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基地生命教育课程实践与思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落实“生命至上”的理念,凭借丰富的资源、系统的课程、先进的理念、多样的形式为参训学生提供必要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正确、全面、系统地认知生命、感知意义,形成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实践基地;生命教育课程;基地优势;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04-0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合理渗透生命教育,指导学生珍视生命、陶冶品格、热爱生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兴趣爱好,更好地展现才能。作为生命教育重要阵地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为参训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生命教育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热爱自己的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命、生命教育及课程目标
  第六版《辞海》对生命的解释:“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关于生命教育,教育界虽未能达成一致观点,但是各方面共同的认识是:生命教育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最后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包括四个范畴: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我们需要从认识自身开始,进而发展到认识他人、环境、宇宙等,通过与外界不断地联系来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促进发展,实现价值。
  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尊重、关怀和欣赏他人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1]。
  二、综合实践基地生命教育的优势
  综合实践基地是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具有特殊功能的专门学校,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科研性于一体,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我们通过组织适龄学生进入基地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综合实践基地在生命教育领域比普通中小学多了以下几重优势。
  (一)教育资源丰富多样
  学校联合相关部门整合丰富的社会资源,巧借外部力量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场馆是综合实践基地的特点之一。目前笔者所在的浙江省衢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作为国家级综合实践示范性基地已与红十字会、公安局、法院、税务局、消防队等众多相关部门建成生命教育安全体验馆、消防教育、应急救护、法制教育、地震馆、禁毒馆、人防馆、风险教育馆等场馆,并已投入使用。这种“合力联动、综合育人”的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社会资源的使用率,使得原本在普通学校无法实施的课程可以在基地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各场馆资源丰富,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二)学习形式区别明显
  实践基地在教育上更加注重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核心价值的培养,知识、技能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因此在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尤其注重利用场馆已有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特别注重体验与分享。通过实物造景、信息技术、仿真模拟等手段营造情景,带领学生用实践操作、演示训练、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自由参观、解说导览、有奖问答等异于普通学校的方式进行自导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给予孩子们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由表达的权利,引导他们交往、交流与合作,极大提升了参训学生的投入感,使他们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另外,在活动中,我们支持多学科的综合运用、生活化的学习途径,为孩子顺利学习提供支架、扫清障碍。
  (三)课程构建系统全面
  浙江省衢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围绕生命教育主题建设多层次、多维度课程,力求为学生提供意义深远、深入人心的生命教育课程。我们梳理所有校内资源,根据生命教育中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个层次开设生命教育、生命礼赞、生命关爱、应急救护、心理教育、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家居安全、国防安全、禁毒教育、反邪教教育、模拟法庭、税法教育、消防教育等相关课程,核心明确、分层清晰、系统完整。希望通过这些生命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做到:一是关爱自己的生命和世间万物的生命(自然生命层次);二是明白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有自己不可推脱的社会责任,要学会承担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义务(社会生命层次);三是追求真善美,肯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精神生命层次)[2]。
  三、综合实践基地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紧贴生活实际,强化生命体验
  一方面,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时需捕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及热门问题,开发与编排更为丰富、更具实用性的生活化课程,实施生命健康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分年龄段、分地域开展多层次、深内涵的实践体验活动。利用实景资源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与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养成珍爱自己生命、关爱他人生命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分娩体验”场馆,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1:1胎儿发育模型、体验阵痛体验仪、观看互动视频,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发育成人和分娩的全过程,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爱惜身体,形成孝亲敬老的道德观念。近些年,马拉松、越野赛等各种户外运动大火,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教学中,教授学生身处野外的求救方法,以及当面对低温时应当如何取暖和保持体温等,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珍惜与保护自己的生命。在“生命救护”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血压计、体温计、心肺复苏仪等基本医疗器材,教授固定、包扎、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与技能,并在分组活动中让学生分组参与集体救护的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协调配合、为他人着想、扶持与珍爱他人的品格,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凸显社会生命的价值,能够践行生命教育认知、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运用多元资源,拓宽生命视野
  加强与专业部门、机构的合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利用社会平台,开辟切实可行的研学旅行生命教育线路,为学生增加学习渠道,使学生了解真实社会、拓宽生命视野、理解生命意义,使生命教育变得更普遍、更新颖、更有趣、更易接受。综合实践基地包含红十字会、中心血站、中医药博物馆、健康小镇、养老机构、消防支队等各领域各行业的典型单位。通过实景体验、参观互动、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经验,实现“走出基地——融入社会”的递进实践。此外,积极发挥基地的宣传功能,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宣传内容,制作适用于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公益展板、广告、视频等,并在各级媒体上开展宣传,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正能量的家庭氛围、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为学生提供风清气正的生命教育环境,践行生命教育的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三)紧抓教育契机,领会生命内涵
  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纪念日、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真正内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精神生命是人的思想与精神的存在,这是人类有别于动植物的独特之处,它也是生命的三个维度中最难把握和似有似无的存在,但其坚定地撑起了生命,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在生命教育中,尤其要关注这方面的活动设置。例如:国际禁毒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世界森林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爱眼日、清明节、重阳节等不同主题、不同领域的节日,可以唤起学生对自身、对社会、对世界的关注、思考和行动。教师可以搜寻体现生命价值的各类素材,包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百年奋斗史,以及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的不平凡事迹:如“铁人”王进喜,航天英雄杨利伟,科学家屠呦呦,以及无数奋战在工作一线的电力工人、清洁工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意义所在。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奋斗,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为社会主义做贡献的价值理念,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生命教育实施的非凡意义。培养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领会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的意义,感受宝贵生命的无限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晓莹.中小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价值与诉求[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3):97-100.
  [2]张 娜.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林莉雯(1983— ),女,浙江衢州人,二级教师。
其他文献
探究数字遗产的主要持有者对数字遗产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立法者、研究学者及用户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发现网络活跃用户对数字遗产所抱持的态度主要分为两派——保留派和删除派;网络活跃用户的年龄及其所持有的数字遗产对其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作为近代早期在华外文报刊的代表,《中国丛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20年间该刊的新闻业务流变情况,包括办刊理念、新闻选择、言论倾向、内容编排、稿源管理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变化,发现该刊坚守“知识传播”初心的同时新闻业务不断调整,致力于记录中国、参与中外交往、建构和影响时代的媒介实践也有不同表现,在近代传媒史和早期中国社会转型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织,优秀的班集体是学校营造和谐风气的制度基石,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務的空间保证,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文化源泉。因此,班集体的领导者、创设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做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主任可以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主要内容、实施步骤、教育效果四个方面出发,探索切实有效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
摘 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養理念下,全面加强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教育的方向。高中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必须遵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德育理念,转变传统的德育模式,不断提升高中生的德育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理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并在新德育理念下分析了最佳的德育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教学;德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逐渐走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死胡同之中,其有效性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越来越淡,积极性不高,历史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缺失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解决策略,以期在短期内让自己的历史教学得到改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将孝道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能够丰富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能够为每位小学生涂上唯美的精神底色。那么,如何将孝道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呢?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融孝道文化于读书活动、劳动教育及班队活动中。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观念、学校课程、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变革,与此相适应,教师的角色也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教师则是从传统的“传授者”“执行者”“主导者”“督查者”的角色转变为“媒介者”“开发者”“引导者”“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明确角色认知、履行角色行为、做好角色扮演、扭转角色失调,以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从而获得进步与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师角色;
摘 要:新时代下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从课程、教学、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厦门六中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以金字塔式三级指导模式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活动体系,利用、调动多方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探索提供全面支持,帮助学生规划、定位自己的未来人生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学生发展指导;三级指导体系;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5
实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应用型高校广告学专业转变培养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实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提出了实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途径,并总结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之处。
英雄叙事推动英雄形象从感知、认知再到社会范围的认同这一过程是层级迭进的,就深层逻辑而言,是其多模态话语在表达、内容、语境、文化等四重层面的递进式实践,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叙事文本的协奏下,英雄叙事得以由单向独白转向复调叙事,在意义生产的深层交互和传播效果的多元触达上开启了更多可能性。疫情下的英雄叙事建构了一个极具公共性和交互性的意义空间,置身其中的人们在集体记忆的形塑中拓展、维系并参与英雄叙事,并以此为公共对话空间形成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勾连。本文试以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以分析新媒介语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