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小学语文记叙文美的历程

来源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ght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叙文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挖掘小学语文记叙文中的多重美,可以帮助学生品鉴美、积累美和表达美。声情并茂的朗读法,多样的体验法和启迪法以及道具呈现等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自己走入记叙文的阅读,感悟记叙文浓厚的诗美画意,培养审美感悟能力和发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以美启心的目的。
  [关键词]记叙文;美学;审美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同时,丰富的人物美和事件美在交织中,融合了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解读记叙文多重美,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修养,不断学会表达特有的审美评价,从而实现以美育美。
  一、小学语文记叙文审美的意义
  1.积累记叙文之美
  学生在多元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对各种文本渗透的美感会有多样的体验,在这种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收集各种各样的美感。在各种美感的收集中,又能更好帮助学生懂得要通过自己来寻找美,积累美,培养独特的审美感悟能力。
  2.品鉴记叙文之美
  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对学生自我品析鉴赏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有自己的模仿借鉴,更要注意独特的感悟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在品鉴的过程中,注意从语文文本的多重元素入手,找寻到提高学生品鉴能力的多维空间,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3.表达记叙文之美
  学生自己从文本中积累和品鉴了各种美,会从语言中情不自禁地表达出来。有了美的体验,学生会在平时的口语交际活动或者写作中,通过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实现一种对美的理解与表达,最终升华独特的心灵体验。
  二、小学语文记叙文美的内容
  1.自然美
  自然之美,是作为人与生俱来的特有的审美感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博奥,体验到自然的和谐之美,不断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如在教学《桂花雨》中,我就注意让学生美读“摇桂花”“吃桂花”的片段,并适当让学生带上节奏。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让学生在美读中带上一定的内在语,如我惊讶地说,或者我惊喜地说。通过特定的语境创设,让学生在美读中体会环境和人物心境,从而更好领悟自然之美。
  2.人情美
  人与人的际遇构成了一种美好的缘分,这种缘分带来人情的温暖,让人更好体会到人情的珍贵,一种力量的可贵,不断感悟到人间的缘分之妙。
  例如课文《草原》记叙了美好的人间情缘,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令人感动。这种美好的情感超越时空,在两族人民之间架起了一条美好友谊的虹桥。在教学的时候,注重让学生体会文中的真情。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脑中呈现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作者的画面,然后进行表演,让学生走进大草原,走进蒙古包,更好感受人情之美,从而进行民族友好团结的教育。
  3.童年美
  童年缤纷美丽,总是留给人难忘的回忆,在走进童年的时候,可以通过多样的片段来感悟童年带来的乐趣和记忆之美。
  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时候,注意让学生先走进林海音的童年世界,穿插了相应的音乐《童年》,伴随着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同时穿插音乐《梦驼铃》来让学生感悟音乐营造的童年氛围。在音乐的浸染中,学生享受到了浓郁的美感,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4.劳動美
  在劳动中升华美感,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这种美感,是耕作的快乐,更是付出的勤劳之美,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劳动带来的诗美画意。
  如教学《父亲的菜园》,让学生把握父亲对土地和菜园的爱恋之情,先通过观察父亲的言行举止,再描述父亲失去菜园的忧伤,想象来自父辈心中的愿意,重点引导体会父亲为开辟新菜园所作出的努力。在开辟菜园的过程中,开荒、填土和育肥的过程中,是感悟辛勤耕耘的劳动之美的关键。品鉴句子“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更好体会父亲用劳动换得硕果后的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5.残缺美
  在面对生命的残缺面前,每个人都要走进残缺,感悟生命的不完美中带有的真实意味。走进残缺,是直面生命的勇气;走进残缺,可以让生命开花结果;走进残缺,体验到其中美感的升华,是心灵的纯净。如《鱼游到了纸上》中,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在对聋哑青年的绘画描写中,融合了浓厚的欣赏之美。在学生自己朗读的基础上,再来示范朗读聋哑青年最后说的话“先游到了我的心上”,在教师的声美并茂且带有启迪色彩的朗读中,让学生得到生命哲理的启迪。
  6.信任美
  人与人,人与动物,都有着美好的信任关爱,这种美好的感觉,可以砥砺人的奋斗和进取,不断享受世风的淳美。如在教学《珍珠鸟》的时候,对于其中的“养鸟的经过”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作者和一只小鸟 “结缘” 的故事。在“生雏儿”的过程中,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鸟的生命活力。在“鸟与人的亲密接触”中,适当地编入对话,采用分角色朗读,进行想象性质的写作,让学生体会这种鸟与人的亲密和谐接触的零距离感,进一步感受信任带来的美好。
  7.赏识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文本中的鼓励和关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浓烈的赏识之美。这种赏识,是心灵的感应,是对生活的信念,更是一种执着和坚持。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巴迪和父母的对话,包含了父母对巴迪不同形式的爱。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进行相关的对话,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领悟彼此的内心世界,走进父母的良苦用心。
  8.亲情美
  亲情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亲情的光辉更是难以磨灭。在体验这种春晖般的美谊中,更能体验亲情带来的温暖和幸福,从而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家人。   如在学习《游子吟》中,可以让学生在初读后尝试了解诗人的内心,通过展开对话,让学生走进诗歌里独特的美感。尝试采用编排课本剧的方法,写好了课本剧让学生来分别扮演母亲和孟郊,同时在细腻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孟郊的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孟郊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从而体会 “意恐迟迟归”中浓重的美感痕迹。让学生在表演中融入更多的想象和潜台词,进一步体会母子之间的浓浓的牵挂,让学生品味这种浓重的抒美意味。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更是包含了人物对母亲的感恩之美。在课本剧中,“学生和诗人进行心灵交流,达到对美的有效认识。”[1]
  9.哲理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可以引起人深重的思考,领悟大千世界的玄机和奇妙,从而开阔眼界,开启智慧。
  如在教学《枫叶如丹》的时候,作者通过记叙了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了一张相片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以小见大的手法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即“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同时,对于文中隽永的语言,更是注意了浓重的抒美风格协同议论色彩的融入,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在让学生进行品味的时候,首先要品析古代诗句,在品析中不断感受枫叶的洒脱,同时,再注意融入一定的自我鉴赏来实现对语言隽永的感悟。
  三、小学语文记叙文美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1.朗读体验美
  课文中的美,带上了作家的经历体验以及对世界的审美认知,所以在表现作品美感的时候,可以通过美读来实现生动的感美体验。在美读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将作品中的多元美感得到不同程度地展现,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审美内化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通过多样的美读,在声情并茂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在美读中,还可以用到“雨”的诗句集锦,更好帮助学生感悟雨中的诗情柔美,从而找到浓郁的美感。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下,能有效实现对课文中的“秋雨”的美感体验。朗读中介入现代教育技术,如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得整个课堂充满浓郁的情感之美。将音乐的多元表现力和朗读的声韵结合,增强感染力,追求灵动的语言感受,实现对课文美感的多重解读。在课内外阅读中带上适当的流行音乐,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带来情感上的推动。如在教学《神州谣》的时候,就注意配上相关的音乐来帮助学生体验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教学中,当“歌唱祖国”的乐曲响起来的时候,学生感受到爱国之情在蓬勃地生长,爱国激情在心中涌动。
  2.情境升华美
  在记叙文的阅读过程中,有些文章写作背景没有现场感,所以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在阅读中采用不同的情境创设,可以产生有效的现场感,实现场景回放。如在阅读《九色鹿》这篇文章的时候,文中生动的情节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但是学生对于真实的鹿以及文中虚构的“九色鹿”是没有深切的体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看视频,观察现实中的“小鹿”,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文字体会九色鹿的特点,同时进行绘画,帮助学生感悟。从而“更好地进行下文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后文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2]
  3.对接领悟美
  小学记叙文的阅读过程,注重对文本精华进行捕捉,可以让学生更好感悟记叙文的生命力,这是个充满灵感跃动的过程。同时,结合现实方法,鞭策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唤醒自己的阅读体验,获得生动的阅读愉悦感。在培养学生的记叙文发现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类文阅读的方法,或者采用在阅读中找到“现实中的交接点”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对记叙文的发现。还可以在学生的分时段阅读中寻找不同感受,体会记叙文的阅读是包含着“不同体验点”的阅读。
  如在阅读《姥姥的剪纸》的时候,就注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发现,有的学生从“姥姥的广结善缘”来谈姥姥的慈蔼,有的学生从“姥姥的巧手开花”角度谈姥姥的本领高,还有的从“姥姥对我的期待”谈姥姥对我的爱,通过多角度解读,在互动的对话中进行思想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洞察力。
  4.道具装点美
  在低段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佩戴头饰,可以增强角色体验,愉悦身心,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文本形象的感知,同时结合各种朗读方法的应用,实现对文本阅读的深度理解,让学生感悟到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先让学生将各种动物蹄子的形状进行描绘,同时结合动物的活动或冬眠话题展现独特的动物语言和动物精神境界。在生动的韵文形式下,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佩戴不同动物的头饰进行表演朗读,体验动物的小绘画,让学生在有趣的角色朗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5.思辨深化美
  语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多维思考的契点。高中语文課程标准把“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列为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激发学生多位思考问题和品鉴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健全人格,从而使语文教学走向深入。
  思维在碰撞中升华,因此对于文本以学生认知为起点,发现他们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水平,进而营造宽松公平的交流情境,让他们自由交流,互相碰撞,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提升,就能比较顺利地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再以恰当的话题为切入,引导不同的观点进行交锋,利于他们在相互完善、借鉴中深化对哲理美的认知和创造。
  通过多样的美感品味,语文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诗画之美、韵律之美,让学生不断升华自己的美感品悟能力。同时随着学生学龄的变化,通过多样的记叙文对比阅读或者群文阅读、主题阅读等方式,可以升华学生对文章美感的体验,从而进行记叙文阅读和感悟能力的深化,激发学生自己来体验、自己来发现、自己来品鉴更多更深刻的美,让学习走向深广。记叙文的学习是美感激发和美感融合的过程,感悟记叙文的美是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最终实现以美启心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娜.语文的魅力.[J].语文之友.2018(6):43.
  [2]陈娜.语文中的朗读之美[J].语文乐天地.2017(5):4-5.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过程中,老师要始终以“关爱”“尊重”和“耐心”为原则,努力在教育的池水中播撒爱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迷途知返,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道路,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积极向上、乐于学习的好学生。  [关键词]关爱;尊重;耐心  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教育。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其广阔的天
期刊
[摘要]“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适应了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了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围绕着主题即教什么和问题链即怎么教而展开,以主题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校本化,以问题链引领课堂,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主题;问题链;核心素养;导学案;小组合作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背景、过程、影响为线索,依纲靠本,内容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主题+问题链”教学
期刊
[摘要]教育就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与“学”连接起来,为学生提供“互联网+”教育的学习环境和模式,构建智慧课堂。在信息技术赋能下的教学将不再只是基于教师的主观经验,而是基于丰富的客观数据,并实现教学流程再造,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模式;智慧教育  一、“互联网+”是时代发展趋势  三年前,阿里巴巴以224亿元收购了大
期刊
[摘要]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新教材的例题较为简单,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成为教师执教能力的关键体现。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设计上还要突出丰富性,无论是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设计要能让学生具有思考余地;最后通过评价检验课堂练习的成效。  [关键词]新教材;课堂练习;有效策略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及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期刊
[摘要]STEM教育是跨学科教育,在初中物理科技活动中使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紧密相连,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在STEM教育理念下进行初中物理科技活动实践策略的探究,以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批判性思维、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是引导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校将新会葵乡本土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葵乡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近师生,在提升师生人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了学校发展。  [关键词]水墨文化;实践与探索;优化  一、水墨文化缘何而来  “水墨”文化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支撑。关注文化育人的目标和方向,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时代,中职学校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数字化平台,打造新时代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  [关键词]传统文化 ;党建引领;教育模式 ;课程创新  我校经过顶层的梳理,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并通过以下各项举
期刊
[摘要]微信服务平台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它以方便快捷、灵活、智能、节能、跨平台沟通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充分依托微信服务平台,更有效地开展适合现有学生的班级活动,突破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建构高效班级活动机制,开展丰富有效、形式新颖的班级活动,更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本文以珠光小学一(2)阳光中队为例,依托微信服务平台,构建特有的班级活动机制,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促
期刊
[摘要]新统编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注重道德和法治教育,强调德法兼修。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已经优化的阅读材料,实施有效追问是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从“强化阅读训练,创设追问的条件”“优化阅读形式,激发追问的兴趣”“精准阅读内容,拓展追问的深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阅读;有效;追问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获取汉语知识与发展阅读能力的主要学科。高中生正处于知识获取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新型教学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整本阅读;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即为从整体视角出发,是相对于篇章阅读说而言的,具有任务重、周期长、全面性等特点,让学生阅读到完整、系统的文章内容,使其深刻领会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