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写场面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i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读”与“写”是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针对第三学段特别是小学毕业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摆正读与写的关系,即借课堂教学的课文之“读”加以延伸,以“读”后之得之感,引发“写”的动机,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在习作课上,再通过题目的设计,引导学生为“写”而“读”,“写”的过程又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最后通过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衔接和相互转化。
  【内容简介】
  1.人文主题。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这一主题进行教材组编,意在通过单元组文的阅读,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始终坚守胸怀祖国的信念,高扬奋斗不息的精神。
  2.语文要素。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結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单元目标】
  1.核心目标。
  (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2.常规目标。
  (1)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既要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写清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4)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把握内容,体会情感,巩固写法。
  (5)能围绕“致敬英雄”的话题,拟定演讲题目,写好演讲稿,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6)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描写场面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总体构想】
  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教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三个方面,重点从梳理探究、阅读欣赏、表达交流三个板块进行教学。
  首先,以教科书的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三个板块为依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以解决学生疑难为主要目的,体会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继而通过品读、自读,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不同的点面结合方式来描写场面的,体会其表达效果,对语言进行推敲和欣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与活动的经历,尝试以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借助本单元“交流平台”等内容,进行单元回顾,梳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其次,通过阅读、交流长篇小说《红岩》,感受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以及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并关注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典型语段,进一步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最后,以“做好演讲,用好语文”为主线,通过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在筹备活动、参与演讲、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各尽其能,进而运用多样化的语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英雄的敬佩之情。
  第一部分 教科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 阅读欣赏(5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掌握30个生字,55个生词。能理解意思,学会使用,并能正确、美观地进行书写,书写有一定速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七律·长征》。
  3.阅读课上,学生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能够了解本组课文是如何通过一面多点、多面一点、由点到面、以面衬点、以点带面等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的,并能体会出这样描写的好处。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请同学们浏览第二单元首页,找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2.浏览单元内的四篇课文,大致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及要求。
  二、自主识字,交流重点
  1.对照预习单的“字词”部分,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检查本单元生字的掌握情况,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展开重点交流。
  合作学习步骤:
  (1)集体读一遍生字,认真倾听伙伴的读音是否正确。
  (2)从易错笔画、易倒笔顺、易混熟字三个方面,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
  (3)分工组词,会正确使用。
  (4)合作朗读生词表中的词语,交流预习时所查词义。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填写“单元字词收集卡”
  单元字词收集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预习,大体上说说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体裁上看,有什么不同?
  预设: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律古体诗。
  《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是纪实性很强的叙事性文章。
  《灯光》是回忆式散文。
  2.请同学开展“一诗一文”的合作朗读活动,每个小组挑选一篇课文,再加上必读篇目《七律·长征》,合作展示朗读,要做到朗读正确、流利,合作形式灵活多样。
  3.对照“预习单”,在小组中交流课文内容、篇章结构以及相关资料。
  要求:
  (1)小组分工,每人说一课,尽量说得简、全、明。
  (2)交流时,一人汇报,其他人补充。
  4.全班分享预读课文时令自己心中一震的场景。
  四、充分质疑,梳理问题
  1.同学们,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们在进行预习的时候,一定存留下不少的疑问吧?小组内先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时再提出来。   2.小组交流后,教师将一些组内解答不了的问题板书。板书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
  预设:
  针对单篇课文的问题:
  (1)《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2)诗人为什么只写“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和“岷山”?
  (3) 五位战士已经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还要把敌人和自己引上绝路?
  (4)《狼牙山五壮士》的第2自然段,作者已经整体上描写了五个战士,为什么还要一个一个地写?
  (5)《开国大典》中写了哪几个场面?
  (6)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7)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以及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之间有什么联系?
  针对整个单元的问题:
  (1)悠悠革命岁月,编者为什么选编这四篇作品?
  (2)这四篇课文分别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3)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于场面描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
  同学们浏览本单元课文内容,结合上节课在书上所做的批注,结合预习单的记录,做一单元“课文播报员”。
  播报内容及提示:
  1.课题、作者(可有简单介绍);
  2.概括地说一说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
  3.自己挑选一课在小组中练习做“课文播报员”。
  二、问题导向,逐一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课文播报”,老师知道大家对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循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首先请大家根据问题提示,独立阅读思考,批画标注,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最后全班汇报分享。
  问题提示:
  1.《七律·长征》一诗中,作者提到了哪些长征路上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经历?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远征之难”和红军的“不怕难”呢?(相机解决“全诗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作者在描写五位壮士两次完成掩护任务的过程中,是如何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的?(相机解决“五位战士已经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还要把敌人和自己引上绝路”。)
  3.《开国大典》一文中,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写了哪几个场面?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大典”?(相机解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4.《灯光》一文中,“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以“灯光”为题,又在文中写到了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回归整体,话题阅读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这样写道:“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那么,阅读了整组课文,你觉得这段革命岁月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呢?请结合一篇或几篇课文中的描写,说说你的想法。
  預设:
  1.这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2.这是一段有流血、有牺牲,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的岁月。
  3.这是一段虽然艰苦,但仍然心怀希望的
  岁月。
  4.这是一段英雄辈出的岁月。
  5.这是一段无法忘怀的岁月。
  四、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1.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进行感情朗读。
  2. 组内朗读展示,组员评读。
  3.各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朗读展示。
  4.背诵《七律·长征》,配合音乐,全班齐背。
  第四、五课时
  一、朗读回顾,引出场面
  1.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引领我们重温了一段不能忘怀的革命岁月,尤其是作者笔下那一个个战斗激烈、激动人心的大场面,更让我们印象深刻。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那些场面吧!请自选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场面描写,放声朗读。
  预设:
  (1)《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诱敌痛击)、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第6自然段(英勇跳崖)。
  (2)《开国大典》第11、12、13自然段(阅兵式)。
  (3)《灯光》第8、9、10自然段(描写了千钧一发之际,郝副营长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牺牲自己,赢得战斗胜利的激战场面)。
  2.小组展示读,评读。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展示读。
  二、整体阅读,发现方法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精彩生动的场面描写,让我们仿佛穿越回豪情满怀的革命岁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场面描写,好好品味品味。
  1.品“点”。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里特别提到了《开国大典》中对于“阅兵式”的场面描写。请同学们对照着“交流平台”中的提示,默读、批画课文第11、12、1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这一场面的。
  (1)学生默读、批画。
  (2)指名分别读一读作者对阅兵式上“点”和“面”的描写。
  预设:
  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点: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2.品“点面结合”。
  (1)像作者这样把“点”和“面”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能不能试着给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起个名字?(一面多点)
  (3)把我们的阅读发现记录在“学习单”上。
  (4)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一面多点”写场面的方法?请同学们默读整组课文,再根据你的阅读发现,填写“学
  习单”。
  预设:
  《七律·长征》和《狼牙山五壮士》的第2自然段也用到了“一面多点”的场面描写。
  (5)现在,请你纵向观察“学习单”,然后试着说说“场面描写”都写什么。(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活动)
  (6)小结:的确,场面描写,就是对特定场景内人物活动情况的描写。而“点面结合”的方法其实是描写场面时最常用的方法。
  (7)再看看“学习单”,大家觉得作者对于“点面结合”中的“点”是怎么描写的,“面”又是怎么描写的?
  预设:
  点——突出重点,详细描写 (特写)。
  面——顾及全局,概括描写 (全景)。
  (8)那么,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些“点”进行细描,选择这样的“面”进行概述,是心血来潮,想写哪个就写哪个吗?(不是,点面结合为表现场面服务,而场面描写又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三、比较不同,丰富认识
  1.除了“一面多点”这种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你们还在整组课文中发现其他点面结合的方式了吗?再次默读四篇课文,根据你的阅读发现,继续填写“学习单”,别忘了试着给你发现的方法起个恰当的名字。
  2.全班交流,修改、补充“学习单”。
  3.小结:看来,“点面结合”不仅是场面描写的重要方法,它本身也有很多种结合的方式。我们在写作时,要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模块二 表达交流(3课时)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运用一面多点、多面一点、由点到面、以面衬点、以点带面等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活动,并能通过评改交流,体会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单元习作
  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跟随着作者的笔触,重温了豪情满怀的革命岁月,更了解了文章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要尝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印象深刻的活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自己的活动经历,生动精彩地展现出来。
  二、创设情境,开启记忆之门
  时光的马车走过四季,我们的欢声笑语也装点了四季。让我们跟随着时光的小马车,回顾四季中带给我们欢声笑语的多姿多彩的活动吧。
  三、借学习单,回顾场面描写
  拿出上節课完成的“学习单”,再次横向、纵向地看一看,回忆一下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
  第二课时
  一、明确要求,选材构思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的习作提示。
  2.根据自己要表现的一次活动,选材,构思,列写提纲。
  3.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二、运用写法,放胆作文
  帮助学生打好内容、情感以及必要的写作方法的基础后,鼓励他们自由地、自在地、自发地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从而增进他们的写作动机和习作自信心。
  第三课时
  1.学生放胆作文后,互相交换阅读,看看同伴对习作中描写的活动场面是否感兴趣,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2.小组推荐习作到全班进行交流,所有同学共同赏评,指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要针对活动场面的描写给出修改建议。
  3. 教师针对学生习作中人物语言描写较为单调的现象,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不用‘说’来写‘说’”的内容进行指导。
  4.学生根据建议,进行习作修改。改后,再请同桌评一评。
  模块三
其他文献
摘 要介绍Moodle中日历模块不能正常显示日期问题的一种快捷解决方法,以期给Moodle平台的管理者提供方便帮助。  关键词Moodle; 乱码;日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5-0067-02    目前,利用Moodle搭建的网络教学、学习平台日益增多,它的强大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使用。但是,笔者在最初使用Moodle的过程中,
一、 朗读,感受诗歌节奏  1. 生齐读。  2. 师范读。  3. 思考、讨论:老师的朗读和你们朗读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呢?(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坭。  师:老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节奏朗读?当然是为了表达诗歌传递的意义,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仔细读每一句诗歌,了解它讲了什么,你就明白了。  二、 品味,感知诗歌魅力  1.简介作者,理解题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袅、嫦”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体会动态和静态下的月迹之趣。  3.画出自己喜欢的有趣的词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识月之趣  1.背一背有关月亮的诗句。  在天文学里,月亮只是一个星球,然而在我们的语文世界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嫦娥奔月是美丽的神话传说,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合作交流,发  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四字词语,了解词语含义。能够把词语所表现的品质和对应人物联系在一起。  3.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加强烈的语气,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别人,向别人致谢。  4.理解并背诵古诗《别董大》,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把握单元主旨  刚刚结束的第七单元的学习让
文言文内容艰深,因此,文言文的教学,要千方百计点燃学习者的兴趣,使学生能饶有兴致地学习。无锡市江阴北大街小学郑军是一位专职科学教师,他人文底蕴深厚,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所以时常在课堂上客串语文教师的角色。前不久,郑老师节选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文言文教学。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节课的总体特点,我觉得“好玩”颇为合适。李振村先生在《把语文教得“好玩”一些》一文中说:“老
摘 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学素材对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在新编的学历教育合训教材中尝试将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Mathematica软件进行有机的整合。本文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Mathematica软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一些具体做法。实践证明,在Mathematica软件支持下,可以大大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等数学;Mat
例文教学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习作学习过程中,例文教学可以有效支援学生的习作,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问题,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例文教学支援学生习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其一,例文教学价值认识的浅表化  例文的教学价值,更重要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找到“‘这一次习作’所面临的习作动机、生活经验以及语文经验之间存在的落差”,发现学生习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例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思维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思维也相应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现今的统编本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构建起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课外阅读地位愈加凸显,为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势  1. 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文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
原定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夺冠》,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再延期,终在8个月后的国庆节前一周上映。作为让全国观众期待了大半年的电影,一上映就成为现象级作品,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除去影片主创团队与电影类型自身的话题性,刻在中国人灵魂烙印中的女排精神与当下现实的冲突和交集,成就了这部疫情后上映仅两天,票房就过亿元的国产电影。回暖了电影市场的同时,更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女排精神乃至民族意识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