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从事社会调查活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从事社会调查活动?我的做法是:结合语文教学,结合课文,结合时政,有针对性的分类进行。通过师生间的全作与互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调查活动之后,既完成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对于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所巩固、强化和提高,更能在能、识、艺等方面有所扩大和提高,其综合素质有所增强。
   那么,具体说来,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呢?
   例如,我在介绍明代三袁游记小品这类课文时。学生对袁氏散文小品都喜爱有加,对袁氏三兄弟更是景仰赞叹。不少学生就问我:在我们这个地方,有没有象袁氏三兄弟这样的杰出人物?有没有象袁氏兄弟那样的一门多杰?若有,有没有优秀的作品传下来?
   针对学生们的提问,我首先并不置可与否,于是便布置了一次社会调查。以学校为中心,大致五里为半径,在这块地域上来一次社会调查,看其结果如何?
   为了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减少他们的盲目地去漫天要价与大海捞针。于是我给他们提供了《内江县志》《赵氏族谱》《高氏族谱》《内江文史资料选集》《赵贞吉诗文选》《明蜀中十二家诗选》,并且我让学生们去访史家街的元溪洞、碑亭湾的赵公祠、寿溪桥的高家石马坟山,沱江村江家坝的骑龙屋基砖房子等等。
   这次活动,大概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学生们简直就像服用了极度的兴奋剂般地兴高采烈地汇报结果:
   史家街在开元年间,出了个范状元、兄崇凯,弟元凯,时称为“梧冈双凤”。开元四年殿试,兄状元及弟,弟进士第十一名。真正是“名列前茅”。李白名诗《送友人》,又名赠《范金卿》这“范金卿”就是“范崇凯”。他的《花萼楼赋》被唐玄宗评为“天下第一”。内江有“花萼山”“花萼寺”“花萼书院”及胜景“花萼春晖”都因他而名,至今范状元的知名度仍然极高,他的事迹还在乡人们口中传送。
   在明代中期,邓氏家族,居于史家乡元溪附近。其中邓林乔、邓林材,昆仲二人,极有影响,邓林乔进士出身,职任三边总督官拜左护都御史。邓林材国子博士,赵贞吉称之为“畏友”,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平与成就。
   碑亭湾的赵家,源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西蜀第一家’。辈出的名人中,有南宋初年的赵逵,状元,时人称为“小东坡”。同时的赵雄,类省试第一,官拜右丞相,封卫国公,力主恢复,著述甚丰。明代的赵贞吉,乡人都敬称为“赵阁老”。官拜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时人誉为“名相大儒”。即是“师相”,也是著名的“理学名家”。
   三堆寺附近的高家,为内江“明八大家族”之一,有“科第名家,簪缨世族”之称。其代表人物有司徒高公韶、方伯高世彦,兵部侍郎高察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其中高公韶弟兄五人,时人比之为“商山四皓”其“五桂联芳”之美誉盛传至今。
   寿溪桥有明代大学者阴秉衡,时称“阴孟子”,其子阴子淑,明中期进士,文武全才。父子广有著述,奉旨入祀文庙乡贤名宦祠。双双高寿,寿溪桥因之得名。
   ……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学生们对当地的文化名人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并通过他们,掌握了一些涉及当地的诗文作品。并对这些作品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再通过这些人、这些作品,对古人生活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通过这些作品,能寻找到相关的景点与处所。再通过这些景点的古与今,存与废,又能得几多感慨与认识。
   通过这次调查,使学生们知道了哪些名人故里在哪里,哪些名人故居在何地。哪些地方曾是哪些名人的游踪处,在这些地方,哪些名人曾有诗文题刻传世。哪些地方曾是名人墓葬区。当今,还有哪些名人墓葬存在,哪些文物与他们有关。
   有的学生反映说:没有想到,那些黄得又旧又破的家谱里,内容是那么地丰富珍贵,保存和收藏它是那么地不容易。过去看见有的家庭把它用来夹鞋样,夹丝线,或是随便丢弃与撕毁,真是太可惜了。今后我若遇见它,一定好好地珍惜与收藏,把它当作传家宝。
   又有学生反映说,通过我们调查,这些地方名人,之所以成就这么大。在他们青少年间,就立志成才,下了许多苦功夫,读了很多书,对自己非常严格。然而,他们的学习条件许多远不如我们今天好。与他们相比,真是愧煞人。我们要珍惜,要认真读书,认真做作文,把语文学好,也争取将自己的东西传留下去。
   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时将调查中的问题向我求助,将他们遇到的困难、收获与喜悦不时与我交流和分享。师生合作更为密切,更为友好,各有所得,共有提高与进步。
   综上所述,试想,我们一次本来目的十分简单的一项社会调查,竟会产生如此丰富的效果。看起来,在语文教学中,社会调查,这是大有可为。值得提倡与推广。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期刊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畏之若洪水猛兽;也有的学生长期以来从实战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对方法,老三段,或新八股,总之很难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这是学生的软肋,也是语文老师的悲哀。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去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我在教学中经常的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一个人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主要取
期刊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
期刊
一贯以来,语文教师往往同时还担任着本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学校,语文教师当班主任已属一定之规,足见语文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习俗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高于其他学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师素质培训的重视,教师水平普遍得到了提升,语文教师一统老班的格局早已被打破,固然可喜,这能够乐观的理解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了新气象——有识之士却看出其中的危机:一方面有的语文教师认为自己不当班主任了,思想教育已不是自己
期刊
语文是一门集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写作技巧、口头表达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大胆地尝试了一种“课前讲演”的活动。   所谓“课前讲演”即是在每节课开讲前,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请一名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向全体同学讲演。   讲演的内容主要是从当天学习的课文中选取,如课文的片段叙述,作者介绍、写作时代、背景
期刊
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在学校上公开课。他拿来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课件给我看。这是七年级的一节文言文课《孙权劝学》。我不得不佩服他的仔细与用功,单是教案就写了4页,仅“教学目标”就列了5点。我笑说:“一节课时间很短,这些内容与目标能完成吗?”他的课件非常丰富多彩,比如有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剪辑,有声响、有动画。我提醒他:“有了你这个课件,学生就只有看热闹去了,不会学习。”   一提起
期刊
一、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的风景,有感而发,以情动人   不一定需要外出旅游,才能欣赏到美的风景。我们初中生身边也有风景。春花秋月,鸟兽虫鱼,晚烟朝霞,清露新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都能有所感触。用心去感受自然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汲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片段一:淡淡的雾,柔柔的风,挂在地平线上躲在彩云后面的朝阳,朗朗的读书声,引起了我无限
期刊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传统守旧的那种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已不在适应时代的潮流了,应该彻底打破这种教学模式了。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允许说错
期刊
一、升学压力大,时间少,阅读量不达标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任务依然偏重。在升学和其他方面的压力下,学生宁愿花更多时间沉溺于茫茫题海之中,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名著阅读。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只是一句空话而已。有人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无暇读名著,这固然是阅读量达不到要求的一点原因,但绝不是不读名著的理由。从最小处讲,不读书,学生
期刊
一、慷慨大方,舍下诱饵   从初中第一篇习作《这就是我》下手。评讲作文课,我先读几篇习作给学生听,让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相貌是否与真人的相貌相符合?很多学生回答不相符合。我就让学生回家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然后真实地描摹自己的相貌。第二天,我又拣出几篇文不对人的文章范读。学生评价时有的说:“张冠李戴,胡掐乱邹”;有的说:“牛头对马面,错位了,不真实”;有的说:“虚构的,与现实中我们的做法完全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