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一门语言。然而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太重视,通过对Schumann的文化适应理论的介绍,希望引起广大英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适应 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得体性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语言的不得体会造成说话双方对彼此的误解,不利于交流的顺畅进行。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言中包含了一个群体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群体文化的所有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群体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运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由于语言是目的语国家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这门语言。英语教学不仅只是追求语言的语法准确性,还要介绍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文化适应理论强调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因此,文化适应理论的提出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
  一、文化适应理论
  (一)文化适应理论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John.H.Schumann在实验中发现,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中,有的学习者语言习得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Schumann试图通过纵向研究探索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通过考查6位移民到美国的西班牙学习者在自然状态下习得英语的情况,Schuman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33岁的Alberto的英语水平和其他5位学习者相比,几乎没有提高。排除了智力和生理的原因,Schumann提出了“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Schumann认为,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的文化适应程度将决定其习得目的语的水平。文化适应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及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所决定的。距离越近,第二语言越容易习得。
  (二)文化适应理论的具体内容
  1.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它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接触的程度,因而也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两个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越远,接触越少,越不利于第二语言习得;相反,两个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越近,接触越多,越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社会距离包括八项因素,这八项因素并非彼此独立,而彼此相关。这八项因素包括社会主导模式、融入策略、封闭程度、凝聚程度、群体大小、文化相似性、态度和打算居住的时间。两个群体处于平等地位、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文化采取同化和适应策略、第二语言习得群体的封闭程度和凝聚程度低、群体人数少、文化相似性高,对目的语群体的态度正面,以及居住在目的语国家的时间长都是有利于语言习得的。相反,则不利于语言习得,语言发展速度缓慢。
  2.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指学习者个人对目的语及其社团的总体心理感受。心理距离是从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出发,考查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与目的语群体的距离。心理距离的大小将影响语言的输入,心理距离越近,语言输入量越大,越有利于习得。具体来说,心理因素由以下相互关联的四项因素构成。一是语言休克,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恐惧感。在说英语的时候,学习者可能因为害怕说错而羞于张口或者觉得自己词不达意,再或因为说不好而失去信心,这些都是语言休克的表现。语言休克的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第二语言习得。二是文化休克,指学习者进入目的语群体时的一种焦虑。当我们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后,许多人都会有手足无措的情况,原来的思维模式不被现在的社会接受,原来的行为举止在现在社会中变得古怪,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再奏效。有的学习者会选择拒绝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闭起来,有的学习者则选择接受。在选择接受的学习者中,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融入新的文化中,甚至反复好几次,有的则很快能度过文化休克期。文化休克的时间越短,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三是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原因。学习动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融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是对目的语群体感兴趣,想和目的语群体有更多的接触,想了解目的语群体的文化,想融入目的语群体。另一种是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是为了获得实际的好处。如拿文凭,找工作,出国和晋升。一般认为,融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更有利于习得,因为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只要达到了目的就不再继续学习了,而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会因为对目的语群体充满兴趣而不断深入学习。四是自我渗透性,指学习者能否打开语言屏障,以开放的态度接受语言输入的意识。有些学习者之所以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是因为能够阻碍语言疆界的建立,使语言输入畅通无阻。语言疆界的建立并非不可控制,而是可以通过开放的态度消除,开放程度越大、渗透性越高,语言输入量越大,可发展的空间越宽广。
  二、文化适应模式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
  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忽视教材中的文化部分,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没有把语言里所体现的文化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出现很多语用错误,结果导致很多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出现很多笑话和误解。如遇到“individualism”这个单词时,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涵义是不一样的。西方的个人主义是指个人价值至高无上,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任何其他外在因素以任何形式干涉和阻挠个人发展,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有价值。而中国的“个人主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词。如果中国的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就会把这个单词的意思理解为自私自利。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讲解有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白每个词的适用语境。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文化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一些国外的图片和电影,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学生对外国文化感兴趣,自然就更愿意学这个国家的语言。教师可根据所教课文的内容,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电影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学生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能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真正涵义,从而避免在交际中出现失误。
  (三)重视课外文化意识的培养
  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习外国文化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外国文化。学生在课外可以阅读一些英文报纸杂志,这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考试中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电视节目,这不仅因为大部分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内容本身反映了该国的文化,通过观看片中演员的表演,学生可以了解和学到目的语群体的社会方式和行为习惯。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做这方面的专题报告,使学生从中更多地了解英语文化,培养对其的敏感性,鼓励学生多与英美人士交流,消除交际恐惧感。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我国,很多英语教师很擅长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但是不一定了解外国的文化知识,更别提在课堂上去涉及相关的文化知识了。其实,文化素质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将文化讲得透彻、明白。这就需要广大的英语教师在平时多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只有自己了解外国的文化,才能把外国的文化更好地介绍给学生。学校也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文化意识的熏陶,组织教师到国外进行访问和交流,让他们对外国文化有更直接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座谈会,教师之间可以互相聊聊彼此对外国文化的看法。这些活动在无形中会让教师逐渐形成文化意识。
  三、结语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传达思想和情感的纽带。理解了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交流才会变得更加顺畅和自在。广大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向学生讲解两种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学生了解了文化才能更加准确地使用每一个单词,语言能力才会更接近目标语。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在Schumann看来,文化适应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文化适应受阻,语言习得自然也受阻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同时也习得语言。
  参考文献:
  [1]Schumann.J.Research on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1986.
  [2]Schumann.J.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Richards,(ed.),1978.
  [3]王建勤主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已成为一种共识。本文主要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渗透数学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数学思想 数学建模思想 极限思想 方程思想 符号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从一些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提升的正确观念,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新的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景中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数学问题 生活化 创设情境 数学思想 实践操作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畜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然而于此同时,家禽和家畜也是致病性
摘 要: 数学它是许多理论学科及实践生活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当今教育的发展形势下,各科的教育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老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中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设置情境,师生良好互动,优化作业设计,以及课堂回顾这几方面探讨了适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
绥玉6号是1990年以杂C546为母本,L105为父本杂交育成,199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生长势张,苗期耐低温,叶鞘紫色,叶片鲜绿,植株叶片荚
摘 要: 数学学习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个课题,这就是数学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让我们明确学习的内容、目标,走进数学世界领略数学的魅力。数学课题引发了学生的大胆猜想,帮助我们更具体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激起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分析题目,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这样的学习过程给了学生更加开阔的学习思路,更加自主的学习态度,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学习变得其乐无穷。  关键词: 猜想 预习 思考 数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变式问题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应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优先选项.无论是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还是高三的复习备考教学,对数学变式问题设计的实践与研究,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变”让学生也能高屋建瓴,自如应对新课程的学习,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一、以学定教,看我七十二变  教学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教是为了学.以学定教,就是教必须从学出发,以满足于学作为教的需要.高中数学的
摘 要: 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排除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需要对心理障碍的各种具体表现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从生理、心理和教与学的过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学习 心理障碍 成因 对策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逻辑性和抽象性。它和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成为一对矛盾。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造成学习上的种种心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数学老师要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有兴趣是学习数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谈谈体会。  一、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动力  只有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真意切,才能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情感教育是教
摘 要: 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直是以笔试测验为主,方式单一。在目前新课改的形式下,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了,急需得到改变,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学习 评价实践  学校的教育职责不仅是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同样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教育模式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通常是把考试分数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