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花灯记春秋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欣赏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花灯,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灯 节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盏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节选自汪曾祺《故乡的元宵》。题目为编者所加)
  心香一瓣
   汪曾祺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故乡灯节的花灯种类、造型及特点,如屋里有玻璃方灯、琉璃灯、珠子灯、红琉璃泡子,不同身份的人的屋子里点着不同的灯,但都明亮而温柔,让人的心里那么温软,从中也体现了家乡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街上有走马灯,里面有来回转动的车、马、人的影子,真热闹;孩子们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花灯、马灯等,充满乐趣……多年过去,作者的记忆依然如新,怀念、欣喜之情扑面而来。
  赏花灯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晃。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和《红楼》。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针;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节选自萧乾《北京城杂忆》。题目为编者所加)
  心香一瓣
   萧乾先生回忆童年时上元佳节赏花灯的情形,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与传统文化色彩。第一段侧重描绘当时所见到的各式各样的花灯,突出其“是真正的艺术品”;第二段将中国花灯与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进行比较,突出花灯的文化内涵,其中重点描绘走马灯,表现出儿童的乐趣。
  赏灯大过年
   按照家乡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三,村里都由上一年新添男丁的家庭牵头,集资制作花灯。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制作花灯的钱是不能省的,而且工艺比较讲究,一般请当地能工巧匠就地取材,花色、结构独特,体现福禄寿全。同时要准备酒菜,组织迎灯队伍,敲锣打鼓,到祠堂里升灯,祭拜祖先,挂上新灯后接上火种带回住地,象征薪火相传、代代兴旺。回到居住地后再接火升灯,祭拜先人后聚餐并举行灯会。
   灯会时,各家各户都会将最好的小吃拿到现场,给与会者品尝。灯会上大家猜谜划拳、叙乡情商村事,屋外燃放烟花爆竹助兴,近年又增加了乐队表演,内容丰富,气氛温馨而热烈,活动直至深夜。
   第二天早上,族人还要举行暖灯仪式,给新灯添油,寓意香火绵绵不绝,然后共进早餐,整个活动才算圆满结束。
   因此,年夜饭赶不及没关系,回家赏灯却是必须的。这一天,子孙后代无论工作生活在何方,都会赶回来,所以有赏灯大過年的说法。
   (节选自李新耀《一盏花灯记春秋》。题目为编者所加)
  心香一瓣
   作者回忆了老家每年正月十三都赏花灯的具体情景:集资制作花灯、组织迎灯、到祠堂里升灯、挂上新灯后接上火种带回住地、回到居住地后再接火升灯举行灯会……语言简洁,从中我们却感受到隆重的仪式感。祭花灯习俗象征着薪火相传,也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延续着家族源源不断的血脉。
  诗词里的花灯
   唐代,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欧阳修有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诗中的“灯影”即“走马灯”。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
其他文献
文题速递   火炬中学学生会将开展“环境保护月”活动,准备邀请市环保局王局长、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李工程师、兄弟学校唐校长和环卫工作者代表张先生等作为嘉宾参加活动的启动仪式。现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分别给他们写一份邀请函。  写作指津   邀请函,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参加某些重大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它不仅表示礼貌庄重,而且有凭证作用。如何写好邀请函呢?   一、准
期刊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100多封书信。信中的内容,既有生活琐事,也有谈论艺术与人生的,傅雷夫妇要灌输给儿子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片段阅读一】  要有教养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
期刊
时光是令人猝不及防的。  ——题记   时光是怎样从指尖流逝的?是时针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是树叶落了一次又一次?我们都不知晓。我们只知道,时光在潜移默化中把我们改变了无数次。   上了初中,我总爱回顾小学,总想在自己身上找到童趣。回头望了无数次,却发现童年的影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生的太阳升得越来越高,童年的影子变得越来越短?是从那句“妈妈我爱你”咽到肚子里开始的?还是从第
期刊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識,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或阐述事理。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贴切。叶圣陶先生是语言大师,我们以《苏州园林》为例,领会如何让说明语言准确贴切。   1.妙用动词,活泼生动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
期刊
。。由于疫情,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去转了。那天,我戴上口罩,到外面溜了一圈。。。。。。。。。。。。。。。。。  。。回家的路上,我踢着小石子,漫不经心地走着。突然,我发现前方地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看,是一只死去了的蟋蟀。出于无聊我凑了上去,俯下身,蹲在地上,瞪大眼睛观察着。这时,一只全身乌黑的小蚂蚁向这边爬来,它有两只触角和六条细长的腿,看起来十分瘦弱,仿佛一阵微风就能把它吹跑。。。。。。。。
期刊
早在1941年,爷爷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说:“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务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門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
期刊
“嘎嘎——”看,清澈的湖水,翠绿的芦苇丛,一群毛茸茸的黄毛鸭子正在欢快地嬉戏着。瞧!它们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着,时而翘起屁股,时而仰头高歌,好像在说:“高邮,高邮,美丽的高邮!”水面激起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似的水花。一幅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啊!这里就是我的家乡——高邮。   高邮是鱼米之乡,这儿有清清的水、大大的鱼、甜甜的果子、香香的玉米……但高邮驰名中外的还属双黄鸭蛋。   一只鸭蛋有两个蛋黄,
期刊
我常常看着我和外婆的合照出神,照片上这位微微驼背、笑得合不拢嘴的老太太,教会了我爱一个人无须张扬。   幼时,我每晚都闹着要和外婆睡。和外婆躺在炕上,听她讲着妈妈和舅舅小时候的事,然后安然入睡。每天早上总是被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弄醒,外婆在做早餐。昨天炸油条,今天蒸包子,明天,又会是什么?外婆总是乐呵呵地看着我狼吞虎咽,问外婆你咋不吃时,她总说,吃过啦,吃了才叫小懒猫起床的。   再长大一点点,我迷
期刊
乡土的篱笆   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抱着身后的庭院,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秸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
期刊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静观就是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如苏州拙政园。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