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过年有哪些风俗

来源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y85633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初一初二不扫地
  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西 北
  舟曲迎婆婆
  “正月十九迎婆婆”(舟曲称圣母娘娘为婆婆)是甘肃舟曲县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县的狂欢节。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藏传佛教、道教的精华,神职功能不断膨胀,从以前单一的迎生送子、求儿求女扩展到今天保佑一方平安、祈福禳灾的民俗活动。
  “正月十九迎婆婆”有别于其他民俗形式,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再现体,聚宗教、信仰、赐福、娱乐为一体,是羌汉、藏汉民族和睦相处的见证。如今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一习俗也不断顺应发展潮流,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经常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已成为集经济、文化、宗教、旅游、娱乐为一身的节日,在舟曲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年舞社火
  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正月打秋千
  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
  整个白天,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他们忽而如雄鹰展翅,欲飞蓝天;忽而闭目横坐,慢慢晃悠……喧喧闹闹、嘻嘻哈哈,一直到万家灯火灿烂。
  到了晚上,秋千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她们打秋千,不吵不闹,全都静悄悄的。
  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最好玩的习俗
  邯郸扔愁帽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民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怕遭杀戮,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
其他文献
本报讯 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社会、家长以及学校的高度关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学期起,万里城实验学校与万里警署合作,共同开发安全教育微课程。随着今年该校灵石路校区的启用,由于校门口马路为交通要道,因此对一年级小同学的交通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该校德育室自开学以来曾三次与万里警署校外辅导员史警官一起备课,修改教案,对讲座的内容、形式进行积极的讨论,共
期刊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同时,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
期刊
寒假我们常常会外出,或者是出门旅游或者是探亲访友,出门在外确保人生安全对于我们非常重要。编者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春节安全教育常识,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春节安全教育常识  交通安全  1、行路安全  首先要认识并掌握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绿灯亮时,准许通过,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车辆和行人通过;黄灯亮时,不准通过,但已超过停止线后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通行,黄灯闪烁时,
期刊
贴窗花  贴窗花是古老的汉族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虫
期刊
春节假期,放鞭炮几乎是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的运动。但鞭炮里有炸药,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人身伤害,大家放鞭炮的注意事项一定不能忘。另外,寒假期间在家的时间多,居家安全也不可忽视。  放鞭炮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放鞭炮时远离路人  在把鞭炮拿到手里时,一定要注意提醒小伙伴去空旷无人的地方去放鞭炮。以前发生过放鞭炮炸伤了路人的情况。  2、保证手里的鞭炮来源是正规厂家的货源  很多鞭炮的威力我们已经见识过了,
期刊
北方人春节吃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饺子”,的确,北方春节最大的节日食俗之一就是吃饺子。但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北方春节美食可不止饺子。  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虽然饺子早已是普及大江南北的日常点心,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
期刊
上海人吃年夜饭极讲究,不仅要味道好,还要讨口彩,图吉利,更深一步讲,还要又省钞票,又扎台型。可以说,看上海人一顿年夜饭吃法,基本上对上海人就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了解了。  龙虾片,年夜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小食,因为做起来极费油,所以平时家里难得做一次,阖家团员之际,正好摊薄了成本。虾香浓郁,滋味鲜美,色泽光亮,脆性极高,无论大小朋友,都对其滋味无所抗拒。  葱油海蜇皮,上海人年夜饭台面上必备的菜色,为啥
期刊
记者 曹莹 摄影报道  3月4日早晨,杭一小学举行“传承雷锋精神,唱响橘灯之歌”学雷锋主题升旗仪式,拉开了3月学雷锋主题活动的序幕。杨浦区教育局团工委黄睿智老师和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吕黎明老师也来到杭一,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  创作“学雷锋”儿童诗  在升旗仪式上,少先队员们穿上小军装,高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朗诵雷锋语录,再现了雷锋叔叔的风采。  这一星期,学校的微型诗歌课主题便是“学
期刊
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腊月”。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呢?  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
期刊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