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阅读策略 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阶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推荐书目,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深度的讨论话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透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不断深化阅读思维,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让阅读不仅有梯度、有温度,更有深度。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阅读目标;阅读策略;思维品质
  部编版教材更加重视阅读,开辟了“和大人一起读书”“快乐读书吧”“阅读策略单元”等栏目,旨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推荐的书目,并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深度的讨论话题,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1]。笔者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小英雄雨来》为例,谈一谈整本书阅读方法。
  一、深度解读阅读文本,准确定位阅读目标
  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与一篇课文的教学存在较多不同之处。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2]。因此,教师应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以便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
  【案例一】
  《小英雄雨来》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小说开篇的《雨来没有死》入选四年级下册教材。六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是在原来单篇阅读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整本书共41个标题,讲述了7个完整的故事,第一篇是《雨来没有死》,后面的六个故事分别是诱敌入地雷阵、一起去参军、勇救杜邵英、智救八路军、夜送鸡毛信、加入战斗。每个故事都能独立抽出,成为一篇完整的小说。每个故事又都相互关联,从不同侧面塑造了雨来的抗日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的定位来自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分析,笔者先后对比了不同的版本,了解了创作背景,梳理出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阅读目标。
  第一,感受英雄事迹。《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冀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情景,读着读着,学生会对雨来的顽皮天真会心一笑,也会对雨来的机智勇敢点头称赞,更会对雨来的英勇无畏感到由衷敬佩。书中,雨来的故事一波三折,吸引着读者。学生随着雨来一次次历险、脱险,感受到雨来的逐渐成长,与书中人物同呼吸,这正是他们阅读的兴趣所在。
  第二,汲取精神力量。管桦说:“一个不能崇拜自己英雄的社会,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一个不懂得珍惜自己英雄的民族,是一个缺乏民族精神和志气的民族。”[3]阅读这本书,学生会感受到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对雨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书中始终贯穿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第三,品味语言魅力。作家管桦的语言生动形象,他运用大量的白描手法,细腻刻画了雨来及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雨来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语言、心理、动作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读起来犹如电影般历历在目。反复阅读、品味,学生能从书中学到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4]。
  为使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其他阅读者对话,笔者将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确定如下几个方面:(1)“趣”,了解这本书创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法”,随文批注,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3)“悟”,结合具体事例及细节描写,让学生感悟雨来的英雄形象;(4)“品”,运用重读、对比等策略,品味作品的语言文字魅力;(5)“辨”,引导学生思辨,深度挖掘英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深入领会编排意图,巧妙采取阅读策略
  统编版教材编排体系中的最大特点是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这样的编排体系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让课堂内外阅读教学相互渗透,连成一体。“快乐读书吧”的编排正是这一编排意图的体现。教师浏览每册教材不难发现,“快乐读书吧”中的书目都是对前面单元阅读的延伸。这种延伸不仅是对内容的延伸,还包括对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能力的延伸。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应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认真研读教材导语页中的语文要素,运用“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导语”等助学系统中的策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案例二】
  (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河沿上响起了枪声,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齐读第一部分。”在学生朗读后,教师提问:“‘红绸子’‘红鸡冠花’,这大片的红色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流血、牺牲。”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多么悲壮啊,作者用红色调渲染了当时的情境,暗示了雨来可能被杀的遭遇。枪响之后,我们听到的是……”学生齐读第二部分。“这哪里是河水呜咽,虫儿悲鸣,这分明是……”“人们的伤心和哭泣。”教师总结:“作者从色彩和声音两个角度,描写了雨来被鬼子杀害时的环境,让我们每个人都如临其境,感受到浓浓的悲壮和哀伤之情。联系后文,雨来不怕牺牲、英勇机智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所在。像这样的环境描写书中还有很多处,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细细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完成阅读单的填写,如表1所示。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指出,“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并列举了课文《穷人》中的例子,旨在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上案例中,教師首先出示书中两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把目光聚焦于学生阅读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和运用此种策略,将课内所学的阅读策略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方法,更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深刻探讨思辨话题,提升阅读思维品质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延伸,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教师带领学生读整本书,目的是“滋养生命,推动思维,习得方法,养成习惯”[5]。因此,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有梯度、有温度,更要有深度。除了聊情节、聊人物,整本书阅读还应有主题和思辨类话题,用有深度的话题推动学生思维,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引领和提升。
  【案例三】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读书、翻书、交流、辩驳的声音是最美的。”[6]读后分享课上,笔者设计了如下有深度的话题,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探寻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让学生从简单地喜欢故事情节、书中人物到想成为像雨来一样有英雄气概的人。
  (1)雨来,一个12岁的少年,小小的身体里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力量,支撑他做出这样的英勇举动?
  (2)书中有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多次,是哪一句?(出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着自己的祖国”)
  (3)战争年代,英雄是战场上的勇士,他们浴血奋战、精忠报国。和平年代同样不缺英雄,他们又具有怎样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结合之前收集的新时代英雄故事说一说。
  (4)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雨来那样与敌人周旋,但我们需要有雨来的机智和坚定;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雨来那样小小年纪投奔军队,但我们需要像雨来那样和伙伴团结互助;和平年代,我们不要像雨来那样上场杀敌,但我们需要有勇有谋、有情有义。这就是新时代英雄的本质。
  从书中汲取营养,从书中获得力量,从书中获取精神,这是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阅读这些经典作品的意义所在。教师应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整本书阅读不仅有温度、有深度,更有高度。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季科平,周一贯.共读:阅读教学在新时代的“突围”:《小英雄雨来》“共读交流会”录评[J].小学教学参考,2021(19):7-10.
  王瑶.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
  张婷婷.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吕莉欣.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张敏.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济南:山東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要】抽象、枯燥、无趣是普通学校学生对数学的普遍印象,而特殊学校学生学习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大困难。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趣味化教学方法目前在许多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在数学课堂上运用趣味化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和谐课堂。因此,趣味化教学在特殊教育生活数学课堂上也可推广应用,其能让生活数学课堂从无趣到有趣,促使特殊学生对生活数学课堂的态度从不
【摘要】地理双平台是基于“互联网 教育”构建的实际教学平台与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 教育”的跨界融合,有利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领域,为教与学提供新的方式。教师利用线上、线下双平台的交互,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管理评价模式,使学习者获得及时的评价反馈。基于此,本文以手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利用互联网整合相关的学习活动,为实现线上、线下双平台的構建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手机;“互联网 ”;地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把“如何转化学困生”当成重点课题进行研讨。无论在“德、智、体、美、劳”任何方面都有小部分“学困生”,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促使这些“学困生”朝良好的方向努力,就取决于班主任是否能起到表率作用。作者结合自己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经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师生关系;自信心  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负
【摘要】积极有效的作品评价提倡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方式,它让评价更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品德学科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另一方面真正落实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通过作品评价,可以多角度唤醒和激励学生自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实现快乐成长。  【关键词】作品评价;成长;多元化;学习体验  评价是品德课程的导航灯。作品评价是指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
【摘要】在现代学前教育体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核心的教育目标之一。 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中,通过引入多元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借助实践的创造过程,实现幼儿创造力水平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然而,我们在实践观察中发现,当前大陆艺术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僵化性问题,在系统架构上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此,本文基于台湾与大陆艺术教育的对比和借鉴,来进一步明确大陆艺术教育中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出,为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德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教师必须立足于当下的高中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充分了解造成高中生物德育低效的主要问题。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有效地将德育全面渗透和贯彻到高中生物教学每个阶段,才能确保高中生物德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得到快速的提升。  【关键词】德育;成因;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当下社会和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结合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多年来对课堂控制的理解,主要探讨了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兴趣;师生关系;课堂效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是他们接触社会知识、接触文字文学的第一步,是整个学生生涯,甚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育改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观点,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出具有计算思维、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本文以Scratch编程教学“有趣的图案”一课为实践研究对象,分析了核心素养和计算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双基”和“问题解决”对培养计算思维的意义,并提出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思索中锻炼思维、在纠错中巩固思维、在迁移中
【摘要】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生活教育”,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与“教育”的重要联系以及“互济”关系。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是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将英语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把生活中的英语巧妙地融入教學,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奇妙,打破传统“读死书、死读书”的观念,
【摘要】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课为例,通过深入挖掘金属冶炼史,结合化学史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构建分析金属冶炼方法的模型,并借助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金属冶炼;模型;核心素养  金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是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化学教师精心设计“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