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数学探究学习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发展人的智力和思维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在科学界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没有数学就没有牛顿的成就一样,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所以,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学校教育也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并重,新课程教学改革就是推动这三方面有机结合,使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必胜的信念是成功的一半,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在数学探究学习中对高中生自信心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激发兴趣以树立自信心。 俗话说:牛不喝水强扳犄角。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毫无兴趣或者感觉索然无味时,要让他对这件事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和探究,那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或者无功而止。这无异于牛不喝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首先必须创设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学完数列内容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现今社会经济圈内非常兴盛而且和学生家庭密切相关的问题——按揭贷款分期付款问题:假设你们家以按揭贷款(x万元)的方式购买了一辆汽车(房子或其它大件商品),以分期付款方式还贷,请你先调查以下两个问题,①你们家计划几年还清贷款,②银行贷款利率。然后计算你们家每个月需要还贷多少元?
  虽然学生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但问题本身与学生的切身生活有关,加之按揭贷款分期付款是现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同学对此很感兴趣。问题提出后,一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来又能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使学生经过调查——抽象化归——数学建模——推理论证后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展现能力以增强自信心。 头悬梁锥刺骨的求知精神固然可嘉,可仔细琢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和生硬的凝固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试想:把一个人置身于欢快的、活跃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课堂中,还用得着悬头刺骨吗?所以,课堂教学中要设法变静态为动态,使数学活动具有活力,让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创设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的课堂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先尝试小组讨论,也可考虑集体讨论或辩论。在诱发学生思维时教师的语言要简练、生动,要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诱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批判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自由思考、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当学生探究的结果被肯定,猜测得以证实时,学生的成功感便会油然而生,探究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强。
  (3)体验成功以培养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一个人完成一件事并获得成功时便会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就会迫不急待的想着下件事。而当他屡试屡败时,他的情感反应自然是放弃或畏缩不前,这是人对环境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探究性学习是人的本能、天性,同时,它也是中学生的一种主要认知方式。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做数学”,实际就是让学生尽量多的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主动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亲身实践,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悟数学的真谛,在亲身体验并获得成功时享受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可怎样解决既把探究活动引进课堂又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自信心的问题,这是目前摆在广大数学教师乃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只要做到探究情景熟悉,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探究内容先简后难,探究过程简单方便,探究方法灵活多变,探究形式丰富多彩,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乐于参加、积极探究,同时又能使探究活动获得成功。比如:教材中许多例题和习题,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延伸、推广,然后提出新问题,让学生探究、交流,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既能巩固数学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探索天性得以充分展现,很好的树立了学生数学探究的自信心。
  (4)灵活运用以保护自信心。 感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最初反应,虽然它不一定全面,但他往往带有人的情感体验,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否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所以,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情景入手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使学生获得“亲近”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逐步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使枯燥被动的学习变为学生乐于参与的主动学习,对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对数函数”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 的图像和性质,把学生的情感纳入到熟悉的情境中去;再让学生画出 和 图像;然后利用初中平面几何所学的对称图形做法分别作出 和 关于直线 的对称图像;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互为反函数),并回顾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关于直线 对称)。用学生熟知的知识和方法作出了对数函数 的图像,这样既是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又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交流,更对知识间建立了相互联系,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情境中获取新知识,极大的鼓励、保护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其他文献
一、转变“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多种形式地提出并解决问题.过去的语文课上,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学生只需回答老师课前设计好的一些问题,学习十分被动.现在偶尔
TDI- CCD相机在航天遥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航天 TDI- CCD相机的像移是难以完全消除的或是不可避免的。推导和分析了 TDI- CCD相机的像移以及各种像移的 MTF表达式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说明了精神愉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愉快教学能让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让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上,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下面,我就为什么实施愉快教育和怎样实施愉快教育两方面做具体阐述:  一、中学语文为什么要实施愉快教学   (一)愉快的精神状态能使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政治课真正受学生欢迎,政治教师除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进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从何入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
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整体的人”包含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新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强调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来源。在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过程中,新课程规划了三大关系:首先是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第二是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具有社会责任感
从21世纪开始,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成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热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WSN融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交换网络、移动通信和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它由
摘要:采用文献查询、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物学测试、训练试验等方法,对以手球项目体能特点进行调研,根据手球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方法。并对江苏男手队员做了冬训的训练试验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手球;体能  1、研究目的   手球是一项对抗性强、拼抢激烈的间隙性运动项目。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快速移动,反复冲刺,同时在身体接触的激烈对抗中,完成各种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射门和传接球、封堵等技术动作和战术
期刊
2006年6月27日下午2时30分许,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漆坪村漆坪小学,9个三年级的学生吃了撒有鼠药的杏子,造成2人死亡,7人中毒的悲剧。有人了解到,他们9人是结过盟的哥们姐妹,其中有几人厌学不想活了,因此大家陪他们一起吃鼠药欲自杀。  造成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弊端。教育应以人为根本,应全面关注人的生
一、 在实验方面;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
一、 优化导学,激发兴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开始的二三分钟是人的思想最易集中的时候,课堂的起始语对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成功的导语能够承上启下、开宗明义,如同深深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如《巩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