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Aaron Copland(阿伦·科普兰1900-1990),是美国钢琴家、现代音乐代表人之一、是20世纪美国作曲家的杰出代表、更是美国音乐新风格的奠基者。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阿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的著名标题钢琴音乐‘The cat and the mouse’(《猫和老鼠》)艺术特征及演奏进行分析。分别从科普兰的生平简介,科普兰音乐创作以及风格的阐述,以及对‘The cat and the mouse’的曲式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则是对此曲艺术特征及演奏技术上进行解析。科普兰把在欧洲所学到的传统作曲技法同美国音乐材料融合在一起,既有特有的美国民族风格音乐又展示了20世纪作曲技法的特征,在传承美国民族特色音乐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阿伦·科普兰;The Cat And The Mouse;创作风格;艺术特征;演奏分析
阿伦·科普兰的钢琴作品‘The cat and the mouse’(《猫和老鼠》)创作与1919年,此曲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不仅和著名的迪斯尼系列动画《汤姆和杰里》(‘Tom and Jerry’)有着类似的内容情境,更是因为二者发行时间上的相近,常被误认为是迪斯尼动画的标配音乐.其实,‘The cat and the mouse ’出版的时候,‘Tom and Jerry’还并没有问世。这是一个有趣的巧合吧,二者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首妙趣横生的标题钢琴小品,不仅在全球广受欢迎,还被采纳到了全球各国一些标准化钢琴考试的选曲中,例如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全国钢琴业余等级考核中的十级备选曲目中;还有在全球推广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社会考级体系(ABRSM)中的专业初级演奏文凭(Dip ABRSM)的备选演奏曲目中,可见它收到了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可。
为了让更广大的钢琴演奏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此曲所描绘的猫鼠大战中所刻画的生动打斗场面场面,让弹奏者能更清晰而准确地叙述和描绘音乐的场景,而不因为‘The cat and the mouse’弹奏难度系数较大,许多弹奏者在演奏时或多或少会遇到难点,而把此曲仅仅弹奏成一个炫技性作品。因此,演奏者要对这首钢琴曲的曲式结构、艺术特征以及演奏技巧上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
一、阿伦·科普兰的生平
阿伦·科普兰(Aaron Coplan1900-199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是家中5个孩子中最小的,他的父母都是经商做生意的,家中并没有什么音乐氛围,只是他的哥哥姐姐会演奏乐器,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普兰很小的时候跟随着他的姐姐学习弹奏钢琴。随着科普兰对音乐的逐步了解,他对音乐的喜爱开始逐渐加深。
二十世纪初被逐渐瓦解的欧洲传统音乐法,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西方音乐沿用了几个世纪的协调一致的和声、调性以及旋律、节奏等曾经不可动摇的法则突然面临崩溃。但是尽管如此,科普兰早期学习的音乐仍然脱离不了欧洲的模式。1917年,科普兰随鲁宾?戈德马克(Rubin Goldmark,1872-1936)学习作曲理论,他很自然地从戈德马克那学到了欧洲传统音乐的许多知识,包括曲式、和声和作曲技法等等。但是戈德马克的音乐趣味趋于保守,不允许科普兰去接触“现代”音乐,这反而引起了科普兰的好奇,偶然机会对“现代”音乐接触的科普兰很快就喜欢上了新颖而多变的现代作曲技巧。1921年,科普兰赴法国学习,进入了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新建立的音乐学院,成为了女教师纳迪亚?布朗热(Nadia Boulanger,1887-1979)的第一个美国作曲学生。科普兰在音乐学院中学习了三年,接触到各种新音乐,受到极大启发。
1924年科普兰学成返回了纽约,而这时的纽约出现了追求“美国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以前美国文化长久被限制于欧洲传统文化当中 , 在音乐上这样的情况就更加明显,所以要发展具有真正美国特色的音乐就更加艰难。但是这时的美国艺术氛围自由化,涌现了许多音乐家,像约翰?凯奇、乔治?格什温等作曲家,他们以不一样的思考与行为方式在音乐上探求新的发展。而科普兰也靠着自小对于音乐的热情,推动着完成创造音乐上的 “美国音乐” 的愿望 ,他通过音乐创作,将对于美国文化的中体验,来创造出具有美国特色的作品。
二、阿伦·科普兰的创作及风格时期
阿伦·科普兰的创作可分为五个发展时期:1916年-1924年、1924年-1929年、1929年-1935年、1935年-1947年、1947年-1977年。
1916年-1924年——早期的发展:1916年,AaronCopland在了解了一定的基础音乐知识后,同利奥波德?沃尔夫森(Leopold Wolfsohn)学习音乐知识,而后随着戈德马克学习理论作曲等。‘The cat and the mouse’则是在1920年作出,这部作品已经初步显示出了AaronCopland的作曲家才华,为他今后的成功迈出了第一步。1921年,在与纳迪亚?布朗热学习的期间,科普兰不仅学习了欧洲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而且还研究了法国钢琴音乐,在1923年写下了两首弦乐四重奏。
1924年-1929年——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1924年,Aaron Copland回到美国。在受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拉威尔(Maurice Ravel)、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等人作品中爵士因素的启发,越发对爵士乐产生浓厚兴趣,分别在1925年与1926年创作了两首爵士乐风格作品《剧场音乐》(Music for the Theater)、《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1929年-1935年——“抽象音乐”时期:1930年,许多作曲家对音乐产生新的认识,对“抽象的、结构性的”音乐引发了兴趣。Copland的创作在这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钢琴变奏曲》则是Copland“抽象音乐”时期开始的标志,这首变奏曲不僅有着复杂的节奏,而且还吸收了12音作曲技法,创作手法十分简练。 1935年-1947年——“通俗性音乐与戏剧音乐”时期:30年代,随着经济、政治危机的加深和战争的临近,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社会环境开始发生变化,文化艺术也随之应运而变。在这种情况下,Copland的音乐创作思想也产生了转变,他发现许多美国作曲家都已脱离人民的文化土壤,所以他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不再单纯追求作品上令人难以理解的音乐,开始创作大量通俗易懂的实用性音乐和戏剧音乐,并在美国民间音乐中吸取材料,1936年完成了管弦乐《墨西哥沙龙》。
1947年-1977年——“现代音乐”时期:40年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时的美国泛起了各种激进的文化艺术潮流,AaronCopland在这其中同样遭到了不同的冲击。1950年,他又开始用十二音技法来创作音乐,而在这期间创作的《钢琴四重奏》標志着他的音乐再次回到抽象时代的音乐风格。
AaronCopland用音乐表现着这个时期美国的现代生活,同时,Copland也没有忘记创作民间通俗性的音乐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宣言》、《温柔乡》、《拉丁美洲素描》等。
‘The cat and the mouse’虽然不是在当时潮流下最为风靡的无调性音乐,但是它回归了传统性,而其中塑造的音乐形象让人眼前一亮。科普兰在所创作的大部分音乐中都展现了美国现代社会音乐流派的潮流,可发现他的音乐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独特性,在探索发展美国音乐风格的创作路上不落俗套又别具一格。
三、‘The cat and the mouse’的内容和曲式结构分析
‘The cat and the mouse’《猫和老鼠》是一首标题钢琴小品,乐曲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描绘了猫和老鼠的有趣打斗形象,他们不断地争来斗去,而结果却是两败俱伤。其在音乐中塑造的老鼠与猫的形象更是妙不可言。这首作品运用了特别的速度、旋律、和声来表现出猫与老鼠之间的激烈打斗。
对‘The cat and the mouse’的分析,这首具有再现复三部曲式由引子+A+B+A1+尾声构成,其结构图为:
引子 + A + B + A1 + 尾声
1-4 5-20 21-50 51-72 73-83
可发现引子(1-4小节)为D大调;A段(5-20小节)为a小调,但其乐段内部频繁的出现离调;B段(21-50小节)以C大调为主;A1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部分,是A段的递进;尾声(73-83小节)又回到了D大调上。
四、‘The cat and the mouse’的艺术特征及演奏要点
从结构上来看,全曲共83个小节,我将以作品结构段落来分别阐述其艺术特征及演奏中所要注意的地方。
引子[1-4小节]。
音乐形象—猫。整首曲子是由第1小节空一拍开始,表现出了在寂静的夜晚,一只猫在空屋内慢悠悠的伸着懒腰走动的样子。第4小节力度从FF(很强)到P(弱)的三十二分音符特别快,这里就像是房子内的某个角落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好像是谁把东西弄倒了一样,为而后老鼠的出现做了铺垫。
演奏时,第1小节的空拍在这里起到了呼吸的作用,而后旋律缓速上行,这里的旋律弹奏时要具有连贯性,右手连音弹奏要用极其连贯的连音奏法演奏,从而表现出懒洋洋的猫的形象。第三小节是跳音且相连线,手指距离琴键不能太远,尽可能的贴键演奏。第4小节运用左右手交替的演奏形式,演奏时右手与左手运用手腕交替完成,手腕要注意放松,使音乐清晰且一气呵成。
第一部分:[5-20小节]。
(一)、(5-8小节)音乐形象—老鼠。
这里是托卡塔音型[托卡塔音型:托卡塔来自意大利文TOCCATA,直译,原意就是触碰的意思,用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交替构成。](TOCCATA),旋律一开始就出现了左右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描写老鼠出现了,蹑手蹑脚的在屋内观望溜达的场景。
在演奏时要注意节奏交替时的均匀以及重拍的处理,可以在小节内都做弱到渐强到减弱的处理,也可以5-6小节稍微比7-8小节突强些,但要注意乐句需有提起上升的感觉,小节内空拍的地方使这之间精妙的连接,使4个小节刚好地连接在一起。托卡塔音型是这首作品的演奏技巧的难点,弹奏托卡塔音型时,慢练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注意先慢后快,可以采用分手弹奏的方式。这种练习方法可以让弹奏者对曲子的记忆更加深刻,也对双手有良好的控制。
(二)、1.(9-13小节)音乐形象—猫。
这些小节左手固定低音为D音,低音从P(弱)到而后的PP(很弱),左手上行的三十二分音符连接着右手的和弦,第9小节与第10两小节和弦音都要SF(突强),第11小节与第12两小节和弦则是PP(很弱),就像是描绘威风凛凛的猫四处走动的样子,第13小节上左手弹奏的五个跳音则起到了连接的用途。
演奏第9-12小节处时,这里的和弦演奏要注意轻奏,并且下键时指肚的触键那一面大些,然后通过手臂去带动,身体放松,力量下沉,跟随着旋律的发展律动,而弹奏的手指要挺立,有硬度。这样,才能使弹奏力量充分下达、集中至手指。
2.(14-20小节)音乐形象—猫扑鼠、鼠躲猫、相互追打。
第14小节处先是运用了一连串和弦音向上到高音F接着刮奏的技巧,似乎是猫猛地朝老鼠追去。从第15小节开始,又是一连串的托卡塔音型,展示出了老鼠四处逃离以及猫穷追不舍的追逐。
刮奏是钢琴技术中极其特殊的一种演奏技巧,在弹奏时,以大指为支点,用拇指肚靠近指尖的地方,向下滑动,要用巧劲力量也要均匀。
而第19小节与20小节则像是故事的告一段落,最后一个F音表现出了老鼠逃窜不见的场景。在第20小节后的延长音记号就像是暗示着接下来激烈的场面。
第19小节左手低音D到降E的跨度特别大,会使得手不灵活且较小的练习者增加难度,这个时候手腕起到了关键作用,左手从左到右快速滑动,与右手和弦同时下落。在弹奏第20小节最后F音后,手腕微微提起,为下一个乐句做准备,并以P(弱)结束这个乐句。 第二部分:[21-50小节]
(一)、(21-39小节)音乐表现—猫鼠打斗。
在第21小节到32小节,该部分采用了托卡塔音型,十六音符不断地重复扩展,似乎是老鼠在猫的追逐下不停地转圈。在第24小节处延长音的休止符,表现出了猫追赶老鼠导致体力不支而短暂的歇息。
而后从第24小节开始到28小节处,中间一系列的托卡塔音型,预示着猫追逐老鼠拉开距离后又奋起猛追的样子。在第28小节线后的短延长音,好像是鼠终于逃脱了追捕的场景。第29小节到32小节表现了老鼠逃脱后开心地四处跑动。
弹奏时双臂微高,手型相对固定,指尖触键点应集中、有弹性,双手不停快速移位,通过手指的移动准确地弹奏,将腰部力量送到指尖,每一个音要清晰灵巧,富有旋律感,展现一个上蹿下跳的老鼠形象。
第33小节开始处右手的二分音符D就像天黑寂静的样子,之后由三十二分音符F(渐强)至和弦音,三个F(强)的和弦似乎是在屋旁的钟楼响起了钟声。紧接着的三个PP(很弱)的和弦,就像是钟声在午夜上空中回荡。第38小节和第39小节明显换了调式,弹奏时左手要均匀的上行演奏,这里似乎猫和老鼠都跑不动了,躲藏在角落。
(二)、(40-50小节)音乐主题—陷入幻想。
第40小节开始运用左手跨越右手的弹奏方式,一定要注意强调左手的四分音符,而后每小节都由两组相同的音型构成,这段描写了猫和老鼠在屋内角落处陷入了幻想,似乎穿上了正装,在屋内翩翩起舞一样。
第40-46小节处由两组相同的音型构成,左手低音的四分音符是主要音,弹奏右手的装饰音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和弦时,如果弹奏的强弱都相同就变得平庸了些,所以可以在第二次音型出现时做弱对比,但要记得音要弹得轻巧又柔和。而里面的装饰音也应引起重视,把手臂的力量集中在大拇指上,必须使旋律的重音落在主音上面,注意放松手腕,然后贴键手腕朝外转动弹奏。
第50小节线上的延长,就像是猫和老鼠沉醉在各自的幻想中不可自拔的样子。
第三再现部分:[51-72小节]。
(51-58小节)音乐形象—猫追鼠。
在慢速过后,第51小节突然渐强起来,速度非常快,就像是老鼠又开始挑逗猫,猫被老鼠激将后猛起直追。
从第62小节开始旋律音效变得更加激烈,猫追赶老鼠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在第72小节SF(突强)十六音符和弦后D音的延续,就像是老鼠被猫逼到墙角无法逃脱。
演奏第68小节的和弦,要时刻记得放松手臂。而弹奏71小节到72小节的和弦要更为注意,通过手臂的力量,手腕下落迅速,爆发于指尖,这样所弹和弦越响亮、强烈。
尾声:[73-83小节]。
(一)、(73-80小节)音乐形象—老鼠。
第72小节到80小节在左手低音D的烘托下,右手同左手的和弦双音以不谐和的方式向下演奏,似乎是老鼠因害怕失了魂,痛苦的匍匐前行。
在弹奏第72小节到80小节的时候,右手的和弦与左手双音一起向下进行,这里要有递进的感觉,运用推进式的演奏方法。
(二)、(81-83小节)音乐形象—猫吃老鼠
第81小节开始,旋律部分构成了疑问句的音型,老鼠最终還是摆脱不了被猫吃了的命运。
这里不可以使用踏板,演奏时为了让声音不显得干巴,要把握好对力度的控制,注意附点节奏,时值把握准确。
四、总结
纵观AaronCopland个多世纪的音乐创作,他在弘扬与传承美国民族特色音乐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在欧洲所学习到的作曲技法很好的融入到了美国各民族音乐材料中,不仅展示了20世纪现代作曲技法的特点,而且保持了美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他是美国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在‘The cat and the mouse’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音乐术语不单单只有意大利语,甚至出现了英语,而19世纪以往的音乐术语都是被意大利语所统治着,由此可以发现,20世纪后的美国音乐对世界音乐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在AaronCopland创作‘The cat and the mouse’的之后,美国一家电影公司(Walt Disney)也制作出了一部以老鼠和猫为形象的动画片Tom and Jerry。而这两个‘The cat and the mouse’的创作就是异曲同工之妙,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居然不谋而合的想到了同一处,也给这首作品增加了不少热度。钢琴曲‘The cat and the mouse’运用了他自身独有的“跃进式”旋律,活跃的旋律,调皮的托卡塔音型,形象生动的塑造和丰富巧妙的构思。这部作品以其朴实清晰的描述、新颖且充满生活化的题材、以及富有广度的想象力,塑造出的诙谐幽默的形象让人们陷入了五彩缤纷的想象。在音乐弹奏上让听众们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也让人们陷入了无尽的幻想与心灵上的升华。AaronCopland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便于常人理解,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姜可.《浅析科普兰音乐创作中的“美国特色”》[J].商,2014,(51):111-112
[2]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740-750
[3]石磊.《“现代美国音乐”中的科普兰——阿伦?科普兰早期的钢琴作品》[J].北方音乐,2010,(4):30-32
[4]高红.《科普兰与其主要钢琴作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胡英敏.《浅谈科普兰的钢琴曲<猫和老鼠>》[J].科教文汇,2009,(10):267
[5]娜莎.《从教学和演奏的角度分析科普兰的钢琴作品<猫和老鼠>》[J].曲艺赏析,2014,(1):107-109
[6]杨小玲.《科普兰和他的钢琴曲<猫和老鼠>》[J].钢琴艺术,1998,(1):24-25
[7]和宁.《科普兰的音乐创作与风格》[D].陕西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阿伦·科普兰;The Cat And The Mouse;创作风格;艺术特征;演奏分析
阿伦·科普兰的钢琴作品‘The cat and the mouse’(《猫和老鼠》)创作与1919年,此曲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不仅和著名的迪斯尼系列动画《汤姆和杰里》(‘Tom and Jerry’)有着类似的内容情境,更是因为二者发行时间上的相近,常被误认为是迪斯尼动画的标配音乐.其实,‘The cat and the mouse ’出版的时候,‘Tom and Jerry’还并没有问世。这是一个有趣的巧合吧,二者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首妙趣横生的标题钢琴小品,不仅在全球广受欢迎,还被采纳到了全球各国一些标准化钢琴考试的选曲中,例如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全国钢琴业余等级考核中的十级备选曲目中;还有在全球推广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社会考级体系(ABRSM)中的专业初级演奏文凭(Dip ABRSM)的备选演奏曲目中,可见它收到了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可。
为了让更广大的钢琴演奏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此曲所描绘的猫鼠大战中所刻画的生动打斗场面场面,让弹奏者能更清晰而准确地叙述和描绘音乐的场景,而不因为‘The cat and the mouse’弹奏难度系数较大,许多弹奏者在演奏时或多或少会遇到难点,而把此曲仅仅弹奏成一个炫技性作品。因此,演奏者要对这首钢琴曲的曲式结构、艺术特征以及演奏技巧上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
一、阿伦·科普兰的生平
阿伦·科普兰(Aaron Coplan1900-199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是家中5个孩子中最小的,他的父母都是经商做生意的,家中并没有什么音乐氛围,只是他的哥哥姐姐会演奏乐器,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普兰很小的时候跟随着他的姐姐学习弹奏钢琴。随着科普兰对音乐的逐步了解,他对音乐的喜爱开始逐渐加深。
二十世纪初被逐渐瓦解的欧洲传统音乐法,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西方音乐沿用了几个世纪的协调一致的和声、调性以及旋律、节奏等曾经不可动摇的法则突然面临崩溃。但是尽管如此,科普兰早期学习的音乐仍然脱离不了欧洲的模式。1917年,科普兰随鲁宾?戈德马克(Rubin Goldmark,1872-1936)学习作曲理论,他很自然地从戈德马克那学到了欧洲传统音乐的许多知识,包括曲式、和声和作曲技法等等。但是戈德马克的音乐趣味趋于保守,不允许科普兰去接触“现代”音乐,这反而引起了科普兰的好奇,偶然机会对“现代”音乐接触的科普兰很快就喜欢上了新颖而多变的现代作曲技巧。1921年,科普兰赴法国学习,进入了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新建立的音乐学院,成为了女教师纳迪亚?布朗热(Nadia Boulanger,1887-1979)的第一个美国作曲学生。科普兰在音乐学院中学习了三年,接触到各种新音乐,受到极大启发。
1924年科普兰学成返回了纽约,而这时的纽约出现了追求“美国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以前美国文化长久被限制于欧洲传统文化当中 , 在音乐上这样的情况就更加明显,所以要发展具有真正美国特色的音乐就更加艰难。但是这时的美国艺术氛围自由化,涌现了许多音乐家,像约翰?凯奇、乔治?格什温等作曲家,他们以不一样的思考与行为方式在音乐上探求新的发展。而科普兰也靠着自小对于音乐的热情,推动着完成创造音乐上的 “美国音乐” 的愿望 ,他通过音乐创作,将对于美国文化的中体验,来创造出具有美国特色的作品。
二、阿伦·科普兰的创作及风格时期
阿伦·科普兰的创作可分为五个发展时期:1916年-1924年、1924年-1929年、1929年-1935年、1935年-1947年、1947年-1977年。
1916年-1924年——早期的发展:1916年,AaronCopland在了解了一定的基础音乐知识后,同利奥波德?沃尔夫森(Leopold Wolfsohn)学习音乐知识,而后随着戈德马克学习理论作曲等。‘The cat and the mouse’则是在1920年作出,这部作品已经初步显示出了AaronCopland的作曲家才华,为他今后的成功迈出了第一步。1921年,在与纳迪亚?布朗热学习的期间,科普兰不仅学习了欧洲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而且还研究了法国钢琴音乐,在1923年写下了两首弦乐四重奏。
1924年-1929年——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1924年,Aaron Copland回到美国。在受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拉威尔(Maurice Ravel)、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等人作品中爵士因素的启发,越发对爵士乐产生浓厚兴趣,分别在1925年与1926年创作了两首爵士乐风格作品《剧场音乐》(Music for the Theater)、《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1929年-1935年——“抽象音乐”时期:1930年,许多作曲家对音乐产生新的认识,对“抽象的、结构性的”音乐引发了兴趣。Copland的创作在这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钢琴变奏曲》则是Copland“抽象音乐”时期开始的标志,这首变奏曲不僅有着复杂的节奏,而且还吸收了12音作曲技法,创作手法十分简练。 1935年-1947年——“通俗性音乐与戏剧音乐”时期:30年代,随着经济、政治危机的加深和战争的临近,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社会环境开始发生变化,文化艺术也随之应运而变。在这种情况下,Copland的音乐创作思想也产生了转变,他发现许多美国作曲家都已脱离人民的文化土壤,所以他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不再单纯追求作品上令人难以理解的音乐,开始创作大量通俗易懂的实用性音乐和戏剧音乐,并在美国民间音乐中吸取材料,1936年完成了管弦乐《墨西哥沙龙》。
1947年-1977年——“现代音乐”时期:40年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时的美国泛起了各种激进的文化艺术潮流,AaronCopland在这其中同样遭到了不同的冲击。1950年,他又开始用十二音技法来创作音乐,而在这期间创作的《钢琴四重奏》標志着他的音乐再次回到抽象时代的音乐风格。
AaronCopland用音乐表现着这个时期美国的现代生活,同时,Copland也没有忘记创作民间通俗性的音乐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宣言》、《温柔乡》、《拉丁美洲素描》等。
‘The cat and the mouse’虽然不是在当时潮流下最为风靡的无调性音乐,但是它回归了传统性,而其中塑造的音乐形象让人眼前一亮。科普兰在所创作的大部分音乐中都展现了美国现代社会音乐流派的潮流,可发现他的音乐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独特性,在探索发展美国音乐风格的创作路上不落俗套又别具一格。
三、‘The cat and the mouse’的内容和曲式结构分析
‘The cat and the mouse’《猫和老鼠》是一首标题钢琴小品,乐曲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描绘了猫和老鼠的有趣打斗形象,他们不断地争来斗去,而结果却是两败俱伤。其在音乐中塑造的老鼠与猫的形象更是妙不可言。这首作品运用了特别的速度、旋律、和声来表现出猫与老鼠之间的激烈打斗。
对‘The cat and the mouse’的分析,这首具有再现复三部曲式由引子+A+B+A1+尾声构成,其结构图为:
引子 + A + B + A1 + 尾声
1-4 5-20 21-50 51-72 73-83
可发现引子(1-4小节)为D大调;A段(5-20小节)为a小调,但其乐段内部频繁的出现离调;B段(21-50小节)以C大调为主;A1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部分,是A段的递进;尾声(73-83小节)又回到了D大调上。
四、‘The cat and the mouse’的艺术特征及演奏要点
从结构上来看,全曲共83个小节,我将以作品结构段落来分别阐述其艺术特征及演奏中所要注意的地方。
引子[1-4小节]。
音乐形象—猫。整首曲子是由第1小节空一拍开始,表现出了在寂静的夜晚,一只猫在空屋内慢悠悠的伸着懒腰走动的样子。第4小节力度从FF(很强)到P(弱)的三十二分音符特别快,这里就像是房子内的某个角落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好像是谁把东西弄倒了一样,为而后老鼠的出现做了铺垫。
演奏时,第1小节的空拍在这里起到了呼吸的作用,而后旋律缓速上行,这里的旋律弹奏时要具有连贯性,右手连音弹奏要用极其连贯的连音奏法演奏,从而表现出懒洋洋的猫的形象。第三小节是跳音且相连线,手指距离琴键不能太远,尽可能的贴键演奏。第4小节运用左右手交替的演奏形式,演奏时右手与左手运用手腕交替完成,手腕要注意放松,使音乐清晰且一气呵成。
第一部分:[5-20小节]。
(一)、(5-8小节)音乐形象—老鼠。
这里是托卡塔音型[托卡塔音型:托卡塔来自意大利文TOCCATA,直译,原意就是触碰的意思,用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交替构成。](TOCCATA),旋律一开始就出现了左右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描写老鼠出现了,蹑手蹑脚的在屋内观望溜达的场景。
在演奏时要注意节奏交替时的均匀以及重拍的处理,可以在小节内都做弱到渐强到减弱的处理,也可以5-6小节稍微比7-8小节突强些,但要注意乐句需有提起上升的感觉,小节内空拍的地方使这之间精妙的连接,使4个小节刚好地连接在一起。托卡塔音型是这首作品的演奏技巧的难点,弹奏托卡塔音型时,慢练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注意先慢后快,可以采用分手弹奏的方式。这种练习方法可以让弹奏者对曲子的记忆更加深刻,也对双手有良好的控制。
(二)、1.(9-13小节)音乐形象—猫。
这些小节左手固定低音为D音,低音从P(弱)到而后的PP(很弱),左手上行的三十二分音符连接着右手的和弦,第9小节与第10两小节和弦音都要SF(突强),第11小节与第12两小节和弦则是PP(很弱),就像是描绘威风凛凛的猫四处走动的样子,第13小节上左手弹奏的五个跳音则起到了连接的用途。
演奏第9-12小节处时,这里的和弦演奏要注意轻奏,并且下键时指肚的触键那一面大些,然后通过手臂去带动,身体放松,力量下沉,跟随着旋律的发展律动,而弹奏的手指要挺立,有硬度。这样,才能使弹奏力量充分下达、集中至手指。
2.(14-20小节)音乐形象—猫扑鼠、鼠躲猫、相互追打。
第14小节处先是运用了一连串和弦音向上到高音F接着刮奏的技巧,似乎是猫猛地朝老鼠追去。从第15小节开始,又是一连串的托卡塔音型,展示出了老鼠四处逃离以及猫穷追不舍的追逐。
刮奏是钢琴技术中极其特殊的一种演奏技巧,在弹奏时,以大指为支点,用拇指肚靠近指尖的地方,向下滑动,要用巧劲力量也要均匀。
而第19小节与20小节则像是故事的告一段落,最后一个F音表现出了老鼠逃窜不见的场景。在第20小节后的延长音记号就像是暗示着接下来激烈的场面。
第19小节左手低音D到降E的跨度特别大,会使得手不灵活且较小的练习者增加难度,这个时候手腕起到了关键作用,左手从左到右快速滑动,与右手和弦同时下落。在弹奏第20小节最后F音后,手腕微微提起,为下一个乐句做准备,并以P(弱)结束这个乐句。 第二部分:[21-50小节]
(一)、(21-39小节)音乐表现—猫鼠打斗。
在第21小节到32小节,该部分采用了托卡塔音型,十六音符不断地重复扩展,似乎是老鼠在猫的追逐下不停地转圈。在第24小节处延长音的休止符,表现出了猫追赶老鼠导致体力不支而短暂的歇息。
而后从第24小节开始到28小节处,中间一系列的托卡塔音型,预示着猫追逐老鼠拉开距离后又奋起猛追的样子。在第28小节线后的短延长音,好像是鼠终于逃脱了追捕的场景。第29小节到32小节表现了老鼠逃脱后开心地四处跑动。
弹奏时双臂微高,手型相对固定,指尖触键点应集中、有弹性,双手不停快速移位,通过手指的移动准确地弹奏,将腰部力量送到指尖,每一个音要清晰灵巧,富有旋律感,展现一个上蹿下跳的老鼠形象。
第33小节开始处右手的二分音符D就像天黑寂静的样子,之后由三十二分音符F(渐强)至和弦音,三个F(强)的和弦似乎是在屋旁的钟楼响起了钟声。紧接着的三个PP(很弱)的和弦,就像是钟声在午夜上空中回荡。第38小节和第39小节明显换了调式,弹奏时左手要均匀的上行演奏,这里似乎猫和老鼠都跑不动了,躲藏在角落。
(二)、(40-50小节)音乐主题—陷入幻想。
第40小节开始运用左手跨越右手的弹奏方式,一定要注意强调左手的四分音符,而后每小节都由两组相同的音型构成,这段描写了猫和老鼠在屋内角落处陷入了幻想,似乎穿上了正装,在屋内翩翩起舞一样。
第40-46小节处由两组相同的音型构成,左手低音的四分音符是主要音,弹奏右手的装饰音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和弦时,如果弹奏的强弱都相同就变得平庸了些,所以可以在第二次音型出现时做弱对比,但要记得音要弹得轻巧又柔和。而里面的装饰音也应引起重视,把手臂的力量集中在大拇指上,必须使旋律的重音落在主音上面,注意放松手腕,然后贴键手腕朝外转动弹奏。
第50小节线上的延长,就像是猫和老鼠沉醉在各自的幻想中不可自拔的样子。
第三再现部分:[51-72小节]。
(51-58小节)音乐形象—猫追鼠。
在慢速过后,第51小节突然渐强起来,速度非常快,就像是老鼠又开始挑逗猫,猫被老鼠激将后猛起直追。
从第62小节开始旋律音效变得更加激烈,猫追赶老鼠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在第72小节SF(突强)十六音符和弦后D音的延续,就像是老鼠被猫逼到墙角无法逃脱。
演奏第68小节的和弦,要时刻记得放松手臂。而弹奏71小节到72小节的和弦要更为注意,通过手臂的力量,手腕下落迅速,爆发于指尖,这样所弹和弦越响亮、强烈。
尾声:[73-83小节]。
(一)、(73-80小节)音乐形象—老鼠。
第72小节到80小节在左手低音D的烘托下,右手同左手的和弦双音以不谐和的方式向下演奏,似乎是老鼠因害怕失了魂,痛苦的匍匐前行。
在弹奏第72小节到80小节的时候,右手的和弦与左手双音一起向下进行,这里要有递进的感觉,运用推进式的演奏方法。
(二)、(81-83小节)音乐形象—猫吃老鼠
第81小节开始,旋律部分构成了疑问句的音型,老鼠最终還是摆脱不了被猫吃了的命运。
这里不可以使用踏板,演奏时为了让声音不显得干巴,要把握好对力度的控制,注意附点节奏,时值把握准确。
四、总结
纵观AaronCopland个多世纪的音乐创作,他在弘扬与传承美国民族特色音乐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在欧洲所学习到的作曲技法很好的融入到了美国各民族音乐材料中,不仅展示了20世纪现代作曲技法的特点,而且保持了美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他是美国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在‘The cat and the mouse’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音乐术语不单单只有意大利语,甚至出现了英语,而19世纪以往的音乐术语都是被意大利语所统治着,由此可以发现,20世纪后的美国音乐对世界音乐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在AaronCopland创作‘The cat and the mouse’的之后,美国一家电影公司(Walt Disney)也制作出了一部以老鼠和猫为形象的动画片Tom and Jerry。而这两个‘The cat and the mouse’的创作就是异曲同工之妙,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居然不谋而合的想到了同一处,也给这首作品增加了不少热度。钢琴曲‘The cat and the mouse’运用了他自身独有的“跃进式”旋律,活跃的旋律,调皮的托卡塔音型,形象生动的塑造和丰富巧妙的构思。这部作品以其朴实清晰的描述、新颖且充满生活化的题材、以及富有广度的想象力,塑造出的诙谐幽默的形象让人们陷入了五彩缤纷的想象。在音乐弹奏上让听众们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也让人们陷入了无尽的幻想与心灵上的升华。AaronCopland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便于常人理解,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姜可.《浅析科普兰音乐创作中的“美国特色”》[J].商,2014,(51):111-112
[2]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740-750
[3]石磊.《“现代美国音乐”中的科普兰——阿伦?科普兰早期的钢琴作品》[J].北方音乐,2010,(4):30-32
[4]高红.《科普兰与其主要钢琴作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胡英敏.《浅谈科普兰的钢琴曲<猫和老鼠>》[J].科教文汇,2009,(10):267
[5]娜莎.《从教学和演奏的角度分析科普兰的钢琴作品<猫和老鼠>》[J].曲艺赏析,2014,(1):107-109
[6]杨小玲.《科普兰和他的钢琴曲<猫和老鼠>》[J].钢琴艺术,1998,(1):24-25
[7]和宁.《科普兰的音乐创作与风格》[D].陕西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