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育的诗和远方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uguiy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20日,对于贵溪市象山学校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对象山学校校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孙锦明来说,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他勤耕八年,探索的“学科建设的‘三层九维’模型构建与协同实验”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孙锦明本人也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这意味着“三层九维”学科建设模型受到了全国层面的初步认可。
  博士校长,为理论寻一处“扎根的土壤”
  说起“三层九维”,孙锦明滔滔不绝。他感叹当下有太多“象牙塔”中的学者,他们生产的理论常常因缺乏实践基础而“片面的深刻”。孙锦明不甘如此,立志走出理论的樊篱,把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春天营造一份光和热。2010年2月,孙锦明在单位支持下,兼任了贵溪市象山学校校长。这为他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块宝贵的“实验田”。
  自2010年以来,孙锦明不辞辛劳,无数次往返于南昌和贵溪之间,年平均行程5万公里。出国进修向来是大学教师晋升职称的捷径,他却因没有时间而多次放弃念头,他也没有遗憾。经过多年努力,象山学校由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基础薄弱的学校快速发展为鹰潭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排头兵和佼佼者。孙锦明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深切地认识到学科育人、教书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象山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年暑假,在象山学校全体教师研修班上,孙锦明首次提及“中小学学科建设”这一概念,并提出要用“学科建设”这条红线把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本教研、教师发展、教研组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串联起来,形成象山学校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文化。孙锦明的理念得到了象山学校大多数人的支持,象山学校领导班子一致决定选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四科率先开展协同实验,探索中小学学科建设的理想范式。
  经过两年的协同实验,孙锦明在总结象山学校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性构建出了中小学学科建设的“三层九维”模型,即目标层,学科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过程层,校本教研、教师发展、科组建设;驱动层,行政支持、专家引领、校际协作。
  在“三层九维”学科建设模型的引领下,象山学校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不仅在语文、英语、艺术、体育四科的学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的理论主张,还与全省30多所学校结成协作联盟,围绕学科建设联合开展协同实验,为江西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学科定位,让教师清醒地认识“为什么教”
  在孙锦明看来,“三层九维”模型是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作为一个顶层设计,它首先应当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这是学科建设的方向和基石。
  长期一线的教育管理实践,让孙锦明博士对教育的现状忧虑重重。“应试与素质两张皮,教书与育人不统一。”孙锦明认为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学校课改行为的碎片化、浅表化和失重化。国内长期提倡课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效却不十分明显。孙锦明认为部分学校今天搞校本课程开发,明天实施高效课堂改革,后天要求做校本教研,各项工作都在做,但为什么做,朝哪个方向做,各自有各自的要求。与此相伴的是,校本课程形式化开发,只为应付检查,不管育人效果;从众式嫁接课改模式,不顾学科特性;校本教研看似热闹实则并无知识更新和科学重建;教师培养只有形式上的师徒结对,少有潜力的激发、内驱的调动。
  如何在迷雾中探寻一个清晰的世界?首先要让教师清醒地认识为什么教,象山学校的教师们对這个问题的认识是深刻的。2014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经过多轮头脑风暴式的研讨,逐步意识到建设好国家课程规定的各个学科最为关键。孙锦明和象山学校的同仁们一方面广泛收集、研读、剖析大量有关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文章和实践资料,另一方面也顺着文献提供的线索前往南昌、徐州、温州等省内外兄弟学校调研,探索中小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范畴与行动逻辑。
  通过深入研究,孙锦明认为学科建设首先要确定学科功能定位,它回答和解决的就是每个学科“为什么教”的问题。国家课程标准虽然对每一科的课程本质、功能定位,都有详细的论述和规定,但相关论述和规定较为综合全面,一线教师未必能准确把握,更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与主张。经过深度讨论,象山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四科的校本化功能定位,并提炼出耳目一新的学科宣言,将其以对联的样式张贴于每个教研组的门口,让全校师生共享共识。“读写语文:有滋有味阅读 ,绘声绘色表达”“智趣数学:一二三里生乐趣,点线面中显智慧”“体验英语:巧创多彩情境课堂,营造听说英语校园”“阳光体育:乐在其中人人爱运动,因材施教个个有所长”,这样简洁生动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宣言,不仅易于识记,更方便掌握,便于普通教师以此为方向,有效实施教学。
  课程优化,让教师清醒地认识“教什么”
  当学科定位完成并达成共识后,需要做的便是课程优化,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孙锦明认为这是一项需要整体筹划的基础性工作,是要让教师从课程层面清醒地认识“教什么”。
  语文学科建设方面,象山学校特聘赣南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后王从华为学科发展顾问。王博士将国内知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的理论引入了象山学校。他本着“读写相对分离”的原则,对国家现行语文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校本化重构,提出语文学科要侧重建设好两大块:一块是阅读,包括单篇课文阅读、专题化阅读、整本书阅读三个层面;另一块是写作,包括功能写作、创意写作和随笔写作三种。为落实校本化重构的国家课程,王从华又以一门必修和多门选修的形式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既照顾了全体又注重了差异。
  实践证明,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对于教师的教学是有利的,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显著的。李兰思是一位教学能力较强的语文教师,多次在省市语文教学比赛中获奖。而她原本是一位生物课教师,两年前转行当了语文教师,是语文学科建设帮助她快速成长起来。她说:“自从我们开展了学科建设实验后,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和方向特别清晰,单篇文章阅读教学注意文体意识,依照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点,让我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清晰了。”而“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影响也很大,初三学生汪紫涵原本并不喜爱阅读,特别是大本的古典名著,现在由老师带着一块阅读《水浒传》,不仅能读懂了,还渐渐地喜欢上了阅读。   教学改革,让教师清醒地知道“怎么教”
  “三层九维”学科建设模型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有相应调整,要能清醒地知道“怎么教”。孙锦明认为“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新型教学方式,但仍需改善。不能仅仅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外在形式,还要赋予它实际的内容,要赋予它更高层次的价值。
  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及其内部规律,通过探索具体学科的有效教学路径,实现各个学科的育人价值。这就是孙锦明提出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型(以下简称“自合+”)。
  为便于普通教师掌握和运用,孙锦明具体提出了“持续建设小组”“革新教学设计”“重建教学流程”“指导学习行为”“用好辅助工具”“更新评课指标”六点“自合+”教学操作要点,有效指引教师深刻理解、快速掌握。
  孙锦明认为实施“自合+”教学,小组建设是基础。“持续建设小组”就是要以“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来建设学习小组。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都要有“小组建设”的意识,要能充分利用好各种辅助工作,更新评价指标,以达到指导学习行为的最终目的。
  “辅助工具”是孙锦明搞“自合+”教学的一项特色做法。红绿两色信息沟通牌就是辅助工具之一。绿色代表心情舒畅和任务完成,红色代表心情不佳和疑难求助。六年级语文教师颜玉珍说:“这样一个小小的革新,就能有效而快速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对于教师了解学情意义重大。”
  “自合+”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著的。九年级学生徐杨刚来象山学校时,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学校推行“自合+”教改之后,他担任了小组长。小组长的使命感令他不由得对自己严格要求起来,开始自我加压,先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之后又带动其他同学也来回答问题。如今,徐杨同学变得更阳光了,学习态度积极了。他说:“‘自合+’学习模式改变了我。”
  真实教研,让教师清醒地认识“如何发展”
  孙锦明发现,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凭借常识判断、经验摸索和榜样模仿,缺乏理论素养、科学依据和专业判断,他认为这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孙锦明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本教研的桥梁作用未能真正发挥,未能有效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尽管各个中小学校都越来越重视校本教研,但在校本教研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重视行政管理、忽略专业引领、缺乏实质内容、活动难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孙锦明将校本教研引入学科建设的范畴,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在各个学科建设层面的桥梁纽带作用,让校本教研助推学科建设,有效地改变了教研的无序状态,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探索,“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教师自我的清醒发展得以实现。
  每周三、周四下午,是象山学校的固定教研时间。每当其时,各教研组组长就会依据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目标拟定出一个个具体的教研项目,教师们围绕教研项目拟定教研主题,或协同备课,或诊断课堂,或重构课例。教師们都说这是在“做有真实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
  孙锦明认为,做“真实教研”,还要突出知识引领和专家指导。在语文学科方面,孙锦明从语文学科基础理论、语文教学技能等方面为教师推荐了30多本书。为了大家能读懂,他带着大家一块读,一边读一边交流,希望以此更新教师们语文教学的知识基础,以适应语文学科建设目标实现的需要。
  魏净是象山学校新近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担任语文教师才一年多的时间。对象山学校的校本教研,她的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在象山学校跟着大家一块搞校本教研,读了许多与语文学科建设有关的专业书籍,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帮助,这样富有内在逻辑引领的校本教研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变得更加清醒自信。”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相对崭新的综合性领域。要切实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一系列问题,孙锦明认为还需要校长领着教师形成做事业的价值共识。校长要能把握不同年龄教师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探索教学革新的热情和愿望,让一部分有价值共识的教师先动起来,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成长其中。
  象山学校无疑是幸运的。这所原本师资平平、生源普通的县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因为孙锦明的“三层九维”学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名师、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香港教育大学何文胜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江西师范大学胡新建博士、张同柏博士、钟彩顺博士、杭州名师王小莹、特级教师熊晓珑、黄金声等,都先后来学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学。王从华博士作为语文学科建设顾问,更是履行诺言,坚持每两周来校一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做学科建设,受益的不仅是象山学校的教师们,还有近2000名象山学子们。他们大多是乡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大多性格内向比较羞涩。而在象山学校,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采访时,记者邀了几个孩子来交流。与记者攀谈时,孩子们侃侃而谈,毫不怯场,哪怕问及比较难答的问题,他们也没有露出丝毫难色,令在场的老师和记者无不为他们感到高兴。
  孙锦明说:“孩子能有这样不俗的表现,还得益于体育和艺术课程的优化建设,是它们让孩子更加阳光更加自信了。”象山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功能定位就是“阳光体育”,人人参与、各有所长就是这门课开设的方向。足球、篮球是这里的特长项目,尤其是足球,几乎人人都要上足球课,也几乎人人都能踢足球。“让孩子拥有一项运动技能,才能确保孩子养成运动习惯”,这是孙锦明常说的一句话。运动场上,孩子们笑得最真实,也最自信。在这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最近。分管德育工作的张雳副校长深有感触,他说:“以前我们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感觉难度特别大,现在我们搞学科建设,强调学科育人,德育工作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还乐于接受,因为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能够亲近的朋友。”
  孙锦明说,象山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无法拥有个别精英学校那样雄厚的教育资源,但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却是最广泛的,影响着大多数中小学生。他期待能为这样一些学校的长远发展谋一个方向,为大多数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营造更宽广的绿洲。
  暮日西垂,寒风冽冽,采访即将结束时,大家这才感到冬日的寒冷。可象山学校运动场的气氛却依然热烈欢快,几名孩童追逐着足球,传球、过人、射门,动作娴熟而流畅。人们不由得感慨,这里仿佛是个巨大的磁场,不仅吸引着象山百余名普通教师和千余名中小学生,也在牵动着全省成百上千的中小学校关注的目光。这目光不仅仅是倾慕,更有审视、深思。它正在从育人价值层面,引发江西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又一次有力的跃动。
其他文献
数学是理性的,而儿童是感性的,这就注定教儿童学数学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特别是当某些知识点缺少探究的意义及空间,只能指向“规定”时,我们一不留神就会将数学与“冰冷”“枯燥”“呆板”“乏味”等词语联系到一起。其实,数学也有感性的一面,规定也有温情的时刻。在我校举办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亲情主题课堂节中,张珂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很多启发。  一、温情流淌在表达欲望的激发中  作为结果,数学高于现实,是抽象的
期刊
当事实撞见理论时,会有哪些化学反应呢?  广播体操分散  我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尽各种方法,终于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当阅读于多数孩子已成为像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后,我将重心转向训练他们写作。比如,当带领孩子们阅读诗歌散文时,如果它们的文本形式比较鲜明且简单,就让孩子们仿写。形式是灵活的,内容是自己的,台阶搭得恰到好处,攀登就不是多难的事。而攀登到高处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那种成就感会激
期刊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伴着初夏和煦的阳光,我有幸赴美丽的宋城赣州参加由《江西教育》《教师博览》杂志主办的第三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峰论坛暨部编教材教学研讨会。会上内容精彩连连,感触最深的是由李丽老师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老师在课堂设计上选择回归语文课堂最原始但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诵读”来贯穿整堂课,且课堂成效显而易见。  随着部编教材的推广,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将传承和
期刊
一、教学目标  运用动词写清楚人物的一组动作。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从写话过渡到写一篇作文,心理上有畏难情绪。因此,写作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片段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以便迁移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学生乐于表达,能够运用动词写清楚人物的一组动作。  难点:选择动词,把动作写连贯。  四、
期刊
5月15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踏着迷人的芬芳,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李青霖老师的课堂——《荷花》。當时我为她那思如泉涌、脱口成诵的深厚功底所震撼,被她那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的引导风格所吸引。  李青霖老师犹如一位撒播荷花的仙子,清新、醇美、细腻的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的芳香。这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节课尽显了婀娜多姿的“荷花之韵”。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去诠释
期刊
通过三天的学习,听了几堂教育名家的示范课及讲座,我感到每一堂课、每个讲座,对我已有的教育理念、师德修养都是一次洗礼。尤其是贾龙弟老师的示范课,“从文本走向生活,具备生活所需要的品格”,“离开课堂还剩下的东西,这就是素养”,这两句话不但启迪了心智,还带来了精神的审美享受。现将课后感悟总结如下:  第一,常教常研则常新。  《猫》这篇课文,我也教过多次,可每教一次内容都差不多,都是把三只猫的来历、外形
期刊
新课程观下的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场的存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场论的思想在多领域、各学科均有应用且取得一定成果。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是指教学环境中各因素相互作用,使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认知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动态生成过程。数学文化教育落实的核心是优质数学文化教育场的形成。  笔者有幸观摩了某小学的数学公开课,此课以数学绘本为载体,课题为《数学绘本阅读——保罗大叔分披萨》。分数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是
期刊
数学文化教学是将数学由文化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数学文化的传承需要数学文化教学。数学文化教学即从数学史、数学游戏、数学美等角度切入,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通俗的语言教学为载体,并以它们为线索来组织材料进行的教学。人创造文化,文化孕育人,人在文化的孕育下不断经历“化人”的过程。“人化”与“化人”是不断双向互动的过程,即广义的教育的过程、文化传承的过程。人与文化的发展相互推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学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改革理念到理论的实施,都提出了较大举措,特别是对数学文化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予以特别的重视。这就是要将数学文化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之中,而这些内容又不单独设置,因此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数学教学之中。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可以将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从而有效地促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
期刊
一、引导读题,读出“生命”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现代作家杏林子写的散文《生命 生命》。请认真地看老师书写。  (板书:生命 生命 杏林子)  师:先不读题目,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数过杏林子笔下的《生命 生命》全文有多少个字吗?  (生沉默,欲数)  师:不用数了。告诉大家,连课题在内,整整363个字。文章真不算长,但文中许多地方老师在读的时候最初都有些疑惑。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