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应用培养新一代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应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 应用意识 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数学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情景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桥梁,把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让数学背景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的导入时,首先让学生尽兴地欣赏一组桂林的山水画,学生兴趣盎然,我适时把屏幕固定在一幅有倒影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布局特征并提出问题:“这幅画有什么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图形?我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这样的画?”此时每个学生都很投入,个个沉浸在探求知识的兴趣中,他们展开了讨论,相互补充着对方的遗漏,纠正着对方的差错。实践证明在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同时在实际情景下学习,激起学生对探求知识的欲望,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体会数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可寻找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案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同学分组寻找身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在汇总时发现有一组同学找到的事例是这样的: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最近几次数学成绩,一位同学的成绩是97,94,90,95,另一位同学的成绩是95,96,94,他因故缺席一次,怎样评定这两位同学的成绩。在课堂上我就把它作为引例,让同学展开讨论。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中“平均数问题材料”的学习,体会到求平均数这一常用而又简单的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并并运用统计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引发他们对数学研究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从生活实际引发数学问题,把数学引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现代课程观认为,真正的课程不是师生对教材内容忠实执行的结果,而是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不断的开发,不断推进的。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教科书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把数学引向生活。我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尝试教学内容的设计背景素材尽可能贴近生活,为学生所熟悉,使问题富有生活和时代气息,且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初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用数学的能力。.
  四、扩展实践的空间,教学活动与生活牵手,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可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开发实践环节,展现数学抽象推理应用的完整过程。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例如,股票已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观察“股市走势图”,大致了解、估算股市的走向,由图表得到相应的经济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当一回“股评家”,这样同学们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数学应服务于生活,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应用培养新一代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应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河北省曲阳县喜峪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 、用典型事例教
期刊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不仅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在当前形势下实现新课程理念教学首要的就是要敢于创新教学。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更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有存在的可能。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学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
期刊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   当我们基本明确问题教学法的含义之后,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也就有了明晰的思路,这就是:   第一,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
期刊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高中地理新课标在课程功能定位,课程目标,基本理念,课程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作了解读。尤其是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提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定为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素养。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重视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侧重生活的地理、文化的地理、科学的地理学习。讲
期刊
摘 要:因缺少英语会话的语言环境,学生对英语学习很难有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是我们中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实践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因此,
期刊
近年,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环保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学化学作为一门启蒙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倡导“低碳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结合化学课堂教学,渗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直接体现,如果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不会发展和壮大的。相反,如果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民族,最终会超越其他的民族而强大起来。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计算机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并且其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所以与那些传统的学科相比,教师对其掌握也不全面,这就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做好演示实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运用实验 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启蒙教育,除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和传授人门的化学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各种能力。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
期刊
摘 要:语言的感悟能力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主动的去研究探索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方法。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谈三个方面粗浅的认识,即:信任学生,发挥潜能;创设情景,引发动机;加强阅读,训练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 感悟力 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