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建构理论对高中生涯课程实施的启示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阶段。如何实施高中生涯课程,对于学校教学、乃至整个教育部都关系甚重。生涯建构理论是最具影响力的生涯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是动态的、可塑的,人的生涯选择是主动的。由此出发,教师应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获得生涯发展必备的能力。
  关键词:生涯建构理论;高中生;生涯课程
  生涯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以1909年Parsons的《选择一个职业》的出版为标志,当时生涯教育的形态主要是对求职者的职业指导。由于个体要不断地进行选择、适应变化,所以生涯教育的形态与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演变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当前我国高中的生涯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反映在高中生身上的问题是学生缺乏人生规划与目标、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对自己未来专业的选择迷茫且盲目等。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涯教育迫在眉睫,如何实施生涯课程便成为了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现有的职业生涯理论纷繁众多,笔者将主要聚焦于生涯建构理论对高中生涯课程实施的启示。
  一、生涯建构理论概述
  (一)Savickas生涯建构理论的提出
  传统生涯理论认为生涯发展路径是可预测和确定的。但如今,全球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在为每个人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使每个人的发展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传统生涯理论已不符合现在生涯发展的特征。Savickas融合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在“人—职匹配”理论、“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涯建构理论”,他认为:“生涯不是自我展现出来的,而是被建构出来的。”建构是一种行动,不同的生涯阶段有不同的生涯任务,这些任务促使个体主动去完成它们,从而建构个人生涯。个体是自己生涯的所有者和创作者,主张自我生命设计。
  (二)生涯建构理论的基本主张
  Savickas曾针对生涯建构理论提出过16个探索性命题, 后来,在McAdams 一般人格结构论的启发下, 他将16个命题提炼成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体的人格类型及其自我概念不是稳定的而是变化的;第二,生涯是建构的,这种建构来自人与社会职业或环境的互动而并不来自固定的人格类型或职业类型以及两者的简单匹配;第三,生涯发展是终身的而不是一次性的职业选择。
  二、高中生涯课程实施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目标模糊化
  目前,很多学校在生涯课程实施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将“无用”的生涯课程边缘化,甚至被简化为报考指导。实施生涯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生涯知识,提高生涯规划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自主发展。然而,当前的课程设置看似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走向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实际上是为了迎合高考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把学生当成升学的机器,把生涯课程当作升学的工具。
  (二)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
  课程内容的选择对于课程实施的效果非常重要,课程的设计、目的、评价和实施都围绕着课程内容展开的。当前高中生涯课程内容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整体设计,内容比较单一和零散,甚至浮于表面。高中生涯课程的内容往往只关注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如何应对高考等,忽视了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以及对于职业社会的了解,忽视了生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教学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校教师在生涯课程的教学方法上使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但是这种灌输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和改变。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复杂的、非结构化的,教师只有在课上营造与真实情景相类似的环境,才能帮助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联系自身的经验,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生涯课程的目标。
  (四)课程评价过于重视知识获取
  当前在生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评价仍是以知识的获取为主。这种评价观只关注课程实施的短期知识的掌握,不关注学生长远能力的发展。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涯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自我,从容地应对生活,当面对角色冲突、选择和突发事件时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因此,教师应树立多元的评价观,评价内容不应只局限于知识,而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对于生涯的认知等都是要评价和考察的内容。
  三、运用生涯建构理论改善高中生涯课程实施的思考
  (一)加强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和生成性
  高中生涯课程目标应与学生的需求相互适切。首先,生涯课程的目标设定必须关注学生当前的需求,课程目标只有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另外,生涯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与终身教育相联系,关注学生生涯的终身发展的需求,体现出未来化、终身化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未来和发展。
  同时,生涯课程目标也应加强生成性。生涯建构理论认为课程目标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在彼此的“经验世界”生成的。生涯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体现在针对不同的情景中,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创造个性化的目标。
  (二)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体验性
  作为终生生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高中阶段生涯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必须得到保障。高一年级生涯课程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进行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并为选课走班做好准备。高中二、三年级课程的内容是帮助学生为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做好准备。高中生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仅包括高中阶段应具备的生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结,还包括与整个生涯系统的衔接,特别是与初中生涯教育和大学生涯教育内容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大生涯观”。   由于未来生涯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个人的生涯发展充满了变数,生涯建构理论强调重视个体的“适应力”,即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未雨绸缪的能力和进入新环境后的环境掌控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过程中习得,因此生涯课程的实施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习得、体验,通过真实地感受、探访、体验和互动探索职业世界,提升自身的生涯适应力。
  (三)强化教学形式的情境性和多样性
  生涯建构理论认为生涯课程实施应创造出真实的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复杂的环境中创造性地做出选择和判断。高中生涯課程的实施需要创造与生涯相关的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学生在特定问题情境下调动自身的经验和资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生涯的探索。生涯课程的实施应结合多种形式,给予教师、学生灵活的空间。比如将生涯课程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可以为学生生涯学习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机会、丰富的体验和多元的课程资源等,弥补生涯课程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将生涯教育和探究型课程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自我和职业世界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和生涯规划能力。
  (四)建立发展性、全面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生涯建构理论下的课程评价观强调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生涯课程学习过程中知识经验、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强调评价标准的发展性和全面性。在评价的形式上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结合,利用小组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全方面展示学生的职业理想、成长曲线等。评价的内容应涉及生涯课程从设计到实施的全部内容和环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还要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同时,生涯建构理论认为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企业员工等所有生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都是评价的主体。学校在对学生的生涯课程表现进行评价时,除了考虑教师的意见,也应该关注社会其他人的评价。
  四、总结
  生涯建构理论提出人们不应该被动消极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等着别人地挑选和安排,而是应该自己把握方向,创建自己的人生。这种观念更符合当前人们的心理需求和不断变动的职业社会对人们的要求,能够对当前我国高中生涯课程实施起到指导作用。我们应当将生涯建构理论的思想融入未来的高中生生涯课程中,设计出符合生涯建构理论思想的课程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帮助学生在未来多变的职业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斌.生涯建构咨询:一位高中男生对主修专业的探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05):1061-1065+969.
  [2]冯嘉慧. 美国生涯指导理论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关翩翩,李敏.生涯建构理论:内涵、框架与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2):2177-2186.
  [4]姜子豪.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8(09):67-69.
  [5]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0):32-38.
  [6]阮娟.后现代生涯理论及其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启示[J].东南学术,2016(04):240-245.
  [7]朱仲敏.教育转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6):77-82.
  作者简介:罗颖(1997.7-),女,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方向:生涯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自小學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普及以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就实现对小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就一直是备受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研究从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现状出发,反思实际教学中能达成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这一课程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作为现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关键内容,只有实现了对小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散文是独具审美价值的文学体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挖掘阅读文本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语文教学中阅读文本的教学活动,从审美的角度挖掘文本价值,,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互动活动,以阅读文本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生的审美教育,散文独具特色,本文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实践经验为基础,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散文教学的审美突破来发展学生审美能
期刊
摘 要:蒙台梭利这一教育思想具有极强实践性与生命力的教育理论体系,其对于儿童素质教育与儿童潜力开发而言皆有着诸多裨益。本文主要针对混龄班教学的特殊意义提出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混龄班;平行班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西班牙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其是自由教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由其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主张为儿童提供儿童之家这一有准备的环境;遵循儿童发展阶段内在所需,掌握儿童的关键时期;关
期刊
摘 要:本文意在从师生教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师生共建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应用,从教师素养提升,注重学生差异,体验激发兴趣,建立师生关系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助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欣赏;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意为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音乐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提出“以人为本”,意在以学生发展,教师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学工具之一,在初中英语的复习过程中,可以发挥良好的辅助功能。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该方式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主要分为:化繁为简、掌握语法等,供有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导图;掌握语法  由于词汇量的不断增加,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记忆法已成为必然的进步趋势。通过对其科学合理的运用,不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是抽象且枯燥的,这时就要求教师有策略的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本文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教学艺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性学习的一些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愿学;会学;乐学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而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是抽象且枯燥的,这时就要求教师有策略的去激发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对中学英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英语;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他总结出了宝贵的教育理论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不断进步发展。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从根本上是强调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老师与时俱进,更新
期刊
摘 要:将民间游戏应用于学校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体育教育资源,还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提升体育活动水平,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我校为例,探讨了民间游戏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民间游戏;体育活动;应用  民间游戏具有趣味性、灵活性。以前的孩子都是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玩游戏,玩法十分简单方便,有的甚至是徒手进行的,为了让孩子们有游戏可玩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每个孩子生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乐于探索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泥土是大自然特有的物质,对他们来说,有着玩和亲近的欲望。教师应跟随幼儿的兴趣,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发现大自然的奇妙之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泥工活动;组织;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期刊
摘 要:为了探索认知语言学在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词汇学习的运用,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的方式,覆盖了来自中国10所大学的200多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评估了认知语言学的策略应用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贡献,促进了跨学科和学术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