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众所周知,学校是传播科学精神的纯净圣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现代人,然而,从求神拜佛到星座算命,从风水手相到网络占卜,从巫毒娃娃到碟神笔仙,每当迷信换一种装束,都会在校园里流行一阵子,蛊惑得中小学生争相膜拜。这些奇怪现象无疑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为什么会在中小学校园流行?孩子们是精神空虚还是学习压力太大?是盲目模仿还是世界观走偏?老师和家长是否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带着这些沉重却不可回避的问题,本刊记者展开了新闻调查。
再时尚也是迷信
记者首先来到一家与郑州某小学比邻而居的书店采访。这家中等规模的书店兼营文具和零食,戴红领巾的孩子们进进出出。店主董女士告诉记者,从图书品种上来看,科幻类和星座类的书销路最好。“孩子们都好这一口,我也没办法,只好多进一些。”董女士自我解嘲,“卖星座类的书不能算宣扬迷信吧?我看好多门户网站都设有星座专栏,报纸、杂志,甚至年历上都有星座运势的内容。您放心,《周公测字》《旺宅风水》之类的书我肯定是不卖的,毒害青少年的事咱不能做。”
记者了解到,声称能预测人的健康、情感、性格、学习、事业等运势情况的星座书,近年来非常流行。离新年还有一个多月,2017年的版本尚有余温,2018年的版本已粉墨登场。在许多城市的街头、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星座书和十二生肖星座运势书籍摆在一起售卖,一些规模较大的书店也在显眼的位置摆上这类热销书。记者调查发现,书店的星座书籍大多装帧精美,售价高,地摊上的则比较粗糙,价格也低,但其内容差不多,都是预测各星座的运势,因此学生们更乐意在地摊上买。
河南省南阳市某中学初一班主任袁老师告诉记者,星座书在校园里的传阅率是任何课外书都无法相比的。中学生不仅自己热衷于购买,有的甚至把它作为时髦的生日礼物相互赠送。“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萌动期,易受心理暗示,星座运势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这并不奇怪,但对其过分迷恋,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袁老师忧虑地说,“我发现,有些同学的生活好像已被星座控制,考试时要穿‘星座幸运色’的衣服,连文具的摆放也要讲究‘幸运方位’。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搞迷信活动吗?所以,我在班里禁止读星座书,但我知道效果不佳。”
湖北省长沙市沈女士接受采访时说:“我女儿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穿衣服突然开始挑剔颜色了。我以为小姑娘懂得爱美了,很正常,就尽量满足。可是我又发现不对劲儿,因为她非要在期末考试前买新衣服不可,而且必须是紫色和白色,包括内衣。一问才知道,原来星座书上说紫色和白色是她的幸运色,考试时穿这两种颜色的衣服能取得好成绩。女儿还说,期中考试她成绩一般,就是因为没有穿幸运色。真有荒谬透顶!”
同行的黎女士深有同感地说:“我儿子也是这样!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说是本学期他没有‘学业运’,暑假拒绝跟我一起去旅游是因为星座书上说他本周不能出门。前些天,他要求改名字,因为他在网上测出他的名字没有光明未来!我不同意,他就用离家出走吓唬我。唉!真不知道这小子中了什么邪。”
在江西省吉安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二女生告诉记者,星座占卜在学校很流行,尤其是女生,对自己星座的运程、幸运日、幸运数字、幸运色以及摆脱晦气的方法等内容深信不疑。“每逢重要考试,当天起床后,大家都会按星座书上提示的吉利方位摆放笔筒和其他文具并祈祷,还要穿星座幸运色的衣服,戴幸运饰物。”她疑惑地看着记者,用愤愤不平的语气说:“这能算迷信吗?我们无非是想取得好一点的成绩。”
本刊认为,从求神拜佛到风水手相,从巫毒娃娃到碟神笔仙,从网络占卜到星座运程,迷信思想就像一个善于伪装的幽灵,总能改头换面,以时尚的外表在青少年那里打开突破口。但不管它多么善变,迷信终归是迷信,迟早会露出它愚弄人智慧,残害人心灵的本质。
迷信从迷茫开始
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迷信活动的受害者?
山东省济南市初二女生刘某对记者说:“星座、运程、网络占卜在校园里流行,不完全是我们的责任,也不能怪我们太轻信。我们明知道这些东西是假的、骗人的,但有时为了好玩儿,为了填补校园生活的贫乏,为了心里图个安稳,为了在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下松口气,还是要迷信一下,因为它让我们感到新奇,感到轻松。”
北京市高二女生小箕上初中时也迷恋过星座书,后来在爸爸的引导下幡然醒悟。“见我迷恋星座书,爸爸下了狠心。”小箕说,“爸爸从书店、地摊儿上买来十几种星座书,按我的星座分别核对星座运程和每日运程,发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同一天会有不同命运,这怎么可能?爸爸很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占卜、预言的漏洞,证明星座运程是骗人的东西,没有丝毫可信度。”谈及自己曾经的迷惘,她深有感触地说,“初中生都很脆弱,尤其是成绩不太好的女生,对学业和前途感到既茫然又忧虑,但是在只看重学习成绩的老师和父母那里,我们得不到多少安慰,更别说支持了。我们只能把困惑和迷茫交给现代迷信去解释,去讨要一个暂时但及时的交代。我们真的需要来自老师、父母的更多的关心,但不仅仅是对我们考试分数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心智成长的关心,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湖北省鄂州市某中学副校长谭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些困惑如果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他们就容易被迷信的说法所迷惑。”谭校长认为,现代迷信在中小学校流行,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同学由于功课不好或者家庭不幸等原因,对前途感到迷惘,于是借现代迷信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第二,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极强,许多同学什么都想去试一试,不知不觉深陷现代迷信之中,并影响周围的同学,渐渐形成一种风气;第三,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攀比心理,认为用星座推算运势是时尚之举,可满足虚荣心;第四,老师和家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导致一些孩子出现了问题也没人管。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学老师夏先生认为,校园迷信有以下三个深层原因:第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青少年有信仰危机,信仰真空使迷信乘虚而入;第二,学业负担重、家庭期望值高让一些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常常对现实感到焦虑,对前途感到迷茫,对他们来说,迷信成了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减压的方式;第三,心理脆弱是现在很多孩子的通病,迷信不失为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可以使人心安理得地逃避困难和压力。迷信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学生一旦受迷信思想左右,就会把成功和失败看成是命中注定,从而放弃努力,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本刊认为,迷信会使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精神涣散、斗志削弱。当某个心愿实现了,他们会归功于上天的庇护;当某个心愿没有实现,则归罪于时运不济。这样,他们会以幻想来对待优胜劣汰的现实,以宿命面对种种挫折,最终陷入“命运由天注定”的谬论泥潭难以自拔。因此,让迷信远离校园,还校园一片净土,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科学精神今何在
重庆市教育专家、心理学教授何先生认为,以星座占卜为代表的迷信活动之所以在校园流行,与环境影响关系很大。他向记者分析道:“一方面,中小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认识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他们辨识能力弱,心理发展不成熟,表现为盲目崇拜、模仿,易受多元价值取向影响。这种情况下,环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说到环境,大家会众口一词地指责书店、书摊、网站等传播渠道的不负责任,但我认为,最能影响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首先是老师。如果老师也参与迷信活动,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何教授把矛头指向教书育人的老师,绝非危言耸听。实际上,近几年,学校老师在校内外参与迷信活动的报道屡见不鲜,每次都招来舆论的口诛笔伐,但屡禁不止,实属荒谬。
2010年,《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北新洲一所中学组织毕业班的30多名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冒雨前往道观河风景区报恩禅寺敬香祈福,因为下月就要中考了,学校希望神灵保佑九年级的孩子们考出好成绩。该校副校长告诉记者:“每年文殊菩萨过生日,我们都会组织毕业年级班主任敬香,这已经是常规工作。”
无独有偶,广西铁路某中学在高考临近时,也派出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作为代表,前往衡阳烧香拜佛,目的也是祈求神灵保佑,让本校学生考出好成绩。
2013年4月,《山西日报》爆出一则新闻,山西省汾阳市某中学一名教师发现自己供职的学校竟设有神堂,供着神像,香火不断,遂愤而举报,呼吁有关部门制止迷信活动,还校园以清净。记者在调查过程中的发现更令人诧异:时年2月初,该校校长竟然派人买来活羊在校内宰杀,还准备了诸多供品。安排妥当后,公然在行政楼前焚香叩首,祭天拜地,十几名教职工现场围观。
2013年10月,《楚天金报》报道,武汉市江岸区一所小学组织全校400多名小学生参观江夏龙泉山某寺拜佛许愿,领导跪拜,学生模仿,一时令舆论哗然。
2014年1月,《新京报》报道,在山西省五台县部分中小学盛行举办“谢土”仪式,校领导焚香点蜡,甚至下跪祭拜。逢每年一度的这种仪式前,老师要凑份子,自备纸元宝送到学校。多名当地中学生称,学校“谢土”前,老师还会给学生发纸,让他们在下课期间叠纸元宝。
江西省德安县的中学老师赵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愤慨地说:“身为教师,对学生的模范、引导作用尤为重要,但一些学校和老师的做法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我县某中学新建了一座‘口’字形的教学楼,一棵百年珍稀古树正好被围在教学楼的中央,大家都觉得这也挺雅观的。可是后来一位语文老师突发奇想,对校领导说,‘口’中一棵‘木’,那不就是‘困’吗?对学校前途不利。这本属无稽之谈,可是校长和许多老师却深信不疑,不顾众人反对砍掉了此树。在这样的学校中学习,学生不迷信才怪!”
本刊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启蒙的是科学思维,而不是迷信思想,提倡的是奋斗上进,而不是神仙保佑。迷信看似个人信仰问题,其实是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从侧面反映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生。学校的教育、老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原始塑造,老师怎么看待世界,会影响到学生怎么看待世界,因此,规范校领导和老师的言行,对清除校园迷信有正本清源作用,对校领导和老师的迷信行为必须做到零容忍。
别再说只是玩玩
教育专家、上海市心理咨询师宋女士接受采访时指出:“学校正本清源,老师洁身自好固然重要,但家长也应该反省自身的行为。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在香烟缭绕的寺庙,总会见到父母亲带着十几岁的孩子焚香祈祷,顶礼膜拜,一边虔诚地磕头,一边喃喃自语,无非是祈求神灵保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普陀寺旅游时,我亲眼看到许多家长的留言,大多是祈求佛祖,让自家孩子考上满意的学校。我的同行反映,在农村,这种现象尤甚,孩子升学考试前,家里就让半仙儿占上一卦,灵不灵以后再说,至少当时图个心里安宁。家长搞迷信活动,是心理焦虑的表现,迷信无非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减压的方式,但孩子耳濡目染,很容易形成消极的人生观。”
南京教育观察家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迷信活动对青少年世界观的侵蚀是非常可怕的,家长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他说:“封建迷信泛滥,对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腐朽思想影响下,青少年一旦犯了错误或遇到挫折,很容易对主观努力失去信心,从而导致逃避责任和不敢面对困难,把自己的成败归结为外部原因,为不求进取寻找借口,很难发现自己的潜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潜在的不良影响。事实上,青少年崇尚迷信之风已经相当严重了。”
相关调查证实,陈先生的担忧是有根据的。一份以北京初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沉迷于网络算命的学生占40%;来自重庆青少年教育办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重庆中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信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上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41%和5%。此外,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遇见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另一项调查显示,66.5%的中学生最初接触网上算命都是觉得好玩,然后逐渐上瘾的。
北京教育专家、青少年德育教育研究员顾先生提醒广大家长朋友,青少年之所以崇尚现代迷信活动,既有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不良影响,也是目前多元文化带来的标准模糊所致。他指出,荒诞的神话影视、网络占卜、描写神秘和超自然的报刊书籍……太多的易于使孩子滋长迷信思想的东西充斥在生活中,别说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就是部分家长也乐此不疲。“成年人有一定的精神抵抗能力,只当是娱乐,玩玩而已,但孩子则不然。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一些无法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的答案,他们往往求助于网络、电视、手机微信等社交平台,而这些传播媒介中不乏宣扬迷信和伪科学的糟粕,加之一些迷信是与小游戏捆绑在一起的,对青少年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对带有迷信色彩的游戏,家长千万别再说只是玩玩而已,要有防微杜渐的警惕之心。”
顾先生强调,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与迷信、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容易被模糊,客观上造成了迷信混迹于科学之中,甚至以科学的面目出现,极易蛊惑人心。接受采访时顾先生说:“娱乐也要警惕,因為迷信无孔不入。比如电影,有恐怖电影这个门类,但请看这些电影名字:《咒怨》《午夜凶铃》《灵异咒》《鬼娃娃花子》《东瀛鬼咒》《鬼家怪谈》《车灵》……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这是日本十大恐怖电影中的七部,内容都是鬼魂伤人的故事。请问,这些算不算迷信?孩子在自我恐吓的同时,心中原有的唯物主义观念难道没有动摇吗?我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看这类电影。”
本刊认为,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同样也是家庭的责任。作为家长,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以理性和智慧帮助孩子认清科学和迷信的界线,才能使他们自觉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要做到这些,家长首先要扪心自问:我是一个迷信的人吗?我的言行中有多少迷信的影子?
【编辑:陈彤】
众所周知,学校是传播科学精神的纯净圣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现代人,然而,从求神拜佛到星座算命,从风水手相到网络占卜,从巫毒娃娃到碟神笔仙,每当迷信换一种装束,都会在校园里流行一阵子,蛊惑得中小学生争相膜拜。这些奇怪现象无疑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为什么会在中小学校园流行?孩子们是精神空虚还是学习压力太大?是盲目模仿还是世界观走偏?老师和家长是否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带着这些沉重却不可回避的问题,本刊记者展开了新闻调查。
再时尚也是迷信
记者首先来到一家与郑州某小学比邻而居的书店采访。这家中等规模的书店兼营文具和零食,戴红领巾的孩子们进进出出。店主董女士告诉记者,从图书品种上来看,科幻类和星座类的书销路最好。“孩子们都好这一口,我也没办法,只好多进一些。”董女士自我解嘲,“卖星座类的书不能算宣扬迷信吧?我看好多门户网站都设有星座专栏,报纸、杂志,甚至年历上都有星座运势的内容。您放心,《周公测字》《旺宅风水》之类的书我肯定是不卖的,毒害青少年的事咱不能做。”
记者了解到,声称能预测人的健康、情感、性格、学习、事业等运势情况的星座书,近年来非常流行。离新年还有一个多月,2017年的版本尚有余温,2018年的版本已粉墨登场。在许多城市的街头、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星座书和十二生肖星座运势书籍摆在一起售卖,一些规模较大的书店也在显眼的位置摆上这类热销书。记者调查发现,书店的星座书籍大多装帧精美,售价高,地摊上的则比较粗糙,价格也低,但其内容差不多,都是预测各星座的运势,因此学生们更乐意在地摊上买。
河南省南阳市某中学初一班主任袁老师告诉记者,星座书在校园里的传阅率是任何课外书都无法相比的。中学生不仅自己热衷于购买,有的甚至把它作为时髦的生日礼物相互赠送。“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萌动期,易受心理暗示,星座运势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这并不奇怪,但对其过分迷恋,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袁老师忧虑地说,“我发现,有些同学的生活好像已被星座控制,考试时要穿‘星座幸运色’的衣服,连文具的摆放也要讲究‘幸运方位’。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搞迷信活动吗?所以,我在班里禁止读星座书,但我知道效果不佳。”
湖北省长沙市沈女士接受采访时说:“我女儿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穿衣服突然开始挑剔颜色了。我以为小姑娘懂得爱美了,很正常,就尽量满足。可是我又发现不对劲儿,因为她非要在期末考试前买新衣服不可,而且必须是紫色和白色,包括内衣。一问才知道,原来星座书上说紫色和白色是她的幸运色,考试时穿这两种颜色的衣服能取得好成绩。女儿还说,期中考试她成绩一般,就是因为没有穿幸运色。真有荒谬透顶!”
同行的黎女士深有同感地说:“我儿子也是这样!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说是本学期他没有‘学业运’,暑假拒绝跟我一起去旅游是因为星座书上说他本周不能出门。前些天,他要求改名字,因为他在网上测出他的名字没有光明未来!我不同意,他就用离家出走吓唬我。唉!真不知道这小子中了什么邪。”
在江西省吉安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二女生告诉记者,星座占卜在学校很流行,尤其是女生,对自己星座的运程、幸运日、幸运数字、幸运色以及摆脱晦气的方法等内容深信不疑。“每逢重要考试,当天起床后,大家都会按星座书上提示的吉利方位摆放笔筒和其他文具并祈祷,还要穿星座幸运色的衣服,戴幸运饰物。”她疑惑地看着记者,用愤愤不平的语气说:“这能算迷信吗?我们无非是想取得好一点的成绩。”
本刊认为,从求神拜佛到风水手相,从巫毒娃娃到碟神笔仙,从网络占卜到星座运程,迷信思想就像一个善于伪装的幽灵,总能改头换面,以时尚的外表在青少年那里打开突破口。但不管它多么善变,迷信终归是迷信,迟早会露出它愚弄人智慧,残害人心灵的本质。
迷信从迷茫开始
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迷信活动的受害者?
山东省济南市初二女生刘某对记者说:“星座、运程、网络占卜在校园里流行,不完全是我们的责任,也不能怪我们太轻信。我们明知道这些东西是假的、骗人的,但有时为了好玩儿,为了填补校园生活的贫乏,为了心里图个安稳,为了在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下松口气,还是要迷信一下,因为它让我们感到新奇,感到轻松。”
北京市高二女生小箕上初中时也迷恋过星座书,后来在爸爸的引导下幡然醒悟。“见我迷恋星座书,爸爸下了狠心。”小箕说,“爸爸从书店、地摊儿上买来十几种星座书,按我的星座分别核对星座运程和每日运程,发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同一天会有不同命运,这怎么可能?爸爸很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占卜、预言的漏洞,证明星座运程是骗人的东西,没有丝毫可信度。”谈及自己曾经的迷惘,她深有感触地说,“初中生都很脆弱,尤其是成绩不太好的女生,对学业和前途感到既茫然又忧虑,但是在只看重学习成绩的老师和父母那里,我们得不到多少安慰,更别说支持了。我们只能把困惑和迷茫交给现代迷信去解释,去讨要一个暂时但及时的交代。我们真的需要来自老师、父母的更多的关心,但不仅仅是对我们考试分数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心智成长的关心,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湖北省鄂州市某中学副校长谭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些困惑如果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他们就容易被迷信的说法所迷惑。”谭校长认为,现代迷信在中小学校流行,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同学由于功课不好或者家庭不幸等原因,对前途感到迷惘,于是借现代迷信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第二,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极强,许多同学什么都想去试一试,不知不觉深陷现代迷信之中,并影响周围的同学,渐渐形成一种风气;第三,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攀比心理,认为用星座推算运势是时尚之举,可满足虚荣心;第四,老师和家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导致一些孩子出现了问题也没人管。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学老师夏先生认为,校园迷信有以下三个深层原因:第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青少年有信仰危机,信仰真空使迷信乘虚而入;第二,学业负担重、家庭期望值高让一些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常常对现实感到焦虑,对前途感到迷茫,对他们来说,迷信成了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减压的方式;第三,心理脆弱是现在很多孩子的通病,迷信不失为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可以使人心安理得地逃避困难和压力。迷信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学生一旦受迷信思想左右,就会把成功和失败看成是命中注定,从而放弃努力,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本刊认为,迷信会使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精神涣散、斗志削弱。当某个心愿实现了,他们会归功于上天的庇护;当某个心愿没有实现,则归罪于时运不济。这样,他们会以幻想来对待优胜劣汰的现实,以宿命面对种种挫折,最终陷入“命运由天注定”的谬论泥潭难以自拔。因此,让迷信远离校园,还校园一片净土,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科学精神今何在
重庆市教育专家、心理学教授何先生认为,以星座占卜为代表的迷信活动之所以在校园流行,与环境影响关系很大。他向记者分析道:“一方面,中小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认识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他们辨识能力弱,心理发展不成熟,表现为盲目崇拜、模仿,易受多元价值取向影响。这种情况下,环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说到环境,大家会众口一词地指责书店、书摊、网站等传播渠道的不负责任,但我认为,最能影响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首先是老师。如果老师也参与迷信活动,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何教授把矛头指向教书育人的老师,绝非危言耸听。实际上,近几年,学校老师在校内外参与迷信活动的报道屡见不鲜,每次都招来舆论的口诛笔伐,但屡禁不止,实属荒谬。
2010年,《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北新洲一所中学组织毕业班的30多名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冒雨前往道观河风景区报恩禅寺敬香祈福,因为下月就要中考了,学校希望神灵保佑九年级的孩子们考出好成绩。该校副校长告诉记者:“每年文殊菩萨过生日,我们都会组织毕业年级班主任敬香,这已经是常规工作。”
无独有偶,广西铁路某中学在高考临近时,也派出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作为代表,前往衡阳烧香拜佛,目的也是祈求神灵保佑,让本校学生考出好成绩。
2013年4月,《山西日报》爆出一则新闻,山西省汾阳市某中学一名教师发现自己供职的学校竟设有神堂,供着神像,香火不断,遂愤而举报,呼吁有关部门制止迷信活动,还校园以清净。记者在调查过程中的发现更令人诧异:时年2月初,该校校长竟然派人买来活羊在校内宰杀,还准备了诸多供品。安排妥当后,公然在行政楼前焚香叩首,祭天拜地,十几名教职工现场围观。
2013年10月,《楚天金报》报道,武汉市江岸区一所小学组织全校400多名小学生参观江夏龙泉山某寺拜佛许愿,领导跪拜,学生模仿,一时令舆论哗然。
2014年1月,《新京报》报道,在山西省五台县部分中小学盛行举办“谢土”仪式,校领导焚香点蜡,甚至下跪祭拜。逢每年一度的这种仪式前,老师要凑份子,自备纸元宝送到学校。多名当地中学生称,学校“谢土”前,老师还会给学生发纸,让他们在下课期间叠纸元宝。
江西省德安县的中学老师赵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愤慨地说:“身为教师,对学生的模范、引导作用尤为重要,但一些学校和老师的做法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我县某中学新建了一座‘口’字形的教学楼,一棵百年珍稀古树正好被围在教学楼的中央,大家都觉得这也挺雅观的。可是后来一位语文老师突发奇想,对校领导说,‘口’中一棵‘木’,那不就是‘困’吗?对学校前途不利。这本属无稽之谈,可是校长和许多老师却深信不疑,不顾众人反对砍掉了此树。在这样的学校中学习,学生不迷信才怪!”
本刊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启蒙的是科学思维,而不是迷信思想,提倡的是奋斗上进,而不是神仙保佑。迷信看似个人信仰问题,其实是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从侧面反映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生。学校的教育、老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原始塑造,老师怎么看待世界,会影响到学生怎么看待世界,因此,规范校领导和老师的言行,对清除校园迷信有正本清源作用,对校领导和老师的迷信行为必须做到零容忍。
别再说只是玩玩
教育专家、上海市心理咨询师宋女士接受采访时指出:“学校正本清源,老师洁身自好固然重要,但家长也应该反省自身的行为。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在香烟缭绕的寺庙,总会见到父母亲带着十几岁的孩子焚香祈祷,顶礼膜拜,一边虔诚地磕头,一边喃喃自语,无非是祈求神灵保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普陀寺旅游时,我亲眼看到许多家长的留言,大多是祈求佛祖,让自家孩子考上满意的学校。我的同行反映,在农村,这种现象尤甚,孩子升学考试前,家里就让半仙儿占上一卦,灵不灵以后再说,至少当时图个心里安宁。家长搞迷信活动,是心理焦虑的表现,迷信无非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减压的方式,但孩子耳濡目染,很容易形成消极的人生观。”
南京教育观察家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迷信活动对青少年世界观的侵蚀是非常可怕的,家长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他说:“封建迷信泛滥,对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腐朽思想影响下,青少年一旦犯了错误或遇到挫折,很容易对主观努力失去信心,从而导致逃避责任和不敢面对困难,把自己的成败归结为外部原因,为不求进取寻找借口,很难发现自己的潜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潜在的不良影响。事实上,青少年崇尚迷信之风已经相当严重了。”
相关调查证实,陈先生的担忧是有根据的。一份以北京初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沉迷于网络算命的学生占40%;来自重庆青少年教育办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重庆中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信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上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41%和5%。此外,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遇见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另一项调查显示,66.5%的中学生最初接触网上算命都是觉得好玩,然后逐渐上瘾的。
北京教育专家、青少年德育教育研究员顾先生提醒广大家长朋友,青少年之所以崇尚现代迷信活动,既有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不良影响,也是目前多元文化带来的标准模糊所致。他指出,荒诞的神话影视、网络占卜、描写神秘和超自然的报刊书籍……太多的易于使孩子滋长迷信思想的东西充斥在生活中,别说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就是部分家长也乐此不疲。“成年人有一定的精神抵抗能力,只当是娱乐,玩玩而已,但孩子则不然。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一些无法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的答案,他们往往求助于网络、电视、手机微信等社交平台,而这些传播媒介中不乏宣扬迷信和伪科学的糟粕,加之一些迷信是与小游戏捆绑在一起的,对青少年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对带有迷信色彩的游戏,家长千万别再说只是玩玩而已,要有防微杜渐的警惕之心。”
顾先生强调,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与迷信、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容易被模糊,客观上造成了迷信混迹于科学之中,甚至以科学的面目出现,极易蛊惑人心。接受采访时顾先生说:“娱乐也要警惕,因為迷信无孔不入。比如电影,有恐怖电影这个门类,但请看这些电影名字:《咒怨》《午夜凶铃》《灵异咒》《鬼娃娃花子》《东瀛鬼咒》《鬼家怪谈》《车灵》……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这是日本十大恐怖电影中的七部,内容都是鬼魂伤人的故事。请问,这些算不算迷信?孩子在自我恐吓的同时,心中原有的唯物主义观念难道没有动摇吗?我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看这类电影。”
本刊认为,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同样也是家庭的责任。作为家长,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以理性和智慧帮助孩子认清科学和迷信的界线,才能使他们自觉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要做到这些,家长首先要扪心自问:我是一个迷信的人吗?我的言行中有多少迷信的影子?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