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都大有益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能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提问是课堂中教师的专利,学生只有答,很少有问的机会。往往一节课教师会把问题设计得好好的,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围绕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转,甚至非要学生答出教师自己预设的答案为止,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时代呼唤着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认识到应该把提问的权力和机会还给学生,特别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应答为主动提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提问呢?以下是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际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学生“想”问
  激活学生思维,主动思考,积极发问,关键在于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工地上圆锥形沙堆的图像,让学生观察,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这堆沙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后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沙堆的形状叫什么?沙堆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沙堆的体积是多少?这堆沙有多重?等等。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谈得投入、想得认真、问得贴切。而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猜谜语、讲故事、游戏、比赛等生动有趣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想”问。
  二、创建轻松课堂,让学生“敢”问
  教育学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地位。倘若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使学生产生不可靠近的距离感,学生紧张的心、紧张的神经怎么还敢提出问题呢?所以作为教师,当你第一步踏进教室就要把微笑带给你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你的关爱。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把学生看成是合作伙伴,要以共同学习探讨的语气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在他们中间,也是他们学习的同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师和学生的零距离接触,才能解除学生紧张的负重心理,不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愁眉苦脸的神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轻松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勇敢地提出课堂上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促发质疑,使学生“善”问
  创新思维的滋生往往从怀疑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例如笔者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这样一个题目:“今天,老师准备再给全班每位同学发6根小棒,请你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以前所学的知识先在黑板上用加法计算小棒的数量:6+6+6+6+6+6+6+6+6+6+6+6+6+……+6。学生看到这里会产生质疑提出:这样算太麻烦了,有没有其他简便的方法计算呢?这样重要深刻的问题,之后的整节课就从学生的这句质疑的问题展开了。又如在教学乘法简便运算时,设计这样一组题:32×25、125×24、25×36、56×125。与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学生都在迅速地计算着,力求能超过教师。而当学生还没算出得数,教师迅速准确地说出结果时,学生们心服口服,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询问老师:“老师,为什么您能算得又对又快呢?”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带着这个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乘法的简便运算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不难看出,没有质疑就很难激起求知欲;没有质疑,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也就留于表层和形式。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从小的具体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使学生“善”问。
  四、适时激励,引学生“乐”问
  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低年级的课堂往往比高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宽松愉悦。那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与你接触的时间还短,有新鲜感。但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适时激励、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自信,那么渐渐地你的学生就会失去在课堂上应答提问的兴趣和信心,而你的课堂也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给自己的鼓励,对自己的赞美。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夸”?你的学生。这个“夸”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的应答提问正确,应该表扬;一是学生的应答提问不够正确时,教师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称赞,保护这些学生应答提问的积极性。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夸”也要讲求技巧,不要像有的教师上课动不动就是一句“你真棒”、“你真行”,让学生听得麻木,使得“夸”变成一句废话。有经验的教师课堂“夸”的语言丰富多彩,适时又恰如其分,这样的“夸”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问得快乐,变“要我答”为“我要问”。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提问的火花,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乐”问,并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关键词:适应 学习方法 数学能力  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而在高一阶段的学习又是尤其的重要,要学完4本必修课本,占了高考的绝大部分内容。大量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新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材内容安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与实践,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中小学数学老师在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相继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展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而随着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断交流发展,对于民族之间的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会在论述数学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意义的前提下,借鉴一项国外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探讨数学跨文化教育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育 跨文化教育  
该文提出了一种余度系统中关于均衡设计的新方法。首先论述了均衡的原理和作用,接着提出并证明了均衡回路的独立性概念,由此又提出了均衡回路可以独立设计的思想,从而大大简化了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
期刊
“延时评价”是相对于“即时评价”的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它要求在学生作出事情或说出一种思路之后,不急于进行评价,作出对错的结论,而是以鼓励,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有个性的见解。它比“一锤定音”式的“即时评价”更能创设自己安全的教育环境,更能提供学生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总是过早给予法性的“即时评价”,而应该根据课堂学生反馈的具体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的传统教育受到了严峻挑战与冲击。同时对我国的数学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案通过对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广大数学教育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对策分析  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后,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
摘要:在我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我国的初中教学如何才能真正与新课程改革达到较好契合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界学者和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初中数学的契合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促进自身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理念契合  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数学教学更加符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