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a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是一种目标定位为“自主阅读,巩固运用”的课文类型,是精读课文的有益补充,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在精读课文中习得阅读方法的练兵场。在教材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比例逐渐增大。尤其是五、六年级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一半,足见略读课文的重要性。
  对于略读课文,老师们的教学策略不尽相同。部分老师不知道怎么略,怕考试吃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增加课时量,运用驾轻就熟的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精讲细析,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也有部分老师忽视略读课文,课上让学生简单读读,任由学生不着边际地交流,而不加指导、评价,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对此,我认为应该在略读课文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成相应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谈谈我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抓住提示,明确目标。
  教材中,为了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每个单元中设计了单元导语。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语“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语表达情意。”这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示了阅读内容、方法、要求等。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教师要善于对单元导语和“连接语”进行解读,透析内容,以确定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一、认识8个生字;二、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三、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描写天山的,并摘抄优美的语句;四、感情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二、设计粗放,简化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略读课文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文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传统的精读课文教学模式为“解题—识字、解词、析句—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而略读课文的教学的设计应该粗放一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按照“自读—交流—积累(扩展)”的模式的进行教学。先由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粗知大意;再在教师的组织下,或畅谈课文内容,或讨论表达方法,或交流读书体会等;最后根据课文特点,或安排积累,或扩展有关文本,或鼓励向课外自主获取信息等。如我在教学《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三个步骤。第一步,请学生自主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找出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第三步,收集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讲讲你所知道的身边的将心比心的事。虽然略读课文教学有一定模式,但一定要避免模式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文和学情,而灵活机动地进行处理。
  三、精略得法,落实目标
  全国小语专家沈大安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略读课文的教学,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教师要在“略”字上下功夫。生字会认就行了,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逐句逐段精讲细析,一般不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但在教学中,也要做到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教师要善于取舍,捕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兴趣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读自悟,为学生搭建轻松和谐的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语文能力。我们认为,一堂课应给学生至少1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最好是默读,让学生在一次次与文本对话中感悟提升。鼓励学生在坚持文章内容正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大胆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让学生在实在的环节中主动进行有效的训练,达成教学目标。
  四、积累拓展,延伸课外
  教学中视情况,可安排学生积累,可以积累好词佳句,可以积累表达方法等,丰富学生的语文存储。也可适时地进行资料拓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加深学生的感悟。如在教学《万年牢》这篇课文时,教师适时介绍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旧社会唱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称为“戏子”,只有穷人家为了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才会去学戏。文中的父亲宁愿送孩子去学戏,也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教师通过对这一资料的拓展,使父亲那认真实在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丰满、鲜活。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延伸。略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阅读走向完全独立的阅读。
  总之,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取舍,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语言实践,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语文能力,力争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其他文献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
期刊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特别注重教学过程,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学生亲历一些师生双边,学生单边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下面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语文课改中,教师要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学习、逐渐摸索,根据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铸造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采用预习笔记等形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问题教学法”能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深
期刊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由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评价逐渐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标(如心率或脉搏)和练习密度等评价向较粗线条(如出汗、笑、会、能以及学生自身心感受等方面)的评价方向转变。体育主体式
期刊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比和思考,有比较多的体会,现在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中仍需确立学生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反映出来,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接受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然而,我们很多数学教师没有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认为学生语言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老师的事,所以,很多孩子在数学课堂活动中不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在数学语言的表达方面更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期刊
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学生能否学会学习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须坚持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其自主合作的探索,寻求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能把知识强加于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为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大胆创新,努力根据学生实
期刊
语文教师常常受传统的影响,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教学无非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记,因此拼命强化自身的作用,把教师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备课时不厌其详;讲课时不厌其烦;批改细得不能再细;辅导的时间挤了再挤…结果呢?教师的卖力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教学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实际上就是还学习主体性于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要想方设
期刊
外语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日的,这是外语教学观念的升华。外语教师应该抛弃旧的教学观念,挣脱考试的束缚,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中。  第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与课堂设计、课程内容安排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课堂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设计、要活泼、多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以新颖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
期刊
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复习课的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中考前的总复习几乎是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要取得满意的复习效果,达到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研究复习课的方法十分重要。但综观各地学校的物理复习课,笔者发现物理复习时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