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机缘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s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发表处女作算起,我已经写了30多年了。这30多年,是人生最精华的段落,当然,也有艰难,但因为有文学陪伴,其实也幸福。
  我对文学很痴迷。我不敢吹牛说是文学选择了我,实际上,是我自己选择了文学。曾经很遗憾,我大学没有能学文学,父亲是学文科的,他觉得学文科没出息,风险大,于是我就学了水利;后来又留校,直到201 3年才做专业作家,此前我一直是业余写作,是个“票友”。“票友”听起来很闲适、很富贵,其实也迷茫。是写作的幸福感让我始终有一个方向。20世纪90年代,妻子出国,三岁的孩子由老家的父母带,一个家分成了三处。分别的时候我对家人说:你们都好好的,不要担心我,我有写作。是写作让我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不堕落,没发疯。长夜漫漫,很容易疯掉的,但我是个痴迷的写作者。
  我小时候生活的小镇曾经有一座塔,叫“寶严塔”。我没有见过它,是父辈的描绘让我有了一个印象。因为方言里“严”和“音”是不分的,《七层宝塔》里,这座塔变成了“宝音塔”。因为这个“音”字,小说里挂在宝塔飞檐上的铃铛就自然出现了。所以,(《七层宝塔》的诞生充满偶然性,它是我30多年写作中,诸多偶然的意外融合。
  我曾经写过许多乡村背景的小说,获得第一届紫金山文学奖的《暗红与枯白》算一个,另有《红花地》《驴皮记》《大河》《看蛇展去》等,还有长篇小说《白驹》。它们曾经得到过很多褒奖,而且我自认为,就小说品质来说,它们都是优秀的。但在《七层宝塔》前,我确实已多年不写乡村,或许是自身兴趣点已然转移,更多的,恐怕还是乡村正处于巨变中,这种变化精彩而激烈,我有点眼花缭乱,难以把握。
  机缘不请自来。2016年春节前,我参加活动,参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房。房子很漂亮,但是我看到,市民广场的居民,他们的谈吐、样貌和举止,显然还是农民。我当时心中一凛,觉得我可以写个小说了。兴奋导致嘴快,一不留神我宣布了我要写。这一来造成了某种被动,不写自己都觉得是放空炮。我想了一年多,某一日,头脑里突然出现了“村庄竖起来”这句话,立即就能写了。
  《七层宝塔》中的人物,唐老爹、阿虎、赵主任诸人,我极其熟悉,他们本就是我的长辈、同学、朋友。他们一直活着,各忙各的,只需要一个舞台,锣鼓一响,他们随时可以登台。不需要导演,他们自带剧本。
  曾经以为,学水利是个弯路,除了顺带娶了个同样学水利的老婆,对我的人生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曲折,是损耗。但如果缺少在工程技术上的严格训练,少了依然在搞农村水土资源规划的妻子回家对我的唠叨,倘若没有17岁以前的小镇生活经验,《七层宝塔》即使写出来,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其他文献
摘要:对《老残游记》的研究应该统观初编与二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游记体的形式使作者发挥了对种种问题的看法和情感,而不仅仅是谴责。作者在书中极力表现了太谷学派的思想,初编释儒,二编释道、佛,故事情节相对而言是抒情与议论的伴生物。因此,《老残游记》与其说是一部“谴责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与批判精神的思想小说,它借传统小说的框架来抒怀论道,开创了近代小说创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老残游记》
期刊
刘瑛,笔名刘瑛依旧。现定居德国。1994年初到德国。201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参与编辑的海外华文小说集《与西风共舞》,由美国科发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诸多散文随笔发表在国内及海外中文报纸上,多篇微型小说获全国大奖赛优秀奖。  王红旗,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女性文化》学刊名誉主编,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主任。  第二次阵痛:母亲自我事业与子
期刊
虹影,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好儿女花》《饥饿的女儿》《K一英国情人》《上海王》《米米朵拉》等。现居北京。  六部长篇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她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2014年出版其首部少儿奇幻小说《奥当女孩》,并入选当年“华文好书”十大童书。并在后
期刊
很高兴今天能跟各位同学交流学诗、写诗的体会。各位都是懂诗、能诗的人,我要跟你们分享的,不是诗词格律是什么,而是怎样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让别人尽快知道诗词格律是什么,所以今天要讲的不是诗词格律的内容,而是诗词格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般完成诗词格律的教学要半学期或者一学期,我争取在三节课的时间内搞定,送给大家一个“葵花宝典”。  在正式讲诗词格律之前,我想我们对格律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初学写诗的人,都
期刊
缘起  我此前仅仅知道降大任先生有一本《元遗山新论》而已,对其人、其学,一无所知。如果不是参与《社会科学战线》为创刊四十周年而编纂《(社会科学战线>历史文献图录·书信卷》的工作,可能根本不会对他有任何了解。  编纂《(社会科学战线>历史文献图录·书信卷》需要从大量的书信当中精选出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信件,同时还要兼顾信件的审美价值,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早在2012年,我和编辑部张利明同志,将林之满等
期刊
绕不开的“第一人”  我认识陈瑞琳,是在2002年上海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那次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罗兰女士的大会发言和陈瑞琳的激情演讲。之后,我从天津师大来到陕西师大,接过了陈瑞琳的接力棒,与她的联系就多了起来。这些年来,读到她一篇篇有关海外华文文学的论稿,我每每有一种窃喜:由陕师大走出的陈瑞琳已经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尤其是推动新移民文学发展的一员骁将,真正的引领者。她的散文
期刊
一个人的“五四”:“五四”和我  落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接触了一篇文章,我从情感、从内心,从各个方面都无法接受的一篇诠释“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文章,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内心的屈辱和排拒。我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新文学先驱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后世人做如此歪曲的解读。环绕这样文章的人与事,当然更加不会有着新文学精神与文人情怀。怎么说呢?我几乎是在一种悲愤的情绪之下,落笔开始写这篇文章。 
期刊
摘要:乡村向城市化转型是现代化建设迈出的新步伐,但是,在现代化冲动的裹挟下,乡村城市化有没有忽略正在被超越的乡村文明里存有在城市文明建设中不可抛弃的东西呢?朱辉的《七层宝塔》让我们看到的,正是乡村文明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被挤兑的悲剧命运。小说以曾经维护乡村生活秩序的唐老爹在进城后遭到孙辈忤逆和他所眷恋的宝塔终被拆掉而被气得几乎丧命的故事,呈现出乡村文明式微的现实,并揭示了造成乡村文明行将消亡的原因。
期刊
摘要:本文以王富仁教授为典型个案,简论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与俄罗斯知识分子传统的精神关联。文章着重分析王富仁价值谱系中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并借助王富仁的相关论述,对中国与俄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及其特质做了简略的对照分析,文章还对俄罗斯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做了辨析,从中寻绎王富仁及其他当代中国学者所承续的俄罗斯精神遗产的某些侧面。  关键词:中国学者 王富仁 俄罗斯 知识分子 精神气质  自近代以降
期刊
摘要:《母亲的话》是田汉1941年在湖南南岳和母亲易克勤一起居住期间,所记录的一份自传体口述家史,其中记录了易克勤自1872年到1916年的人生历程和家庭变迁,以及田汉早年读书看戏的成长历程,堪称是关于中国民俗史、民间戏剧史以及民间宗教史的一部重要文献,其文本价值甚至超过田汉的诸多影剧作品。  关键词:易克勤 田汉《母亲的话》民间戏剧 民俗宗教  “读书种子”田寿昌  田禹卿去世时,8岁的寿昌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