即可纠正低蛋白血症。尽管白蛋白副作用较少,但应用不当,仍可造成不良后果[1]。
1.4 促进伤口愈合传统观点认为,手术后患者需进行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或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术后组织水肿,促进伤口特别是吻合伤口的愈合。受上述观点影响,目前临床许多外科医生仍喜欢应用,这是造成术后白蛋白制剂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循证医学研究表明[2],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病人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
1.5 提高患者生存率低蛋白血症是严重疾病状态的一种表现,可能成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在病情危重、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患者中应用人血白蛋白,被认为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虽然多年来不少临床研究人员开展了对白蛋白应用的研究,但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特别在对危重患者的使用上。在评价人血白蛋白对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意义上,特别在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效果方而,尚有待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有报道指出,在急、慢性疾病时,血浆白蛋白含量与其死亡危险呈负相关。基于上述研究的结果,开展了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人血白蛋白虽然能纠正危重患者的低蛋白血症,但与体液或其他胶体液相比,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也有文献[3]对此得出相反的结论,低蛋白血症危重患者补充白蛋白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在血压、微循环、肺渗出等方而日见危害。1998年Cochran创伤组应用Meta分析法荟萃分析了30篇随机对照研究共1419例病人,并对白蛋白使用作了系统评价。数据显示,每使用白蛋白治疗100例危重患者,就会增加6例死亡,强烈提示危重病人使用白蛋白可能会增加死亡率。这一现象可能是源于白蛋白的抗凝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抗凝血酶加强对活化X因子的抑制,对危重病人尤其是出血性低血容量者可能有害。Korea回顾分析了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的同时,静脉应用该药的效果。结果显示,尽管输注该药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2 加强临床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对策
2.1 进一步明确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征积极开展循证医学对白蛋白临床应用的评价研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限制措施,提高审批权限,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2.2 结合实际,制定人血白蛋白使用的适应症,临床上公认的白蛋白使用适应症有:因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血清蛋白<20g/L的重症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25g/L的大面积烧伤,脑水肿、肝硬化腹水等[4]。
2.3 改进健康观念节约卫生资源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白蛋白药理和作用机理,克服传统的用药习惯,严格适应证用药,控制用药范围和用量,降低临床使用率。当前我国血源紧张,价格昂贵。健康人群及术后输注白蛋白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因此,常规应用白蛋白来改善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或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愈合等不值得推荐。
3 结语
目前,我国白蛋白资源严重缺乏,缺乏规范的白蛋白应用指征,医师对白蛋白的适应证掌握不严,导致临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十分普遍,需要国家或相关行业干预。因此,建议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学部门和医院相关部门协力合作,加强对临床用药监督,并结合各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人血白蛋白使用原则,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对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应结合相关文献和关于《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指导原则》慎重、合理地选择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翟丽杰,付秀娟,王卓伟.从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分析其紧缺的原因[J].中国药事,2008,22(5):431.
[2] 李向阳,王为忠,王家林.腹部外科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补充外源性白蛋白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4):451-3.
[3] 刘芳,翟所迪,田荣萍.临床应用人血自蛋自的循证医学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7 .
[4] 凌春燕,5%人血白蛋白临床200例应用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1):59.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373-01
人血白蛋白是构成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抗氧化、抗炎、保护器官功能等。临床上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但近十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用量也显著增加,出现许多不合理用药。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指征,WHO也已将人血白蛋白从其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但我国仍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在医疗机构中,人血白蛋白的用药金额居高不下,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误区,不合理应用现象相当普遍。
1 我國人血白蛋白使用误区
1.1 作为低白蛋白血症病人的营养补充剂,手术和创伤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用人血白蛋白可以纠正低蛋白血症。但低蛋白血症纠正后,医生往往继续将人血白蛋白作为营养品,用于术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或危重患者中,以期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
1.2 作为健康人群的营养补充剂,近年来,每逢学生高考期间,人血白蛋白用量明显增加。有很多考生家长错误认为,人血白蛋白是很有营养的药物,注射后可以明显增强体力,改善记忆,滋补身体,有助于孩子考试超常发挥。一些考生家长为让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本品,使得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大。有学者指出[1],健康人群注射后,不但不能增强体力、改善记忆,反而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人血白蛋白是药物,而且是有严格适应征要求的处方药。把本品当成滋补身体的强壮剂,其实是对其药理作用的误解,不能盲目使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对考生来说,合理的膳食、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应试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1.3 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人认为注射人血白蛋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并错误的认为输入越多越好,甚至把此当作一种必要的进补方法。因此,主动要求注射白蛋白的健康人群越来越多。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健康人群输入并不能起到营养的作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周身血液及体液中。当肝功能正常时,哪怕有一时性的低蛋白血症,只要合理补充足量蛋白质食物,即可纠正低蛋白血症。尽管白蛋白副作用较少,但应用不当,仍可造成不良后果[1]。
1.4 促进伤口愈合传统观点认为,手术后患者需进行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或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术后组织水肿,促进伤口特别是吻合伤口的愈合。受上述观点影响,目前临床许多外科医生仍喜欢应用,这是造成术后白蛋白制剂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循证医学研究表明[2],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病人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
1.5 提高患者生存率低蛋白血症是严重疾病状态的一种表现,可能成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在病情危重、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患者中应用人血白蛋白,被认为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虽然多年来不少临床研究人员开展了对白蛋白应用的研究,但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特别在对危重患者的使用上。在评价人血白蛋白对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意义上,特别在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效果方而,尚有待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有报道指出,在急、慢性疾病时,血浆白蛋白含量与其死亡危险呈负相关。基于上述研究的结果,开展了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人血白蛋白虽然能纠正危重患者的低蛋白血症,但与体液或其他胶体液相比,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也有文献[3]对此得出相反的结论,低蛋白血症危重患者补充白蛋白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在血压、微循环、肺渗出等方而日见危害。1998年Cochran创伤组应用Meta分析法荟萃分析了30篇随机对照研究共1419例病人,并对白蛋白使用作了系统评价。数据显示,每使用白蛋白治疗100例危重患者,就会增加6例死亡,强烈提示危重病人使用白蛋白可能会增加死亡率。这一现象可能是源于白蛋白的抗凝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抗凝血酶加强对活化X因子的抑制,对危重病人尤其是出血性低血容量者可能有害。Korea回顾分析了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的同时,静脉应用该药的效果。结果显示,尽管输注该药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2 加强临床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对策
2.1 进一步明确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征积极开展循证医学对白蛋白临床应用的评价研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限制措施,提高审批权限,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2.2 结合实际,制定人血白蛋白使用的适应症,临床上公认的白蛋白使用适应症有:因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血清蛋白<20g/L的重症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25g/L的大面积烧伤,脑水肿、肝硬化腹水等[4]。
2.3 改进健康观念节约卫生资源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白蛋白药理和作用机理,克服传统的用药习惯,严格适应证用药,控制用药范围和用量,降低临床使用率。当前我国血源紧张,价格昂贵。健康人群及术后输注白蛋白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因此,常规应用白蛋白来改善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或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愈合等不值得推荐。
3 结语
目前,我国白蛋白资源严重缺乏,缺乏规范的白蛋白应用指征,医师对白蛋白的适应证掌握不严,导致临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十分普遍,需要国家或相关行业干预。因此,建议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学部门和医院相关部门协力合作,加强对临床用药监督,并结合各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人血白蛋白使用原则,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对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应结合相关文献和关于《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指导原则》慎重、合理地选择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翟丽杰,付秀娟,王卓伟.从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分析其紧缺的原因[J].中国药事,2008,22(5):431.
[2] 李向阳,王为忠,王家林.腹部外科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补充外源性白蛋白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4):451-3.
[3] 刘芳,翟所迪,田荣萍.临床应用人血自蛋自的循证医学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7 .
[4] 凌春燕,5%人血白蛋白临床200例应用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