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有春天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in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圣马可儿童合唱团(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成立27周年,此合唱团由尼古拉斯·博特组建,现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级合唱团之一,被誉为“欧洲最有价值的童声合唱团”。圣马可儿童合唱团成名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2004年影片公映后,其在影片中以动人的演出深获瞩目,电影也因此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放牛班的春天》创作灵感来源于音乐电影A Cage of Nightingales,由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这也是这位出类拔萃的古典吉他手的第一部电影长片,这种专业上的优势让这部影片更加生动与专注。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乡,出席母亲的葬礼,他在“池塘之底”的同学佩皮诺前来看望老友,并送给他一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兼学监克莱门特·马修的日记,日记中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轨迹,皮埃尔读着老师的日记,当初在学校的各种景象一一重现……
  影片对白使用了被称为世界上最性感的语言——法语,也许是因为法国电影在文艺片类型上的发力,使这种性感声音散发着浓郁的情感煽动力。电影译名另有《歌声伴我心》、《唱诗班男孩》等多个版本,就本土发化特色、影片深度理解上,译名《放牛班的春天》更加完美,就算替换为华语流行音乐教父罗大佑的名作《野百合的春天》也不显得矫情,这首1982年创作的歌曲,对于《放牛班的春天》有较为准确的预见性:
  仿佛如同一场梦,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你像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吹入我心中,而今何处是你往日的笑容,记忆中那样熟悉的笑容……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寂寞的山谷里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罗大佑歌曲中饱含的情怀与《放牛班的春天》暗含的社会批判与警示具有某种一致性,就算是在影片的结尾,克莱门特·马修走出学校,画面过渡到皮埃尔手中的日记本,此时用上《野百合也有春天》的配乐也吻合皮埃尔真实的心境,除了时空穿越之外,这种搭配未尝不可。
  电影由杰拉尔·朱诺、尚·巴堤·莫里耶领衔主演,前者是法国影坛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具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这种优秀在本片中都得到了证实,后者拥有清新明亮的天籁嗓音,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魔力,加上其在影片中被形容的“天使般的面容”,现已成为法国当红新生男星。两位演员在影片中出色的演出,特别是杰拉尔·朱诺肢体语言的精准,对于影片最终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对于教育事业的期许、对“再教育”孩子的关注有很到位的表现力和标榜性,这其中没有标准的法式浪漫,却有舒缓温情的流露,而这也许是最好的浪漫。
  在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时,不得不提到另一部影片,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二者在时空上相差近十六年,但两部影片具有很大的“孪生性”。两部影片都采取了相同的叙事结构,即采取了回忆的方式,以此来节省电影的篇幅,因为既然选择了回忆,就只能是片段性的呈现,非重点的内容将被省略或遗忘,这吻合选择性记忆的特点;两部影片都开始于一场葬礼,《放牛班的春天》是大指挥家皮埃尔在音乐会前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参加葬礼成为回忆的契机,《天堂电影院》是著名导演多多从母亲那得知放映师艾费多去世,回家参加葬礼,再次走进了“天堂电影院”;两部影片都是关于孩子的成长故事,《放牛班的春天》是“再教育”孩子们追寻音乐的成长之路,《天堂电影院》则是多多热爱电影,并以此成名的经历;两部影片的小男主人公都是单亲家庭,并由妈妈抚养长大,都在某一方面具有天赋,皮埃尔具有天生的好嗓音,多多则是对于电影放映的敏感与痴迷;两部影片的小男主人公人生中都有贵人相助,克莱门特·马修成为皮埃尔的成长导师,艾费多则是多多的助梦人;最后小主人公都成为了大名人,更为巧合的是,步入老年的皮埃尔与多多都是由法国著名的老牌演员雅克·贝汉饰演……
  这种孪生性我们更愿意看成是对于电影艺术的继承,在相同的故事架构中,呈现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而且都如此感人,在情感上没有出现粗糙的叠合,是对剧情片的丰富与强化,而并非对电影工业的献媚和快餐式的拷贝,虽非我所属,但为我所用,他们所创造的感动具有强大的侵略性,让对于二者结构的对比与挑剔变成一种无理取闹,这与《落难见真情》与《人再囧途》有本质的区别。《放牛班的春天》与《天堂电影院》带给观影者的感受具有纯粹性,因为感动就是故事的本身,这种纯粹性水到渠成地变成一种忠诚;《落难见真情》与《人在囧途》带给观影者同样也具有纯粹性,但后者也仅仅是浮夸搞笑与生硬夸大的纯粹。
  《放牛班的春天》的场景不多,仅学校、音乐会现场、葬礼现场、皮埃尔的客厅、学校附近的马路,而且学校场景所占的比例达到95%以上,这是典型的小成本制作,但在票房上却叫板了很多所谓的大片,甚至毫不客气的把顶级制作影片狠狠地羞辱了一次。影片这种低姿态的叙事,从开始就蓄积着一种艺术的傲慢,直指人心,用微弱的力量挑拨最致命的神经,而不在乎对观影者表面极端的感官干预,即放弃了扬汤止沸的形式感,达到了釜底抽薪的目的性。
  电影总会被灌输一种主观的意愿,用以支配很多人的情感,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或温情,或励志,甚至是商业,这种灌输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对于《放牛班的春天》,最成功只有两种——故事与配乐。
  电影是对生活加上艺术的标签,不管面子如何变化,里子始终脱离不了生活,因为真正会看电影的人也是懂得生活的人,只有生活中的人看懂了,能够找到共鸣,影片的价值才会被放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很小的故事,可以看成是生活在世界上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的自传,但是故事虽小,却“微言大义”,拧动了很多人的情感阀门,观影者不会去自己琐碎的记忆中寻找共性,很多人会不断作一种假设,如果我是皮埃尔,我是否会被马修驯服?我遇见的马修是否有皮埃尔的马修那么有耐心?这些假设有些后怕,都在寻找各种可能,在感动之后,更多的是羡慕,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如此美好的回忆,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美妙地回忆,因为只有一个马修,只有一个皮埃尔,也只有一个艾费多,只有一个多多。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的主体,开始于回忆的切入,通过画面过渡到真实的“池塘之底”学校,朗读声在不同人之间变奏,在此片上映4年后,美国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用同样的方式讲述了《本杰明·巴顿奇事》(另译《返老还童》),他们都通过声音搭配主观镜头来强化代入感,在转换的瞬间,视觉变为听觉的辅助,这是电影中常用的时空转换时的视觉麻醉,以减少画面变化带来的噪点与凌乱。伴随着自己的独白,马修走入了“池塘之底”,在校门口他遇见了等待周六的佩皮诺,然后是身兼门卫、护士、仓库保管员、维修工于一身的马克森斯,以及哈森校长、即将离任学监哈隆、执行“行动-反应”最快的查贝尔、音乐天才皮埃尔、自己爱慕的对象——皮埃尔的母亲……故事中的人物在不断充实;斑白的墙壁、简陋的教学楼和宿舍、为数不多的学生,故事所需的场景也已经准备充分。这样可以量化和白描的影片成本,注定了故事短小的篇幅,但是也正是这种“小”丰富了故事本身,使之丰满立体,更专注,也更细腻。
  马修从开始就表现出了好好先生温情的一面,在校长面前庇护调皮的孩子,变换生硬的处罚方式,幽默诙谐地化解尴尬。来到这个学校的孩子具有天生的顽劣,马修通过自己的方式打磨着他们的棱角,孩子们也在持续的嚣张中试探性地接受马修的调教。直到马修小皮包里的乐谱被学生误以为色情图片而抢走,这里看似矛盾激发的焦点,反而开启了马修独特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说此时故事开始进入真正的主题,前面都是为了形成高反差的对比,烘托此时乐谱的出现。马修具有长者的耐心与慈爱,同时也通过学生写下自己理想的认真程度把握了孩子们的性情,这种施者与受者态度的中和,为后来合唱团声名远扬创造了可能性。
  马修的成功更重要源自他对于负面情绪的利用,以及对于干扰因素的转化,如让最调皮的“魔鬼躯体”皮埃尔来维持课堂秩序,在皮埃尔表现出傲慢的姿态时毫不犹豫的取消其独唱的资格,以此来激发其对于歌唱的渴望,促使其进行自我反省,同时,马修对班级所有孩子进行高、中、低音的分工,即使没歌唱天赋的学生也安排当谱架,让所有人都参与,没有人闲着,也就没有人制造麻烦。此时,马修的创作热情也被孩子们美妙的嗓音所激发,这也让合唱团得以专业化的成长。
  马修代表了当时社会稀缺的能量,是人们最渴望的一种社会人物,在浮躁或低迷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迷茫甚至绝望的“池塘之底”,急需“马修式”的教育方式,以让更多的“野百合”迎来春天。社会有美丑,人性有善恶,在放大美与善的同时,转换丑与恶才是最伟大的救赎,这种深沉的哲思被马修轻松的阐释,他是宗教的象征,代表了宽恕与归依,但是马修并没有被神化,他在遇见皮埃尔的母亲时依旧表现出了紧张、期盼与不安,而且失败时也会沮丧。影片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忧虑,也是一种期许,假如社会上都像哈森校长和查贝尔用野蛮对抗野蛮的方式,最后只会促使矛盾走向极端,这种对抗容易让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还不成熟的孩子们滋生仇恨心理,而仇恨的发泄方式必然是报复,压抑得越久危险性越难以控制,就像火炉,关得越紧,必然烧得越旺。
  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其特定的场景设置,如果同样是马修,他是里昂音乐学院大名鼎鼎的老师,皮埃尔、佩皮诺是听话勤学的孩子,并且都有幸福的家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当这些都充满“正能量”时,也许它就只是一部落俗的颂文,不可能是如今这个被讲述得极为动人的故事。
  对于《放牛班的春天》来说,精妙的故事连贯,导演安排的推进节奏也极为谨慎,在这种顺利的延展中,电影配乐起到了极大的协助作用,让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不断升华与拓展,同时也是电影必备的宣传元素,对于观影者而言,则是影片的注解。
  担任《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配乐的是法国电影、电视领域的配乐高手布鲁诺·库莱斯,其四度获得法国凯萨奖,擅长精致细密的弦乐编排,他的音乐中营造了一种冥思与静谧的特质,是法国为数不多的顶级电影配乐大师。正是导演的音乐专业背景和布鲁诺·库莱斯的创作使影片在开镜以前,歌唱的部分就已经灌录完成,悠扬的管弦乐衬托了电影坚实的基调,加上孩子们婉转悦耳的声音,将优雅和神圣拉到最高点,这种空灵让人心得以净化。电影原声带更是蝉联法国排行榜冠军,在美国也销售火爆,一举夺得Billboard古典专辑榜的亚军,即使在发行半年后,依旧能够抢占全美古典专辑前十的名额。
  《放牛班的春天》的配乐被乐迷们津津乐道,成为电影音乐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笔,这部以音乐为主体元素的影片,让配乐成为重之又重,布鲁诺·库莱斯的努力无疑让影片具有对人心的全面“攻击性”。好的电影配乐对于影片情感的传达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很多的电影配乐大师成为了电影的“第二导演”,如斯皮尔伯格的御用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让《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气势磅礴,圆浑天然;意大利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打造的《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净澈灵魂,令人折服;德国配乐大师汉斯·季默创造了太多的经典,如《加勒比海盗》的激情,《狮子王》的美好,《盗梦空间》的迷炫;加拿大配乐大师霍华德·肖让《指环王》成为真正意义的史诗巨作;华人音乐家谭盾在电影配乐上也倾注不少心血,加速了《卧虎藏龙》、《英雄》走出国门的步伐……
  如果不是因为《放牛班的春天》上着一堂特殊的音乐课,很少有人会如此关注一部影片的配乐,更没有人知道以上配乐大师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他们辅助导演完成灵魂的聚合与传达,主导着情感决堤的瞬间,在影片情节铺设中,渲染并放大情绪,进而促成情感的双向互动。这也是为什么《放牛班的春天》在小故事的叙述中如此动人的缘由,在走出电影院后,也许当此片的主题曲Vois Sur Ton Chemin(眺望你的路途),以及In Memoriam(追念)在你生活的某个节点突然响起的时候,你是否会惊慌,然后驻足,细细品味其中的圣洁、童真、绵延与感动。
  《放牛班的春天》故事紧凑,难以相信这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的首部长片,影片的主体在马修遇上抓住校园铁门的佩皮诺开始,也在马修带着佩皮诺离开学校结束,同时导演为了交待清楚皮埃尔后来如何成名,而插入了皮埃尔去里昂音乐学院和家庭变故的片段,但却显得略为多余,强行确立了皮埃尔的“主角”地位,显得有些生硬而仓促,让故事的氛围出现了些许波动。
  在马修的帮助下,这群被众人所忽略的“野百合”找到了春天,对于马修而言,这群孩子就是他的春天。影片的最后,马修和佩皮诺坐的班车慢慢消失在林荫道的尽头,场景极美,故事结束,音乐响起: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
其他文献
如果说07年的比赛让张超走上自己喜欢的这条路,不如说是他自己用三年的时间回馈了这个比赛的选择。三年,可以风风火火每天尝试当明星的感觉;三年,也可以静下心来聆听学习弥补不足。然而他选择了后者,在琐碎的录音棚工作中,感受音乐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为自己做着准备。   《假的》这张专辑名够直白,内容也非常丰富。迷幻摇滚、R&B、BLUE GRASS等都有涉及,可以说进了很大一步。坦白的说,更希望看到张超自
期刊
2011年,很多人都说是“杨幂年”,杨幂说,“2011年就是2011年”。     在那部每个访问可能都会提到的烂剧里,因为“晴川”这样一个角色,让杨幂大红大紫。还有那首在某一段时期走到哪都能听到的《爱的供养》,温柔而甜美的声线,若即若离的画面感,着实让很多人喜欢。杨幂也真的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伴随着鲜花和掌声,杨幂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入人们的视线,不论是影视剧、舞台剧、时尚PART
期刊
提到安又琪,很多人都会想到2004年她拿了首届超级女声的冠军,在“选秀”还没有怎么火热的时候,她第一个用自己的实力从平民百姓跨入职业歌手的行列。“选秀”里残酷的淘汰环节设置以及里面融入的亲情友情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安又琪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当荣誉和掌声扑面而来的时候,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是谁,都会在内心充满激情。接下来天娱传媒为安又琪量身打造了《你好,周杰伦》,这首歌立刻红遍大街小巷,各大
期刊
“看报道说,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中午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  向来只喜欢在家跑跑步喝喝酒的梁朝伟潜到水里还中了一枪,“休闲生活体”一夜爆红微博,引发了一连串的造句热潮。各种版本的“生活体”如滔滔江水散布开来,“有时闲着闷了”成为了一切事件的始作俑者,而事件最终都归结到“没事发生
期刊
说到游戏跟“宅”这个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必大家脑海里马上会浮现一个画面,凌乱的房间中,一个穿着过于简单的GG或者MM顶着一头乱发坐在电脑前,听着各种音乐,下着各种副本,偶尔吃上一口已经凉透了的泡面,然后继续盯着屏幕上的游戏,跟着音乐的节奏,激情澎湃地释放着华丽的技能,将“宅”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不能否认,此人绝对堪称游戏达人!   游戏伴随着几代人成长,以游戏主题诞生的音乐也随之而来,记得
期刊
提起信乐团就不得不提起前灵魂人物阿信,2007年他宣布单飞后,信乐团就一直在质疑声中成长。现在的信乐团比起阿信在时的信乐团更团结:“我们每次接受采访时都不得不提起信单飞的事,他的离去的确使信乐团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当时信决定单飞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信乐团里的任何一个人,我们都是通过别人才知道信要离开信乐团的事。他离开后,很多人也一直在怀疑没有了信的信乐团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几年过去了,现在
期刊
这是一支将中国传统器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表演艺术团体,是一支坚持走原创路线用心灵演绎美丽故事的乐队,她们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美丽之窗,她們用音乐沟通促进中外国际的友谊,她们就是时尚、鲜活的——“Beauty6—丽乐团”。    “想向大家宣告:丽乐团成立了,我们六个人一如既往的热爱音乐,想做好听的音乐送给大家。”——丽乐团    音乐时空:虽然《丽 . 春》是去年11月份的EP,
期刊
王晓平在他的《滋兰树蕙 润物无声——读〈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中说,“学术研究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探寻真理,对于真理的追寻,就要本着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学术求真,人品求善,艺术求美,从科学走向艺术,从艺术走向学术,就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最近读王小龙老师出版的《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后文统一简称《清曲》)一书,同样体会到了追求“真善美”严谨科学的学术态
期刊
一天,笔者偶然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一位女孩要去朋友家坐客,结果一出门,竟然忘了怎么走,她只好打电话向朋友求助,朋友说:“你不是和我来过一次了吗,怎么就忘了?”她说:“我怎么知道,上次一直跟着你走,我以为记住了,谁知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朋友说:“我把路线告诉你,你自己过来。”她赶紧把线路图牢记在脑中,一边走,一边辨认沿途的特征,最后终于顺利到达。更有意思的是,女孩以后再去朋友家时,不仅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但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地方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地方高校是地方的最高学府,也应该是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长期以来,两者并没有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本文以大庆市为例,就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获得有益的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