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有较强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学生灵活解决拓展提高题的基础和保证。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必须要有正确对待思考的态度,老师要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态度 过程 兴趣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态度
  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 我作为一线教师,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图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 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充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启发、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帮助他们逐步从具体的知识中超脱出来,把学习的根本落脚点转移到数学学科的总体结构体系上来,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鼓励多样性和个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能的学生,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过程
  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往往可以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这就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打下了良好的伏笔。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就是思维高峰的起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变过程,主动探究知识的组成要素。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顺学生思维条理,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和表述,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为此,我们经常设计一个“说”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比较,并结合某个概念知识的特点的学习、体验,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概括这几个概念,反复说,边说边对比一些典型列子,理解概念中的数学定义,还特别对一些准确性难以把握的字词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当、合理。
  在式题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读读题目,说一说题中容易引导我们计算错误的地方,说一说式题的解答步骤等,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地克服思维惰性,优化其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数学知识融于最为基本的每位学生都能进行的听说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实物或线段图等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表象,在学生动手操作中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使外部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
  三、合理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内容与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创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教师用圆柱铁桶盛满水,让学生求出里边的水的体积。学生一时找不到答案,有的试探着提出“把铁桶的水倒入长方体水箱中,量出長方体水箱的长、宽、高计算”;有的提出把圆柱铁桶浸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水中,计算升高的那个长方体的水的体积就约等于铁桶所盛水体积。这时教师提问“若是求圆柱体的大蓄水池,能行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感到必须找出一个计算加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或公式,于是诱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维活动中来。
  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的功能,它可以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思维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可见,创设探究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总之,授予鱼,不如授予渔,这显然要求我们为师者,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启学生思维,还应根据教材、学生心里特征等各方面条件,去选择最好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德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仍然不足,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比较被动。通过分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关键词:德育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角色 转变  德育基地的建立与发展已十多年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德育课程中重要的
提起信息技术课,很多人的脑海中会很自然的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整洁的机房,学生们坐在一排排电脑前各自忙碌着,不亦乐乎。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开课频率、授课内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是活动的数学。要让课堂设计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丰富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应紧紧地把握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差异、创造机会、鼓励发展。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历,对数学教学中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写作人才。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样的要求更贴近生活,创新的空间更广、更大。因此,除让学生多读多写文章以外,
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世界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历程,呈现出资源配置主体渐趋多元、投入要素不断增多、价值取向因势而变、驱动类型由内至外、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随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出台,全面优化研究生教育要素组合结构,提高研究
所谓的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我们知道一篇精读课文一般只能用二课时(略读课文一课时)的教学时间,而一篇课文可作为教学的要素是包罗万象的。如果教师不善于捕捉教学的重点,不掌握科学的突破重点的方法,教学时就会眉毛胡子一起抓,严重影响教学效率。所以不管是备课时对教学重点的确定,还是上课时掌握突破教学重点的方法,对节省教
学位
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设计几个主问题,将课堂教学连串成线,教学内容就会简单的多,也更易于学生理解。因此主问题设计到位,能简化教学程序,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知识冲突的焦点。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质疑,让学生爱上提问是学习数学时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学生爱提问,关键在教师  袁振国教授在他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中这样写道: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世界上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浪潮下,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走进了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微型实验在各种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微型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