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长与形态双维分形模型改进及应用

来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形方法是测度城市生长与形态演化的重要方法,然而其标度区范围的自然识别依然存在瓶颈。本文采用二阶导数识别半径法标度区界线,结合经典计盒法模型提出改进的双维分形标度律测算方法,以郑州市为案例区验证模型的精度与效度,综合解析郑州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生长演变特征。结果显示:①利用二阶导数自动识别半径法标度区界线可显著提升分形模型拟合效果,拟合精度R2由0.920提升至0.996以上;②郑州城市空间结构存有双标度现象,城市生长扩张并非标准环形波状推进,半径法模型仅在"城市中心边缘—建成区内侧"的环状范围拟合有
其他文献
The 6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SP 2021),hosted by Xian Shiyou University,will be held in Xian,China during April 9th~11th,2021.ICSP 2021 will b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并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文章分析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厘清了"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关系,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推进智慧衡阳建设。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程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测绘技术由于具有高精度与高效率而受到广泛应用,因此可将GPS测绘技术视作测绘行业的变革方向,如今,这一测绘技术在城市化建设、公路定位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如何在工程测绘当中有效应用GPS测绘技术展开探讨。
期刊
城市规划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密不可分。采用无人机倾斜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加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通过试验方法确定像控点布点间距,再利用清华山维EPS地理信息工作站进行图库一体采编工作,可以很好解决大比例尺地形图现势性问题,其精度完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期刊
当基坑不及时回填时,沉降监测点处于悬空状态时,常规水准测量需为仪器、水准尺搭建平台。为提高效率,提出视准线切顶法。首先,使水准尺和前、后视沉降监测点到水准仪的距离相等;然后,视准线精确切准后视监测点顶部,转动水准仪在水准尺上进行后视读数,同理得前视读数;最后,两次后视与前视读数之差的平均数即两个监测点高差。该方法在某电厂进行了试验,经过与二等水准对比,证明该方法可行,解决了困难条件下水准测量的技术
期刊
基于大量沉降监测序列监测后期趋稳的特点,利用新信息优先的新陈代谢灰色GM(1,1)模型和优化的反向累加灰色GOM(1,1)模型对工程中呈递减趋势的沉降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并对不同建模原理得到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将两种模型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色GOM(1,1)模型对沉降序列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两种模型结合的新陈代谢GOM(1,1)模型的预测及模拟精度进一步的提高。
期刊
"塘泺"是北宋时期分布在冀中平原中部的巨大湖泊群,由大小数十个湖泊组成,东西绵延260 km,今天的白洋淀、文安洼、东淀、团泊洼、北大港,均属于"塘泺"的残余。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集成历史文献记载、大比例尺地形图、ETM遥感数据、DEM数据、土壤调查数据、古地图数据,系统复原了北宋"塘泺"的空间分布范围与内部水系结构。研究表明,北宋"塘泺"的自然地理基础是分布在冀中凹陷带上以白洋淀、文安洼
期刊
作为联结大气圈和地圈的纽带,水文循环同时承受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双重影响,然而大多数的水文响应研究主要关注未来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忽略了未来LUCC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和LUCC对径流的共同影响。首先采用2种全球气候模式(BCC-CSM1.1和BNU-ESM)输出,基于DBC降尺度模型得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然后,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未来L
期刊
介绍了采矿巷道三维可视化系统的研究内容、设计过程和软件开发的技术路线,将位置服务与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融合创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SuperMap平台开发采矿巷道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达到了理想的使用效果。
期刊
在现有的水体瞬时点源污染扩散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元胞自动机进行瞬时点源污染物扩散漂移模拟分析的方法,结合河流速度分布特征,建立了河流污染扩散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汉江武汉段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进行了动态模拟,以不同颜色显示不同污染浓度,预报了污染物质的漂移轨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