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叫MSN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和网络,距离到底有多远?也许,咫尺天涯。也许,交融难分。
  如果你还没有经历过一种叫MSN的生活,那么,只能猜测你已年过半百。MSN,即时通讯工具。许多人的生活已经根本无法与之割裂。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MSN上,很正常。
  “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一物降一物……”、“如果中了一千万,我就去买30套房子租给别人,每天都去收一次房租。哇咔咔……充实!”——类似这样的名言,正在MSN上流传,不费吹灰之力,引无数白领竞折腰。
  
  关于MSN的名词解释
  文 → 万骏
  
  MSN时代?
  中国白领据说又走进了一个新时代——MSN时代。标志是,老板们开始对MSN禁聊了。但伟大的中国白领,在网络即时通讯领域关于自由权利的斗争里,始终牢牢地掌握着与资本力量搏斗时在通讯工具上的优先选择权。
  
  
  MSN生活??
  MSN有生活吗?如果中国白领的生活在严格的定义上仅仅指下班以后,MSN理当和生活无关。晚上还在MSN上的兄弟是不是加班了?只不过,每个公司都有在字面追求和建设像谷歌那样的企业文化的权利,但最后的结果最好还是要像一个躲写字楼里生产车间/流水线。再问一遍,MSN有生活吗?没有,除非:生活=工作,工作以外=工作的前期准备。自由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呀!!
  
  MSN自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后工业化时代的都市里写字楼/生产车间里潜渊暗流的信息传递——自由,MSN的自由。绝望里的华丽转身,压迫中的人民智慧,自由,无处不在的自由。自由,伟大的、据说已经中产了的中国白领的自由王国——MSN,生活化的工作和工作化的生活里已然成为神话的小小缝隙,让老板们无可奈何的小小缝隙。
  
  签名!
  最重要的是签名。每天看朋友们更新的签名往往是一天里最会心的时刻。黑猩猩生气和开心的时候是拍胸脯,我们是换签名,震撼之香初上舞&记忆之春山如笑,多少才情在山样的文件边和阴险的老板、白痴的主管旁,于此间一一流露。
  这个时代的我们已经没有动荡的天下家国忧心动容,已经没有火红的革命岁月激情燃烧,已经没有领袖的英明召唤走向五湖四海,已经没有海子的春暖花开慰藉孤绝的魂魄。这个时代的我们只是在这里,这些俏皮的签名里,不黄不暴力地,荡漾着其实可以细腻得多的我们自己哩。有一种生活叫MSN,他是自由的,比如签名——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光剑……人是什么样的人,飞檐走壁的人,美女爱英雄……
  
  聊天!!
  我要聊天。禁聊的时候最佩服那些用内网的邮箱狂聊的小姑娘了。
  写字楼/生产车间的工作是拒绝语言、拒绝不留痕迹的交流、拒绝不产生效益的沟通的。据说这是科学的。契约的社会是要有文字凭据的;口头的约定是要有书面证明的;严格按照规矩干,哪里来什么多余废话的寒暄呢?一个科层化的社会如此运转最有效率,能当老板的毕竟都不是正常人啊!世界的白领面对的一般总是如此情形。
  但是我们是中国白领!!中国的白领!!!
  
  中国的政治讲究民意上达天庭,绕过白痴主管最好的办法是?——MSN,如果老板用的话。
  中国的士人(士人=知识分子=白领)讲究忧国忧民,讽议朝政,那是中国士人的一贯作风,签名有云:风声雨声黄秋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少林寺,寺寺关心。那么,聚众造反,不,聚众聊天最好的办法是?——MSN!
  中国的文化讲究内敛含蓄,哪怕打个喷嚏都能沾上唾沫的同事,也有要心领神会的时候,怎么办?——MSN!!
  中国的文明核心在于声音而不是文字,文字只能进行空间意义的概念推理,只有声音,只有声音的流动才能达致时间的深远和意义生动,现在猜谜:什么东西既能流动又不用出声,还不留痕迹呢?——MSN!!!
  我要聊天。伟大的中国白领的自由的MSN,五千年的中国文明灵魂附体于其中。
  
  MSN时代?/白领的时代?
  如果有一种生活叫MSN,他的核心就是自由。是让老板们无可奈何的小小缝隙里的伟大自由,这个神话正是由伟大的、据说已经中产了的中国白领们在创造着。18世纪伦敦的钢铁工人还只是拥有啤酒馆的快乐时光,我们的中国白领们已经进化到让生活化的工作里充满了自由的乐趣——因为MSN。从这个意义上说,还真不该说中国进入了MSN时代,而是MSN迎来了它的中国白领时代,只是创造着一个新的时代的中国白领们,在这自由里还会觉得一丝丝幽幽的苦涩。据说后MSN时代马上就要到了,MSN Chat Monitor & Sniffer这个监听软件也流行开来了……
  向伟大的中国白领致意!
  
  MSN,没了你,
  我们该如何
  
  MSN的依赖
  文 → 奔加
  我常常自问,没有了MSN,我会怎么样?
  其实,不用殚精竭虑地思索答案。答案,2006年已经出现了。那一年,MSN的老用户也许还记得,亚太地区发生大面积通信灾难,谁都上不了MSN。那一刻,我和我的同事们才猛然发现,没有了MSN,我们简直无法工作。
  我和许多工作方面的关系户一直通过MSN进行交流,MSN无法登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已经不太习惯叫快递了——MSN上传送文件只要几秒钟;我已经不习惯打电话了——MSN上能够讲出所有的难堪话语,不用和对方打照面;我已经不太习惯……
  真的觉得MSN已经成为办公室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甚至上下级之间,都或多或少地通过它在联系。失去了MSN,我们便对很多以前熟识的MSN好友一无所知,电话不知道,信箱不记得,家庭、工作等信息更是无从知晓,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所有的一切都化为汽体,消失于无形。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当时不能登陆MSN,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只有我一个人那么感到孤立无助。但在随后媒体的报道中,我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在郁闷!“记者昨天在猫扑、新浪、网易等论坛中发现,80%以上的白领表示,由于无法使用MSN,生活工作均受到影响,而且产生了焦虑情绪。”我的天,郁闷还是说轻了,许多人的生活离开MSN后,竟然上升到心理问题,始料不及!
  
  回想那几天里,真的是精神涣散、坐立难安,比起那些中了网络游戏瘾的人们而言,我们似乎也要重新振作,开始另一种离开网络世界的生活。那几天里,据说一种失控的情绪在长期依赖互联网的人群中蔓延开来,他们不得不暂时跳离网络世界,回过头来重新看待自己的现实生活,那种无助的、孤单的、一个人的城市生活。以前总觉得网络世界热闹无比,而那天,感觉只有我一个人面对一张失效的、陌生的互联网。好在这次事件之后,MSN没有主动离开过我们,除非哪一天我想故意逃避某些人、某些事,故意不登陆,就像MSN2007年的那句名言:“脱机的人永远不知道联机的人等了她多久……”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生活,在这场脆弱的断网事件后,露出了真相。那些在MSN等聊天软件中静静的原以为稳固的关系,忽然失去了联系,让我们猛然警觉,如果没有了网络,一些人甚至再也不会有联系。MSN事实上只是一种孱弱的联系纽带,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深刻的反思,反思我们对MSN的依赖,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却也让大家陷入绝境。这是我们的错,还是MSN的错?
  
  MSN,世界通行
  文 → 爱昀
  我的MSN朋友栏里面,有78个联系人。有时候,如果他们忽然换了陌生的名字,我都难以分清谁是谁。
  每天早上,一到单位我的第一件事不是泡茶、不是看报纸、不是读文件,而是打开电脑输入用户名、密码登陆MSN界面,然后才是按部就班地做我该做的事情。
  MSN,是个有为青年。这不是我说的,但是我很认同这句话。我的老板以前不认同,她甚至下达过员工不得上MSN的条令,抓一罚百。结果呢,不了了之。因为后来她也发现,使用MSN绝对利大于弊。它的即时性功能实在强大到令人无可抗拒。最可爱的是,老板现在竟然允许我们在名片上印上我们的MSN信箱。她发现,我们通过MSN,不仅可以拉拢很多客户的感情,还可以加快工作效率,她对MSN的发明者从憎恨转为五体投地的崇拜,“可惜我不能给他股份,否则,真应该送给他点”。现在,老板也经常在MSN上和我聊着如何教养孩子的私人问题——反正没人看得到。
  虽然我和许多老同学、好朋友身处异地,但每天只要看到他们上线,就能够知道他们安然地来上班,甚至是推测出他们有没有迟到;如果他们的状态显示为“忙碌”,那么我就会发去一个“动漫图像”,问候一声。在MSN里,无论相隔多远,与陌生人都可以拉近距离,同时给了我们新的角色关系——M友。
  有了MSN,还可以结识很多新朋友,在浏览论坛或某网页时发现个志同道合的,要加他的MSN,只管加上没商量。因为,MSN世界通行呀!
  
  一天24小时MSN,不嫌多!
  文 → 小杜
  当年的一场SARS,让MSN寻觅到了大踏步发展的空间。如今日渐完善的MSN工具,则让我等小白领愈发不能割舍:用MSN发手机短信,传文件,玩游戏,看天气,开小会,再加上传情动漫和闪屏振动,通过它的各个频道购物、参加调查问卷……以前还有人常常在争论:到底是QQ好,还是MSN更人性?现在,除了公认的QQ传图片速度更快点之外,MSN的发展势头似乎大大超越了这个竞争对手。
  
  MSN不像QQ,谁都可以来骚扰你,MSN的功能可以让陌生人根本添加不上你,你在MSN上的朋友名单绝对是经过了一番筛选的,你还可以把家人、朋友和客户分类罗列在内。另外,你还可以随时屏蔽某些人,让他们暂时看不到你在线——假如你一时不想被他打扰的话。
  办公室里的MSN圈子,各占领地,各有所属。同事之间,即使只相隔一室,往往也懒得移步动口,只管在电脑键盘上啪嗒啪嗒打字。若按传统的思维看,有些话,在办公室里不仅不方便说,也可能根本就不能说。比如,你敢当众发牢骚吗?你敢在背后议论主管的工资条吗?……如今有了MSN,表面不动声色,但在MSN上,你只管激扬文字,大发牢骚!打出来的文字,只有圈子里的人知道,只有屏幕上看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MSN成就了新的“办公室政治”。
  MSN化生活里,除了快捷、务实,其实还有传情与温馨。知道那些动人的MSN故事吗?
  ——公司有同事辞职离开了,第二天当她在新办公室里上线时,发现以前的老同事们的MSN名字都改成了祝福她的内容,这份温情脉脉让她在新办公室里涕泪横流,肆无忌惮。
  ——颇有人缘的一个小姑娘,母亲得了重病,在MSN上签名祝福自己的妈妈得到奇迹的眷顾,早日康复。由此,无数朋友向她发来了慰问、祝福语,甚至有不少人主动为她牵线搭桥,联系更好的医院。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小姑娘陪伴着母亲走过了最后的人生之路。
  ……
  也许,我们现在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即使是隔壁邻居也是老死不相往来。但最最起码,在MSN上面,不经意间,你还能发现消失已久的温情与感动。
  
  患上MSN病?
  
  MSN化的生存
  文 → 吴剑
  上QQ就像进茶馆,上MSN就像进咖啡馆。所以据说很多“精英人士”只用MSN。
  还有一个数据更可怕:“在全球范围内,MSN Messenger是使用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全球61%的即时通讯用户在使用MSN Messenger。”
  为什么说“可怕”,因为害怕我们落入了“MSN病”症候群。许多人彼此通过MSN相互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到底有多深?许多人喜欢流连于朋友的“个人空间”,但这份流连有没有包含着一种窥私欲;许多人津津乐道于别人的MSN日志,但读出的不是“绯闻”,就是可供谈笑的家长里短;
  最最要命的是——
  许多人,许许多多人,正不知不觉地习惯了MSN化的生存;他们习惯了在MSN上默默交流,只言片语,有一搭没一搭;他们习惯了在MSN上投放大把的时间,而忽略了对不懂MSN的亲人的联络;他们习惯了MSN生活,忘记了真实生存的要义,虚度人生。
  在这样看似热闹实则虚空的网络世界里,他们沉迷,甚至沉沦,离开了MSN,他们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和人打交道。
  MSN,究竟是把我们彼此拉近还是拉远了?
  对MSN的无比依赖,到底反映着现代人怎样的生存现实?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简单又复杂的命题?MSN空间里的纷繁,不能掩饰我们思想的苍白与惆怅。
  我们不该拒绝高科技,但当高科技的MSN成为我们的生活内容甚至生活支撑,我们是不是接近了无药可医的地步。
  最最最要命的是,我也患上了MSN病。而且,病得不轻。
  
  数落MSN
  文 → 绒毛
  我曾经很喜欢煲电话粥,煲得两耳打鸣,煲得电话账单数字惊人。有了MSN,我几乎很少打电话。自从MSN有了Space,很多的朋友在上面安家落户,我就更加沉迷于此。看看各式各样的文字,看看他们每周都会更新的图片秀,甚至窥见他们的变化——有一个朋友学佛入迷,她的空间竟然仿似庙堂,于是感慨万千……这些发现与收获,令我的业余生活丰富异常,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所得。
  但我还是不得不申明——我决定从2008年开始,无限期告别MSN。
  诚然,这种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确实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我很多工作上的事情也是用它来交流的。但是,在带来顺畅沟通的同时,它的多样化功能却也在蚕食我的时间。
  
  我想,用过MSN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MSN上不时跳出的对话框,随时可能打断我正进行的思考或工作,破坏我已经进入状态的思绪……有的时候,我的主观自愿也让自己身陷其中。从思想交流的层次上,MSN上的对话也远不如信件更可以深入咀嚼其字里行间的韵味。
  我之前的MSN化生活一般具体是这样的:到公司,开机,MSN自动启动,立马有窗口弹出来。有问候我的,有邀请我玩游戏的,有正经客户要我讨论方案的,有逼着我看她更新的“我的空间”并要求给予良好评价的,有闲得发慌来骚扰我的,还有……所以,我的手指头从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在键盘上飞舞,在MSN里嬉笑怒骂……好不容易,看着M友们一个个下线、回家、说88,我的一天也基本就随之结束了——没被折腾死,万幸!
  我还是有志向有抱负干一番事业的,MSN并不能帮助我真正有为于人生和事业。所以,从2008年开始,我决定将不再登陆MSN。我不能再自投罗网了,我不能再虚掷时光了,我也请求你们饶了我吧,我的M友们。(备注:我的这篇文章就是通过信箱发给编辑的,我没有用MSN!)
  
  在MSN里实实在在谈场恋爱
  文 → 童玛
  在MSN的世界中,我享受着高效便捷且温暖的生活。
  我的MSN表情里,储存了好多可爱的小动物、小花朵之类的图案。MSN的亲密性也是一窥便知,除了一个识别身份的前缀,很多人干脆把ID名做成一个一句话日记,比BLOG好玩多了。不管你相不相信,通过MSN,我和很多失去联系已久的大学同学甚至小学同学重新恢复了网络联系,难怪当年的什么同学网站偃旗息鼓。
  可能和别人不一样,我申请了2个MSN,整天在MSN里上上下下,哪怕出差到日本,我照样可以和所有人联系。而我其中最重要的那个MSN,专属于我的男友。他是我的大学校友,毕业的时候才彼此认识。机缘巧合下,我们在MSN世界里成为了朋友。起先,每天聊着人生,议论民生大事,谈谈私人情感,不亦乐乎。在我情感失落最彷徨的时候,他在MSN上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渐渐地,我和他都发现,原本只能算泛泛之交的我们竟然成了彼此的依靠。于是,两个傻傻的人都赶紧再申请了一个新的MSN,专属于对方,在这个特设的情感网络里,从友情伸延出爱情的萌芽。呵呵,我们曾经开玩笑说,别人一定以为我们是MSN的托儿,否则,干什么弄两个MSN!但是,身处异地的我们,如果没有MSN从中做媒,感情又怎能突飞猛进呢?
  这场恋爱谈得很另类,但是一点不累人。想他了,就发一个传情动漫,顺便上传一点我最新的私人照片与之共享。或者,我们一同开启视频对话,看着对方做鬼脸;累了,就让他在MSN里,给我讲笑话,大段大段地写,我根本不用回答,就那么默默地看着,直到在屏幕前发出笑声,然后告诉他,我饿了……
  旁人也许根本无法体会,我们怎能在MSN里面如此实实在在地谈着恋爱?但事实上,我们就是这样温暖着对方的心灵,哪怕只有只言片语。
  今年的情人节前,他说,工作忙,还是不能来上海看我,我说好吧,到时候你在MSN上发束鲜花给我就行了……结果,2月14日,我从早上等到下午,他都没有上线。正在埋怨郁闷时,前台来告诉我,他来找我了,不在MSN上,就在我们的公司门口!惊喜,就这么不经意地到来了,还是靠MSN打下的铺垫噢!
其他文献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2009年4月20—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主题为“科技艺术新境界”。本届上海国际汽车展使用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11个室内展馆、9个室外临时展馆和室外场地,总规模超过17万平方米,比上届扩大20%以上,创历届之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约1500家企业参加展出,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盛宴。(文/茶茶图/张锁庆)
期刊
激扬的歌声,炫丽的舞姿,二十多位姑娘身着金黄色的礼服,袅袅走来,她们手中的白玉兰奖杯,吸引着观众的目光。究竟花落谁家?答案即将揭晓,神秘气息在弥漫。两位手提花篮的白衣女子引出了一位魔术师,各色大朵花卉在她手中接连绽放,最后散成无数五彩缤纷的小花飘落在舞台中央,意喻着戏剧舞台百花齐放、春意盎然。这是第1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的开场舞《姹紫嫣红“白玉兰”》。    2009年4月9日晚,
期刊
历史的真实性究竟是什么,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很重要,因为那已经是永远无法考证的秘密了。历史的“用途”或“作用”才是人们关注历史的本质原因。但是,只有理解了历史,才能确定历史的用途。  问题恰恰在于“理解”往往是把握历史时最大的困难。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的形式和内容也许有一些是保存着原样的,比如文物考古提供的实证材料,钟鼓鼎彝、亭台楼阁乃至陵寝棺椁。但大多数时候,历史材料本身已经变成了“历史”的代称。
期刊
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2009年4月16日至20日,第七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在上海隆重展开。本届沙龙共80余家画廊及艺术机构参加展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乌拉圭、俄罗斯、波多黎各、古巴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艺术市场受到冲击,画廊数量减少,但是大师杰作依然随处可见,如艺术家达利的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21尊雕塑。此外,波特罗的油画《镜前的女人》则是
期刊
上海男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好男人,同时还没有勇气,甚至没有资格做坏男人:没有钱    60岁的小王摩挲着手中的剃头刀自语:真的要进历史博物馆啦。“小王”这一个称呼,是他的岳父、也是他当年的师傅几十年来对他不变的称谓。  随着岳父的去世,小王也就失去了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理发“客户”,有点依依不舍。  小王并不是理发店的职工,理发是他青年时代的爱好。有小王这样理发爱好的上海小青年不少见。如果说,手风
期刊
莫利清华,某校英文系毕业。曾做过英文翻译,英文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已出版长篇小说《我只要爱情》、《花落花开》、《伊人当自强》。    维克曼是德国一家网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初次听到他的名字,我曾误以为,是“Big Man(大男人)”。  那日上午,刚下课,主管便将我喊住,说有个叫“大男人”的德国学生要面试老师。这在我们学校,再平常不过——工作程序而已。但对这位号称“大男人”的德国鬼子,主
期刊
上海人?什么算是上海人?有上海户口,还是在上海工作,或是在上海拥有一套住房?  当然是拥有上海户口。  “户口”一词历史久远,早在秦朝时就已作为一项政策固定下来。多少年来,户口这个古老的事物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中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和魔力,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议论的焦点话题。它是工作、生活的保障,是游走于大城的底气。户口,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深植于新上海屋檐下的人们的生活中,触角广泛,难以痛快剥离。  
期刊
近两年都是众多80后纷纷步入婚姻殿堂的喜庆年份。    可是,当神圣的结婚进行曲结束之后呢?在众目睽睽之下那句响亮的“我愿意”里,不仅仅包括了爱情的甜蜜和浪漫,也包括了生活的琐碎与现实。前不久天涯上的一帖《80后那些看似荒唐的离婚理由》再次引发了众人的关注。确实,有尚未成熟的小夫妻把离婚当成了儿戏,也有自理能力薄弱的小夫妻让自己的父母把各自衣物定期带回清洗,不过这些毕竟只是个例。也许,颇有个性、不
期刊
新天地再现了“修旧如旧”石库门房群的经典,成为上海城市建筑收藏的一种文化,一种不可复制、无法取代的城市文化。这种建筑文化,呈现在艺术创造上,就是另外一种形式,上海创意产业园区8号桥的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剪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守白的艺术作品,就是以“上海石库门风情”、“上海童谣”为题材,是石库门回忆收藏的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独特的宝藏,体现了上海特色文化底蕴。    说起石
期刊
男人已经吻过她了……  就是这样,他也只说喜欢,不说爱。  不说,就是不说。  憋死你!  喜欢与爱,是有界线的。  喜欢,可以退到朋友的位置,只是喜欢嘛,没有这样严重吧?  但是,爱,却是另有意义的,是情侣间才说的。  喜欢是欣赏,是把玩,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游戏;而爱,一旦说了出来,就被涂上了责任的标签,女人会当真。  所以,聪明的男人,只说“我喜欢你!”他们不说爱。  偏偏女人要听爱,会钻牛角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