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品德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目前在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了学生个体的成长、进步,也阻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因为以往的学校教育通常是以班级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而无暇顾及到学生个体特点,长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心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很大的缺陷。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教育发展进程中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品德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学会健康、安全、积极、愉快地生活,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稳、冷静、适应环境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这是教育的内在需求。
  如何在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笔者认为,在品德课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务必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品德教育课有效化、开放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心理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例如教学《关心他人》一课时,我先从孝敬父母入手,由己推人。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森林里住着一群小蜜蜂和它们的妈妈,妈妈每天给小蜜蜂们做饭、洗衣服、辛勤地工作。慢慢地小蜜蜂们长大了,蜜蜂妈妈变老了,走不动了。蜜蜂微尘天天给妈妈洗脚,蜜蜂连连每天给妈妈做饭,蜜蜂匆匆每天给妈妈洗衣服……”这时,我让学生想象思考;微尘和连连的想法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进行模拟活动,想想妈妈爸爸平时怎样照顾自己的?下雨天,谁给你们送雨伞?平时谁陪你读书?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学生们纷纷地回答,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要懂得疼爱父母,孝敬父母。这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要孝顺,要照顾,如果碰到其他需要帮助的老人,我们要怎样做?问题于是迎刃而解。
  高效化课堂教学要贯彻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特征,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为基础,营造和谐共享的课堂氛围,并用有效的教育去感染学生,从而进一步协调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心理健康,以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是高效化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因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和健康的人格。教授《男生女生》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分成两组,讨论:男生好还是女生好?妈妈好还是爸爸好?首先,我让学生统计一下班级里分别认为男生好、女生好和爸爸好、妈妈好的人数,然后讨论为什么?最后想想自己有哪些优点?老师也是女生,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女老师?从而可以总结出:男生和女生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缺一不可,我们有缘走在一起,组成这个大家庭,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应该互相信任,友好相处,取长补短。
  高效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世界。
  心理学认为情绪具有感染性,只有教师自身具有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能拥有热情而愉快的情绪。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冷若冰霜、面无微笑的教师能把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把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用生活中的活动场景来展示。学生看到这些活动场景后,自然会产生一种新奇感、探究感,学习热情也会随之提高。教师进而启发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奥妙无穷,体验他人的风姿卓越……例如,教学《治家格言》时,我把题目改成“我家格言”,接着让学生穿越时空来到古代,模拟“锄禾”的情景,我同时设置了问题:在那样的情境中,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纷纷说,耕地很辛苦,粮食得之不易。我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蚕,模拟蚕的成长历程,谈一谈心理感受,并让学生穿越到宋代模拟黄道婆织布的情景,感受织布的艰难,从而教育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要用心感受,都要三思而后行,提前做好准备。
  高效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体态语言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一个同学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不完整,老师可以提请同桌同学补充,回答结束后,老师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合作,老师相信你们两人都会非常出色的。”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作用,使自己的心情愉悦,他们也会更加努力地参加到学习中来。但如果教师说:“你们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评价势必给这两位学生的心里蒙上阴影,使他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因此,高效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一定要用规范的语言,用鼓励性的话语,用激励性的身体语言和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效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教师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三层含义。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与学生平等,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与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尽量少用或不用命令式语言,尤其不能使用强迫、压制、体罚等手段。
  其次,我们要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由于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对于一些是非问题尚不能够达到明辨的程度,因此教师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而是采用宽容的态度。
  再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学生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他们最渴望老师能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最忌讳教师有偏见,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复习性、基础性,或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感到“其实我也能回答问题,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们,而是在时时刻刻地关心着他们,从而慢慢地恢复自己学习的信心。
  讲授《彩笔绘家乡》一课时,由于我们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地,他们所描绘的家乡及家乡的未来,虽然比较幼稚,但是渗透了孩子们的期望和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我也没有带着有色的眼睛,带着对他们的质疑呵斥他们,你的家乡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么?而是鼓励他,希望你们在青岛多学习,多努力,你们的爸爸妈妈为青岛作了贡献,希望你们将来长大了也为家乡、为青岛作一份贡献。孩子们听了,露出了笑容,消除了自卑感。
  高效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小培养学生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善于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例如教学《爱心行动》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针对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大连路市场职工子女这一情况,我通过开展“爱心有我一份”的活动,把学生分成了“弯弯腰,捡起来”:“水龙头,你别哭”;“小树小草也知疼”;“市场环境对我的影响”四个环保小组,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对大连路市场和周围的居民进行了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并作好记录。通过实践,各小组交换资料,互评互议,互相赞美,互相激励,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自己的感想,学生们都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建议,并自觉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在参与合作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的团体精神。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结合的同时,一定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信、乐观、进取的人,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责任编辑:鲁亚山)
其他文献
针对中学生物教学,本文仅在操作层面上阐述中几点探究性学习注意事项和教学策略。    一、引导和组织好探究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1 重视过程而不是结论  提供给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往往是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即让每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
相传,孔子讲坛环植以杏,誉为杏坛;古代学子吟诗伴以琴瑟,称为弦歌。沿袭下来,杏坛、弦歌就成了学校的美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把美学、美育原理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更能使思想品德课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一、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的追求不需要外力的强迫,是一种自觉、自愿及自知的行为。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优美的意境、和谐的氛围,产生美感,使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教学应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活动教学是充满突发性和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三条主线的课程观点已被广泛接受。目前,世界各国的教学课程和内容不断创新,从“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到“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其核心就是为了使课程更能适应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使学校教育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融个性化教育于学校教育中,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  这种课程观的特点是强调人的可持续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