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庄园 艺术灵感的永恒守望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玉溪庄园,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人与自然则又是艺术家最重要的灵感之源。
  八月,一批画家在这隔世的庄园里展开了一场艺术的对话……
  云南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罗江与云南画院院长助理肖凡合作的水墨画《绿色庄园》 。
  八月的玉溪庄园,别有一番景致。蒙蒙细雨下的玉溪庄园,像浸润在云雾里,水洗过般越发青绿,空山偶尔传来鸟叫,宛如一首首诗歌。在这里,意外和惊喜总能不期而遇。瀑布般倾泻而下的瓜蔓,山涧里片片丰盈的有机烟叶,农民悠然点烟歇息的风雨桥,闲庭信步的小黄狗,放晴后清澈如洗的天空在玉溪庄园,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人与自然则又是艺术家最重要的灵感之源。
  庄园的魅力
  “自然是创作的源泉之一,是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画家要更多地融入、回归到风景、自然和山水之中,不断与自然对话和反思,才能使当代艺术有更新颖的面貌。”云南省美术馆馆长、云南画院院长罗江说。
  金秋时节,由云南省文化厅、红塔集团,广州南方精英传媒有限公司、云南省文物总店(文博产业集团)、云南画院、云南省政务信息岛等联合开展的“大画云南·回归自然”艺术交流周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云南的画家们深入玉溪庄园采风创作,并举办“云南历代著名画家精品展览”,开启跨越5个世纪的“艺术对话”;还将在南亚风情第壹城举行艺术体验互动,在企业、艺术家、社会公众中形成互动效应。
  大画云南,回归自然—这个主题吸引着众多彩云之南的守望者,吸引了包括罗江、郭游、徐建德等在内的云南三十多位著名画家深入玉溪庄园采风创作。云南画院副院长郭游颇为感慨,画了二十多年云南山水的他,目睹过很多风景优美的自然村落的衰败和人为破坏,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凤窝的自然风土竟保存得如此完整。
  作为中国第一座烟草庄园,玉溪庄园凤窝园的有机种植方式让他们欣喜不已。由于保持生态,不施农药,山中出现了许多小动物如,雉鸡、野兔,村庄又恢复到了村民记忆中鸟语花香的状态。云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陈玲洁说,希望把最有机的凤窝呈现出来,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珍视。
  艺术源于生活。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戴杰就从村民们身上感触到大自然的恩惠,嗅到了那浓得化不开的幸福,“当一个地方花草都非常打动人的时候,这儿的人也一定非常热爱生活,充满情趣。”
  凤窝的山美水美,就连食物也是美的。和凤窝生态一样,凤窝的有机蔬菜、大米和肉禽等食品也同样得益于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培育一只有机生态鸡,要经过五代的繁衍换代才能称得上“有机”。
  和这片红土地带给云南画家无穷灵感和收获一样,云南的山水人情同样孕育出了今天的红塔集团。生于云南的红塔对故乡的土地始终怀揣热爱和敬畏,一直致力于“大美云南”的建设。玉溪庄园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品牌理念成就了中国第一座有机庄园。这一刻,当有机生活、回归自然成为一种共同追求时,玉溪庄园倡导的文化理念与当代艺术对回归自然的追求实现了无缝对接。
  艺术的守望
  如黛的青山,湛蓝的天空,潺潺的溪流,生于斯的有机烟叶和淳朴村民让画家们找到了与自然对话的更广阔的途径。短短几天的时间,三十多位画家便创作出了六十余幅精彩作品。云南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罗江与云南画院院长助理肖凡合作的水墨画《绿色庄园》以俯瞰的角度将整个玉溪庄园和盘托出,环绕的群山、挺拔的树木、房屋村落、小桥流水全都揽入画卷。白墙青瓦错落有致,清溪河流环绕其间,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绘画重要的是对自然怀有真诚,对自然充满感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徐建德教授用纷繁变幻的色彩描绘出了一个梦幻般的庄园,画面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他的《风景写生·凤凰窝》中,丰富的中间调子和明暗过渡相嵌的色阶,构成了和谐而大胆的视觉冲击力,浮动着生命对自然的依恋,以及生命在自然状态下的热烈的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曲靖市油画艺委会副主任琚健用油画原料,以中国山水画的画法和笔锋,勾勒出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悠远意境,和“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宁静田园生活,屋顶上的袅袅炊烟、近处的河流和绿树红花笼罩在细密如织的小雨中,分外清雅朴素。
  凤窝朴实而简单的生活感染了画家刘南,他以写实主义的油画生动再现了凤窝的生活场景:沐浴在晨光中的凤窝园详和宁静,收获时节的烟叶泛着金色光芒,一行白鹭上青天,宛如世外桃源。
  美来源于对自然和风土的感触,画家们希望由作品引领,让人们亲近自然,重新学习如何领悟大自然的言语。源自红土高原的红塔集团,与同样受其滋养和孕育的云南现当代绘画艺术,既同根又同源,且各自在其领域均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文化辐射力。透过这些艺术作品,“玉溪庄园”品牌“自然、生态、环保”的初衷,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其他文献
王旭川认为,真正做俱乐部会所一定是三个层级的,从社交到尊重到自我实现。 俱乐部主要围绕两个需求:社交需求,生活需求。  “顿时我就蒙了!”王旭川清楚地记得那一刻的感受。几个月前的一天,住在江苏昆山的父亲突发冠心病,被送到当地医院后,医院告知必须尽快转院做心脏搭桥手术。远在北京的王旭川接到消息,心急如焚,想把父亲接到北京救治,刻不容缓。距离昆山最近的大城市是上海,但他对上海的医院完全不了解。冷静下来
期刊
《再会,老北京》一书的作者迈克尔·麦尔与彼得·海斯勒(何伟)曾是同一批和平队队员,海斯勒在江城涪陵的那两年,他也在四川内江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当外教。服务期满之后的1997年,他也与何伟一样漂到了北京。先在清华大学学中文,后来在北京在一所国际学校教英语。他对北京可谓一见钟情,但是一开始他爱上的只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为其广阔而庄严的空间感着迷,他在书里描写道:”北京处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头顶上的天
期刊
『如果有人一定要问我什么是茶道,我只能这样回答他, 心中有佛家亦寺,禅心处处沐春风。 甜茶苦茶皆法味,茶喝透时道自通。且吃茶去!』  林治 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编委会主任,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  “好的茶室,应该像都市沙漠中的绿洲,让人进门便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一进门就想卸下背上的行囊。”林治就将自己的茶室布置得犹如沙漠绿洲。时值夏季的古城西安,八百里秦川的黄土仿佛都在散发着热气,甫走进茶室
期刊
信念这个东西,不付诸行动就显得特别虚头巴脑。『故事真的可以照亮现实。』怎么去实现?什么是现实?杨照自己也很难回答,唯有将故事不停地讲。  与20年前比,现在的台湾大学大得离谱。1983年前后,在还没那么大的台大,杨照和马家辉几乎同时在校园里混过四年。  杨照比马家辉大一届,读历史系。台大在他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迹是老校长傅斯年的埋骨所在—傅园。“傅园有一种浪漫和鬼魅。“杨照没课的时候,枯坐在傅园,
期刊
George Wheelhouse 英国人。2009年开始接触自然风光摄影,现专注于暗调摄影 (low key photography)的手法来拍摄动物。  一旦具备设计和艺术功底的摄影师迷恋上某种东西,创作出来的作品应该是让人难忘的。George Wheelhouse正是这样一位摄影师。他无比迷恋自然界,并且想知道,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的其他物种,它们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于是,我们看到了这
期刊
作为有可能是大陆『最资深的影迷』之一,张小北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和可能性,  预告片、影评、编剧等等,都是他向电影接近的一种方式。  工作闲暇时,张小北会坐在公司地下室的沙发里抽会儿烟,烟雾缭绕的室内光线并不充足,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电影海报。尽管公司创建已经三年,但张小北一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地下室的三张黑色皮质沙发和一张大号的木质茶几既是“会议室”,也是他休息的地方。如果正经事来了,他会信步走
期刊
『沉香如修行般是在非常贫瘠、瘴毒及恶劣的环境中不断结香形成,最后却用最奢侈的方式—燃烧,来消耗掉。』  一直想把自己的收藏做成专题陈列馆,雍荷堂的名号用了很久,熟人都知道任刚看到什么好的玩物都要收,不过,他对外的形象一直都是潜心一门—沉香。 沉香,有个美丽的名字,然而你第一眼见到的若是没经加工的原料,难免有点怀疑,一块块的烂木头却能散发出让任刚着迷的香味,细看之下,烂木头外所包裹的琼脂,才是令任刚
期刊
看完电影,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再过十年,《五月之后》能否像《戏梦巴黎》一样,晋升为文艺青年入门的必修级电影……青春片向来具有有惊人的杀伤力,有时候,观众甚至不在意它到底讲了什么。只要触碰到某个时间事件,他们的审美标准就会突然失灵,方寸大乱。 同是讲述五月风暴,同是那段只有烈火没有结果的激荡青春,《戏梦巴黎》似乎更加有戏味。三人大被同眠、携手穿越卢浮宫,很多段落已经成为经典。《五月之后》则不然,影片
期刊
从作为根本的叛逆态度,乃至风格的创新度上来说,将Nirvana、Sonic Youth和Pixies这三支走红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Alternative Rock乐队视为美国甚或西方摇滚的终结者,并不算多么极端的说法。而其中,仅出过四张专辑的Pixies在听觉上则最为历久弥新。今年以来,他们推出了新的单曲《Bagboy》和EP《EP1》,距其发表最后一张录音室唱片 《Trompe le Monde
期刊
照沈雷一位朋友的话说,他是个『能将啤酒罐拿出红酒杯感觉』的人。而沈雷也毫不吝于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包括旅行、食物、娱乐,当然更包括工作和生活所在的空间。  沈雷 著名国内建筑设计师,杭州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合作过的客户包括阿里巴巴、外婆家、中邦酒店、光线传媒等。  沈雷齐肩长发的造型保持了许多年—这让他光从外表上看,就能被普通人轻易划入“艺术家”,并且是“有范儿”的艺术家范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