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天道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在“去俞敏洪化”,主导者正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俞敏洪。“因为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都是特别强势的企业家,就是说这个企业没了你就不行了。如果说你想真正看到你的企业能够更长久发展的话,就必须要创造一个环境,在有你的时候就要变成没了你还行。那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希望新东方没了我还行”。
  正当知天命之年的他能如此想、如此做并不容易。功成、名遂、身退,俞敏洪似乎找到了他的天道。
  只顾前进埋祸根
  刚开始新东方是家族企业,俞敏洪和妻子、姐姐、姐夫一起做事。公司第一批团队是十来个下岗中年妇女。做到一定程度后,俞敏洪想要做得更好更大,仅靠家族成员几无可能,他意识到必须聚集一批文化和精神气质跟他一样的同道人。此想法直接促使其海外寻友人合作:1995年,俞敏洪飞赴美国、加拿大,在多次喝酒聊天后,打动王强、徐小平、包凡一等回国共打江山。俞敏洪称他们比自己更有出息:这几人在海外留学、工作(徐小平曾任北大教师,后在加拿大获硕士学位;俞敏洪北大时的同学王强在美国获计算所硕士学位,入职贝尔传讯研究所做工程师;俞敏洪北大时的同学包凡一在加拿大获MBA学位,入职通用汽车),俞敏洪自己则是生于农家,高考三次方入北京大学,成绩常位列全班后五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想留学国外努力三年而不成,因在外接私活被北大行政记过处分而辞职,1993年创立新东方。
  为迎接徐小平,俞敏洪“撵走”了公司做移民项目的加拿大老外;王强回来后,俞敏洪让自己的夫人“撤出”财务、行政、后勤领域。具体安排是,徐小平掌握留学移民咨询,包凡一执掌出版中心,王强主抓教学软件,钱永强则将新东方在线从无到有搞起来——大家各自把持一块业务独立经营和收利,一起支撑起新东方的品牌影响力和业务规模。俞敏洪、王强、徐小平成为新东方的三驾马车。这种激励到位的模式下新东方迅猛发展,然而产权不清晰的合伙制为日后的内斗埋下了祸根,这正是领头人俞敏洪的一大失策之处。
  随后,俞敏洪的家族成员和朋友们产生冲突,必须两者取其一。他制定了回避原则:直系亲属一律不能在公司工作(联想控股规定高管子女不得入职公司)。此规定首先就没有获得母亲的同意:“你这个对我不管用。”俞敏洪强势执行了,母亲为此大闹新东方办公室,一起白手起家创业的妻子半年对他不理不睬。他甚至不得不给母亲下跪。公司去家族化得以完成。
  被围攻中的退与进
  因发展需要,2001年开始新东方谋求从合伙制转向股份制。可问题来了,以前每个人承包一块,现在变成了股份制,那么每个人应占多少股份?其次,不同业务分割的权力被收上来之后,谁说了算?谁管谁?谁向谁汇报?第三,即便是确定了这些问题之后,如果出现了新的领域和项目,让谁去做?
  据报道,高层之间一度呈现大家互相攻击,互相谩骂,互相拆台。2001年新东方高层人事地震,徐小平离开董事会(徐小平与俞敏洪在公司发展思路等方面分歧很大,后俞敏洪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了徐小平的董事职位。徐小平称“新东方的内斗,不是权力的斗争,而是关于发展思路、战略、公司治理结构、节奏的斗争,当然还有股东利益”,这是新东方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得以走上正轨的理由),王强(写信给俞敏洪,历数俞敏洪过错、新东方的弊端,要求辞职、退股、离开新东方)从管理层退出,留任董事,监事会主席包凡一称“如果王强离开新东方,我也离开新东方”;2002年7月,俞敏洪被动地卸任总裁,只担任董事长(其还一度卸任董事长),去了加拿大——新东方的治理和经营几度陷入危局,团队中出现“散伙”的声音。关键时刻,俞敏洪确立起绝对权威和经营主导权。
  当时,俞敏洪主管的业务量最大,赚钱最多,对于股份分配改革,他决定自己不控股,而是“按照新东方最原始的股权结构,我最多拿到45%”。同时,他分自己的股权给一些新团队成员以抗衡元老。最终,徐小平和王强作为股东退居二线。2004年,新东方引入老虎基金,资本的进入推动了公司治理规范化进程;一批职业化管理人才逐渐分布于财务、审计、公关等部门。经四年左右的改造,新东方从合伙制变成股份制,更为规范。
  在新东方副总裁周成刚看来:“新东方没有散伙,跟俞敏洪的个人魅力,跟他乐于分享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他愿意拿出更多的股份与大家共同分享。”俞敏洪称,“我这个人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但有一个长处,就是能将一些对彼此能力‘不服’的朋友凝聚在一起。我会设身处地地为朋友考虑,尽量多地给朋友争取利益。”新东方2006年纳斯达克IPO后俞敏洪、徐小平、包凡一、钱永强分别持股31.18%、10%、4%、2.5%。时至2012年5月,俞敏洪称创业者要把自己变成优秀的领导:胸怀很大、要有团队凝聚能力,“新东方已经接近20年,为什么到现在团队还没有散?主要是因为能够把团队利益放在我的利益之前考虑”。
  波折让企业家俞敏洪变得成熟,比如让他高度注重规范的公司治理、从一个“野蛮生长”的创业家转向有意识地追求成为“优秀的领导”。
  循序渐进去俞敏洪化
  新东方2009年形成俞敏洪、周成刚和陈向东的新三驾马车,执行总裁陈向东、副总裁周成刚分别1999、2000年入职新东方,均担任过新东方地方分校校长并成绩突出。另外一员大将是2005年起任CFO的谢东莹。俞敏洪将大部分管理权力移交给陈向东与周成刚,自己专注于扮演远望者、导师和外交家角色,这为其抽身他事提供了便利:2011年,俞敏洪联合众多知名企业家如李彦宏、马云、王健林成立慧致天诚公司,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分权背后是俞敏洪对新东方长治久安的思考,其中的关键即搞好自己在公司的“进与退”,他在公司推行去俞敏洪化,培养接班人,希望公司没了他还行,自己可以转身做精神领袖。“就像柳传志作为联想的精神领袖存在,但是杨元庆已经把他这个班全部接过来了,挺好”。他称去俞敏洪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俞敏洪想功成身退——之前徐小平、钱永强等也都功成身退了,而这无疑是企业家最好的结局之一(创始人不肯放手导致落败的悲剧并不少见):创始人功成退王位、公司基业长青。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俞敏洪对新东方的定位是坚持理想,顺便挣钱(这有点类似冯仑)。他一件衣服一穿10年,直到被发现衣服上有个洞。
其他文献
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各国相继出台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文件。近年来,中国日益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各监管机构纷纷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督促上市公司、中央企业、银行、保险机构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其中,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中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里程碑。  虽然
期刊
高管要不断以自身为例做出表率。这种途径要更直接、更个人化,且比传统的大厅会议交流更富有感染力。他们还必须信奉基于网络的社交技术的透明、绝对包容、平等主义、同行审查等基本原则,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战略设置过程变得开放  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尝试向委托人开放其战略过程——后者先前是被排除在战略进程设置之外的。例如3M、荷兰全球保险集团、全球IT服务供应商HCL科技、Red Hat(Linux
期刊
您的公司是否拥有一套可靠的投资模式,它确定了推动竞争取胜,且持续创造股东价值的优先次序?  许多企业的领导班子都在努力确定这样一个命题。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期望,他们勾勒出一组大胆的、由财务目标和行动清单所支持的发展议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股东、分析师、商业媒体都有足够的理由对此抱怀疑态度。例如,上述议程不符合公司目前所处环境或经济实际,或者它不符合公司发展的起点。  虽然每家公司的背景都是独一无二的
期刊
《九二派:“新士大夫”企业家的商道和理想》  作者:陈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时间:2012年7月  “九二派”是这个故事的中国版本,他们逃离体制又反哺体制是故事的新意,值得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观察这一群体在转型中国中扮演的社会角色。  何为“九二派”?这个词汇原始的定义来自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等社会主流精英下海组成的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家群体。”根据这一定义,本书给出了
期刊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  作者:(美)蒂姆·克拉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时间:2012年7月  这世界越来越疯狂。对企业而言,顾客在变,供应商在变,竞争对手在变,企业在不停地变化。对个人而言,环境在变,能力在变,兴趣在变,关系在变。这些变化多数都超越了大部分组织及个人的掌控范围。  因为无法改变整体大环境,组织及个人为了持续生存及发展,就必须不断评估及尝试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时甚至
期刊
日前,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ESOP)即将开闸。根据安排,员工持股计划采用选任独立第三方机构的管理方式。管理机构由当事人在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券商、基金公司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机构中选择。  按照业界一般的认识,员工持股计划如果科学实施,可使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提高公司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自身的市场竞争
期刊
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宏江博士空降金山软件,接替求伯君担任CEO;高盛中国高管团队全部换岗西方高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步入新的成长阶段,高管空降在企业界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人们感受到,追求高增长的企业天价挖人的求贤若渴;人们也察觉到,希望实现自身价值的经理人主动投怀的自信勇气;人们还注意到,权力部门自上而下为国企配置高管人员的苦心举动。尽管空降不乏成功先例,但因种种原
期刊
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运行是较为规范的。但由于观念偏差、制度环境以及实践中的困难等因素,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的效果并未达到制度设计的初衷。面对这一世界性治理难题,正经历转型升级多重挑战的上市公司,应当如何正视并积极应对?10月金秋,《董事会》记者对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监事长张新文进行了专访。张新文先生曾担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北京证监局局长,对上市公司治理、尤其监事会制度有
期刊
在多极世界中,跨国公司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即:再平衡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更加多样化的决策机制以及强调差异性和本土人才的领导力与人员管理方法  过去十年,规模空前的全球消费市场出现了断层式的变化。需求方面的变化众所周知:新兴市场替代成熟的经济体跃升为消费增长引擎,吸引了大量西方跨国公司前去搜寻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这些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往往彼此大不相同,在市场发展速度、需求驱动力、消费者偏好和
期刊
风险是每一个公司战略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审核战略时,董事会必须让CEO指出战略中的内生风险,并进行压力测试。鉴于文化在战略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作为战略风险评估的一部分  金融危机余波未歇,高管以及董事会明白只是针对特定风险的管理方式不再适用,现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在今日风云变化莫测的商界也不再有效。然而,思想上能够意识到,行动上却难以落实。对于大多数企业,特别是非金融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是一桩令人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