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心,简于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e3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过程中,引领学生虚心涵咏,体验语文学习的一路花香?毋庸置疑,优化课前预设是促进有效生成的襁褓。下面就课前预设的优化策略谈谈笔者在课题实验中的的几点思考。
  
  —、预设须“精心”
  “一盎司的预防可以达到一磅的效果。”未雨绸缪,超前对话是促成生成性课堂的有力保障。学生的学习始于课前自学,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师生有备而来避免临渴掘井的尴尬。现代阅读教学认为:使学生进入主动阅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问题驱动,当阅读者还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就不会产生的阅读期待,更不会产生迫切阅读动机。为此,教师课前应精心做好预设准备。
  1.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学潜能,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并在思考生疑后再带着疑问(即自学生成)进入课堂的深化教学(即深度生成)。
  2.作为教师自己,应“潜心会文”,与文本零距离接触,这正如于永正先生所提倡的:课前备课翻来覆去,诵读默想,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等)。
  3.教师还要精心备学生、备生活、备情境、备自己,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预案更具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师生课前“储备”越丰厚,就越能促成高效的课堂生成。
  语文课堂的生成应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好“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真正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注重文本生长点或导写生长点的挖掘,能有效引发精彩生成,从而营造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下面以我校的阅读教学研究课为例,谈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对照教学目标,抓住几个文本生长点生成的鲜活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可预设如下:
  ①在情境中生成建构:课前,借助播放《战争中的儿童》影片剪辑和聆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朗诵,在学生情感受到强烈震撼之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感受。“入境始为亲”,这里借助教师动情的语言渲染及声像情境的创设,学生“情动辞发”,进行个性化表达。
  ②在引读中生成建构:“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学时应注意抉微探奥,引领学生“抽丝剥笋”,亲历文本,努力破解语言隐含的信息。在徜徉语言之河后,学生自然生发情感及个性感悟。如:抓住“两年多来”“对妻子说”“对儿子说”“听见了”“呼唤的是”等,挖掘其情感内涵,采用想象画面、回旋复沓式的引读方式,让学生切己体察,从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不同方式展开多维体验,把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引向深入,最终努力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③在“移情”中生成建构:设计“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如何?你会说些什么呢”这一问提,辅之以哀乐和灵柩归来的场景,教师借助“换位思考,移情体验”策略,带领学生走进角色,实现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三维互动,催生心灵震撼,达到“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有效开发教学资源,又提升了学生情感。
  ④在品读中生成建构:以加利先生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说说雷利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学生在潜心会文之后,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雷利眼中的父亲和自己眼中的雷父是个怎样的人。
  ⑤在想象中生成建构:教师抓点辐射,唤起共鸣: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呢?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的、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了强烈比照。
  ⑥在对话中生成建构: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谈谈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并说说你的感受。在学生展开与文本深入对话,并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悟之后,教师再引入“爸爸,我想对您说”“孩子,请听我说”这一模拟情境对话,进一步升华情感,交融情理。
  
  二、预设须“简形”
  “大道至简。”有效预设同时不应深耕密植,不宜刻意设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起承转合的过渡推敲的课堂教学,而应以约驭博,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一位特级教师所言极是:教案应写得少,想得多。新课程在强调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同时,对预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观点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设置认知目标,也要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每种情况的处理策略,如教学内容怎样呈现、学生会怎么说、自己该如何引导等等,形成“弹性化”方案,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只有为了生成的预设,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致僵死,才能使二者并举,激情共舞,使课堂在生成中呈现智性之美。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点“精于心,简于形”的预设,那么我们的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必将走向融合,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天空。
其他文献
[案例]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片断。  师:这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你看——  (学生齐读:“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师:是的,此时的小女孩哪有心情欣赏自己美丽的容颜?“她没注意这些”,那她注意的是什么呢?  (学生齐读:“每个窗子里都有透出灯光来……她可忘不了这个。”)  师:圣诞节到了,小女孩盼望已久的圣诞节到了,她多么想尝一尝喷香的烤鹅,可这小小
议论性课文如何教,是一个牵涉多学科的学术问题。研究并合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跳出问题本身,具有更广阔的理论视野。新兴的语用学对于某些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具有参考价值。一方面,议论文对作者而言,或者要说服人,提出一个观点;或者要说服人,驳倒一个观点,相较于其他文体具有更为强烈的对象意识、时间意识与情境意识。尤其是驳论性文章,本身因某一论点而发,意欲驳倒对方论点,其针对性、时效性更强,读者要准确理解这类文章
(接上期)  三、曹操性格的内在矛盾  曹操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其内心特点比之历史上的曹操要丰富得多。他的个性的核心,就是多疑。罗贯中的深刻就在于把曹操的个性在矛盾中展开,将其多疑和不疑构成对立的统一。最明显的是,曹操对刘备就不疑。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备是他身边最大的定时炸弹。刘备一直依附军阀,五易其主,四失妻子,甚至严峻的时候连肝胆兄弟关羽都被俘虏,最后投靠曹操。曹操知道他是个人物,所以养着他。刘备
唐代的诗歌堪称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题材的广泛性,风格的多元化,以及名家和精品的数量,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诗能够千古流传、深入人心,除了其在思想上、艺术上的成就,还有一个不容小觑的原因——空前广泛的题材和多元的风格。无论是边塞诗、田园诗,还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抑或是不同风格的交叉融合,唐代的诗人用诗句记录并展现着真实而辽阔的生活:有的揭露社会黑暗,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
教学目标    1、赏析童诗,初步感知童诗的趣味及基本形式。  2、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联想、设问的方法写童诗。  3、引导学生在写诗、改诗的过程中体验想象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语言修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喜得贵子,欣喜之余,他拍了一个片子送给我,今天我把它带到了课堂。想和我一起分享吗?请看大屏幕:  诗配画《我要哭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共同探讨一下初中阶段的说明文应怎么读。同学们请看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布置的5 个任务。  1. 如果题目改成《石拱桥》或《赵州桥与卢沟桥》好不好?为什么?  80%的同学答得都非常好,因此这个问题我们不用解决了。  2. 结合积累拓展五,你能说说记叙文与说明文有什么不同吗?  80%的同学答得都不好。这个不怨大家,因为你们没有这样的经历。这个
一、情境识字(激趣)    (一大早,有个小姑娘就来到了海边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1.请学生来到大海边,说说看到了什么。  2.大屏幕出示背景图大海边及词语(沙滩、海鸥、军舰、帆船),请学生自由说,字音要读准。  3.交流:在海边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说些什么?  4.猜猜海边的小女孩在说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代替这个小女孩美美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聚焦两个特定的场景,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讲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我们需要教什么?基于散文这种文体,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言语形式走进“我”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对这段童年生活的情感。此外,这类回忆性散文,作者在叙述的时候采用的是“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让学生体会这种视角运用的妙处。 
关注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詹丹1/4  立足课标,推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红楼梦》阅读为例………………………吴欣歆1/8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与难点…………杨伟1/12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及方法…………吴泓1/16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倪文尖 张开2/4  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与要点……
设计理念    “和谐教学”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和谐教学”观的指导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创设语言环境和情感渲染,运用适度的媒体(音乐、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从对语言的感悟上升到对人间大爱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达到教学中多因素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