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如何做好人才的吸引和稳定工作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和完善,生产要素的配置要向经济效益好的地方集中。作为生产要素中重要一员的劳动者,特别是具有各种专长的人才,首先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实现自身抱负的企业将是必然的趋势。这意味着今后人才流动的环境将越来越宽松,企业间的竞争将由现在表现的主要是对市场“物”的争夺,而转变为对“物”和“人”的两个方面的争夺,最终转变为主要是对人才的争夺。有了人才,没有市场可以有市场,没有资本可以有资本。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是无价之宝,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生命源。邓小平说过:“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何谓人才呢?人才,一般是指那些有才识学问或某种特殊专长技能的人。在企业中,尤指有技术业务专长、有经营管理才能和政治思想工作领导能力的人。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是市场竞争的聚焦点。随着市场竞争走入正轨,人才市场会更为活跃。人才市场逐步完善,使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将最终定位于契约关系。企业对人才的拥有,只能是“凝聚”而不是“控制”。因此稳定和吸引人才,是企业必须首先正视的重大问题。如何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选聘坚持适用原则
  
  在人才的选聘上,坚持能力合适的原则,不求最佳者。在人才的配置上,坚持结构合理的原则,不搞清一色。企业选聘人才需要坚持适用的原则,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工作。因为顶尖级的人才往往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制约了其能力和智慧的充分发挥,因而更倾向于跳槽,“离家出走”的概率较高,而且造成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相比之下,中等人才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自视没那么清高,要求比较容易满足,重视公司提供的机会,服从工作安排,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把工作做好,企业招聘中等人才的成本也相对低一些,也更容易留住人,减少企业人事上的动荡。有鉴于此,近年来国外大公司形成了选择人才的新观念,打出“用中等人才”的旗号,聘请合适的人才。这种观念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思考,值得关注。同样地,在人才配置方面,实行高、中、低级的梯队结构,比较容易团结与配合,减少矛盾与摩擦,而清一色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很可能互相顶牛,互相推诿,互相攀比,关系难以协调,出现由于人为的因素而导致人才的不稳定。
  
  二、提供事业发展远景
  
  以事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吸引人才,营造用武之地。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体现自我价值,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现代人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许多人希望自我创业,获得成功。即使不能自我创业的人才也期望所在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借以舒展个人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根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全球咨询公司沃森•怀亚特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尽管薪金上的竞争非常重要,但是如果高级职员认为这家公司的经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自我推销,他们会加入此公司并留下来”。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为公司的许多人才提供了发展的机会,造就了一批百万、千万和亿万富翁,应当是微软公司成功的经验之一。沃尔玛公司留住人才的关键是:确保有才能的雇员取得的成就被承认,即提供让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公司把自己的人力资源哲学从“得到、留住和培养”雇员改为“留住、培养和得到”他们,把重点放在以赋予发展机会去稳定和培养公司现有的人才上,而不是简单地得到或引进人才。联想集团也以事业的发展机会吸引和稳定人才,提出“用权利激励人的成本最低”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迎合了人才自我实现的需求,为其创造用武之地,凝聚一批能人,促进联想集团的发展。
  
  三、塑造领导者魅力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领头雁”、“主心骨”,有信誉、有魅力,会让员工对领导者充满信任,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从而愿意在企业呆下去,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们。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领导者表现出富有才干、办事高效外,有两点值得强调:其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质和诚实,也就是说,领导者要有言必行、行必果的信誉,以个人的品德魅力吸引人才。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告诫说:“人的品质和诚实本身,并不能成就什么事。一旦这方面有缺陷,则事事出毛病。因此,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有缺点,那就不是影响他工作能力和长处发挥的问题,而是根本不适合当管理者的问题。”其二是领导者树立服务的意识,改变指挥、控制和利用人才的思维和行为,对所领导的人才尽可能地授权,给予必要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四、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经营即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投资与开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说明教育与培训的极端重要性。美国管理学家达尔伯格提出:“公司能力的核心是围绕公司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技巧和胆识。……不论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劳动力市场,最理想的雇员是具有能力及勤学好思的人。学习过程正是开始于受雇之日。健康组织的雇员将把日常学习作为个人及公司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相信在人才开发上适宜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是一种立足于未来经营的投资。通过教育和培训方式,企业进而帮助人才及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努力使他们的职业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过程协调一致,融为一体,人才的流失现象将大大减少。基于对培育人的重要性的信念,海信集团坚持实践“生产人优先”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生产的应该是人,其次才是产品”。这引导了海信公司走出低谷,实现企业的复兴。国内许多企业舍不得对教育与培训投资,把人力资源开发当作成本而不是资产看待,患了短视症,有的担心为别人做嫁衣,完全是多余的。早年的台化公司王永庆被台中市明道中学的创办人汪广平的”员工白天工作,晚上念书,对稳定员工,减少企业的跳槽现象,必有帮助”所说服,让明道中学在台化公司招生,有效地稳定人员,促进台化公司的发展,达到了学校和企业的互惠作用。
  
  五、培养亲和文化氛围
  
  培养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沟通,使人心情愉快;亲和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凝聚人心,培养团队精神和力量。出色的女企业家纳尔逊女士是美国卡尔松旅游公司的总裁,以魅力和智慧领导着全世界最大的私有企业,其公司被视为样板企业。例如,员工有为期一周的休假,公司对好的建议、出色的工作给予奖励,还开办了一个内部幼儿园。纳尔逊女士坚定不移地信守诺言使她获得了美誉,员工欣赏她的企业不只是追求利润,而且也关心自己的员工和保护环境。像纳尔逊这样出色的企业家都明白,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将成为公司成功与否的基石,是企业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如果公司没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营造一个企业为我家的软环境,就根本无法将人才凝集在一起。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实质是贯彻”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仅仅是企业文化重要内涵的体现;始终爱护人,尊重人,承认人们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构建企业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并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让他们毫无怨言地努力与奉献,才是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
  
  六、建立合理薪酬体系
  
  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人们都追求生活得更体面、更舒适、更宽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基础是经济收入,人们要求从工作中得到应得的稳定回报,是理所当然的。上述的全球咨询公司沃森•怀亚特的那份调查报告指出,在新加坡学习新技能的机会几乎同用高薪吸引顶尖人才同样重要;调查报告显示,的高级职员认为,薪金的多少对于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来说至关重要。顶尖人才如此,其他各类人才概莫能外。《财富》评价百家善待员工的公司,选出让员工心仪的家公司,研究其留住员工的绝招,主要是善待员工,满足了他们的福利要求。当然,对人才的工资、奖金和福利,不一定要付出最高的,要求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人才得到的收入报酬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其经历、能力和业绩挂钩,作到恰如其分,公平合理,并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这有待于企业设计和实施能有效激励人才的薪资报酬制度。如果进一步采用优先购买股权、参与利润分配等方式,把企业设计为所有参与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就更理想了。
  
  七、建立科学评估机制
  
  对人才进行正确的考核和评价。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体系,正确地考评人才,尊重人才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人才的劳动和业绩。因为,考核和评价是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基础或前提,只有正确地考评人才,才能提供报酬管理、人事调整、招聘和晋升等方面必要的资料与依据:考核和评价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使各级主管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减少主观片面性,也可以促进个人与群体之间的正常沟通;考核和评价是营造蓬勃进取风气的手段,有利于推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留住优秀人才;考核和评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提供方向。彼得•德鲁克认为:“如果人事关系只是一种工作关系和任务关系,而毫无成就,那么待人热情和令人愉快的交谈都是毫无意义的,是徒有其表的假象,是不足道的。相反,如果大家的关系都是建立在关心出成果和取得成就基础上的,那么即使偶然相互出语不善,也不会影响关系。”
  总之,企业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竞争,必须研究和建立稳定人才的正确机制,做好人才的吸引和稳定工作,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地址:中铁十三局集团一公司, 辽宁大连,116033)
其他文献
一、克服竞赛淡化倾向,重视对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作用 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劳动竞赛无论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并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企业劳动竞赛遇到了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一些人思想观念上没有转变过来,认为劳动
期刊
一、不同领域的相互融合    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科学安排各项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使音乐教学的综合达到最优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与相关艺术渗透应用    教师应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
期刊
回溯建库,是将书目文献信息资源电子化,并用科学的方法将它们合理地组织成相关的数据集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便于有关软件存取,以供读者利用。在图书馆数字化大趋势的今天,数据库建设与文献资源网络化、文献资源数字化紧密相连。我们作为县级图书馆顶着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做好高质量的数据库回溯书目数据库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被充分利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我馆实现现代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一、科学建库质量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接受。大多数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在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中,凝聚着深刻的理性。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分析讲解课文,能够调动学生的感情,使之与教材、教师之间达到感情一致,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出来。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效果    苏联教
期刊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财务欺诈、假账丑闻被逐一披露曝光。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大作文章,假 帐“真算”,真帐假算,造成帐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者虚亏实盈,以达到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非法的和不正当的目的。不少企业帐面上反映的资产不实、负债不实、损益不实,甚至故意编造虚假利润,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怎样才能使得会计领域保持诚
期刊
1系统应用     近几年,电网的发展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实现,使调度自动化系统成为集电网测量、控制、保护、经济运行、指标考核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县调自动化系统是一个技术不断发展、功能不断扩充的系统,在发展中总会碰到新的问题,现行的一些标准已明显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工程实施中常常碰到系统满足实用化指标,但不能满足实际要求。那么新一代电网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有独立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高级动物,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讲的都是对人的工作,而对人的工作是离不开谈心的。     一、运用谈心法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    1、宣传解释方针政策,上传下达。领导干部
期刊
“成熟”本义是自然界的果实或谷物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把它移用到人身上,却又变成了估价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待人接物的能力等等完善程度的一个专用词。  然而,怎样才算真正的“成熟”?怎样算“不成熟”?并没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标准。受知识、文化、品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心理都有杆秤,一笔良心帐而已。某单位有一科长,工作能力强,业务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善于创新求效,
期刊
新的世纪是国有企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将得到确立和完善;同时,在国内、国际社会大背景下的今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  从目前角度分析:一是企业人员精炼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冗员将离开岗位,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企业中专职政工人员的数量将不断减少。二是企业机构精简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将实行高效管
期刊
企业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神圣使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企业队伍做后盾,就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进入21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国际国内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如经济全球化、高度信息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性的产品过剩、价格滑坡等等。因此可以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认真探索和研究中国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