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不宜珍贵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料理讲究季节,不止食材要依照时序,连盘饰和餐具也要反映季节的变化。比如说秋天的烧鱼最好就能配一枚干枯的叶脉,而贝壳形的小盘就最适合春天的鱼获了。如果一个厨师弄错了节气,在盛暑用上了不当时的花朵或不合宜的碗盘,那就说明他还没掌握到料理艺术的魂魄。
  由于日本料理必须配合时节的变化,又要分食上菜,所以一家店要准备的碗盘数目自然不少。那店家使用的餐具应该好到什么程度呢?一家用心的餐厅是不是该不计成本,想尽办法搜罗北大路鲁山人和浜田庄司的陶艺,好用来奉客呢?那又未必。
  如今说起日本工艺,一般人想起的大概是个戴着眼镜的老匠人,手上一把锉刀对准木头死命来回地磨削,做出来的东西不止价昂,也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可是,日本并不从来都是这样子的。明治维新之后,受到现代工业影响,许多传统手工艺也曾被人弃之如敝屣,也曾被认为是不可与“纯美术”相提并论的下等匠活。直到二十世纪初叶,柳宗悦大力宣导“民艺运动”,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间的工匠艺人才渐渐得到日本人的重新肯定。
  柳宗悦的理论和现代设计风尚的想法很接近,他认为要让生活充满美感就不能光是教育大家看画听音乐,还得在日用品的层面下功夫。即使一个人再有美学修养,但是平常使用的却都是粗陋的大规模工业制品的话,他就还不算真正懂得美。只有把每日的起居作息彻底包围在美好的用具之中,一个人的生命才能被美感浸润。所以吃饭用的筷子、碗盘、茶杯和酒壶都不可以随便苟且,既然饮食是生命之本,那么餐具当然也就是生活美的重要根源了。
  可是柳宗悦又不喜欢强调个人风格的作品,更不喜欢署上作者大名的东西,他根本就反对西方的“作品”概念。在他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太着重表现自我,太拿自己当回事反而因此丧失了“自由”。相反地,好工匠则不勉强自己创新,甚至也不想表达什么,他只是一个碗一个碗地烧,一块布一块布地织,完全把“创作”当成劳动,把“作品”当成实用的器具。由于“无我”,由于没有自我的意识,这么日日夜夜做出来的东西才会因为日积月累的熟练技巧而达至最完美最自然的境界。所谓“创意”,反而会在这种最不显眼的日常劳动里自然流露,如行云如流水,毫不勉强,浑然天成。
  按照这位日本现代工艺学之父的意见,一家餐馆当然要注重餐具视觉上的怡人触觉上的可亲,但又不至于刻意到一切用品尽皆名作的地步。因为最“艺术”最名贵的陶瓷根本就失去了物用的日常美感,而最珍稀最罕见的古董则早已结束了它作为用具的生命,只适合供在玻璃柜子里让人欣赏。对着这些东西,只会叫食客心惊胆跳,又哪还有体会自然美感的悠然心情呢?除非店家和客人都有平常心,不把它当回事,更不以物役人,打烂了就打烂了,这才配得上使用名作名器。
  (墨晗摘)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要想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不可不看。它史诗般地呈现了河西走廊两千年满富传奇的演变历史。10集的片子巧妙构思,恰到好处,给了外界一个重新认识河西走廊的机会。故事精彩,文化悠久,让人过目难忘。其对丝绸之路的整体诠释具有继往开来的现实意义。  唯美纯净到极致的自
期刊
“米酒先生”邓永生,是如今北京城里小有名气的一位手工酿酒师。在各地酒友心中,“米酒先生”家的米酒喝到微醺,是小时候的味道和外婆家的记忆。  邓永生是湖南人,2008年来到北京,之前做过股票,跑过房地产营销,辗转最后还是选择沿袭家里古法酿酒的手艺,开起了米酒铺子。“一是本身家里有这个传统,老爸老妈现在还在家乡开小酒铺子,二是现在有潜在的市场空间。”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食品工业化带来的副作用以及中国人
期刊
大人们对数字情有独钟。如果你向他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们从不打听他的基本情况,他们从不会问你:“他的嗓子怎么样?他喜欢玩什么游戏?他是否采集蝴蝶标本?”而是问:“他几岁了?有多少个兄弟?体重多少?他的父亲挣了多少钱?”他们认为了解了这些情况,就了解了一个人。  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
期刊
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一间又小又破的实验室里从事杀灭细菌的研究工作,并发明了后来救人无数的“灵丹妙药”——盘尼西林(青霉素),开创了抗生素发明的新时代,一时轰动了整个医学界。   数年之后,弗莱明去参观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外观辉煌,设备新颖,整个实验室一尘不染。实验室主人转头对弗莱明说:“博士,当初您如果能在这样的实验室里从事研究,相信您一定能够发现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好东西。”  
期刊
我认为,一个人是不是长大成熟,由他对父母的感情方式来判定。当你面对父母,觉得他们“好可怜”、“很不容易”时,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不论多大年纪,还把“不能原谅我爸”挂在嘴上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小鬼。  可是,放到自己身上,未必那么简单。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谅解老爸的呢?小时候我总埋怨怎么有个这样差劲的父亲,向往有个体面的好爸爸。  我常常想:如果有个会打架、常给孩子零用钱、也会适当管教孩子的父亲多好,从
期刊
朱睿:我相信大家都看过《穹顶之下》,所以我未来想当一名环境学家。在日益衰弱的地球母亲的身上,有太多我们人类的痕迹,比如:化工污染、雾霾危机、煤炭的肆意……这些都是人类的无知和狂妄对地球所造成的后果。  @楼上:目标伟大,中国需要你的理想!  王乙凡:未来呀,我可能是一个摄影师,坐在摄影棚里,手中拿着一杯星巴克咖啡,慢慢地品尝,等模特来了,拿起我那高大上的摄影机,咔嚓咔嚓几张华丽丽的照片就出来了,我
期刊
我们现在形容女子美貌,都爱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成语。其实,“沉鱼落雁”原来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本就不是指女子的漂亮。   且看原文:“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熟知天下之正色哉?”   毛嫱乃越王宠姬,丽姬是晋献公夫人,皆为古时候的美女。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到高空,麋
期刊
王羲之的文章收在《全晋文》中。洋洋一百多卷,我喜欢的,不过王羲之杂帖。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我偶尔也买点水果送人,但写不出“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样简洁的句子。  《奉橘帖》,虽聊聊数字,但各各不同,有的方折,峻棱毕现,有的圆转,圭角不露,视若轻盈,实则厚实,墨色湛润,神闲态浓,中锋、侧锋并用,聊聊数字,令人回味无穷……  《奉橘帖》只有两行,却能体现王羲之行书的主流
期刊
法国“高考”作文:坚持难度  法国的BAC(高中毕业会考)第一门也要考作文,且会为每个考生提供3个题目以供选择。题目包括“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信仰是否总是与理性相悖”“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等。  针对这样的哲学难题,想得高分也不容易。首先是要对题目有深刻的理解,其次要引经据典,还要对论点展开充分的论述。这要考平常的阅读量还有记忆力,还要求考生根据这些题目提出论点、论据,再展开自己的一些评
期刊
一次在外行走,墙角窜出一只黑猫,缠着我的脚步,轻拍着我的脚跟,快乐得不得了。少见这么不怕生的猫,更何况是黑猫,这与我原有的邮票猫理论着实违背。   从小家里长年养着两只生产力旺盛的母女猫,年年春秋两季母女俩均会准时生产四至五只两窝乳猫,花色多是灰狸、黄狸、三花、漆黑或白底花各一只。时间之准、套色之全,犹如邮政单位发行邮票。   邮票一套一套地出,也因此研究出一套邮票猫理论。黑白橘的三花猫必是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