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到高三后期(4、5月份),我们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经过了第一轮的知识梳理和归纳,以及一定量的典型问题的剖析和习题训练,也经过了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拓宽加深,满以为学生在第二轮复习后解题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愿,在第二轮复习后,还是会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或物理认知水平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使得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不解。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出现的一段水平相近的线。下面笔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具体的高考复习,谈谈在高考物理复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一、思维障碍
这是由“思维定势”造成的,由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来考虑同一类问题,当这种思维方式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时,就形成了制约学习进步的障碍。在前面进行的第一轮、第二轮复习中较大量的习题训练,加上二轮专题复习中的难度加大,知识和方法的拓宽加深,所有这些,都是在学生马不停蹄中完成的,学生只顾着做题,而无暇顾及去揣摩反思,因而学生尽管经过了一定量的解题训练,也掌握了一些基本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能,然而真正的解题思维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因而在具体的解题中,表现为对于碰到的问题,若是熟悉的,则不顾其间变化,审题马虎轻率,仓促应答。反映在解题上是常出现丢三落四,考虑不严谨,自我调控的意识不强等现象。对于题目新颖的,则束手无策,不能寻求解题突破口,以前所接触或掌握的知识方法不能发生正迁移。
二、方法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原有的学习方法、认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而未被发现,或已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又没有得到及时更换,那么当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这些方法的缺陷逐渐暴露,就成了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而且由于习惯的原因,一时还难以改变。一些同学在第一轮复习中,大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回顾复习,跟着老师转,缺少自己的思考和领悟,而经过了二轮高考复习,复习方法仍照老套套,看到自己的物理成绩还停留在原有水平,没有进展,就错误地认为是做题不够,于是盲目地找来一大堆的参考书,复习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到这个时候这样做就更显得不明智。如2002年广东卷第1题当年的抽样难度是0.48,区分度是0.163,有24.2﹪的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从考生的答卷中发现有很多考生仅仅选了(A)项,占37.6﹪,还有21.6﹪的考生选了(A)、(D)两项。他们不能将(C)、(D)与X光联系起来,如果把(C)、(D)中的“光子”两字改为“X光”,他们就可能选对,说明学得不够灵活。
相应对策是:需要改造旧的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学习才能进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进行有序的知识方法梳理,教师提供一些形似质异、形异质同的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练习,在对比中区分,在对比中领悟,在对比中内化,在对比中提高。
三、知识障碍
当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不能及时补充,历史欠账太多时,就会阻碍学习的顺利进行,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或原来学习时没有到位;二是教师对一些知识未作补充或讲解。如2000年广东卷第6题当年的抽样难度是0.24,区分度是0.28,有24.3﹪的考生选择了正确的选项(D),但考生中选(A)项的占16﹪,选(B)项的占29﹪,选(C)选项的占23﹪,这个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考生并不了解X射线管的结构,及其发射X光的机制,完全是胡乱猜的,结果使得四个选项的比率如此接近。相应对策是: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不少题目都有着大学、生活和社会的物理深刻背景,这需要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充电,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应及时地补充讲解。
四、心理障碍
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怕苦怕累,时冷时热;急于求成,浅尝辄止,这些心理障碍,往往打乱了学习的步伐,使正常的学习受到干扰,影响了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二轮复习以后,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学生间的学习竞争也更显剧烈,此时学生在心理上易产生焦虑、浮躁的心态,表现在解题上,碰到较难问题急躁而不能深入,不去刨根问底,刻苦钻研;遇到较易问题又眼高手低,不屑一顾或草草了事。同时天气渐热,使人昏昏欲睡,加上紧张的学习气氛,也是造成“高原现象”的客观因素。
相应对策是:教师要理解学生,全身心关心学生,重视对学习活动(包括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的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保证.对学习活动评价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评价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找到行动的依据。尤其是肯定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展开一些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小结,集体进行归纳,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真正提高复习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说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腰古中学)
一、思维障碍
这是由“思维定势”造成的,由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来考虑同一类问题,当这种思维方式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时,就形成了制约学习进步的障碍。在前面进行的第一轮、第二轮复习中较大量的习题训练,加上二轮专题复习中的难度加大,知识和方法的拓宽加深,所有这些,都是在学生马不停蹄中完成的,学生只顾着做题,而无暇顾及去揣摩反思,因而学生尽管经过了一定量的解题训练,也掌握了一些基本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能,然而真正的解题思维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因而在具体的解题中,表现为对于碰到的问题,若是熟悉的,则不顾其间变化,审题马虎轻率,仓促应答。反映在解题上是常出现丢三落四,考虑不严谨,自我调控的意识不强等现象。对于题目新颖的,则束手无策,不能寻求解题突破口,以前所接触或掌握的知识方法不能发生正迁移。
二、方法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原有的学习方法、认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而未被发现,或已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又没有得到及时更换,那么当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这些方法的缺陷逐渐暴露,就成了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而且由于习惯的原因,一时还难以改变。一些同学在第一轮复习中,大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回顾复习,跟着老师转,缺少自己的思考和领悟,而经过了二轮高考复习,复习方法仍照老套套,看到自己的物理成绩还停留在原有水平,没有进展,就错误地认为是做题不够,于是盲目地找来一大堆的参考书,复习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到这个时候这样做就更显得不明智。如2002年广东卷第1题当年的抽样难度是0.48,区分度是0.163,有24.2﹪的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从考生的答卷中发现有很多考生仅仅选了(A)项,占37.6﹪,还有21.6﹪的考生选了(A)、(D)两项。他们不能将(C)、(D)与X光联系起来,如果把(C)、(D)中的“光子”两字改为“X光”,他们就可能选对,说明学得不够灵活。
相应对策是:需要改造旧的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学习才能进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进行有序的知识方法梳理,教师提供一些形似质异、形异质同的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练习,在对比中区分,在对比中领悟,在对比中内化,在对比中提高。
三、知识障碍
当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不能及时补充,历史欠账太多时,就会阻碍学习的顺利进行,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或原来学习时没有到位;二是教师对一些知识未作补充或讲解。如2000年广东卷第6题当年的抽样难度是0.24,区分度是0.28,有24.3﹪的考生选择了正确的选项(D),但考生中选(A)项的占16﹪,选(B)项的占29﹪,选(C)选项的占23﹪,这个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考生并不了解X射线管的结构,及其发射X光的机制,完全是胡乱猜的,结果使得四个选项的比率如此接近。相应对策是: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不少题目都有着大学、生活和社会的物理深刻背景,这需要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充电,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应及时地补充讲解。
四、心理障碍
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怕苦怕累,时冷时热;急于求成,浅尝辄止,这些心理障碍,往往打乱了学习的步伐,使正常的学习受到干扰,影响了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二轮复习以后,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学生间的学习竞争也更显剧烈,此时学生在心理上易产生焦虑、浮躁的心态,表现在解题上,碰到较难问题急躁而不能深入,不去刨根问底,刻苦钻研;遇到较易问题又眼高手低,不屑一顾或草草了事。同时天气渐热,使人昏昏欲睡,加上紧张的学习气氛,也是造成“高原现象”的客观因素。
相应对策是:教师要理解学生,全身心关心学生,重视对学习活动(包括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的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保证.对学习活动评价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评价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找到行动的依据。尤其是肯定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展开一些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小结,集体进行归纳,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真正提高复习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说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腰古中学)