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阅评忙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任上海《文汇报》副总编辑、《新闻报》总编辑、中国经济信息报刊协会副会长的张煦棠,如今已80岁高龄,但他依旧坚守在阅评员的岗位上,终日为报刊阅评工作不倦地忙碌着。
  在上海新闻界,张煦棠被称之为“当之无愧的阅评元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宣部要求各地建立媒体阅评制度,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在1995年建立报刊阅评小组,张煦棠担任了上海第一批阅评员,十一年来,他从未间断过这项工作。
  张老分担阅评的是纸质媒体,在上海众多的纸质报刊中,他如今重点阅评10种报刊(每年调整一次),而这种阅读不是一般的浏览。从版面的安排到标题的创意,从头条的分量到简讯的采集,从转载的时效到广告的导向等等,无不进入他的视线,他不仅认真阅读,而且随时记笔记。发现重要的或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写出阅评报告,平均每周写成一篇,自己编号连续不断。近几年来,他所写的阅评意见,不少被刊登在上海新闻出版局报刊处编辑印发的《阅评专报》上,充分发挥了阅评的作用。
  在每天的阅读报刊中,甚至对于一则短短的文摘,也会引起张老的注意,及时写出阅评意见,这足以看出他阅读的认真、评审的严肃。如前不久,上海有一份报纸的“文摘观点”版上,摘发了中国经济研究改革会会长高尚全在《炎黄春秋》上发表的题为《深化改革是中国的惟一出路》文章的有关观点。这篇文章着重谈到了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所谓“西山会议”的问题,直接回答了“西山会议”是怎么一回事,与社会上所流传的说法有出入。张老在阅读中觉得这家报纸文摘版摘发这篇文章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对于一个时期以来关于所谓“西山会议”沸沸扬扬的种种传闻得以澄清,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张老就此写出阅评意见,旨在引起更多媒体的注意。
  “当阅评员,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张老常常这么说。他所说的阅评员要求就是“把关”。对于“把关”,张煦棠有自己的标准,就是在阅读一份报纸或一本刊物时,第一,要看它“是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二,看它刊登的稿件、发表的文章或者图片“内容是否与办报(刊)宗旨相符合”;第三,从新闻业务角度,看它编排是否合格,标题制作是否符合要求,新闻写作是否把握基本原则,所报道宣传的事实是否有出入,甚至文字是否有差错。
  对一份报刊的阅评,主要是找问题,但张老认为,把关并非仅仅是把问题关,对一些好的版面,好的报道,别人做不到抓不住的东西,某份报纸做到了抓住了,也可以表扬。“有时候,表扬也是一种把关。”张老这么说。
  “近几年来,传媒相对稳定,在阅评中要提出一点问题,或者说进入我们阅评员视线的问题少了,一些报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普遍做得比较好。”张老用这么一段话来评价近年来报刊传媒。但他话锋一转,沉重地说:“另外一种类型的问题出来了,这就是‘监督缺失’”。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和职责,监督缺失,是新闻报刊的“不作为”。他认为监督是坚持正确导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督缺失,是未能尽到新闻媒体的职能。他进一步说:“一张报纸当然应以正面宣传为主,但如果只讲正面的东西也是片面的,作为一个阅评员也是有责任提醒的。”
  “当一个阅评员,我不是代表个人在履行职责,我的全部工作既是代表了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代表了有关领导部门的要求。当一个阅评员发现了问题,要敢于讲,这是人民交给我的责任。”比如有的报刊,连篇累牍地宣传“一夜情”,有的把网上“恶搞风”蔓延到纸质媒体上来,有的借开放的名义,把西方报刊上丑恶的东西——在西方也是受到嗤鼻的一一弄过来,传播凶杀、色情。有的报刊对此还沾沾自喜,以为抓住了报刊的“卖点”。张老说:“那些丑恶、离奇、色情的东西直接搬过来作为卖点,是要不得的。”
  前不久,张老在阅读某份报纸时发现,这份报纸连续转载海外媒体有关中国军事建设的文章,张老敏锐地发觉,转载的这些文章显然与该报的办报宗旨不尽相符,而且一些立场观点与我国政府的宣传口径不相吻合。于是张老对此特别关注,连续阅评两个月,阅读了这类文章11篇,最后写出一份对这家报纸的《综合阅评意见》。张老在这份意见中十分辩证地指出:报刊上的军事专题报道,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了解我国军事尖端科学发展的现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国外报刊把我国军事的不恰当描述不加选择地搬过来就不妥当了,国外的报道中有的夸大其事,有的断章取义,有的别有意图,我们的报刊照搬过来,用大篇幅、高规格地转载,这决非是鼓舞中国人民的士气,也不是真正扬中国的国威,恰恰是迎合了国外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思潮。张老最后指出:“我们的报刊无论独家采访,还是转载文章,在稿件选择、评价引用、版面安排、标题制作上都要头脑清醒,保持警觉,免致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报刊阅评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延伸自己的职责,走出阅评局限。”张老所说的“走出阅评局限”,就是说担任阅评员,还不能仅仅就版面论版面,就文章论文章,还应该关心整个媒体的走向,多倾听读者的意见。比如在他向读者了解当前新闻媒体有关情况时,有的读者向他反映,当前报刊种类太多,有点过滥 ;有的读者向他反映,报纸版面无限增多,阅读成了精神负担 ;有一位读者反映在节日长假里,报纸缩版变薄,那几天实在觉得轻松。可见目前各种报纸的扩版已起了反作用,使读者感到厌烦了。还有的读者向他反映,不少报刊内容形式雷同,水准降低,有一种“看百份不如看一份”的感觉。
  在谈到平面纸质媒体时张老说:面临媒体多元化趋势,平面纸质媒体,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他认为电子媒体是短兵相接,观众常常会产生一种匆促的不满足感,而纸质媒体却有它的从容性。
  张煦棠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他对纸质媒体寄予无限深情,他认为,搞好报刊特别要注意:一是坚持真实性、准确性、言之有据,这是报刊具有权威性的基石;二是深化报道,纵深发展,这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三是理性,对有关政策、历史、学术、新事物可以从容探讨,以理性化引导读者。
  报纸、刊物在中国已有几百年历史了,有许多好的传统,张老在结束这次谈话时说:“当今时代万事都讲创新,报纸刊物同样要推陈出新,‘陈’是基础,要在‘陈’的基础上‘出新’、‘创新’”。
  (本文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企业报工作委员会组稿)
其他文献
为了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引入蕴含团结意义的歌曲,并运用《材料力学》理论知识对体现凝聚力的部分歌词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开展了培
京津沪第三次、华东区第一次邮电经济学术交流会,1989年11月1日至4日在上海联合举行。会议以“邮电改革的下一步”为主题,从不同侧面研究和探讨邮电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通信
现代时尚杂志是商业化、国际化的产物,它不同于那些以文字为主、传播思想的刊物,而大多是依靠精美独特的图像来吸引读者。在这些图像中,无论是广告、主题照片还是文章的插图,绝大多数表现的都是女性。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阿多诺就发现了一种现象——在文化工业中,美女成为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中甚至出现了美女如云的假象。今天,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无数漂亮的、性感的、可爱的封面女郎出现在各种杂志  上,已经成为
新闻名誉侵权是民事侵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大众传媒侮辱他人人格,故意捏造事实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侵害公民和法人名誉的行为。新闻名誉侵权
读《新民晚报》,常被社会新闻版吸引住。这个版除登了不少揭露性、批评性的社会新闻外,也登了不少正面歌颂性、表扬性的社会新闻,同样很感人,很受益。
(一)邮政储蓄的经营方针应从全员经营转向专业化经营,努力提高邮政储蓄营业窗口的正常吸储能力。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大部分企业是靠全员经营(即打人海战术,将邮政储蓄计划任
邮电集资,是指地方邮电部门在政府的批准同意下,为发展邮电通信这一公用性事业,向地方、部门、集体、个人等筹集资金的行为。总结近年来各地邮电集资的情况,主要有四种做法:
期刊
在教育领域不断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运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就会很自然地完成从教到不教的质变飞跃,学生就
期刊
一、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追本溯源,需要我们找出制约学风建设的瓶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