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题设条件的开发和运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试题的题设条件蕴含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高考试题的题设条件合理开发,能拓宽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下面以2013年福建省理综物理卷第22题第(3)问为例,分析高考试题题设条件的开发和运用.
  1 高考原题
  2013年福建省高考理综卷第22题是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综合题,其中第(3)问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原题 如图1的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若在此空间再加入沿y轴正向、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一粒子从O点以初速度v0沿y轴正向发射.研究表明:粒子在xOy平面内做周期性运动,且在任一时刻,粒子速度的x分量vx与其所在位置的y坐标成正比,比例系数与场强大小E无关.求该粒子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值vm.
  2 论证“试题条件”成立的科学依据
  原题的条件是:“研究表明:粒子在xOy平面内做周期性运动,且在任一时刻,粒子速度的x分量vx与其所在位置的y坐标成正比,比例系数与场强大小E无关”,既然条件成立与场强无关,那么可以假设在某一区域内只有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一带电量为 q,质量为m的粒子从O点以初速度v0垂直射入磁场中,当粒子运动到B点时,其速度方向如图2所示(不计重力),下面分析粒子从O运动到B的时间内,粒子沿x,y轴方向发生的位移x,y跟粒子速度的关系?
  Bqd=mvcosθ(3)
  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mgd=12mv2-12mv20(4)
  解(3)、(4)得cosθ=Bqdm2gd v20,
  即θ=arccosBqdm2gd v20.
  例1中的带电粒子在重力场和匀强磁场叠加的复合场中运动,粒子在水平方向只受洛伦兹力的水平分力作用,运用洛伦兹力在水平方向的冲量等于粒子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变化,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2 如图4所示,空间存在着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电场强度为E,磁场方向水平且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在这叠加场中的O点,有一带正电的油滴,其质量为m,电量为 q,将油滴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求油滴运动过程中下落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速度(设mg>Eq)
  分析 先分析油滴受力情况及各力做功情况,根据条件mg>Eq ,判断得出油滴运动到最低位置时速度最大的结论.若油滴运动到最低位置时下降的高度为hm,具有的速度为vm.
  由动量定理得 qBhm=mvm(5)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Eq)hm=12mv2m(6)
  解(5)、(6)得 hm=2m(mg-Eq)q2B2,vm=2(mg-Eq)qB.
  例2中的带电油滴同时处在磁场、电场、重力场三场叠加的复合场中,由于油滴受的电场力和重力方向平行,而在水平方向油滴只受洛伦兹力的水平分力作用,满足(1)式成立的条件.由此可见,运用动量和能量的思想为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条捷径.
  4 启示
  高考物理试题是物理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开发高考物理试题中蕴含丰富的物理思想素材,使其成为物理问题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引发因素,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对高考题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命题专家的命题理念,而且通过对试题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使学生领悟高考物理试题中隐性的物理思想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摩擦力的处理,关乎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摩擦力的处理方式展开讨论,并通过四种方式巧妙展示摩擦力的处理问题.希望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对比,向老师和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使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更加精彩.  1 减小摩擦力  实验设计如图1.  第一,因为摩擦力的存在,使我们在计算物体的合力的时候很不方便,所以采用了一种叫气垫导轨的仪器,来减少摩擦,给学生简单介绍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第
笔者剖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各种实验,我们可以从实验的种类、目的、价值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它们可优化的空间,通过实践和研究不断优化其价值.  1 丰富实验,让实验引领学生的兴趣与智慧  1.1 丰富导入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不仅仅服务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与验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开展服务于新课的导入.一方面是通过导入实验切入教学主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
课程资源作为我国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完善,人们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室资源的作用甚大,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想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的功能,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 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充分利用实验室中废弃的或者学生身边的随手可取的物品和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
物理学科以实验作为基础,实验在物理教学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内容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无法得到全面培养.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与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学生的生活中物理知识随处可见,这也体现出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的经典实验之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将其列入20个学生必做实验.为了对这个实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把握,笔者有意搜集了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目前在全国使用的六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分别为:人教版、沪科版、苏科版、教科版、北师大版、沪粤版.针对这些教材在编排方式上的异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寻找到相对合理的编排模式,进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及探究能力,以实验教学穿插理论教学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逻辑的全面性与严谨性.可见,如果缺少了实验教学这一部分,就等同于鱼儿离开了水,缺少了活力与意义.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意识,正确演示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正确的指导学生,带动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观察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卷第25题题目:  如图1,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32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q>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时的动能是初
现在农村初中,特困、单亲学生占近五分之三的比例.并且绝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小学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差,其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就不及格,小学的科学制作从来就没有做过,到了初中以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厌学、弃学的现象却更加严重.他们对物理实验更是产生畏惧心理,动手能力极差,怕损坏实验器材,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如何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产生兴趣?这个问题多年以来一
由陈振源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1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使用学校的普遍欢迎,在“一纲多本”的教材园
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过程中,笔者碰到了2010年海南省高考物理选择题第5题,正是这道题引起了我们物理组同事们的热烈讨论.  题目 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B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与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A.绳的张力减小,B对A的正压力减小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