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成化年间,长洲(今苏州)大画家沈周因机缘巧合,喜得一件宝物。
  这天晚上,相城(苏州下辖区)沈宅院内,张灯结彩,笑语盈盈。大画家沈周穿戴一新,双目散发得意之光。除了内眷、近仆,还有一位书画挚友夏守。酒至半酣,沈周说:“夏兄,今日请你鉴赏一件宝贝。”遂令人取出,将一幅画作慢慢铺展在条案上。夏守精通书画,工于鉴赏,是知名藏家。他来回踱了两圈,脱口而出:“此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沈周开怀大笑,已然醉态。
  沈周足不出户,日日伏案观看。书房内,时而传出阵阵大笑,时而能听到暗暗抽泣。送饭的小仆,不敢敲门打搅。一连数日,沈周天天如此。
  夏守又登门拜访,称近幾日夜夜难眠,常梦见《富春山居图》,恳请沈周借赏《富春山居图》数日。沈周碍于情面,依依不舍交到夏守手中。夏守走到大门,沈周又叫回,往返三次,百般叮嘱,须五日后送还。夏守连连应允,如获至宝,飘飞而去。
  沈周度日如年,盼借期速至,望夏守来还。沈周恐其损坏画作,欲去夏守家催看。但转念一想,未免过于小气,便又煎心熬神。
  第六日,从早至晚,夏守始终未现。沈周如坐针毡,不断喋喋自语,遂命小仆赶赴夏守家询问。小仆慌张来报,夏守一家早已人去宅空。沈周闻听如五雷轰顶,当即晕倒。众人乱做一团,赶紧请医诊治。
  沈周醒来放声痛哭一场,叮嘱家人不要声张。沈周略微恢复精神,即刻命人备好笔墨纸砚,夜以继日临摹《富春山居图》。一月内,沈周背临下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目驻画作良久,长叹不止。
  一想到真迹不知飘匿何方,沈周日日闷闷不乐。夫人献计道:“可以临图献陛下,遂昭告天下知晓,达到以假引真之策。路途上,亦可寻访真迹。”沈周赞夫人妙计,便带着画作,赶往京城。路上,沈周遍访名家古城,打听真迹下落。至京,沈周进献皇帝赏鉴,众大臣齐奏真迹也。宪宗皇帝赏沈周金银万两,封为六品中书舍人。沈周拜退,寻一客栈暂住。几日后,忽有一宫人来报,宫中画作被盗,万岁爷命沈周遍寻天下。
  沈周悻悻而归,一路再无心寻访真迹。宫廷戒备森严,如何又能失盗?真乃天下奇闻。沈周到家顾不得休息,铺纸挥毫,伏案再临。一月后,沈周又临下一幅《富春山居图》,他仔细端详画作,颇为得意,命人将此画悬于客厅之上,每日观之,自语道:“此生临子久先生(黄公望表字)一幅《富春山居图》亦足矣。”
  一日,小仆慌张来报,家中《富春山居图》又被盗。沈周慌忙起身,边跑边问何时被盗。小仆答刚刚发现。沈周奔出大门,四下张望,果然看见一人跑出巷尾,腋下似夹有卷轴。沈周赶紧追赶,那人忽快忽慢,一时又难以追上。
  那人跑出长洲城外,奔一座道观而去。沈周紧紧跟随,来到道观门口,上书“三清观”三个鎏金大字。见门虚掩,腿脚一软,竟撞门而入。沈周环视院子,观内左为文昌殿,右为药王殿,中间是三清殿,殿前两棵银杏树清瘦高耸。沈周向大殿内望去,殿内供奉着三清道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站其位,金幡垂地,清香缭绕。龛前一位道长盘腿静坐,双眼微闭,面露喜色。那道长先发话了:“石田(沈周表字)老弟请进,我在此等你多时了。”沈周忙问道长尊号。道长说:“不瞒老弟,我乃一峰道人(黄公望号)。”沈周惊呼道:“你是子久先生吗?这、这……”黄公望站起,领着沈周来到后院。二人进入一个书房,沈周一眼便看见墙上挂着三幅《富春山居图》,呆愣无语。黄公望轻抚沈周背部,说:“《富春山居图》都被我‘盗’来了,这些年,我没见到此图,实在难以度日,遂又来寻此图。又见老弟功力非凡,故一并拿来欣赏把玩。依我之见,沈老弟的画作不在我之下,实属上乘佳品。不过,有一事奉告,你以临摹本敬献圣上,虽当今天下无人识破,亦可为以假引真之策,但此乃欺君之罪,实为不可,否则有杀身之祸。”
  霎时,沈周惊出一身冷汗,突然一阵轻雾,黄公望不见了。沈周惊愕不已,满院急呼。忽觉有人轻抚脊背,他随即惊醒,浑身酸软无力,见妻妾儿女仆役围在跟前,便问这是何故。有人忙答道:“自从《富春山居图》被夏守骗盗后,老爷您一直昏迷不醒,已经月余。”
  沈周稍好,便命人四处探查夏守音讯,无果。沈周伏案临摹《富春山居图》,几日后,起手初有轮廓,忽把笔掷于纸上。沈周独坐垂泪,哀叹道:“图不在,安能现气韵?”沈周临不出《富春山居图》,日不思茶,夜不入寐,郁郁寡欢。无论家人百般规劝,沈周渐入膏肓之状。一日,沈周突然口吐浓血,不久病亡了。
  长洲郊外,沈周隆重的送葬队伍缓缓而行。在远处的高坡上,一双含泪的抑郁的眼睛远眺着,有人看见那是沈周的挚友——夏守。
其他文献
岁月如同握不住的流沙,有些美好注定缥缈难存。男人离婚了,是前妻主动提的。她是个事业型女人,天南海北地飞,忙得没机会怀孕,却有时间跟一个富商恋爱。伤了心的男人消沉了好一阵,单位有了挂职机会,便申请去了下面的偏僻小镇挂任党委副书记。  小镇常住人口不到5万,没有工业,男人的工作相对轻松。不上班时,男人到处走走,看小桥流水,闻鸟语花香,顺便放松下积郁的心情。  镇东头有间发廊,老板是个年轻女人,白肤黑发
期刊
四十多年前,我在参加玛丽的葬礼时,想起了年少时玛丽和我们玩耍时的情景。  玛丽是个粗犷的丫头,长得不好看,因此被女孩子们排斥。有天她一手拎着铁锹一手夹着滑板,来到我们的阵营,用她粗得和男孩子一样的嗓音,大声地自作主张地告诉我们:她已经加入了我们的阵营!  男孩子们也无法包容她,她倔脾气、死心眼,滑滑板永远被我们落在身后。一个明媚的下午,不知是谁向她扔了第一块石头,我们好像突然明白,她的存在就是供我
期刊
黄昏的时候,下雪了,长安驿道上,一片苍茫。映着白雪的亮光,一个着青色长衫的青年人,踟蹰前行。这是隆冬时节,很多读书人清楚,错过三年一遇的大考,又要等待下一个三年,十度寒窗,人生能有几个三年?  雪越下越大,像是扯不断的飞絮,在天地间飘飘荡荡。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无依无傍。  因为大雪,耽搁了行程,也耗尽了几乎所有盘缠。眼看这雪仍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青年浓眉紧锁,忧心如焚。  终于,前方有了一星灯火的
期刊
“爸爸,您要去很远的地方吗?”爱丽絲在瑞恩的怀里问。  瑞恩心里“咯噔”一下,他的目光转向这个熟悉的院子。这里曾经鲜花满院,蜂飞蝶舞,充满了欢声笑语,如今却断壁残垣、寸草不生。  一年前,小小的艾姆国遭受贝拉人多轮地毯式袭击,房屋、田野、山峦一片荒芜。艾姆国大兵瑞恩即将开赴前线。  “是的,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去采集花的种子。等爸爸回来,我们一家三口种花、养花,然后就可以在花海里做游戏、放风筝、追
期刊
慢递男孩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快,慢递男孩只想活得慢一点儿。  他从不坐飞机,高铁也嫌快,能走路就走路,能骑车就骑车,不行就搭公交。实在要出远门,绿皮火车也还不错吧。那种一天到晚“咔嚓咔嚓”的声音,让他觉得生活的火气没有那么重。  他不用QQ,也不用微信,要是连手机也不用,那该多好。  友人给他介绍女朋友。问他要微信,他没有;问他要QQ,他没有;问他要手机号,他说,打电话谈恋爱,多尴尬啊。  那你
期刊
杨岳抖动长剑,时而舞出剑花密不透风,时而捋剑穗来个白鹤亮翅,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好!”  一听那豪爽的声音,杨岳就知道是叶娘买菜回来了。杨岳收住身形回身:“叶娘早!”  叶娘高绾发髻,半老,风韵却极佳。“杨将军早!”  “叶娘,今早吃什么饭啊?”  “刀削面,油辣汤。”  叶娘刚来几天,做的刀削面薄如柳叶,好吃筋道,再佐以油辣汤,香辣开胃。  杨岳曾是镇边大将军,驻守过龙虎关,后被奸人进谗言
期刊
一 将军  广场中央的塑像还没来得及拆毁,只是被草草地切断了使之明亮如旭日的电缆。将军从深睡中惊醒,裹在充斥着尼古丁味道的棉被中,望着远处自己走了形的脸庞,颤抖着从衣兜中摸出一根香烟。  早晨,行刑队打开叛党统帅的家门,他们惊讶地发现,年轻的将军端坐在沙发上,穿着全套的军服,胸前的军功章密集得像一件金属护甲。  大战过后麻木困顿的人们聚集在街道两旁,望着囚车中面色苍白,双目紧闭的男人。几百上千双眼
期刊
我做过几年乡党委书记。那年春天,乡里筹备建一所新中心学校,经过反复考察研讨,选定了最佳方案。新校址紧临镇东,环境好,交通便利,唯一的问题是,规划的区域内有一户私人宅基。  那是两间从底到顶找不见一块砖的低矮的小土坯房,户主是丁老汉,一位六十多岁的干瘦老头,有人说他祖上也曾发过小财,到丁老汉这一代,却仍是守着这两间小土坯房。  丁老汉一辈子单身,村支部书记劝了他很多次,让他到乡敬老院安度晚年,再不然
期刊
“狗汉奸”“卖国贼”……豆腐坊的院门上,多了许多石灰字,擦也擦不掉。来福破例没磨豆腐,而是坐在门槛上发呆。  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  天刚露出鱼肚白,豆腐坊里,来福左手的葫芦瓢微倾,酸浆水(发酵后的豆花水)仿如丝线,均匀落入热气腾腾的木桶里;右手的长柄木勺,也画八字般,緩缓地游走搅动,米白的豆浆,便慢慢凝成云絮般的豆花。除了一部分做糖豆花,其余的还得倒入两尺见方的杉木格,压成滑嫩鲜香的白豆腐。 
期刊
婚后虽然锦衣玉食,职场也顺风顺水,但他的嗜好却被女人给扼杀了,吃嘛嘛不香。在结婚前,只想到女人与他未来前程的正比关系,却没想到,甚至完全没想到,吃一碗面与未来前程的反比关系。  在他的家乡西北,面条后边那个“条”是省略的。一说吃面,自然对应各种面条,比如说会加个不同的定语,肉丝面、炒面、浆水面、刀削面、石板面、羊肉糊汤面、拉面、扯面之类。吃面就是他的嗜好。上了大学在东北,以吃米饭为主,他仍喜欢吃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