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冠状动脉高位开口49例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

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

结果

49例患儿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岁1个月~17岁2个月[(9.28±4.42)岁];均符合64排心脏CT示任意一侧冠脉起源于窦管交界处上方1.0 cm以上。其中左冠脉高位开口38例,右冠脉高位开口7例,双侧冠脉高位开口4例;主诉为胸痛(22例,44.90%),胸闷或长出气(13例,26.53%),活动耐力下降(7例,14.29%),乏力(5例,10.20%),心悸(3例,6.21%),晕厥(1例,2.04%);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病理性Q波、期前收缩、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室扩大14例,其中2例患儿射血分数<60%。经住院治疗10 d后比较,临床症状上胸痛、胸闷或长出气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电图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患儿中39例随访至1年,出院3个月后有6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6个月后有10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1年后有17例ST-T改变恢复正常。

结论

冠脉高位开口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其导致的心肌缺血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心电图亦可见多种异常表现,少部分可见左心室扩大,临床上易与心肌炎、心肌损害混淆。经系统治疗后,患儿症状可明显改善,但心电图、超声心动结果短期内恢复不明显,需长期观察治疗转归。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早产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发生率为5%~15%。由于早产儿生命救治支持技术的提高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我国各地相继建立,早产儿存活率较以往显著提高,但早产儿脑病发生率仍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是早产儿常见脑损伤类型,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笔者拟就早产儿脑病的主要病理学类型、诊断方法及防治
患儿,女,11岁,因"腹部膨隆伴体力下降16个月,发现心包积液5个月"就诊。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膨隆、体力下降,剧烈运动后较病前感劳累,伴食欲稍减退。在机场安检时发现心影增大、心包钙化。于外院行胸腹CT提示心包积液,右胸腔、腹盆腔积液,予多次心包穿刺、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炎症指标及自身免疫相关检查均无异常,结核菌素(PPD)试验(++),但抗结核治疗无效,诊断不明。后行"心包剥
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焦虑或抑郁等也常有发生,而且部分患儿有高度的猝死危险性,因此,尽早明确诊断意义重大。目前,直立倾斜试验被认为是诊断晕厥的金标准,对儿童晕厥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效果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儿童晕厥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常见急症,其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最常见,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包括多种亚型,虽然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选择及反应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及生物标志物的出现,精准医疗已成为可能,并且必然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动态心电图是儿童晕厥有价值的诊断工具,但不能作为筛查工具。推荐在初步评估后怀疑心源性晕厥和心电图异常的患儿中选择运用,对晕厥发作频繁的患儿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如果有条件建议延长监测时间至48 h。心率变异性的某些指标作为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预测指标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肌肉注射对多柔比星诱导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和DCM组(140只),DCM组每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2 mg/kg,连续8周,建立DC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hUCMSC培养上清液组(简称上清液组)、hUCMSC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
目的了解GATA-4,-5,-6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为CHD患儿的早期预防及遗传咨询提供支持。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患儿66例、房间隔缺损患儿84例及单纯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48例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样本,共198例CHD患儿;并以30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ATA-4,-5,-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两侧部分内含子,PCR产物纯化后以自动测序仪正反
目的研究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重构中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和血清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卡维地洛的干预效果。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对照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9 g/L盐水5 mL/(kg·d),10 d后予9 g/L盐水10 mL/(kg·d)灌胃4周;(2)模型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ISO 5 mg/(kg·d),10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疾病一直位居世界十大死因之首,系列研究表明,在儿童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阶段进行早期干预,能逆转病变并最终降低成年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对减轻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至关重要。现对儿童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及相关检测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早期发现和诊断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73例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39例;年龄3个月~12.5岁,平均年龄6岁。结果73例CAVB患儿中,先天性CAVB 21例,获得性CAVB 52例,主要为心肌炎和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术后。先天性CAVB患儿药物治疗无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