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旬坝 大理石的空中花园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地方,时令一旦进入五月下旬,花便谢了,果便青了,草野便浓稠了,树木便旺盛了。这个时段,也是苍山之巅的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
  千树万树的杜鹃,像匍匐在地表上的一束束五彩缤纷的火把,生动地燃烧。偶尔有山风吹过,遍地是彩色的“火光”在摇曳。也是这个时段,在苍山之巅一个名叫花甸坝的地方,无论低处和高处,阳处或阴处,干地或潮地,也全都被花朵占领,赤橙黄绿青蓝紫,都在卯足劲地盛开。道路被花朵拥塞,山岗被花朵覆盖,夏天的脚步,被立体的气候果断地阻隔在山腰。山腰以下,是夏天的百草地。山腰之上,是春天的游乐场。
  也是在这个时段,我走进这片美丽的草甸。
  这片呈南北走向的,长条状的草甸,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隐忍、谦逊、宁静、质朴……
  这片名叫花甸坝的草甸,坐落在苍山十九峰中最北的五台、沧浪两峰之间,海拔3200多米。由大、小花甸组成,大花甸坝西面的山峰,终年白雪皑皑,灵性而渺远。在山峰的皱褶之间,有40条大大小小的溪水,汇聚成了著名的万花溪。
  作为大理坝子的主要水源,万花溪在草甸中留下许多浪漫而诗意的蜿蜒曲折之后,依依不舍地向着山下奔涌而去。小花甸四围群峰环抱,是一块绿草如茵,灵息吹拂的台地。
  整个花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我到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夏交替,漫山遍野都是赶趟儿盛开的花朵。它们中的一些,当着我的面打开,有或浓烈或清淡的气味释放出来,令我晕眩。
  也有一些花朵盛开在暗处,在层层叠叠的浓绿背后。但隐藏不住的香气,一样会拼命地往外渗漏,不可抗拒地诱惑着快乐的蜜蜂、散漫的蝴蝶、诡异的昆虫以及如我一样的观光客。
  五彩缤纷的色块,布排在空阔的视野中,瑰丽,迷醉,充满了一种物我和谐的大美。
  据《南诏野史》记载,远在晋朝以前,花甸坝是有很多人居住的。甸子里比较大的村子有“黄熊窝”,“狼香”、“杉树”、“乳牛墩”等。后来,因战乱和其它原因,这里的土著居民,便逐步迁徙到了大理坝子。天长日久,花甸坝白然而然地被弃置下来,成为大理一个超脱在红尘之外,喧嚣之外一个“高高在上”的世外桃源。
  我把它与先前所见到过的那些草甸稍作比较,便发现花甸坝与其它的草甸有着许多的不同。它更多地趋向于一种超然世外的状态,一种原初的朴素与平实。
  虽然,这片草甸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原草甸所具有的那种一撒千里,旷达辽远的恢弘气势,但却拥有着许多无可替代的,本色的东西。使得我在领略了香格里拉大草甸,四川甘孜大草甸那惊世骇俗的磅礴和豪迈之后,依然为它那种纯天然的小格局,世俗气的小品相而怦然心动。
  在素有“青藏高原屋檐”的苍山之巅,这片充满了纯洁感的草甸,就那么宁静而简洁地铺排着,像一篇行文老道的随笔,透出了一股子清淡而久远的醇香。
  伫立在这片“海”样的草甸之上,我们可以一览无余地眺望到草甸四围那高耸人云的苍山。巍峨、雄峻、亢奋、昂扬,只要我们随意那么一瞥,便会油然衍生出万丈的雄心与豪情。
  草甸的坡地上,最惹眼的是那些随意稀稀疏疏地丛生着的低矮的毛榉树和云南松,还有隐约于丛树浅草间的牦牛群和高山羊。远远望去,黑白相间的牛群和羊群很像是一些蠕动着的石块。再就是那油油的草色,总凝脂似的绿着,像一搭搭刚出锅的酥油。
  不过,我倒是更多地注意到草色深处那些星星点点地散落着的许多五彩斑斓的野花。只要稍微留点神,这些美丽而朴素的野花其实是不那么容易被忽略的。我非常欣赏这些开放在高原极地之上的野花,它们那种枯荣白便,开谢任意的快意与超脱,让我看到了这片草甸耿直而隐忍的另一面。
  在这朴素而平实的草甸上开放着的,除了马樱花,山茶花、杜鹃花、豺子花、龙爪花等乔木花卉,剩下的便是些极其凡俗的草本花卉。它们所散发出的,也是那种浅浅淡淡的,凡俗而随意的幽香。我粗略地盘点了一下,有些花儿我认识,有些则从未见过。或红或紫,或蓝或白,或浓或淡,或深或浅,都在以一种非常白由,非常尽兴的方式开着或谢着。
  这里的风向几乎已有定势,总在由北向南吹拂。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小南风,微微的,软软的,在吹拂过人的面颊的时候,总让人感觉到一种痒酥酥的,被女孩儿抚摸般的感觉。那浅浅淡淡的花香,便在这样的小南风里,轻轻巧巧地氤氲着。
  花香里还夹杂着一种我非常熟悉的味道,是那种湿润的山野之气和阳光暖和在一起的味道。
  这片清淡简约的草甸,经由那些美丽而朴素的野花的装点和修饰,便有了一种既诗意又神秘的灵动。
  当我小心翼翼地从那些纤小的野花间穿行而过的时候,便感觉像是每一步都踏在了那花香之上,踏在了大地的肺叶之上。因而,我总会情不白禁地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事实上,我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就是怕惊醒了那些安睡在花香之中的,一个个美丽而甜美的梦。徜徉在这样一片满溢着朴素之美,白然之美,隐忍之美的草甸上,我总有一种贴近大自然的呼吸和心跳的感觉。
  正当我为眼前这大片散漫地开放着的野花陶醉不已的时候,一场牛毛般细腻的暖雨恰到好处地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古唐诗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那种好雨,想必就是这种毛绒绒的暖雨吧?
  在这种美好得让人有点心烧的季节,我真想把双腿和心灵都深深地插入这片草甸的热泥里,然后发芽,然后长根,然后便遵照着那些美丽的野花年年遵守的秩序,一堆儿妥妥帖帖地结蕾打苞,并且释放出自己的芳香来。
  我时常在想,与这片清淡质朴的草甸邂逅,与这些小品相的野花邂逅,是不是我命中早就注定了的一个美好的承诺或者幸福的际遇。但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它们全都是大地对我们的恩赐。
  那些野花,开放得那样的彻底,连一丁点的余香或余美,她们都不会为白己留下。她们会把芳香毫不犹豫地奉献给这个季节以及愿意把心灵与它们贴近的每一个崇尚白然之美的人们。
其他文献
当我合上刘绍良的近作《我在乡野》散文集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感叹其能在悠远祥和、超脱宁静的心态中,对乡野山地进行着独特的叙写,并有了与张乃光老师同样的感受:“他真是用心在写作,用情在写作,用生命在写作。他写作是因为心里有话要说,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告诉朋友们,把自己的体验、感悟、思考、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把自己的忧伤、惆怅、幸福、快乐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他已经历过太多太多的世事沧桑,他无意于用写作成名
期刊
彝族谚语说“情人会唱歌,月琴会说话”,这是彝族人民对器乐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描绘。  一  盛夏,大理市下关镇天宝街85号,一个普通老旧的小区里,无比安静。  小院里传出只有在节日或重要日子才能听到的琴瑟之声。原来,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段文信在用他自制的古月琴弹奏一首曲子。  在一层的一个单元楼门口,远远看见段文信老人已早早等候。谦和的微笑、热情的语言一下子打消了沟通上的顾虑。  走进段文信家中,客
期刊
想  想你的时候  我就闭上眼睛  让风儿  抚过眉头  然后看风  如何朝更远的地方  吹去  疼  遇到风的时候  我喊风  遇到雨的时候  我喊雨  遇到你的时候  我不喊疼  水底的鱼  水草浮起来的时候  有点夸张  你要想着它的轻和它的柔  还要想着它慢慢上浮的心情  经过河堤上的两个人  说说笑笑  他们也跟河水一样  他们的脚步再慢一点  就能看见水底的鱼  浮出了水面  傍晚的街
期刊
1  这个春天,有些多事。  还未立春,母亲便病倒了。虽不是什么大病,但甲状腺炎带来的疼痛和不安,让老人显得精神极为不佳。除夕前几天,终于住进了医院。十来天后,出院,在家服药。一个月后,复查,继续服药。  2月4日,立春。2月19日,雨水。3月6日,惊蛰。3月21日,春分。  春天踩着既定的节拍一步步走来。天气也在一日日变暖,园子里的花草一天比一天热闹纷繁,满园春色花似锦。  雨水过后,母亲复查,
期刊
听说,你要回去了。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  你问我,有哪些地方是要替我再去转转,哪些人要代我去见见。  要说,还真不少呢!  古城人民路,肯定是要去的,要花时间一家店一家店地逛,尤其是下半段,几乎每一家都有故事。海豚阿德家的书,虽然不打折,但精品不少,都是阿德亲手挑的。还有每天在书上睡觉的学术猫“袜套”,袜套在大理在微博上可是名人哦。午后,傍晚,懒懒地坐在二楼临床的位置逗猫玩儿,我之所以不说看书,
期刊
编者按:  本刊作为“以发现、培养大理文学艺术人才为己任,以发掘、弘扬大理优秀历史文化为目的”的文化期刊,始终遵循办刊宗旨,坚持正确导向,同时立足于“人才立刊,作品强刊,特色兴刊”的鲜明理念,不断保持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良好势头,使刊物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读者,充分传递了优秀期刊的正能量。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刊审读专家杨正瑀女士,对本刊2014年全年期刊栏目作品进行了既有深度又有见地的
期刊
有这么一条街,穿过厚厚的历史,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它一头连着辉煌的过去,一头连着亮丽的未来,中间的每一段都魅力四射。到目前,它是云南省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足见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它就是巍山南诏古街。  心灵的追寻与震撼  当脚步落在巍山这片神秘而静美的土地上,心头不禁生发出一种敬畏感。巍山是南诏的发祥地,一个非同小可的国度就是在这里诞生。所以,来到这里,就似乎追溯到了时光的源
期刊
我一直想到位于云南驿镇汪情村的汪开荣家里去采访汪开荣,但打电话联系了几次,都因为他外出洽谈生意,或者太忙而未能如愿。  一簇火焰,映红了一张渗满汗珠的脸……2015年国庆节期间,在祥云县城的“汪氏银器”店里,我终于见到了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汪开荣。  汪情村  自从2003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播出汪情银器产品工艺的专题报道后,这个小小的村子便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眼。2014年4月,云南省第三批非物
期刊
将来,当你老了  坐在毡房的门口  天蓝,云涌,草长,莺飞  黄昏降临的瞬间  西天落日  琴声回荡  风吹进身体  一颗孤星,遍地忧愁  天上人间会有一条河为你流淌  为什么落泪  你说  我难过,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多少次转折,多少回等待  若隐若现的阳光,融化在牧场上  安静,奔跑,一颗坚定执着的心  不能眺望,不能回首  每一次眺望,都是留恋的目光  每一次回首,都是老去的时间  用泪水煮
期刊
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抽空至少回故乡一次。每次都要随祭祀神灵的乡友们,到村子后面山上的本主庙和灵鹫寺欢聚。这不仅仅只是“入乡随俗”,而且是一种感情,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我从事文化工作30年来的热情,都源于执著的民族感情,而这种感情全都是生我养我的村庄赋予的。这座山,山上的这组寺宇建筑从小给了我深刻的文化陶冶,不论走到哪里,都使我难以忘怀。  此刻,我就站在灵鹫寺山门前的照壁下鸟瞰着我们村庄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