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薪酬激励设计模式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动态的薪酬激励模式才能解决企业发展变化带来的问题。
  薪酬激励设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薪情”会影响“心情”,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效率,而直接创造有形价值的销售人员的薪酬激励设计在企业薪酬激励设计工作中更是居重要地位,它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与未来发展。在现实企业中,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除具有薪酬激励设计所共有的误区,如内部不公平、外部不公平、脱离企业实际等,相对其他岗位而言,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更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难点。销售人员薪酬激励设计的误区还具有其独特性的一面。
  
  销售人员薪酬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销售人员的薪酬激励设计没有与企业的发展阶段、规模、产品生命周期及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这种薪酬激励设计误区在现实企业中最常见。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销售几乎成为所有面向市场的企业的首要工作。企业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提升销量,往往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来吸引销售精英。但是,企业往往没有对薪酬总量进行测算,以保证在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条件的同时,能有充足的资金支撑企业的经营发展。结果使企业背负沉重的人力成本,销售费用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失去整个薪酬调整的坚实基础。
  销售人员的薪酬激励不具有成本效益性:在任何竞争型企业里,一切与薪酬激励有关的东西首先都是投入,也即成本,既然是投入就要有产出与之匹配,否则就不符合成本效益性原则,对企业来讲是不经济的。销售人员的薪酬激励同样如此,企业在以高价引进销售精英后,因企业或销售人员自己的原因不能换来销售业绩或企业的长远利益,这些薪酬激励投入就是无效投入,不具有成本效益性。
  没有将与销售人员相关的隐性报酬与销售人员的整体薪酬激励设计结合起来:销售人员本身的薪酬激励报酬是很容易测算的,但是与之相关的一些隐性报酬多数企业在设计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时却没有详细测算,这些隐性报酬包括除销售人员薪资激励之外的保险、福利、加班费、补助(贴)、津贴等,如果企业不将其纳入薪酬激励设计中综合考虑就可能使企业整体人力成本失控。
  在销售人员的薪酬激励构成上,有的企业表现为销售人员薪酬模式的单一与僵化:多数企业经营多年仍是成立时的薪酬模式,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基层仍是采用月薪制,除此之外,其它与绩效、年资等相关的支出却没有体现出来,固定化与缺乏弹性是企业的通病。
  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同行、市场价位脱节,失去外部公平性:有的企业对销售人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调薪政策,为避免调薪所带来的风险(经营业绩不确定风险、调薪负面作用风险等)干脆不调整薪酬,造成工作多年的销售人员仍是入职时的工资,调薪无望。在当前销售精英供不应求的需求形势下,多数销售人员可能就会用跳槽的方式谋求更高的薪水。
  奖金固定化,变相成为销售人员薪酬的一部分:这是目前多数企业存在的现状。管理者为激励销售人员,往往会有年终双薪或按等级规定相应的奖金额,由于一直以来都有年终奖,销售人员已将年终奖作为收入的一部分,认为是理所应当。但是,企业经营又存在不确定性,当经营状况不佳时,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发吧,没赚到钱,发奖金就等于额外增加企业负担;不发吧,又担心员工流失。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将奖金“打折”,“忍痛”拿出企业的营运资金发奖金来稳定军心。这样,一方面因发奖金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的正常运转,为企业经营带来潜在风险,另一方面,销售人员又因为拿得比过去少而心理不平衡。结果企业花的钱往往打了水漂,响也不响一声。
  根据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的发展阶段)设计薪酬是一种有效的模式,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上述误区,但只要企业结合所处的行业、规模、产品边际贡献等因素,就可以设计出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动态调节的薪酬激励模式。
  
  动态调节的薪酬激励模式
  
  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应用方式中最直接也是较容易见效的就是与收入分配挂钩,如与薪资、奖金、提成及佣金、股票收益等。对它们采用不同的组合,可起到不同的作用,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企业的发展阶段、规模,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边际贡献等设计适应企业实际的薪酬激励模式,以期达到理想效果。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产品刚刚上市,产品没有什么知名度,最好采取固定薪酬模式,或者采取“高固定,低奖金/提成”的模式。因为这个时候,产品销售风险性是很高的,销售人员的努力很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回报,因此,这个时候就不能让销售人员来承担风险,要突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理念,激励销售人员与企业共同成长与发展。
  甲企业是一家成立不久的生产、销售汽车清洗用品的民营企业。企业规模较小,整个销售队伍主要以企业销售员为主体,尚无设立驻外分支机构,品牌与销售渠道都尚处于建设状态。企业的任务是尽快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为渠道建设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因此,该企业为迅速打开市场,采用了人员促销的方式,快速发展各类代销客户,并与代销客户配合广泛开展促销活动。在对销售人员的薪酬考核方面采用“高基薪低奖金”的方法(见表1)。
  


  2.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逐渐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销售的风险程度逐渐降低,销售额处于增加时期,这时,企业就可以适当降低销售人员薪酬中的固定部分,即基本薪酬部分,提高浮动部分,即奖金或提成部分,以鼓励销售人员更为积极地扩大销售份额,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
  乙企业是一家成立已有十年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智能及娱乐玩具,其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品牌优势,销售模式采用代理制。总部成立销售部,统揽国内的销售业务,并基本以各行政区为单位设立销售大区,大区下面又在全国主要城市都设有分企业、办事处,办事处分管若干省份的业务,并直接向销售大区报告。每个办事处配备若干名业务代表,这些业务代表的主要工作是拜访客户,配合客户开展推广活动,传递企业的销售政策与市场信息,沟通信息,增进了解。由此可见,该企业的销售人员主要是推广人员,因此,在薪酬结构上采用“高奖金/提成,低基薪”的薪酬模式,目的是以此稳定营销人员队伍,使企业经营快速平稳发展。以下分别是销售部经理、销售大区经理、办事处主任、业务主办、业务代表的薪资结构(见表2、3)。
  


  3.待产品达到成熟期,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的作用比销售人员的说服作用更为重要时,就可以将销售人员的薪酬方案仍改为“高固定+低浮动”的薪酬模式。但是这种薪酬方式绝不仅仅是产品刚刚上市时“高固定,低奖金/提成”的简单复制,因为随着企业利润的增加,员工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单一的奖金或是提成显然已经不能让员工“吃饱”。因此,产品成熟期的时候,“高估定,低浮动”的薪酬模式应当具有更多的福利内容:比如效益分红,高级人员可以享受“股票收益”等,以保持对员工持续的激励作用。
  丙企业是一家生产家用电器的上市集团企业,家电产品基本都在国内市场名列前茅,企业的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经权威机构评估高达百亿元,2002年入选中国十大公众喜爱商标,拥有遍布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韩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在销售人员的激励方面,高层实行“基本薪资+年终收益”,其中,年终收益包括提留的一定比例的工资、效益分红、超额经营成果贡献、股票收益,基层销售人员实行“基本薪资+年终奖”的薪资模式。中基层销售人员采用“月薪+年终绩效奖+超额奖金”的薪酬模式。下表是该公司销售人员的薪资结构表(见表4)。
  


  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与激励的核心在于个人和企业同步发展,在选择考核与激励的手段要慎重评价各种方案,要综合各种激励手段,而不仅仅是薪酬分配的杠杆。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目标与员工个人的目标相结合,也不会使企业的各种努力与投入打了水漂。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促销成本的巨大和控制成本的复杂度,给生产厂商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常常令企业老板和营销老总深感头痛,尤其是那些资金能力不强而又急于市场突围的企业。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资金、人力、物力做促销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买赠活动成功了而企业却出现了亏损?为什么赠品投入那么多却没有有效送达顾客?如何减少促销费用的浪费……这些问题,在这个组合中都有所探讨。  从促销操作的纵向角度来看,有效控制成本,不仅依赖
期刊
低成本快速累积品牌资产,“畅销”变“长销”有绝招。  众所周知,眼下企业,尤其是不少拥有不菲品牌价值的企业,面对促销时往往存在“不做不行,做了也不行”的两难选择:面对销售的压力,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凌厉攻势,不采取有效的促销,销量则受到严重打压;而做了促销, 好的情况是短期扭转了销售劣势实现了销量增长,却是损害了长期的品牌形象;不好的情况则是既没改善销售疲软的颓势还损坏了品牌形象,做了个“鸡飞蛋打”吃
期刊
为什么买赠活动成功了而企业却出现了亏损?  为什么赠品投入那么多却没有有效送达顾客?  由于赠品不是产品,在成本与损耗方面的控制往往受到厂家的忽视,这种忽视也正是很多促销活动失败的根源。    为何要控制赠品的成本与损耗    成本与损耗的控制决定着赠品的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再好的赠品如果利用率或投入产出比不高,对于企业来说不光是成本的浪费更会导致营销策略的失败和贻误市场时机。  1、赠品成本太高
期刊
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高质量销售推动品牌形成    一位公司的老板曾经当众说,“我们决不做品牌,我们就是要卖货。”这应该是很多中小企业的普遍心态。对此无可指责,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盈利,而要盈利就需要卖货。这种理念的普遍性,是客观现实造成的:  一是大环境的影响:本土经济环境整体来讲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浮躁是转型期社会的主要特征,在浮躁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的主导下,社会行为以趋利为至上准则,
期刊
要销量还是要品牌?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营销界持续争论了很长时间,在营销实践中也矛盾重重。双赢的方案一定是存在的,关键在于销量的质量,同样的销量对市场的增长贡献是不一样的,对品牌的推动也是不一样的。    摒弃泡沫 追求有成长性销量  警惕盲目 选择特色品牌之路    中国企业遍地都是销量偏执狂,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公司高层还是销售基层,几乎没有谁能摆脱得了销量的魔咒。企业追求销量没有什么
期刊
品牌延伸遵循三原则  品牌梳理确立两构架    在中国,我们很容易看到很多可笑而可惜的情景:用一个品牌,今天做家电,明天做房地产,后天又去做物流;同样用一个品牌,今天做中档的,明天做低档的,后天又做高档的等等。做的时候,大家都心潮澎湃,豪言壮语。做完了才发现,只有一两个成功之外,其它都是小儿麻痹,侏儒一生。在多元化方面所谓成功的企业,一般都会犯这种毛病,不少企业,甚至一些优秀的企业都陷入品牌延伸的
期刊
“性能—品牌—价格”,是传统的消费者购物选择时的关注要素三段式。过去的消费者通常会告诉你,我买这个产品首先关心它的性能质量,其次再看品牌是否可靠,然后能不能买得起,所以,“性价比”是企业营销通常着力宣传的要点。但在最近几年的市场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三段式格局已逐渐被打破,对于不少产品,外观已经挤进了前三位的选择。    外观成为重要的购买驱动力    在实际的营销实践中,以“靓”动心最成功的案
期刊
产品也有着它的不同生命周期,而产品生命周期也是制定品牌策略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隐性的,或者说很少会有人注意它。从销售角度而言,加多利在战术上没有大的失误,但是,顺势而事半功倍,逆势则举步维艰。如果“格雷特”品牌是投放在一个相对成熟或是具备规模的产品市场上,像MP3,那么,格雷特就很可能会变成加多利成功线上的新成员。    产品生命周期判断    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
期刊
系统构建沟通策略组合  建立品牌市场强势形象    去了一次灯都中山古镇,对刘国梁的印象非常深刻,原因是街道两旁的灯箱广告中,乒乓国手刘国梁为某灯饰产品代言,但却不记得其所代言的产品品牌。某一个房地产项目在品牌推广之初,以投资物业的品牌形象定位,经过推广,初步建立了投资价值的品牌内涵,而当投资的品牌印象初步建立之后,却提出新的品牌主张加以传播,不断变化推广主题推广近一年,项目销售方面一直难有突破。
期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钢构企业的品牌塑造之路、娃哈哈品牌之路的前因与后果,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某种程度上是本土工业品和快速消费品两类企业品牌运营的缩影,对本土企业应该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思考价值。     系统分析竞争环境 明确品牌定位  充分整合内外资源 塑造品牌形象    建筑钢结构行业(用钢制结构材料“拼搭”建筑)是我国一个新兴行业,由于其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利润可观,不断有新的厂家涌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