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工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不仅要体现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传承上,还要体现在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养成上。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是提升教师队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跟踪调查分析,从企业实践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和成效进行了对比论证,为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加强队伍建设提出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企业顶岗实践 工匠精神 工學一体化 职业素养
课 题:本文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ZJJX12JZ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呢?优良的行为习惯,一定是在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中受老师、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养成的,因此企业顶岗实践也是教师进入教育行业前以及教师生涯中不脱离企业实际的必修课。要真正做到“校园与产业园的全方位对接”,教师是实现对接的桥梁。
一、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1.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学习前沿技术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相对而言,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是技工院校远远不及的。要不断通过企业实践,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将其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了解行业动态,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素材和载体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广。要成功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离不开企业的工作实际。只有充分理解了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能力,才能找到改革的方向和落脚点,才能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将教学环节与生产流程对接。
3.感受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深刻领会工匠精神
企业实践为教师提供了广泛接触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切身体会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机会,在实践中去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精髓。
4.加速新教师培养,引发岗位与课程内在联系的思考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工院校职业专业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现代技术工人。教师要在企业实践中了解职业和专业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课程与岗位的关系,从而掌握教育的本质内涵。
5.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企业实践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加深对双方的认识和了解的桥梁,有利于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除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还可以加强人力资源共享和科研合作。教师发挥自身专长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支持,将科研成果、新技术转化为社会效益。
二、实践内容研究
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作者对232位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教师进行了实践目的调查(实际收回229份问卷,回收率98.7%),对12家企业和3所技工院校进行了访谈,针对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和院校情况分析调查和访谈结果,提炼出以下实践目的和内容。
三、管理与考核的原则
为了达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目的和要求,除了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外,必要的管理手段和考核方法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要视为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另外,还要完成实践工作日志,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技能方法、心得体会和管理方法等,之后将期提炼归纳为总结报告,以供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具体考核机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要从企业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着手,准确、全面地衡量老师实践的真实情况,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导向性原则。考核机制的构建要起到一种正向引导作用,让教师树立对实践的正确看法,能够意识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3)激励性原则。科学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衡量教师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还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应包括一定奖惩措施,奖罚分明。
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应该包括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材料和成果、技术服务和研发、专业与课程建设等。主要检查实践记录、总结、技能、成果等,在工作材料与成果、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针对不同的专业、企业性质可以适当调整,增强考核机制的针对性。
四、实践前后对比研究
经调查分析和交流座谈,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给学校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匠精神的深刻领会。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将质量意识养成为最基本的工作习惯,将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进校园。将6S管理搬进课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技能和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能更加生动地呈现课堂内容,且重点突出,更加注重于从应用角度去理解和传授知识和技能。
(3)校企合作成果丰富。参与了企业技术攻关、研究开发、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成果丰富。
(4)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清晰。当整个团队中的大多数人对企业工作流程、岗位职能都有深入了解的时候,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才能找到切入点,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教师的企业实践,拉近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不是教学与应用之间脱节的距离,而是在角色定位中相互配合和认同的距离。
五、困难与不足
由于师资紧缺,工作任务重,企业管理因素等影响,各学校在安排教师参加顶岗实践和监督管理上都有一些困难。
第一,教学与实践工作时间冲突。由于各学校的快速发展,规模、层次逐年扩大,开展教学、教改、教科研工作任务重,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常与校内工作冲突,不可兼顾。
第二,管理难度大。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期间,要严格按照企业要求及作息时间管理,若企业未严格按学校要求落实,学校本身又鞭长莫及、疏于管理,将带来教师态度散漫、工作不力等负面影响。因此,在选择实践企业时,要选择一些管理优质、文化健全的企业,校企签署合作培养协议,严格落实实践制度,加强考核监督。
总之,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是积极的,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用的,对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培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喆.高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现状与考核机制[J].科技展望,2015(5).
(作者单位:珠海市技师学院)
关键词:企业顶岗实践 工匠精神 工學一体化 职业素养
课 题:本文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ZJJX12JZ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呢?优良的行为习惯,一定是在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中受老师、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养成的,因此企业顶岗实践也是教师进入教育行业前以及教师生涯中不脱离企业实际的必修课。要真正做到“校园与产业园的全方位对接”,教师是实现对接的桥梁。
一、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1.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学习前沿技术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相对而言,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是技工院校远远不及的。要不断通过企业实践,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将其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了解行业动态,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素材和载体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广。要成功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离不开企业的工作实际。只有充分理解了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能力,才能找到改革的方向和落脚点,才能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将教学环节与生产流程对接。
3.感受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深刻领会工匠精神
企业实践为教师提供了广泛接触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切身体会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机会,在实践中去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精髓。
4.加速新教师培养,引发岗位与课程内在联系的思考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工院校职业专业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现代技术工人。教师要在企业实践中了解职业和专业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课程与岗位的关系,从而掌握教育的本质内涵。
5.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企业实践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加深对双方的认识和了解的桥梁,有利于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除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还可以加强人力资源共享和科研合作。教师发挥自身专长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支持,将科研成果、新技术转化为社会效益。
二、实践内容研究
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作者对232位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教师进行了实践目的调查(实际收回229份问卷,回收率98.7%),对12家企业和3所技工院校进行了访谈,针对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和院校情况分析调查和访谈结果,提炼出以下实践目的和内容。
三、管理与考核的原则
为了达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目的和要求,除了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外,必要的管理手段和考核方法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要视为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另外,还要完成实践工作日志,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技能方法、心得体会和管理方法等,之后将期提炼归纳为总结报告,以供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具体考核机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要从企业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着手,准确、全面地衡量老师实践的真实情况,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导向性原则。考核机制的构建要起到一种正向引导作用,让教师树立对实践的正确看法,能够意识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3)激励性原则。科学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衡量教师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还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应包括一定奖惩措施,奖罚分明。
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应该包括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材料和成果、技术服务和研发、专业与课程建设等。主要检查实践记录、总结、技能、成果等,在工作材料与成果、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针对不同的专业、企业性质可以适当调整,增强考核机制的针对性。
四、实践前后对比研究
经调查分析和交流座谈,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给学校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匠精神的深刻领会。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将质量意识养成为最基本的工作习惯,将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进校园。将6S管理搬进课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技能和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能更加生动地呈现课堂内容,且重点突出,更加注重于从应用角度去理解和传授知识和技能。
(3)校企合作成果丰富。参与了企业技术攻关、研究开发、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成果丰富。
(4)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清晰。当整个团队中的大多数人对企业工作流程、岗位职能都有深入了解的时候,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才能找到切入点,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教师的企业实践,拉近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不是教学与应用之间脱节的距离,而是在角色定位中相互配合和认同的距离。
五、困难与不足
由于师资紧缺,工作任务重,企业管理因素等影响,各学校在安排教师参加顶岗实践和监督管理上都有一些困难。
第一,教学与实践工作时间冲突。由于各学校的快速发展,规模、层次逐年扩大,开展教学、教改、教科研工作任务重,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常与校内工作冲突,不可兼顾。
第二,管理难度大。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期间,要严格按照企业要求及作息时间管理,若企业未严格按学校要求落实,学校本身又鞭长莫及、疏于管理,将带来教师态度散漫、工作不力等负面影响。因此,在选择实践企业时,要选择一些管理优质、文化健全的企业,校企签署合作培养协议,严格落实实践制度,加强考核监督。
总之,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是积极的,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用的,对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培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喆.高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现状与考核机制[J].科技展望,2015(5).
(作者单位:珠海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