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和永恒的主题,本文从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巧妙设问,自主学习等五方面论证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五大策略。
关键词: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巧妙设问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斯宾塞也指出:“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引路人,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帮助学生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有效策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主要做法如下:
策略一:创设情境,真情体验,实际操作,深刻领悟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创设情境,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 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 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基本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策略二:走进生活,感悟数学,巧妙设问,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策略三:情境体验,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种体验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对学生而言,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及时提出“如何来求平均数?”,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通过”问题解决“这一教学手段,串起了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3)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整堂课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生活,问题来源于学生,突出“应用性”。通过平均分、平均身高、每季度用水情况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策略四:导学点拨,开放课堂,大胆展示,享受成功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课堂的设计上,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搜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
策略五:寻找规律,举一反三,总结学法,学会学习
任何一個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即规律,然后举一反三,总结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巧妙的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正如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意识,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画笔,去谱写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壮美蓝图!
参考文献:
[1]仇保燕.教学思维方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张楚庭.数学与创造[M].武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王仲春,李元中,顾莉蕾,孙名符.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巧妙设问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斯宾塞也指出:“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引路人,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帮助学生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有效策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主要做法如下:
策略一:创设情境,真情体验,实际操作,深刻领悟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创设情境,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 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 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基本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策略二:走进生活,感悟数学,巧妙设问,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策略三:情境体验,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种体验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对学生而言,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及时提出“如何来求平均数?”,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通过”问题解决“这一教学手段,串起了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3)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整堂课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生活,问题来源于学生,突出“应用性”。通过平均分、平均身高、每季度用水情况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策略四:导学点拨,开放课堂,大胆展示,享受成功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课堂的设计上,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搜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
策略五:寻找规律,举一反三,总结学法,学会学习
任何一個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即规律,然后举一反三,总结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巧妙的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正如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意识,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画笔,去谱写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壮美蓝图!
参考文献:
[1]仇保燕.教学思维方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张楚庭.数学与创造[M].武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王仲春,李元中,顾莉蕾,孙名符.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