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了契合这一理念,同时使数学课堂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摈弃以往单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讨论和自主探究,加强了课堂之间的主客体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本篇文章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现阶段,教师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积极推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其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几十年前,这一教学方法就应用到了实际课堂中。但在时间的推移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成员的分配随意,存在不合理现象;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展示成果时,多数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遵循新的教学理念,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配置小组成员
学生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其在学习能力、知识积累方面都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都会对小组学习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对班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以此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合理分组,保证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合理配置小组成员,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能力和成绩之间的差异,针对能力的强弱、成绩的高低,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每一小组中都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存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以此来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促进的教学目的。其次,还要考虑到学生性格之间的差异,学生性格会影响到小组内的交流和整体的气氛,因此在分配成员时,教师要确保每一小组内都有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使其来融洽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要有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够在其他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最后,针对数学学科来讲,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感、计算能力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技能,这些因素也应是教师进行分组的依据。总之,合理分组就是要保证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吸取彼此的优点,在与成员的对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共同实现能力提升。
二、强调教师过程指导
小组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教学活动的旁观者,相反,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引导技能的强弱。在实际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分为引导和指导两部分。首先,是在小组讨论前,为了使学生对讨论的积极性更高,教师要通过设置疑问、提供简单思路等方式,使学生的讨论目的性更强。其次,就是教师要在过程中进行观察,伺机寻找机会,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指导,防止小组讨论的过程出现停滞和断层。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探究。首先教师要为小组合作的开展提供契机,可以通过回顾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角、边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小组探究的状况,在发现讨论有停滞迹象时,要及时给出一定的提示,通过启发学生与几何证明知识的联想,来帮助小组讨论的持续进行。
三、重视成果评价展示
小组成果展示环节,既能够使小组成员产生对团队的自豪感,还能够在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完善和巩固,从而使合作结果更加具有成效。因此,作为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成果展示,并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适当评价,从而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猜想,并通过直观的操作来验证小组猜想,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判定原理,来推断多边形内角和的证明方法。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的方式量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师要肯定小組成员的动手操作意识,赞扬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有的学生根据三角形的求和原理,制作出了多边形卡片,将其进行折叠拼凑,从而得出360°的结果。针对这一成果,教师要表扬这一小组的知识联想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合作的成就感,继而培养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能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整体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营造一种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使得课堂的整体效率更高。另外,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长久发展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9(08):140-141.
[2]曹翠金.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8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现阶段,教师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积极推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其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几十年前,这一教学方法就应用到了实际课堂中。但在时间的推移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成员的分配随意,存在不合理现象;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展示成果时,多数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遵循新的教学理念,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配置小组成员
学生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其在学习能力、知识积累方面都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都会对小组学习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对班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以此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合理分组,保证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合理配置小组成员,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能力和成绩之间的差异,针对能力的强弱、成绩的高低,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每一小组中都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存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以此来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促进的教学目的。其次,还要考虑到学生性格之间的差异,学生性格会影响到小组内的交流和整体的气氛,因此在分配成员时,教师要确保每一小组内都有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使其来融洽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要有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够在其他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最后,针对数学学科来讲,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感、计算能力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技能,这些因素也应是教师进行分组的依据。总之,合理分组就是要保证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吸取彼此的优点,在与成员的对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共同实现能力提升。
二、强调教师过程指导
小组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教学活动的旁观者,相反,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引导技能的强弱。在实际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分为引导和指导两部分。首先,是在小组讨论前,为了使学生对讨论的积极性更高,教师要通过设置疑问、提供简单思路等方式,使学生的讨论目的性更强。其次,就是教师要在过程中进行观察,伺机寻找机会,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指导,防止小组讨论的过程出现停滞和断层。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探究。首先教师要为小组合作的开展提供契机,可以通过回顾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角、边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小组探究的状况,在发现讨论有停滞迹象时,要及时给出一定的提示,通过启发学生与几何证明知识的联想,来帮助小组讨论的持续进行。
三、重视成果评价展示
小组成果展示环节,既能够使小组成员产生对团队的自豪感,还能够在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完善和巩固,从而使合作结果更加具有成效。因此,作为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成果展示,并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适当评价,从而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猜想,并通过直观的操作来验证小组猜想,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判定原理,来推断多边形内角和的证明方法。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的方式量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师要肯定小組成员的动手操作意识,赞扬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有的学生根据三角形的求和原理,制作出了多边形卡片,将其进行折叠拼凑,从而得出360°的结果。针对这一成果,教师要表扬这一小组的知识联想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合作的成就感,继而培养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能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整体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营造一种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使得课堂的整体效率更高。另外,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长久发展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9(08):140-141.
[2]曹翠金.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