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样HPV检测技术在子宫颈癌筛查人群中的接受状况调查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自取样HPV检测技术在子宫颈癌筛查人群中的接受状况,探讨其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5—15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子宫颈癌筛查点(即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由医护人员对采用自取样HPV检测技术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1 375例妇女,进行接受状况的问卷调查,具体询问内容有两个方面:(1)自取样的使用体验:包括可操作性、舒适性、取样耗时、采样后出血情况;(2)自取样后的心态变化:包括未来是否愿意再次接受自取样、自取样过程中比较担心的问题。分析对自取样接受状况的调查结果;并根据是否进行操作视频的指导分为指导组和非指导组,对两组筛查妇女的自取样使用体验和自取样后的心态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1)自取样的使用体验:参与问卷调查的1 375例自取样妇女中,86.55%(1 190/1 375)的筛查妇女认为操作"方便",78.40%(1 078/1 375)的筛查妇女认为"不难受",88.58%(1 218/1 375)的筛查妇女认为取材"快(即<5 min)",94.04%(1 293/1 375)的筛查妇女自采样后"无出血"。自取样后的心态变化:在未来是否愿意再次接受自采样方面,83.27%(1 145/1 375)的筛查妇女"愿意";在比较担心的问题方面,85.82%(1 180/1 375)的筛查妇女认为"采样不够准确"。(2)在参与问卷调查的1 375例自取样妇女中,指导组1 202例、非指导组173例。指导组筛查妇女的自取样使用体验包括可操作性、舒适性、取样耗时、采样后出血情况均优于非指导组,未来愿意再次接受自采样的比例高于非指导组(分别为86.69%、59.54%),担心自己不会操作的比例低于非指导组(分别为11.23%、32.37%),以上指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取样HPV检测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无不适感等特点,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具有可行性。筛查过程中进行操作视频的指导后可有效提高筛查者的使用体验和未来再次接受自采样的意愿。

其他文献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有增高趋势。对适宜年龄女性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但如何选择适合我国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值得探讨。细胞学检查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应用细胞学检查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减少了80%的子宫颈癌的发生,其不足之处是敏感度低和重复性差。随着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明
期刊
目的探讨双胎孕妇妊娠中期和晚期的子宫颈长度(CL)对妊娠<32周、<34周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妊娠中期(20~24周)和妊娠晚期(28~32周)行经阴道超声测量CL的双胎孕妇共490例,其中161例于妊娠中期及晚期均行CL测量。按照测量的孕周分为妊娠中期组427例,妊娠晚期组224例,评估CL对早产的预测价值,并以
目的通过建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大鼠模型,研究VVC感染的疾病过程及不同治疗后阴道上皮的免疫修复情况以及阴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使用雌性SD大鼠建立VVC模型,并分别予不处理(模型对照组)、制霉菌素(制霉菌素组)治疗、中成药康妇消炎栓治疗(康妇消炎栓组),每组6只。对阴道上皮行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核酸分型定量法(BMRT)HPV检测用于自取样子宫颈癌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深圳市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Ⅳ(SHENCCAST-Ⅳ)研究中保存的839例妇女的DNA标本[每例妇女均同时有自取样标本(是指参加筛查的妇女自己获取阴道子宫颈脱落细胞)和医生取样标本],采用BMRT HPV检测两种标本中14种高危型HPV亚型(HPV 16、18、31、33、35、39、45、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癌中高危型HPV亚型的感染状况,并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颈癌的致癌HPV亚型进行归因分析。方法2009年2月—2016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共1 541例,其中位年龄为49岁(20~82岁);来自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其他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和华南)的患者分别为961、244、175、87和74例;病理类型:鳞癌1 337例、
目的探讨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超声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术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的3 901例孕妇,其中有25例(0.64%,25/3 901)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分析这25例胎儿的超声特点及CMA检测结果。结果(1)3 901例孕妇的胎儿中共检出25例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者,均表现为肾脏异常,占所
期刊
目的探讨Aptima HPV检测(是基于HPV E6、E7 mRNA检测的方法)联合Aptima HPV 16型和HPV 18型和(或)45型(18/45型)分型(Aptima HPV-GT)检测作为子宫颈癌机会性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体检或因妇科疾病就诊并自愿接受Aptima HPV检测(对其中HPV阳性妇女进一步行Aptima HP
目的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进行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共57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成孤立性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组(孤立性组)44例及非孤立性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组(非孤立性组)13例,所有胎儿均行荧光定量PCR(QF
期刊
目的检测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液、腹腔液、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观察LIF、IL-6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对VEGF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以27例内异症患者为内异症组,以同期10例因卵巢畸胎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或子宫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