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艺术生鲜明的个性特点,提出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管理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体现出艺术生课堂教学管理的独特性。
关键词: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
艺术生无论从心理、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文化基础上较普通类学生都有较大的区别,有效的课堂管理应受到重视,特别是基础学科语文,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探索。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管理应该是“师生共同约束执行的”,应该是“刚柔相济”的,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应当在尊重课堂教学管理一般规律基础上,体现出艺术生课堂教学管理的独特性。
一、课堂纪律制订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纪律的制订应当是师生共同完成,但是在一些学校,很多时候纪律的制订却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制定出的规则看似“完美”,却不受学生“待见”,在学生方面有时会“适得其反”。若是换一种思维,同样让学生遵守纪律,纪律规则的制订过程让学生参与,学生相当于“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想“随心所欲”也会考虑到“不逾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价值感,才会进一步激发主人翁精神,才会有意识地遵守纪律,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制定的纪律应对教师同样具有约束性
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谋划者”,教师期待课堂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制定纪律上强调学生应该怎样,而忽视了自身既是课堂管理的管理者同样是参与者。通常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课堂管理上的偶尔失衡,不但不是示范,更会引起学生“上行下效”。教师强化纪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硬的专业素质。艺术生一般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这并不意味语文教师就不必“学识渊博”,教师同样应具有“一桶水”。同时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同样要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多读、读写、多感、多悟来丰富知识。将教师的纪律意识与自身专业素质想联系,写进班级纪律要求中,让学生“监督”老师,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监督权利,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意识,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课堂上的“错误”。
二是良好的个人形象。教室里,我们强调学生应该穿戴整齐,不穿吊带、背心、拖鞋,不抽烟喝酒……试问如果一个老师穿着背心满口酒气走上讲台学生又会是什么表情呢?艺术学校教师与学生因专业课堂需要,在着装上和普通类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但作为相同的文化课,相同的语文课堂,我们就应该忽视自己艺术生的身份,教师也不能因在艺术学校而有穿着上的随意感,教师同样要维护语文课堂的优雅感。
三是情緒的合理控制。艺术生有着各自的专业爱好,语文课堂有时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要求,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如果教师此时不能控制好情绪,随意发火,事态会愈演愈烈,课堂会出现失控状态。
三、“刚柔相济”的语文课堂管理策略
“刚柔相济”的管理方法对艺术生更加适用。刚性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分工,柔性管理尊重个体的实际需要,通过激发个体的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中同时进行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中,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带有“压迫性”,前面提到纪律的制定是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果,但纪律的执行是长期的过程,艺术生自身纪律意识淡化,要求不高,如不进行刚性管理容易陷入反复重复错误的泥潭。教师通过规章制度,制定长中短期目标,学生一开始不会思考教师的目的性只考虑到纪律约束性,学生不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当一个个目标实现时,学生获得成就感,就会思考刚性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刚性管理中缺乏学生作为“个体性”的认识,学生经常会有一种无助感,会产生一种自我的渺小感。教师站在规定的线上也会忽视学生的进步。长此以往,也会出现两种情况:表面上的和气与平静,表面上遵守规定;班级无纪律意识。
柔性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从学生到校的目的性——学习出发,将学生理解为有自我约束能力、有人格尊严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交流、信任为基点,建立起很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的潜能在此被激发,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目的是“为自己”,偶尔还会涌起“为老师”的豪迈,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积极主动实现课堂目标。离开刚性管理的规章制度,只能是学生课堂上的“道德自律”,学生未达到如此之高的个人自律地步,这样的管理会出现班上纪律状况的两种形态:一种是自控力较好的守纪派,一种是视若无人的无纪派。而且长期的发展最终会导致全班性质的无纪律意识。
我们不难看出,离开柔性管理的刚性管理缺乏人情,与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有偏离。从艺术生的角度思考,艺术生更加具有个性化,加之专业上的自信,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单纯的刚性管理不适合艺术生的发展。柔性管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柔性管理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轻而易举驾驭柔性管理体系。所以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刚柔相济”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语文课堂管理并非就是一味让学生适应课堂,还要看到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实际需求。教师要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本身对课堂具有带动性,课堂教学内容的建构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取决于教师的视野。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部精彩电影的开头,是否吸引人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以“新娘”的姿态等待学生掀起盖头来的惊诧,当然这种惊诧是“精心打扮”后,令学生兴奋不已的惊诧,而不是“蓬头垢面”似的让学生兴趣全无惊诧。教师还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学性。语文课堂的文学性对课堂具有带动作用课堂的带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文学与艺术密不可分,因此将艺术生的艺术与文学相结合,通过艺术来带动文学,走进文学,走进语文课堂。《琵琶行》《观舞记》《荷塘月色》等等文学作品谁又能说不是美妙的艺术作品呢?
现代教学意义上的教师,再也不单纯是“传道受业解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教学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语文课堂有其独特性,艺术生也有其独特性,艺术生的语文课堂要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与学生的身份需重新地位,班级管理制度需共同制定,需同样具有约束力。“刚柔相济”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课堂。利用语文的文学性、趣味性,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达到以“不管”实现管理的目的。
本研究系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校级重点研究项目《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小菊,生于1981年,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语文教学论。
关键词: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
艺术生无论从心理、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文化基础上较普通类学生都有较大的区别,有效的课堂管理应受到重视,特别是基础学科语文,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探索。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管理应该是“师生共同约束执行的”,应该是“刚柔相济”的,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应当在尊重课堂教学管理一般规律基础上,体现出艺术生课堂教学管理的独特性。
一、课堂纪律制订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纪律的制订应当是师生共同完成,但是在一些学校,很多时候纪律的制订却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制定出的规则看似“完美”,却不受学生“待见”,在学生方面有时会“适得其反”。若是换一种思维,同样让学生遵守纪律,纪律规则的制订过程让学生参与,学生相当于“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想“随心所欲”也会考虑到“不逾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价值感,才会进一步激发主人翁精神,才会有意识地遵守纪律,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制定的纪律应对教师同样具有约束性
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谋划者”,教师期待课堂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制定纪律上强调学生应该怎样,而忽视了自身既是课堂管理的管理者同样是参与者。通常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课堂管理上的偶尔失衡,不但不是示范,更会引起学生“上行下效”。教师强化纪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硬的专业素质。艺术生一般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这并不意味语文教师就不必“学识渊博”,教师同样应具有“一桶水”。同时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同样要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多读、读写、多感、多悟来丰富知识。将教师的纪律意识与自身专业素质想联系,写进班级纪律要求中,让学生“监督”老师,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监督权利,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意识,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课堂上的“错误”。
二是良好的个人形象。教室里,我们强调学生应该穿戴整齐,不穿吊带、背心、拖鞋,不抽烟喝酒……试问如果一个老师穿着背心满口酒气走上讲台学生又会是什么表情呢?艺术学校教师与学生因专业课堂需要,在着装上和普通类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但作为相同的文化课,相同的语文课堂,我们就应该忽视自己艺术生的身份,教师也不能因在艺术学校而有穿着上的随意感,教师同样要维护语文课堂的优雅感。
三是情緒的合理控制。艺术生有着各自的专业爱好,语文课堂有时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要求,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如果教师此时不能控制好情绪,随意发火,事态会愈演愈烈,课堂会出现失控状态。
三、“刚柔相济”的语文课堂管理策略
“刚柔相济”的管理方法对艺术生更加适用。刚性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分工,柔性管理尊重个体的实际需要,通过激发个体的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中同时进行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中,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带有“压迫性”,前面提到纪律的制定是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果,但纪律的执行是长期的过程,艺术生自身纪律意识淡化,要求不高,如不进行刚性管理容易陷入反复重复错误的泥潭。教师通过规章制度,制定长中短期目标,学生一开始不会思考教师的目的性只考虑到纪律约束性,学生不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当一个个目标实现时,学生获得成就感,就会思考刚性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刚性管理中缺乏学生作为“个体性”的认识,学生经常会有一种无助感,会产生一种自我的渺小感。教师站在规定的线上也会忽视学生的进步。长此以往,也会出现两种情况:表面上的和气与平静,表面上遵守规定;班级无纪律意识。
柔性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从学生到校的目的性——学习出发,将学生理解为有自我约束能力、有人格尊严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交流、信任为基点,建立起很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的潜能在此被激发,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目的是“为自己”,偶尔还会涌起“为老师”的豪迈,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积极主动实现课堂目标。离开刚性管理的规章制度,只能是学生课堂上的“道德自律”,学生未达到如此之高的个人自律地步,这样的管理会出现班上纪律状况的两种形态:一种是自控力较好的守纪派,一种是视若无人的无纪派。而且长期的发展最终会导致全班性质的无纪律意识。
我们不难看出,离开柔性管理的刚性管理缺乏人情,与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有偏离。从艺术生的角度思考,艺术生更加具有个性化,加之专业上的自信,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单纯的刚性管理不适合艺术生的发展。柔性管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柔性管理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轻而易举驾驭柔性管理体系。所以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刚柔相济”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语文课堂管理并非就是一味让学生适应课堂,还要看到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实际需求。教师要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本身对课堂具有带动性,课堂教学内容的建构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取决于教师的视野。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部精彩电影的开头,是否吸引人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以“新娘”的姿态等待学生掀起盖头来的惊诧,当然这种惊诧是“精心打扮”后,令学生兴奋不已的惊诧,而不是“蓬头垢面”似的让学生兴趣全无惊诧。教师还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学性。语文课堂的文学性对课堂具有带动作用课堂的带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文学与艺术密不可分,因此将艺术生的艺术与文学相结合,通过艺术来带动文学,走进文学,走进语文课堂。《琵琶行》《观舞记》《荷塘月色》等等文学作品谁又能说不是美妙的艺术作品呢?
现代教学意义上的教师,再也不单纯是“传道受业解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教学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语文课堂有其独特性,艺术生也有其独特性,艺术生的语文课堂要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与学生的身份需重新地位,班级管理制度需共同制定,需同样具有约束力。“刚柔相济”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课堂。利用语文的文学性、趣味性,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达到以“不管”实现管理的目的。
本研究系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校级重点研究项目《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小菊,生于1981年,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语文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