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机器人骨性标记点矫正注册法在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骨性标记点矫正注册法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应用及注册误差。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ROSA机器人辅助行DBS手术的34例患者。其中特发性震颤1例,帕金森病33例。每例注册方式均为5点钛合金骨性标记点接触式注册。根据注册计划将受试者分为4组,A组:常规注册计划法,即虚拟探针圆圈切于标记点CT影像尾端;B组:将虚拟探针圆圈沿标记点长轴向标记点尖端方向移动0.25 mm;C组:将虚拟探针圆圈沿标记点长轴向标记点尖端方向移动0.50 mm;D组:将虚拟探针圆圈沿标记点长轴向标记点尖端方向移动0.75 mm。分别记录每组的注册误差,对4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A组的误差范围为0.47~0.77 mm,平均(0.60±0.08)mm;B组的误差范围为0.15~0.68 mm,平均(0.39±0.12)mm;C组的误差范围为0.11~0.39 mm,平均(0.27±0.08)mm;D组的误差范围为0.22~0.66 mm,平均(0.43±0.10)mm。经方差分析得出4组间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024,P<0.001)。4种方法两两比较仅有方法B和方法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C组误差最小,A组误差最大,B组和D组误差居中。

结论

ROSA机器人辅助DBS手术在设计骨性标记点注册计划时,将虚拟探针圆圈沿标记点长轴向标记点尖端方向移动0.50 mm的矫正注册法的误差更小,手术精度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探讨代谢信号通路异常与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的相关性。方法垂体GH腺瘤标本取材于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6例因交通意外死亡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垂体GH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GH腺瘤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采用免
探讨利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软件术中辅助寻找脑内较小病变的可能性。本文对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脑内较小病变(最大径≤3 cm)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利用3D Slicer软件对患者的增强磁共振序列进行三维重建,显示病变及其周围脑表面的沟回和血管,术中根据这些解剖结构可以快速定位,准确切除病变。利用3D Slicer影像重建软件显示的脑表面结构能够辅助寻找脑内较小病变,可作为术前计划
期刊
回顾性分析515例世居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海拔地区sICH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世居人群sICH符合其一般发病规律(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高发、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等),但具有平均发病年龄提前、发病季节性趋势明显、脑叶出血比例高的特点。
期刊
痉挛状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物理康复治疗是最基础的首选治疗方式。当严重的痉挛妨碍了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时,外科治疗的重要性凸显,治疗方式包括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颈部去交感神经术、脑深部电刺激术、肌腱以及骨关节矫形外科手术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期刊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不同靶点DB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BS治疗的14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其中7例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简称STN-DBS),7例采用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量表(TWST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是一类罕见的脑血管变异,其侧支代偿的机制尚无定论。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通过海绵窦间的吻合建立侧支循环、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期刊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SPR治疗的48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分析其术后的肌张力变化、运动功能、生命质量以及流涎情况。肌张力变化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生命质量的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肢体痉挛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PN,其中上肢40侧,下肢156侧,共计360支周围神经。手术前、后肌张力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目标是重建血管壁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的紊乱。Pipeline密网支架具有显著的血流导向作用,可减少血流进入动脉瘤腔内,其目前广泛用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治疗。本文报道使用Pipeline支架治疗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期刊
目的系统性评价椎板成形术(LAMP)与椎板切除术(LAMT)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文数据库。纳入采用LAMP与LAMT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发表时间不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分别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