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人新解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p9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患有不算严重的牙周病以外,这个30多岁、身高约170厘米、体格健壮的男子堪称很健康。最近他喝过一种用大麦、草和小麦熬的粥,或许还吃了几口肉。然而,这却是他的最后一餐。这餐之后12-24小时之间,他就被勒杀了,颈部被从一只耳根割到另一只耳根,然后尸体被扔进丹麦的—处泥炭沼泽。此后他就躺在那里,直到1952年,当附近格劳伯尔村的居民前来挖泥炭作燃料时,他的遗骸终于重见天日。当时,他的皮肤还很完整,满头的头发也都还在。很快,他就成为出了名的“格劳伯尔人”,尽管他看上去像是最近才死的,但实际上他生活在大约2300年前,是名副其实的古人。
  32年后,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林斗泥沼中,挖泥炭者以为自己看见了一块堵塞切割机的木头,他们把它从切割机上取了下来。当上面覆盖的泥炭脱落后,他们才发现这竟然是一条人腿。当时警方正在此地调查一桩可能的命案,因为一年以前在这里发现了一颗人头,被认为属于当地一名神秘失踪的女性。这个妇女的丈夫很快就承认自己谋杀了妻子。而事实上,这具头骨并不属于这个妇女,而是属于一名生活在距今2000年以前的男子。考古学家在征得警方同意后,将包含那条人腿的一整块泥炭带回实验室检验,结果该男子的头颅、双臂和躯干很快都浮现了出来。这具泥炭人后来被叫做“林斗人”。
  林斗人生活在公元1世纪,死时20多岁。身体健康。他死前刚理过发,经过仔细修剪的指甲和嫩滑的手掌都暗示他没干过什么体力活。他死前也刚吃过一顿饭——烤麦麸饼和用槲寄生(一种常用作圣诞节室内挂件的植物)制作的饮料。吃完这顿饭之后不久,他的头部就遭到两次重击,其中一击使得骨碎片进入了他的大脑。他还遭到绞索勒杀,绞索由动物肌腱做成(直到他被发现时仍套在他的颈部),他的两块颈椎断裂,颈子被一直割到静脉,他的一根肋骨也断了,很可能是被他人膝盖用力顶在他背上压断的。接着,他也被扔进泥沼。
  过去1万多年来,泥沼尤其是欧洲西北部的泥沼一直是成千上万人的最终安息地。对泥炭人(在泥沼中发现的古代亡者)的首批发现报告出现于18世纪,此后不断有泥炭人被发现,而且常常都是由割挖泥炭的人发现的。有些泥炭人非常古老,其中最早的泥炭人是来自丹麦的“科比堡妇女”,她生活在大约公元前8000年。有些泥炭人的生活年代则很近,比如在泥沼中发现的苏联战斗机飞行员鲍里斯·拉孔列夫的遗骸,而他的战机是于1943年在俄罗斯北部被击落的,在迄今发现的所有泥炭人中,只有大约20个像格劳伯尔人和林斗人那样完整,其他的则只剩下骨骸或残肢。许多泥炭人在发现后就被仓促移走,其中一些因保存不当而毁坏,或者被遗忘在了博物馆的储藏室里。一个泥炭人在伦敦的一次拍卖会上被出售,一些泥炭人甚至被磨成“木乃伊粉”,作为具有“神秘效果”的药物来贩卖。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泥炭人样本留存至今,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样本陆续出现,泥炭人继续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考古学家说,泥炭人之所以很特别,是因为他们皮肉仍存。因而看上去就像是现在的人。诸如面貌复原之类的技术使我们看到了“伊德少女”(—个多世纪以前在荷兰发现的一名16岁女性泥炭人)在世时的容颜,而x光和CT扫描则让科学家看穿了格劳伯尔人的皮肤,看见了他胃里的东西,看清了他身体的每一寸。
  那么,我们对这些古代泥炭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泥炭人”这个术语,通常是指来自欧洲西北部、在泥沼中发现、年代属于铁器时代(公元前500年-公元100年)的数百具人类遗骸。由于泥沼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克尔特部落人举行献祭包括杀活人祭祀仪式的神圣场所,所以现代人惯于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来解读泥炭人:泥炭人要么是罪犯、性变态者,要么是受到残酷折磨的殉情人(被杀以祭神的活人)。可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经过对泥炭人的仔细探索,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以如此单一的方式解读泥炭人是不正确的,必须针对泥炭人的发现地点,以及和这些泥炭人的生活时代相关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过去100年中,由于对泥炭的过度挖掘,泥沼一直在加速消亡,现在要想新发现泥炭人变得越来越困难。正由于此,目前对泥炭人的研究集中于重新检验在上个世纪发现的那些泥炭人所属的年代、他们死前的营养状况、他们的具体死亡方式,以及他们的遗体得以保存至今的环境条件等。研究者们也正致力于纠正以前因一味制造轰动效应而导致的在解读泥炭人方面的种种谬误。许多先前被归因于折磨或暴力处死手段的伤痕,现在被认为很可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例如,格劳伯尔人的腿骨和头骨断裂,现在被相信是由千年来的泥炭重压所致,并非是处死过程导致的。至于一些泥炭人浑身赤裸,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千年来一直置身于潮湿的酸性环境,他们的亚麻衣物已被全部分解了,他们的赤身裸体应该同其死亡方式没有关系。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泥炭人,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写在他们的保存完好的残骸上。
  
  克兰德·哈兰人
  
  
  2001年,在苏格兰西岸外赫布里底群岛中的南尤伊斯特岛上,考古学家在一座已有3000年历史的房屋的地面下发现了两具不同寻常的人骨架。这所房屋是克兰德·哈兰的四座“圆屋”之一,“克兰德·哈兰”一词源自附近的一处现代墓园,这里位于一片条状的沙地,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300年,一直有人在此地居住。
  这两具骨架中,有一具属于一名年迈的男性,他死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另一具属于一名女性,她卒于公元前1300年前后。埋在沙土中的这两具骨架,同那些皮肤就像皮革的泥炭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考古学家经过仔细分析、检验和观察,发现这两名死者的遗体都曾被刻意放在泥沼中制成木乃伊,然后才移葬到了沙土里,它们也是欧洲早期部落中罕有的此类术乃伊。
  考古学家是怎样得出上述结论的呢?这里涉及到一个法医考古学过程。首先,两具骨架都很完整,并且都以胎儿姿势埋葬。那名妇女死后,她的两颗牙齿被取下并放在她的手中。那名男子的遗骸更奇异:他的躯干和四肢属于一个人,头颅属于第二个人,一块颚骨则属于第三个人,并且这三个人是在一个150年的时间跨度中先后死亡的。通过对这些遗骸和房间地面上烧焦的谷粒进行放射性碳时间测定,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骨骸是在这些人死后很长时间才被埋葬的,具体而言,它们曾在地面上待了几百年之久。不过,这些骨架上的关节仍然相连,这意味着在骨骸下葬时皮肤和肌腱依然连接着骨头,而在南尤伊斯特岛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除非采取某种形式的人工防腐措施,否则是绝无可能做到这样的。
  这些人为什么会在死亡之后很久才被埋葬呢?要想破解这一谜题,研究人员手中的唯一线索就是骨头。当尸体腐烂时,肠道中的细菌会分解人体组织, 最终却成为其中的超级巨星。
  
  尤齐特女孩
  
  2000年,在德国尤齐特一处泥沼中,一名操纵挖沟机的割泥炭者发现了各种各样的人体遗骸—一皮肤、毛发、腿骨、一只脚、指甲和胸腔等。警方随即赶到现场,南于尸体赤裸,他们怀疑这是一各性犯罪的受害者。但因为缺乏其他任何线索,无法确定死者身份,此案只好搁置—边。
  五年后,在同一地点义发现了一只手,警方再度被叫了过来。由于这只手的发现位置远在现代割泥炭下面很深处,警方意识到它不应该属于一名现代受害者。最终,他们—共发现了—个年龄在16-19岁之间的女孩超过100块残骸。碳时间测定结果表明,这个女孩死于公元前650年左右。不幸的是,这个泥炭人已被挖沟机搞得四分五裂。
  女孩死在这个巨大的黑暗泥沼的中央,只有跳过泥沼中由石南属植物和矮树构成的一个个小岛,女孩方能抵达这个位置。那么,她当初冒险来到泥沼中央究竟是为什么呢?—位著名的湿地考古学家推测,女孩当初很可能前来收集乌饭树一早期德国部落曾使用这种有毒植物的果实,但她不幸滑落到泥沼中再也爬不起来。总而言之,女孩肯定不是被谋杀的,因为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任何暴力证据。换句话说,她极可能死于事故。
  
  红毛弗兰茨
  
  1900年,在德国的波坦吉摩沼泽中,人们偶然发现了—个年轻男性泥炭人。由于受泥沼酸性环境的影响。他的头发、胡子和眉毛都变成了红色,于是人们很快便习惯地称他为“红毛弗兰茨”。在这个泥炭人被移往当地博物馆后,研究人员对他进行了检测,结果在他的臀骨上发现了“骑手面”(因过多使用臀部肌肉和结缔组织而导致的凸起,经常骑马就会造成这样的凸起)。
  研究人员还发现,红毛弗兰茨的上臂受过伤,很像是箭伤,但伤已痊愈了很久;他的锁骨也曾断裂过,同样也已痊愈了很长时间。那么,红毛弗兰茨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很长时间里,这个泥炭人一直都仰面躺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直到几十年后,当博物馆人员把他翻过身来呈俯卧状时,才发现他的喉部有一道很深的割痕,这道割痕至今在其颈背和肩部遗留的软组织上清晰可见。显而易见,红毛弗兰茨当初是被处决的。
  随着对泥炭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对他们死亡真相的还原将越来越逼近真实。然而,我们仍然无法知道某个泥炭人是一个巫师还是一个罪犯,是—个牺牲品还是一个受罚被处死者。
  
  相关链接:
  
  泥沼科学
  
  泥沼是令人充满想象力的地方,它们既没有太多泥土,也没有太多水,既充满诱惑,又暗藏杀机。或许,最令人难解的就是泥沼保存有机材料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反直觉的:为什么像泥沼这样潮湿甚至发臭的地方却能保存有机物?一定是因为泥沼中的条件如此恶劣,如此充满敌意,就连司职于尸体腐烂过程的细菌也忍受不了,因而无法工作了。
  当苔藓在低海拔处累积时,泥沼就形成了。苔藓令土壤充满水分,从而阻止氧和养分循环而入。通常情况下负责分解有机材料的细菌因缺氧而不能发挥功能,留下的就是一大堆虽然潮湿但不会腐烂的糊状物,这便是泥炭。苔藓在一堆泥炭顶部继续累积,形成新的泥炭层,如此循环。被埋在泥岩层中的有机材料分解程度很低,并且释放出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科学家迄今不清楚这些化合物的具体构成,但其中一些化合物拥有防腐特性。在一些泥沼中,酸性条件就同醋一样,而其产生的效果则与鞣革类似,对有机材料有进一步的防腐作用。不过,不同的人体组织对泥沼中的酸性环境的反应也不同。例如,一些泥沼中的酸能够彻底溶解骨骼中的磷酸钙。
  然而,泥沼生态环境相当复杂,即使在相对小的范围内,化学组成、水位甚至温度等许多指标都可能明显不同。这些微环境之间的差异,常常决定着一处泥沼最终会保存下来什么,又会让哪些东西腐烂掉。一具尸体在泥沼中可能跨越多个微环境,于是一些身体部位被保存下来而另一些则腐烂掉。例如,托伦德人的脚的皮肉得到了完美保存,而他的手则只剩下骨架。
  世界上只有一部分泥沼具备保存哺乳动物身体组织的合适条件,其中大多数都位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北欧含盐水体附近。例如,在丹麦“哈拉德斯科尔妇女”(一个已有2500年历史的泥炭人)遗骸的发现地,来自北海的含盐空气快速拂过加特兰湿地,为泥炭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随着新的泥炭替代旧的泥炭,位于下面的旧材料开始腐烂并释放腐殖酸(也被称为泥沼酸k泥沼酸的DH值同醋相仿,泥沼酸保存人的尸体的方式同用酸洗方式保存水果是一样的。另外,因为泥沼是在缺乏排水的地区形成的,所以泥沼的—个典型特征就是几乎完全缺氧。在强酸性而又缺氧的泥沼中,需氧有机体自然没有机会来引起腐烂。科学家发现,泥沼保存人体还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尸体必须在冬季或初春时分被放进泥沼中,因为这时的水温才足够低——不到4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细菌无法快速生长以导致尸体腐烂,泥沼酸才有可能赶在尸体开始腐烂之前浸透身体组织。
  泥沼中的化学环境是一种完全饱和的酸性环境,其中有机酸和乙醛的浓度相当高。在泥沼寒冷而又不流动的基质中,一层厂层的泥炭藓包裹人体组织,阻止水循环和氧的渗透,从而有助于保存尸体。酸性泥沼在无氧条件下的另—个能力就是保存毛发、衣物和皮革制品。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复制了泥沼的保护过程。
  应该指出的是,迄今已发现的大多数泥炭人都没有得到妥善保存,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腐烂现象。当这类样本暴露在常温下时,就可能迅速开始腐烂。因此,许多泥炭人已被彻底毁坏。
  
  泥沼中还保存了什么?
  
  人类尸体并不是北欧泥沼的唯一“居民”。寒冷、潮湿、厌氧和酸性的泥沼也能保存金属、木头、衣物、动物皮毛及其他许多物品。在泥沼中发现的不少物品,据信都是古人故意丢在泥沼中奉献给神灵的供品。下面是其中一些引人注目的发现。
  尼丹船 如今丹麦的尼丹泥沼在铁器时代是一座圣湖,古人将被征服者的武器和其他物品投入湖中。这个湖最终变成泥沼,也将年代在公元200年-450年之间的各类物品保存了下来,其中包括三艘船,一艘已变成碎片,一艘在1864年当地的一场战争中丢失,还有一艘迄今完整。这第三艘船就是著名的尼丹船,其重量超过3吨,有15对船桨,它为现代人了解早期北欧造船工艺提供了无数宝贵的线索。1997年,两根一端有男性面部雕刻的木柱被发现,它们当初很可能就安装在尼丹船的船舷上。
  多丽丝宝藏 多丽丝宝藏的制造年代在公元前7世纪,一共包括差不多200件青铜矛尖、斧头、大弯角、鸣板(一种乐器)等。这个宝藏发现于爱尔兰奥法利郡的一处泥沼,这个泥沼当初很可能是一座湖,也是古人供奉神灵的一个主要场所。
  法顿诗篇2006年,一部用牛皮包装的牛皮纸诗篇在爱尔兰中部一处泥沼中被发现。这部中世纪早期的诗篇以拉丁文写作,如今被称为“法顿诗篇”或“第84篇赞美诗”,其主题是“再会,眼泪”。
  赛伊德牧场 泥沼不仅隐藏小物品,有时甚至能保存一整片风景。20世纪30年代,在爱尔兰北马约海岸赛伊德地区一处巨型泥沼下面,一名挖泥炭者意外发现了一片年代在5500年以前的建筑群落,其中包括房屋、巨石墓以及由石墙包围的田地等,显示当时这里有一个发达的新石器时代农牧体系。这个“农牧场”占地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是全球已知最大的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特伦德霍姆太阳战车 这辆两轮青铜战车发现于丹麦西兰岛特伦德霍姆地区的一处泥沼中,长约60厘米,已有3400年历史。它塑造的是一匹马拉着太阳(仅在一面镀金)穿越北部天空的形象。1998年,运用金属探测器又发现了这架战车车轮的一些附件,而此时距离这架战车的首度发现已近100年。
  冈德斯特拉普大锅 这口制造年代在公元前1世纪的大锅,1891年发现于丹麦希默兰半岛的一处泥沼中,它向现代人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口经过装饰的银锅在被埋葬前被拆卸成了十几个部分,锅面上的图像包括众神、龙和一系列动物,明显属于克尔特风格,而锅的整体风格和工艺则具有强烈的欧洲东南部色雷斯特征。更奇怪的是,这口锅的原材料看来是来自波斯的硬币。另外还有专家认为,锅面图像具有印度风格。考古学家迄今无法对冈德斯特拉普大锅做出确定的解释。
其他文献
母行星:木星  轨道周期:16.689天  半径:地球半径的75.7%  质量:地球质量的1.8%  可居性指数:0.35  卡里斯托是排在加尼美得之后的木星第2大卫星,也是太阳系中第3大卫星和太阳系中没有完全分化的最大天体。伽利略在1610年率先发现了卡里斯托。卡里斯托的直径为4821千米,相当于水星直径的99%,但只有水星质量的大约1/3。卡里斯托在4颗大木卫中距离木星最远,轨道半径大约为18
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举办了主题为“变革时代下的技能管理”的全球学习论坛。该论坛认为气候变化、人口迁移、数字技术的发展等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绿色经济的转型、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创业形式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工作内容和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尤其是职业教育创新。创新需在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的复杂生态系
数千年来,神话传说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绝大多数的神话传说,仅仅是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故事而已。但也有一些根植于过去真实的地质事件,它们向现代人提示着潜在的危机,述说着自古以来人类对地球力量的极大敬畏。一些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这些传说故事实际上是地质事件目击者对这些事件的记录、评说。虽然如今已无从了解是传说在先还是灾难在先,但传说故事却能提供有关过去的线索,甚至有助于填补对很久以前地质现象的科学知识
现代南极探险活动从1957年就开始了,当时一艘载着苏联南极探险队成员的船只来到了南极东部冰盖,他们的目的是要到达在靠近人迹罕至的冰极(或称“难抵冰极”)处建立的一个科考基地,并对南极冰下进行探查。  在向南极深处推进的过程中,他们设置了一些小规模的爆炸,记录炸弹穿过冰层和从冰下返回的震波回声。在靠近南极洲东部中心一处冰层极薄处,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冰下山脉——高达近3000米的甘布尔泽夫山脉,其最
你或许会问:那些著名公司为什么要拿这么难的谜题考察应聘者?来看一个真实案例。一名男子J正在申请入职K公司(一家真实的全球知名IT企业,它在面试中采用了前文提及的帽子谜题),估计J的成功率只有大约1/130(即平均来说,130名应聘者中最终只有1人能进入该公司),与之相比,美国高中生申请就读美国哈佛大学的成功率大约是1/14。  J的首位面试官不仅迟到,而且大汗淋漓:他是骑车来上班的。他首先针对J的
初夏的荷塘里,正在举行昆虫界的百米气步枪比赛的决赛。比赛选手是大团扇春蜓和马奇异春蜓。这两位都是飞行艺术大师,视力超群,视野近360度。这次的空中较量,既要比拼视力,还要展示空中姿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荷花池之上,大团扇春蜓和马奇异春蜓先在青蛙评委的带领下,在百米之外的荷叶平台上一起放置了靶子,然后一起倒退到飞行点。  空中巡视员  圆圆算得上是蜻蜓家族里的大个头,它像一架威猛的战斗机,在领空
1916年洛威尔的突然去世,导致对X行星的搜索暂时中止。洛威尔的一位朋友说,没能找到X行星,“几乎杀死了他(洛威尔)”。洛威尔的遗孀与洛威尔天文台争夺洛威尔的遗产,这场法律战导致对X行星的搜寻停止了许多年。1925年,洛威尔天文台获得了一部新的33厘米宽视场望远镜(由洛威尔的兄弟出资),对X行星的搜索得以恢复。1929年,该天文台台长施莱弗把定位X行星的工作交给了22岁的美国堪萨斯州农场工汤博。当
根据一项新研究,利用来自人类基因组中仅9个区域的表观遗传信息,科学家就能以高达70%的准确率预测男性性倾向。这是基于分子标记预测性倾向的第一个模型。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研究的并非是包含于DNA中的基因信息,而是同卵男性双胞胎基因组中的DNA甲基化(影响一个基因何时表达及表达方式的一种DNA分子改变)模式。虽然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但是环境因素会导致他们的DNA甲基化有差异。因此,通过研究同
(stoat)(weasel)  想要真的分辨这两种小动物可并不那么容易,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不会在我们眼前静止太长时间,因此也不会留给我们充分观察和分辨的时间。白鼬(上图)的个头更大一些,也更胆大一些,因此它们更容易被观察到;而伶鼬则更愿意远离我们的视线,偷偷地生活。但显然,仅靠个头来辨识它们并不可靠,尽管一些伶鼬确实能小到钻过一枚较大的戒指,但一些體型较大的伶鼬也和一只小白鼬差不多。  另一个
美国宇航局设想的金星载人飞船。  虽然还没有任何人去过金星,但来自地球的飞行器已经多次造访过金星。那么,从地球出发去金星,旅途要花多少时间呢?  第一艘前往金星的地球飞行器是苏联的“金星1”。1961年2月12日,它从地球升空去金星。不幸的是,科学家在2月17日与它失去联系。任务控制员没有机会进行轨道修正,因而未能指引它靠近金星。科学家推测,当年5月19日,“金星1”从距离金星10万千米处飞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