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印象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obo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延安一直充满着敬仰和向往。以往,深深地刻在我脑海的印象,都是从书报或电影、电视中得来的。从我懂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一提到延安,即刻从脑海中涌现出来的是,一片片黄土沟壑,浑浊不清的滚滚延河水,漫天的黄风卷起沙土飞扬,到处是裸露的黄土山崖,到处是土窑洞;再就是,包着白羊肚子头巾,脸上刻画着沧桑的陕北汉子,唱着高亢的信天游响彻行云流水,挥舞着皮鞭,在黄土高坡上放牧;亦或是,抖着虎步,扬起漫天黄土的安塞腰鼓,还有,扭秧歌,吹唢呐……实在令人陶醉。就是在这个地方,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居窑洞,胸怀世界,领导着全国人民展开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孕育成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成为共产党人最鲜明的血脉气质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延安的名字万古流芳!也因此,我特别地敬仰延安!
  今年五月,我受邀参加中国老促会在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宣传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座谈会,有幸来到延安这块神圣的土地,领略这里独特的地貌风光,瞻仰当年的革命遗址,内心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无比的激动。飞机就要飞近延安大地的上空了,我不停地从机窗往外俯视,极目远望。眼前,群山起伏,沟壑纵横,但却不见一片片裸露的黄土,而全是碧绿的山峦。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看不到尽头。延安,给我的第一个强烈印象是,这里青山秀水,延安和江南好似没有两样。眼前的一幕幕,完全超出我原来的想象。
  下了飞机,出了机场,我打了一辆的士,往延安市区驶去。路边的山上,树木青翠欲滴。雨季未到,延河的水还很少,但不浑浊。街道两旁,垂柳青青,槐花满树,绿树成荫,一派初夏的风光。时尚的高楼大厦,具有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的建筑,一排排新建的砖瓦窑洞,一片片新式的住宅小区,还有热闹的商场……一派现代化城市的景象。特别是,新潮的路灯,干净整洁的人行道,精致的花坛花圃,令人心旷神怡。延安很美!
  参加座谈会的一与会代表,原来曾在延安工作过。他告诉我,延安昔日的“山沟沟,烂房房”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延安,交通便捷,高楼林立,变化确实很大。他说,过去的延安,是个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小城镇,那时,除了土窑洞,市里的树木也不多,山上多是些黄草和灌木丛,群众的生活也很艰苦。他记得,1973年,周总理回到阔别多年的延安,看到群众的生活依然很困难,他流下了热泪。他勉励说:“延安要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他还说,“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如今,我们可以告慰周总理了,延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也显著改善了。
  我们闲逛在延安的街上。不管是大商场还是小摊档,到处是具有黄土风情的土特产、工艺品。鲜红鲜红的“狗头枣”,金黄金黄的延安小米,延安的“老八碗”和有陕北特色的地方小吃……应有尽有,真是目不暇接。更让人难忘的是,延安人十分热情好客。尽管从未谋面,互不相识,但你碰上的不管是路上行人,还是的士司机,亦或是商店的售货员,他们几乎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他们都有一颗火辣辣的心,那种憨厚纯朴、热情大方,令我感触特别深。
  我在黄土情食府遇上一位当地的退休干部。当他知道我是从广州来的时候,我们就很投机地谈了起来。他说,延安退耕还林的成绩确实格外耀眼。延安首先要感谢党的退耕还林政策。过去,“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到上世纪末,延安市的水土流失面积几乎占总面积的七、八成。特别是春秋两季,更是沙尘暴频发,那时,延安市区经常是灰蒙蒙的。从1999年开始,延安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优先安排25度以上的坡耕地植树造林,鼓励农民种植适合生长的苹果,发展经济林,养羊也不准放牧了,要圈养。十多年下来,延安已由“黄”变“绿”了。过去,大风从门前刮过,黄土飞扬,一年的沙尘暴就有十四、五次,而去年仅发生过两次,而且,听说还是内蒙古那边刮过来的。后来,我从一份统计的资料上发现,延安市13年来退耕还林的成绩十分显著,还林的面积累计达900多万亩,苹果种植面积有300多万亩,全市的林草覆盖已达六、七成。历年来干旱少雨的延安,年降水量也从原来的500多毫米,增加到去年的600多毫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去年达到327天。延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如果不是亲临其境,实在难以想象。
  延安深深把我吸引住了!在参加座谈会之余,我真恨不得能多一点时间,多看看。
  我随团来到了延安革命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很雄伟,广场很宽敞,馆藏展出的史料、照片、实物,从延安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全国解放,都有。太丰富了,让我着了迷。时间已到了闭馆的时间,可我还在那里面拍照。大伙都上了车,一点人数,却少了我一个。手机响了,我才醒悟过来,赶紧跑步去找队伍。闹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洋相”。
  在被群山环绕的延安城里,我抓紧时间,参观了很多延安的革命遗址和以延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而形成的艺术品。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度过了13个春秋,宝塔山、延河水、杨家岭、枣园、清凉山、抗大、鲁艺,还有南泥湾……早已成为人们最深刻的记忆。所以,每到一处,我都会细心地察看,认真地思考,深情地缅怀,力求对红色延安进行一次深刻的解读。
  我随团又来到了延安新区北区片建设工地。
  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好家伙,真是大手笔啊!”从参观的人群里传来感叹。这里,原来是一片丘陵沟壑。如今,方圆10多公里,已平坦坦连成一片,全种上新城市建设所需的各种树苗和老树桩等,成为一个临时苗圃场。中间,“井”字型的城市大道,已筑好路基,路两旁已栽上了粗壮的树苗。好几栋行政区的服务大楼已拔地而起,工人们在“以山为家”,苦干大干。整个大工地,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工地建设指挥部的讲解员告诉我,延安新区建设是目前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平山、填沟、造地、建城”,规划大、难点多、情况复杂的岩土工程之一。新区一期工程建设就需7项专业评审、6项行政审批,共有13张“通行证”。他们都严格照章办事,一一通过,拿到手。新区建设于2011年9月动工。这是新区建设规划中的北、东、西三个片区之一。延安新区建设按照“保护圣地,中疏老城,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优秀旅游城市”的理念,和“依托老城,沿川展开,整流域治理”的原则,总控制面积为78.5平方公里,承载人口40万左右。今后,延安中心城市将以“三山”(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为中心,北、东新城拱卫,形成“一心三轴多组团”的新格局。延安将成为国内一流的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主题“博物馆城”。在建的新区,将成为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地、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地和现代生活风尚引领地。延安将建设成为群众宜居宜业、美丽和谐的幸福新家园。
  延安市人口212万,土地面积辽阔,人均达26亩。地下地面的资源都十分丰富。已探明的资源有10多种,其中,煤储量有71亿吨、石油13.8亿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
  延安发展神速,奥妙在哪里?延安市老促会的一位代表,作了一个很好的解答。他说,延安是一个能量工业占经济总量一半以上的资源型城市,延安市的经济在近几年来确实有了很大飞跃。延安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除坚定不移地抓好退耕还林外,在经济发展中,把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油、煤、气、盐综合化工,同时,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发电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确保了可持续发展。他给我介绍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
  去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54.1亿元,同比增长6.5%,人均超过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469.7亿元,同比增长5.7%;地方财政收入155.4亿元,同比增长11.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1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81元,分别同比增长11.7%和13.4%。成绩十分显著。他还说,延安的干部群众都知道,必须紧紧地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好机遇,“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再创延安辉煌!
  延安已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就是今日真实的延安。延安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目标奋进。延安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其他文献
梅州市的广大干部群众说,我们广东的原中央苏区比起周边地区江西、福建的市、县(市、区)来说,已大大落后了。《规划》明确地将梅州的原中央苏区列进去,我们就有希望了。  梅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专题学习《规划》,贯彻落实《规划》作为当前一项头等大事和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举措,把功夫用在学习、运用、落实政策和谋划项目上,把推动《规划》的落实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
期刊
作为广东省1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南雄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将能更早实现“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粤北门户城市”的目标。  南雄市与广东省其他10个原中央苏区县一样,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历史、自然等种种原因,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对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
期刊
老人节前夕,梅州市民政局公布了梅州十大寿星和十对长寿夫妻,其中平远县大柘镇贤关村礤背村民小组一对夫妇以丈夫98岁、妻子96岁的年龄成为梅州第二长寿夫妻。丈夫名叫刘添祥,是平远县水运公司退休船工,还是当年的“倒插门”女婿。妻子名叫李丁妹曾是一位童养媳。他们虽没有动听的爱情表白,没有豪奢的锦衣玉食,虽是一面之缘定终身的“半路夫妻”,却牵手相濡以沬走过了76年。近日,记者来到贤关村探访这两位老人,感触他
期刊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过去省里在扶持老区发展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我们还和省扶贫办老区处联合开展了加快老区发展的调研,也撰写了调查报告。现在,这个《规划》出台,可以说非常契合时机。”近日,省委政策研究室农村与生态研究处(信息处)处长潘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规划》的实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采访中,潘泳认
期刊
最近,梅州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  5月3日,梅州市老促会向梅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呈送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建言。建言在盼望高起点全方位考虑对接项目的同时,提供了10多个方面项目思路或单个上报项目,并提供了江西省寻乌县对接原中央苏区扶持政策的经验,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5月7日,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在市老促会《关于建言
期刊
6月30日上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会议室里人头攒动,气氛融洽,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常务副会长林华景,副会长李守进、郑木胜、钟镜深以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高义,南方新闻网党委书记、总裁欧阳农跃,南方新闻网总经理杨云飞等领导欢聚一堂,准备为广东老区网(http://www.gdlqw.com/)举行开通上线仪式。  十时许,在悠扬的音乐中,陈开枝等多位领导共同触摸主席台上的水晶球,使之
期刊
时下,农村的中小学生纷纷涌到城里读书,使农村小学越来越多地出现“麻雀学校”,而城里的学校则一次又一次扩大。这些进城读书的农村中小学生,有些是因为成绩优秀被城里重点学校择优录取,而更多的是被父母不惜血本千方百计地弄到城里的学校读书。  农村学生进城读书成为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一些农村校舍建于几十年前,早已破旧不堪;教学设施更是多年没有更新,不要说现代化的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
期刊
兴宁市根据本地气候地理特点和劳动力优势,于2013年10月中旬从深圳引进了大型优质火龙果种植项目,计划投资5.9亿元,打造1万亩火龙果生产基地,这是该市建设“精致高效农业基地”的重要内容。  种植基地围绕兴宁城区分东部、南部、北部三个区域,东部区域范围在永和、径南两镇,南部区域范围在刁坊、坭陂、新圩三镇,北部区域范围主要在龙田镇。其中,北部以龙田镇为核心的基地拟种植面积2000亩,首期示范区种植面
期刊
5月5日下午,在德庆县官圩镇四村村,村民陈大伯向笔者展示他刚刚领到政府颁发的“土地证”,喜滋滋地说:“一证在手,心里有底儿。”  陈大伯所说的这个证给他带来的好处是贷款的便利。据他说,以往种地缺钱到银行贷款特别费劲,由于没有抵押物,只能通过找担保人担保和多户联保的形式贷款。而现在,用土地证就可以作抵押,贷款办得既快又省事。  所说的“土地证”,全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之所以比
期刊
5月11日,广宁县古水镇三坑村“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该镇联合县创卫办、县财政局等单位党员干部70多人,参加了三坑村建设“美丽幸福村居”动工仪式,并在三坑村委大洞田村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  在大洞田村建设现场,党员干部与群众一起清理垃圾杂草,拆除影响规划的猪舍旧屋,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据了解,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启动前,该村环境“脏、乱、差”。对于村民的要求,古水镇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联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